本文目录
一、旅游游记题目怎么写
旅游游记的题目应该简洁、清晰,能够反映出游记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旅游游记题目:
澳门旅游学院游记(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 title="澳门旅游学院游记(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 >
1.《游历天地》:这个题目能够表达游记的内容和旅行的经历,同时也比较宽泛,适合描述较为广泛的旅游经历。
澳门旅游学院游记(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 title="澳门旅游学院游记(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 >
2.《漫步巴黎》:这个题目能够突出旅游城市的特点,让人对游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适合描述以城市游览为主题的旅游经历。
3.《南疆探险》:这个题目能够表达游记的冒险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能够突出旅游区域的特点,适合描述以自然风光和户外探险为主题的旅游经历。
4.《自驾游云南》:这个题目能够突出旅游方式的特点,让人对游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适合描述以自驾游为主题的旅游经历。
总之,旅游游记的题目应该能够突出游记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应该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二、旅游游记:天赐绝景尕尔寺
1、早就听人说玉树州的尕尔寺十分的漂亮,于是便很想去那看一看。可到玉树后一打听,才知道去尕尔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原来尕尔寺位于囊谦县境内临近西藏边沿的地方,玉树州距囊谦有近200公里,从囊谦县到尕尔寺还有百十公里,而且都是崎曲不平、容易塌方、极难行驶的穿山小道,一般的车辆是难以过去的。听了这些话后,要去尕尔寺的念头只得暂时在心中作罢了。
2、说来也真算是与尕尔寺有缘,到玉树的一天晚上,我和太太一起去看望一个朋友,他是我去年来玉树时在赛马会上认识的一位活佛,叫财坤仁波切。可不巧的是活佛到印度有佛事活动去了,活佛的弟弟塔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活佛的老母亲双手把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我脖子上,又用藏传佛教的礼节对我们行碰头礼时,我被这位慈祥的藏族老妈妈的真情感动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接受佛教的礼仪。那天还碰上了活佛几个来至海外的弟子,一个是意大利人,一个是以色列人,一个女士来至台湾叫李依芬,交谈中由她来当翻译。当得知尕尔寺就是财坤活佛自幼出家的寺院、而且第二天他们就要到尕尔寺时,更是撩起我心中的情丝,谈话中不免流露出我对尕尔寺的向往和憧憬。
3、过了两天,我突然接到活佛弟弟塔江打来的电话,他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要开着活佛的车带我们去看尕尔寺!我考虑到赛马会只剩下一天就开幕了,他家里还有外国客人需要用车,就再三推辞。可真挚的塔江以藏族同胞特有的诚恳,在电话中斩钉截铁的对我说:“就这样定了,明天早晨5点整我去宾馆接您!”原来是那天晚上,塔江看出了我也想去看尕尔寺的心思,但因车已满员且有贵客不便,所以他才又做出了专门再送我一趟的决定。可这不是随便说出的一句话呀,一天要往返近六百公里的山路,那可不是闹玩儿的!
4、 2006年7月24日早晨,我们我们提前起床,坐上塔江开的车子,一路不停的向囊谦县方向前进。当快到囊谦县城时,车子在路边的一个建筑工地旁停了下来,原来这里是财坤仁波切活佛正建设的一座佛学院,工程规模看起来不小,主殿建筑达五六层楼高,据说活佛为此佛学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塔江一边跟我介绍着工程,一边领我来到工地的后面,登上一个山坡后我才发现,这个佛学的选址是何等的漂亮!佛学院坐北向南背靠大山,前面紧临宽阔美丽的澜沧江,这里也是澜沧江上游最美的一段。但遗憾的是,我很想知道对面的山叫什么名字,但问了许多当地的人他们也都说不出山的名称,我也只得将这座美丽而雄伟的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5、在囊谦县城简单地吃些早饭,我们又继续前行,一路上风光非常漂亮,我不时地叫塔江停下车来,随手拍一些照片。因为我们计划当天还要返回玉树,也不敢在路上多耽搁,每次停下拍片总是匆匆忙忙。因为尕尔寺神奇的传说一直在我脑海里翻腾,所以一路上我经常向塔江了解有关尕尔的情况。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尕尔寺却没有认出尕尔寺!正行进间,塔江问我看到了尕尔寺了没有?我左看、右看,没有发现有寺院的影子,弄得一头雾水。塔江叫我往上看,我将头伸出车窗一瞧,呀,只见在右边山峰的臂膀上,矗立着一座建筑物。因为山太高,那建筑物看上去很小,但却非常美丽、壮观、醒目,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一座险峻精美盆景山上,有人用独具匠心安放上去的艺术品,看了真让人叫绝、称奇和不可思议,并发出一连串的惊叹!真没有想到尕尔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如此精彩!此刻是下午一点多钟,我们已在路上连续奔驰了7个多时,给人的感觉是已经跑到了天边,跑到了另一个神秘的世界。
