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朱万章的媒体报道
1、四川眉山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明清美术研究专业,现为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明清广东画史研究》等。
2、要看书房,朱万章却把我们带到他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办公室,说是家里太乱,书也太多,平时读书画画,在办公室都一并解决了。
3、省博新馆在珠江新城,2010年投入使用,方方正正,灰色外墙,衬着几抹鲜红,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月光宝盒”。
4、确有几分这样的意思。跟着朱万章在迷宫似的办公区兜来兜去,穿过长廊,路过天井,明暗交错,不时又有绿色、黄色、红色的色块跳过,像闯进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光影搅拌下,真有点穿越时空的意思。
5、朱万章的办公室有些空旷。空间太大,他便用三四个书柜围着办公桌隔出了一小块。填充其间的,自然都是书了。
6、“我主要在做美术史和书画鉴定的研究,平时读的也都是这两方面的内容。”朱万章读书注重实用性和思想性,从他排书顺序远近可窥一二。案头上堆着的都是平时翻阅较多的工具书,包括《中国书画全书》、《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绘画通史》、《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等。
7、稍远些的书架上,除了大部头工具书外,主要是各种学术论文集、美术史刊物及画册。至于文学类和历史类的书,则多被放在更偏僻的角落。仔细翻阅,其中又以史学著作最多,包括有《史学九章》、《史家、史学与近代学术》等。
8、至于朱万章参与编纂的各种省博展览画册,则被随意堆置于房间一角,几无整理。
9、“我没有专门为收藏而买书,纯粹是为了学术研究。”朱万章把书分为“可用之书”和“可读之书”两种,各种辞典、辞海一类的工具书均属于“可用之书”;另一类思想性比较强的、能让人读后有所启发的书则为“可读之书”。他读的几乎都是这两类书。
10、朱万章是四川眉山人,在乡下长大。由于他父亲早年读过私塾,家里便留下了不少线装书。蜀地潮湿,加上各户人家又都有些线装书,所以当地有个习惯———把线装书捆好,用塑料薄膜扎实,高高悬挂在家中房梁上。
11、这样一挂,倒让这些线装书晃晃悠悠地躲过了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等到再拿下来时,除了有些虫蛀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损失。
12、这批书自然成了朱万章的宝贝。“主要是民国时的一些教科书,包括《四书五经》、《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朱万章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线装本。
13、年轻时朱万章“像老鼠掉进米缸”一样,靠着字典,慢慢读完了这批线装书。
14、“《三国演义》对我的影响尤其大,倒不是说它的故事,而是罗贯中的那种描述。”朱万章说,《三国演义》的行文非常流畅,读起来娓娓道来,很有逻辑性,他在曾有意识地模仿过。
15、线装书也是朱万章重要的阅读内容。在他的案头就有不少线装书,包括《书画过目考》、《陈文忠公遗集》、《听颿楼书画记》等数十种,这些书大多是朱万章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旧书摊上,以很低的价格买回来的。它们被随意摆放,卷角、散页也不觉得可惜。
16、“纯粹是用来研究书画,它们的版本并不珍贵。”朱万章以《书画过目考》为例解释,这本书为鉴定书画提供了很多原始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虽然已有铅印本问世,但时常会有校勘、句读的问题。看线装书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方式来读,错漏也就少了很多。
17、同有形之书相比,朱万章读得更多的还是“书画”这本无形之书。
18、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朱万章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广东省博物馆书画组工作,主要工作是管理库房。
19、在库房里,朱万章接触了大量馆藏书画,其中有文征明、沈周、唐伯虎、郑板桥、八大山人,到近现代张大千、齐白石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明清以来所有的书画名家,都是一手资料,非常难得。”朱万章说。
20、大量接触原作,加上书画鉴定大家苏庚春的悉心指导,朱万章成为书画鉴定的行家里手。常有人拿着藏品找他鉴定。“民间送过来的东西,也有很多真的,真假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让朱万章哭笑不得的是,经常有人拿着《清明上河图》找他鉴定,前后已经有十多个版本。当然全是假的,真迹在故宫博物院。
21、朱万章自己并不收藏字画,一来经济条件所限,二来博物馆的行业准则,约定俗成是从业人员不从事私人收藏的。倒是时常“被收藏”一些东西,主要是朱的授业恩师苏庚春的小幅作品和一些书画家相互酬应的作品。其中最珍贵的要数《苏庚春用印》,印谱上的印都是苏庚春一个个盖上去的,是研究苏庚春的重要材料,其中也凝聚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22、虽不收藏,但长年累月的接触,也让朱万章为字画的气势所撼动。“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大写意,带有文人气息的作品。”朱万章说,这些画能让他身心非常愉悦,当遇到烦心事时,只要打开一幅心仪的画,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灵像是被洗涤过一样”。