6、当我们转过那座笔直的山峰,不见了尕尔寺的影子,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穿过那片森林,忽觉眼前猛然一亮,见一个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辉,原来这就是在尕尔寺下,被人们称为仙境的天池。只见两岸群山环抱,池水清澈透明,山上林木相映,岸边鸟语花香,让人觉得清新优美,心旷神怡,真乃是一个悠闲自在的去处。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个天池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最深处约30米,不过在我的印象里面积不算太大,但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十分精美的高山袖珍湖泊。
7、离别美丽的天池,我们沿盘山公路继续向上行驶,尕尔寺的全貌很快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原来尕尔寺位于一座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上,那山的北面全是奇峰怪崖、寒风料峭,但南边却是略有坡度、温暖向阳。尕尔寺的数百间建筑,就不规则的分布在山南边的这个大山坡上,从下至上,直到山顶。我们第一次看到的那座建筑便位于山的巅峰,所以看上去才奇险无比,令人生畏。因为塔江和跟尕尔寺的大活佛有约,我们没有敢在山下的寺院停留,便开着越野车一直向山上爬去,大约转过了十几道弯子,才终于到达了山顶。但由于山顶上的路过于险要,又加上顶峰的一个大殿正在施工,车子没法再往上开,我们只得下车步行,向山顶攀去。哪知那通向山顶的路是在半山腰上开凿的,有些路段就是从悬崖顶上通过,走上去的确有些担惊受怕,总是不敢直起腰走路,不敢向山下张望,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倒是真切领会了“不堪回首”一词的含义。
8、在塔江的搀扶帮助下,我们终于猫着腰走到了大活佛住的殿堂,也就是我们在山下看到的处的建筑。说真心话,说是上到了山顶,倒不如说是爬到了山顶更为确切一些。尕尔寺的大活佛是我认识的财坤仁波切活佛的师傅,因为有塔江引见,大活佛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一个个诵经摩顶之后,又让我们坐下喝水、吃点心,并唠了一些相关的话题。听塔江说,他是当地最有名望的大活佛,一般人是难得一见的,况且今天又得到了大活佛的摩顶,那我们也真三生有缘了。因为我听人说,这个寺院的镇寺之宝就是当年文成公主带来的一个经筒*,便向大活佛提出想去看一看。大活佛经过思索以后,答应了我的请求,并安排僧人领我们去看。我感到十分庆幸,因为我知道,这个经筒*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看的,许多到尕尔寺想看这镇寺之宝的人都被拒之门外,难得如愿。
9、存放文成公主经筒*的大殿,紧挨着大活佛住的殿堂,都在尕尔寺、最险要的地方,而且去藏经筒*的大殿,还要经过一个一米多宽、十余米长的险隘,旁边就是峭壁深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境。我们小心异异地走过这段路程,来到藏经筒*的大殿跟前,不由地产生一个疑问:当初这个大殿是怎么建起来的?那么多建筑用材就是通过这条路运来的吗……正思忖间,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大殿的走廊。这时有一位僧人走上前来,双手合十对我们一边行礼一边说话,经塔江翻译,才知道这里是不允许女人进入的,我太太被挡在了殿堂的门外。她有些愤愤不平,说“没有想到这本来是女人带来的东西却不让女人看,这一定不是文成公主的意愿!”
10、在太太的怨声载道声中,我们进入了那个大殿。在大殿最南头的一个大房间里,一共有放有五个大红描金的经筒*。靠南边放着的两个经桶*一大一小,靠北边放的3个则都显得小些。两个僧人正在用手拉着皮带,转动着靠南边的两个经桶,靠外边坐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僧人,还有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和尚在旁边玩耍。据说这些经筒*由寺院的僧人轮流转动,一天到晚、一年到头从不停息,自该经筒*装好后,千余年来一直如此。我十分佩服佛家弟子的真诚、信仰和意志,但又对这种说法有些怀疑,就问是不是真的如此?坐在外边转经筒*的老僧人对我说,除了历有一次战乱停过,再就是在“*”中停过一次,除此之外一直就没有停过。我又问他这四个经筒*哪一个是文成公主送的?他说就是靠南边最外头的一个。不过我们之间的交流,都得有汉话讲得半生不熟的塔江翻译。我对老僧人的回答表示满意,同时也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觉得在这天外绝顶上,有一颗颗赤诚的佛门弟子的心脏在昼夜不停地跳动。
11、由于来时觉得道路特别险要,没敢多看这里的风光。离开山顶的佛殿时,我们才发现尕尔寺的风光确实很美。只见山上到处是灰黑色的奇峰怪石,那色彩给人的印象,就觉得这些山峰好像是用生铁铸成的。那些山峰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像球,有的若柱,有的如门,有的似墙,也有一些山石状若各类动物,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它像什么动物都可以。为了展示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阵容,山顶上整体显得树木较少,偶尔碰上几株,也足以让人称奇。这些饱经风霜的劲松古柏,一棵形状独特,姿势优美,枝叶苍劲,性格刚强,在奇石的狭缝中顽强的生存着,充分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美。更有那迎风飞舞的五彩经幡,满山披挂,到处缠绕,接连不断,直至山巅。再从这里向四下张望,只见群山变低,万木觉远,路若蛇舞,房似盒形,水如明镜,云如流烟,亲临其境,自生百感,不由地让人从心底喊出:啊,这里真乃是佛山、神山、仙山也!