23、朱万章每天生活规律,八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有时会陪女儿打球,有时也全家出门旅游。他平时也画点水墨画。“我画得都比较抽象,具象的不会画,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他说,画画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了解怎样用墨,这样做起美术评论、书画研究来,能更好地参照。
24、作者:曹春慧《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6期
25、认识朱万章已有两年多,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先生的高艺术素养和务实的学者之风着实令小编敬佩。薛永年先生是这么评价朱万章的:“著述专门而具体,善于从作品出发,重视基础研究,尤能兼顾书画鉴考、书画鉴藏与书画史,通过具体研究扩大与深化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书画发展线索的认识。我很钦佩某些年轻学者引进新观念新方法以开宗立派的雄心,但我更欣赏朱万章这种从搜集资料,鉴别考证入手的扎扎实实的学风”,这就是朱万章。
26、大学时代的朱万章,虽学历史,却对美术史情有独钟。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就像老鼠掉进米缸一样不停地啃着书本,像迟轲的《西方美术史史话》、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及杨仁恺的《中国书画》等。他也经常翻阅一些东西方艺术图册,尤其是国内外很多博物馆的藏品图集。不过,令他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居然是一本《广东省博物馆藏画集》。“当时,我对里面刊载的明清绘画几乎了若指掌。”朱万章说。
27、正因为他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992年毕业被分配到广东省博物馆后,即进入了当时正好缺人的书画库从事书画金石保管、整理工作。同时,他的书画鉴定之路也从此开始。古人常说的“翰墨因缘”,在朱万章身可谓得到真实体现。
28、那时,恰逢苏庚春先生被返聘到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不过,朱万章当时并不识得苏庚春先生,只是觉得这位老先生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所以,一有机会便向他请教有关书画鉴定与研究方面的知识。苏庚春先生也从不吝啬自己的书画鉴定知识,常常在库房中,打开一幅画,从画家的风格、笔法、用笔、用墨到印章、纸张甚至裱工、题笺等,都对朱万章做一一详细讲解。也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朱万章学会了书画鉴定的基本技巧。尤其是在库房里见到很多明清到近代以来的诸多名家翰墨时,朱万章不仅可以将一个画家的多件作品同时找出来,还可以分别分辨出他们不同时期的书画风格。
29、由于,书画鉴定大家苏庚春先生的悉心指导,加上在博物馆工作经常能接触到大量名家的原作这一有利条件,朱万章成了书画鉴定的行家里手。
30、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放宽、民间收藏的火热以及天价书画的频繁拍出,书画造假也愈演愈烈。尤其是当代书画的鉴定,有些书画家的后人或弟子也参与作假,这些人对书画家笔性比较熟悉,手上甚至持有书画家的印章,所以,这种作伪一般说来比较难以辨认。
31、正是因为书画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一般收藏者很难收藏到自己心仪的作品。尤其当他们看到一些行家里手在购买书画时,很快即可知书画真假,心中很是羡慕。
32、朱万章说:“书画鉴定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在鉴定书画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某个书画家的风格的认识,是需要在比对其大量的书画作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的。”朱万章就是如此向鉴定之路迈进的。
33、为了在鉴定书画时不感到困惑,朱万章常把自己关在广东省博物馆的书画库房里。在库房里,他逐个将明清以来重要书画家的作品拿出来,反复研习,并参考启功、谢稚柳、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杨仁恺等重要书画鉴定家的研究成果,分析各个书画家的笔墨特点、时代风格。同时,由于在博物馆工作的机缘,北京的启功、徐邦达、刘九庵、史树青、朱家溍、施安昌,沈阳的杨仁恺,香港的饶宗颐,美国的王己千曾经多次到访广东省博物馆,这样,朱万章便有机会向他们讨教,并学到了不少书画、碑帖鉴定的知识。
34、如今朱万章所看过的书画已有近万件,但他学习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还经常赴北京、扬州、上海、沈阳、杭州、苏州、香港、澳门等地开会或学习。他说,想要每次一打开,甚至打开一半就知道书画的真伪,不仅应该多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看一些公认的书画家的标准作品,了解该书画家的主要风格;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史常识,熟知书画家的姓名、字号及主要艺术成就。同时,多到拍卖行、画廊等书画经营场所观摩书画,多向行尊请益。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达到这种境界,收藏到自己心仪的作品。可谓是“看画一分钟,台后十年功”。
澳门旅游媒体报道(澳门日报的版面内容)" title="澳门旅游媒体报道(澳门日报的版面内容)" >
35、十几年的光阴就这样弹指而过,朱万章已是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但他从来没有忘记一位鉴定书画者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亦不曾忘记恩师苏庚春的教诲。
36、苏庚春曾谆谆教诲朱万章,“作为一个博物馆的书画从业人员,必须要遵循两个基本的职业道德。一是,如果从事书画保管或征集者,自己不能收藏书画。二是,从事书画鉴定一定要洁身自好,不要在利益面前丧失基本的职业道德。”
37、在书画市场异常火爆的今天,一些假画的持有者常想把假画以真画的价格出手,这时候往往会找一些书画鉴定家违心地出具证书或在画上面题跋,这样画的身价就会陡增百倍。对于这样的事情在业内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朱万章从不给这类书画开具证书以及题跋。有一次,有个收藏家拿了一幅广东清代画家黎简的《山水画》求朱万章鉴定。朱万章一看,是开门见山的赝品,属于晚清时代作假的旧货。这时候,收藏家拿出一个胀鼓鼓的红包,要让朱万章开出一个此画是真画的鉴定意见,或者在画的裱边题几个字。朱万章婉言谢绝,并正言道,“假画就是假画,任何手段都不能使其成为‘真画’”,持画者遂悻悻离去。虽然朱万章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得罪一些收藏家,但他却守住了作为文物鉴定家的基本底线,遵守了职业道德,亦让他在书画鉴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二、澳门日报的版面内容
1、《澳门日报》每天出本埠版10至16大张、外埠版9至12大张,通常16至20版是全彩版。主要版面有:“澳门新闻”、“中国新闻”、“香港新闻”、“台湾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副刊“新园地”、“小说”等;其他专版有“镜海”(文艺)、“学海(学术)、“生活”“乡情”、“航运”、“科技”、“姿彩”、“汽车”、“食经”、“万花筒”、“乐与声”、“新儿童”、“三棱镜”、“缤纷集”、“澳门街”、“大千世界”、“祝君健康”(医药)、“环游世界”、“Net人天地”(网上资讯)、“环宇纵横”、“新闻图辑”、“生产力论坛”、“旅游叹世界”等。除日报外,还出版专业性的定期刊物《澳门马经》(每周两次)和《世界波经》(周刊)。副刊的业绩在《澳门日报》是非常突出的,其中不少具有开拓性、首创性。到今天,《澳门日报》的副刊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以揭示当代人的生活为主题,也有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学,以及传统习俗等文艺性较强的文章。其中在副刊发表的生活絮语、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反映了澳门社会的现实,透视出澳门人多姿多彩的人生。
2、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澳门日报》创刊以后,就一直设有社论、专论和读者来信来稿等针砭时弊的栏目。《澳门日报》创刊伊始就为自己的言论树立了旗帜:爱国、和平、人道、进步。常设的言论专栏除《社评》外,尚有《新闻小语》、《新闻解说》、不代表本报意见倾向的《议事亭》、《读者之友》,分别以国际、国内和澳门的大事为议论对象。现任社长李成俊在纪念《澳门日报》创刊40周年的文章中说,“本报评述多着重热点、难点,新闻背景材料充实,捕捉国际风云变幻,透视祖国经济建设走势,从种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深入分析本质,尤其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贯彻一国两制,言简意赅,鞭辟入理,至于反映当地居民疾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言之有理,不遗余力……
3、“澳闻版”除了争取以第一时间全面报道社会各方面的动态之外,还经常组织“特稿”、“专访”、“杂谈”、“散记”等专栏,对读者关心的话题加以剖析、发表述评。这些栏目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视角,透视出澳门五光十色的社会现状和人文走向。文章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笔调,做到了行文轻松、雅趣、确切、生动、独异及风格多样。
三、澳门有咩讨论区
1、澳门讨论区–寻香阁 bbs.idreamx是一个至二零零九年初成;寻香阁成立达一年多,于珠三角地区掘起速度迅速的网路论坛,更是知名的澳门讨论区。寻香阁成立之初期祗提供当地居民于澳门夜间消闲及娱乐资讯等讨论平台,及后由于会员分享之话题精辟独特,吸引其他邻近地区会员如中国香港,台湾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网民垂青而不断加入。直至二零一零年五月,澳门–寻香阁讨论区注册会员人数已达至近45
2、 000人,平均注册会员数亦以每日200人继续增长。寻香阁讨论区提供予会员分享及讨论之题目至今亦己接近65
3、 000个,而寻香阁的讨论版块亦由最初开始之4个版块扩展至现在;澳门生活,会员交流区,精美贴图区,生活资讯区,手机交流,兴趣交流,影视娱乐,运动消闲,情爱专区,时尚科技,及成人讨论区***.idreamx等13个多元化版块及新八十个版区。平均每日新增帖子数量亦己超越2
4、 000个之多。目前澳门–寻香阁讨论区除了是澳门其中一个每日最多人在线的论坛外,亦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及台湾会员到访澳门前必到的参考平台。
5、您好,我推荐您一个很不错的面向中国香港地区的旅游网站,里面包括各个网点的介绍,比如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以及当地的酒店预订,机票等信息。 touri***.info祝您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