12、一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当天返回,二是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钟,山下寺院的僧人们还在等我们吃午饭,美景再好因时间不能耽搁,我只得匆匆拍了些照片,就坐上车往山下赶。路上,忽见有三辆越野车停在半山腰里,几个游人下车,正在与一群鹿样的动物玩耍,塔江告诉我,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岩羊(也叫石羊)。原来,尕尔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这里除了僧人之外,其他的人很少来到这里。由于寺院里的僧人们一直奉行佛教所提倡的大慈大悲、生命平等的思想,多年来僧人们一直与山里的动物和睦相处,从不杀戮。时间一长,僧人们和山里的动物成了朋友,寺院中常栖息着各种珍禽异鸟,一些猕猴、岩羊等动物,也经常自由出入寺院,与僧人们亲密接触。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尕尔寺独有的自然景观。但据说由于这几年游客的逐渐增多,有些人又不注意善待动物,看到这种现象已经不太容易了。我叫塔江减缓车速,慢慢地接近岩羊,也想看一看这神奇的物种。没有想到对面越野车上的人见我们过来,怕不好错车,就在车上长时间按着喇叭,催促山下正与岩羊的玩耍的人快走。他这一按喇叭可不要紧,人没有催走,一大群岩羊却被吓得箭一般四处逃散了。
13、到寺院吃午饭的时候,我一直还对没有拍到岩羊耿耿于怀,不住地重复着刚才的事情。塔江安慰我说,一会儿等我们吃过饭,说不定那些岩羊又会回来了。直到老尼姑微笑着,用那黑黢黢的双手,端来奶茶放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用仅会说的一句藏语“扎西德勒”表示感谢。这里应该是寺院里一个招待客人的地方,四周摆着铺有藏式条毯的木沙发,沙发前放着许多类似茶几样的木桌,桌上摆放着许多藏式点心,还有水果、饮料、牛羊肉等,非常丰盛,可就是没有一样是从厨房里刚做好的。牛羊肉我们是没敢问津,据说是因为海拔高的缘故,藏民煮的牛羊肉最多有七成熟。而且那一天上的是风干羊肉,看上去就象能烧火的干柴块。只见塔江和另一位藏族朋友拿出利刀,一块块割下后放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令我羡慕不已。出于礼貌,我和太太先喝完老尼姑端来的奶茶,接着拿起一个硕大的干馍馍分而食之。倒是饮料十分可口,雪碧、可乐喝了几听,顿觉五窍生津,浑身舒爽,非常痛快。令我感到新奇的是,这个寺院招待客人没有主人作陪,而是在山上见过大活佛后,在场的老管家从腰间摸出一个钥匙交给塔江,塔江就用那钥匙打开了这客厅的大门,我们进去坐好准备用餐时,老尼姑才进去倒茶水的。我问塔江是什么原因?塔江说:“因为我们是最可信赖、贵的客人,要不管家能直接把钥匙交给咱吗!”我听后既受宠若惊,又半信半疑,冷不防当了回高贵客人,心里倒也觉得有几分惬意。
14、我们参观了山下的一个大经殿,看了一会儿僧人的佛事活动之后,由于要赶路,就匆匆向僧人们告别,僧人们有礼貌的将我们送出寺院的大门。走到刚才见到岩羊的地方,四处张望也没见到有一只岩羊,这倒真让人生出几分惋惜和惆怅来。其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拍到岩羊的照片,我在想,在这纯洁、原始、自然的境地,我们这些带着先进数字装备、披着时代文明外衣的来者,有什么理由来打搅僧人们的平静心绪?干扰岩羊和动物们虑的自由生活?如果这里能永久的成为天外净土、自由乐园,那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呢!
15、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尕尔寺,离开了这个曾经让诸多人感到神奇而又十分向往的地方,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花草、树木、那里的经幡、岩羊……那里的一切却永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三、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
1、格列佛游记的游历路程: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2、《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3、《格列佛游记》1726年在英国首次出版便受到读者追捧,一周之内售空。出版几个世纪以来,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中国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被列为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书目。根据其内容改编的电影分别于1977年、1996年、2010年被搬上大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