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澳门旅游B

澳门酒店旅游游记散文(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

澳门旅游B 2024-03-28 4
澳门酒店旅游游记散文(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摘要: 本文目录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旅行游记散文随笔:路仲探幽散文随笔:何园游记一、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1、暑假,我们从珠海拱北口岸过海关,前往澳门旅游。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澳门有代表性的建筑大...

本文目录

  1. 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
  2. 旅行游记散文随笔:路仲探幽
  3. 散文随笔:何园游记

一、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

1、暑假,我们从珠海拱北口岸过海关,前往澳门旅游。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澳门有代表性的建筑大三巴牌坊和澳门最高的旅游塔了。

2、大三巴牌坊是一百多年前的亚洲最大的教堂,因被火烧,如今只剩一面墙,是一个古迹。虽然它只剩下一面高大的墙,但是很雄伟壮观,在太阳下显得特别威武,很多有信仰的人们都在这里膜拜,寄托着许多人的希望。

3、澳门最高的旅游塔,我们是在晚上登到它的.塔顶的。我们在最高的360旋转餐厅,一边享用晚餐,一边欣赏着澳门的夜景。在塔顶有一层观光玻璃,可以让游客踩上去感受,我站在玻璃地板上往脚底下望,哇,真是“一览众山小”啊,我看到了像蚂蚁一样的汔车,如火柴盒一样的房子,感觉上有点毛骨悚然。远处那一栋栋高楼大厦都亮起了灯,澳门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4、在澳门,我们还去逛澳门科技馆,国父纪念馆,渔人码头,赛车博物馆,威尼斯人酒店……

二、旅行游记散文随笔:路仲探幽

1、编者按:不管你是来,还是不来,路仲古镇用它那沧桑淳朴的容颜,默默守候。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路仲探幽》。

2、离我老家3公里的地方,有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千年古镇——路仲古镇,古镇上青石板路、石桥、河流、院落、驳岸、民宅等一些历史风貌保留得较为完整。记得小时候去过几次,但当时对历史建筑、古镇保护等也没什么概念。自从我从事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后,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去路仲古镇看看,穿越一段积淀的时光,细细品味这些文化遗产,感受江南古镇的历史厚度和独特魅力。特别去年以来,这个愿望日益强烈。今年春节回老家探亲期间,约上一发小,在路仲古镇度过了一整天,完成了一个深藏多年的心愿。

澳门酒店旅游游记散文(澳门游记的随笔散文)

3、路仲古镇,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在海宁、桐乡两市交界处。因渟溪河穿镇而过,路仲也称渟溪,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它起源于春秋时期,范蠡、西施从越国去吴国途中曾在此停留。三国时期形成一定规模,东吴大将陆逊在此屯兵。宋朝以后,安徽朱熹后代一族、余杭张氏一族、临安钱镠后代一族、余姚管氏一族陆续迁入此地,形成了路仲“张、钱、朱、管”四大家族。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解放前还是海宁市四大镇之一,后来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逐渐衰落。路仲古镇人杰地灵,历史名人频出,南宋有女词人朱淑真,明代有礼部侍郎吴太冲、刑部侍郎陆子孟,清代有湖北学使管式龙、成都知府钱保塘、著名史学编志学者管庭芬、著名学者陆家淑,现代有植物学家钱崇澍、动物学家钱燕文、医学家钱崇润、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画家张眉孙、篆刻书画家钱君陶等,这里还是明清以来浙江四大家族之首——海宁陈氏等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一个小镇能出如此多的名人实属不易。

4、来到镇南的三岔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四个红色大字“陆逊营里”,表明这里曾经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屯兵的地方。踏入路仲古镇,游客不多,非常幽静,看到的是一个原生态的古镇,没有任何修饰,尽管有些陈旧和冷清,但比周边的乌镇、西塘、南浔、盐官等江南古镇多了一份真实和质朴,给人一种宁静、纯朴和厚重之感。一条渟溪河将古镇分成东西两个区域,一座德义桥有将东西两个区域紧紧相连。河东区域三面环水,区域内还有多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河西区域四面环水,中间又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将其分成两块。古镇内河流纵横、街巷交错,有各式各样的石板桥十余座,将整个小镇融为一体,真可谓石桥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我走在窄窄的街巷和陈旧的古桥上,微风徐徐,顿时感觉心旷神怡,也仿佛闻到了古镇当年的繁盛气息。

5、青石板路、吊脚式水阁房和石帮岸房子,是路仲古镇的特色,它们记载着古镇的过去和风雨,据说浙江乌镇的部分青石板是从这儿移过去的。街巷上的青石板铺成于清代,上面的刻纹早已被千千万万的鞋底磨平,我喜欢轻轻地踩着青石板,让阳光把我的身躯投影在上面,仿佛童年的美好时光缓缓穿越而来,耳畔传来小伙伴们的阵阵欢笑。临河一侧的房屋,有的延伸至河面,用石桩打入水中,上面架有横梁,在横梁上搁上木板,由此建成了吊脚式水阁房,依水凌空而筑的水阁房别具风格,清澈的河水将水阁房衬托得非常飘逸和优雅,我缓缓地走进水阁房,把窗临风,静静聆听木板下的潺潺流水在轻轻吟唱,心思随之荡漾,恍然身处世外桃源。有的河岸用石头筑成,形成了石帮岸,再在上面建了房屋,称之为石帮岸房子。

6、尽管古镇上许多珍贵的历史古迹已经破坏或者消失,但留存下来的也有不少,除一些独具江南风情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外,最具代表性的有朱淑真故居、张子相宅、钱君陶祖居、管庭芬藏书楼、黄岭梅宅、冯家厅、德义桥、德风桥等,这些古迹都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朱淑真(宋代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故居坐西朝东,屋内有天井,细砖埋地,东西厢房的上下均有廊,所用木材粗壮,雕饰也很精美,砖墁及挡扇门还在,门上有福禄寿禧等纹样及雕饰,古色古香。张子相宅系明代太师张从故居,是一座明代建筑,廊檐木雕构思独特、栩栩如生,匾痕等清晰可见,它们一直静静地守候着泛白的木头,仿佛述说着当年太师府邸的辉煌和繁华。张子相宅东面是管氏家族的惠长厅,这座三进厅堂因为解放后被用作仓库,因祸得福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厅中最后一进门楼上的“澹泊明志”砖雕目前仍然非常清晰,原汁原味,但旧时大家族的痕迹已经消失。钱君陶祖居,位于德义桥的东北面,是一幢占地面积大但非常破旧的老木楼,高高围墙,屋旁古树参天,可惜大门锁着,没有机会进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7、德义桥,位于镇中心,建造于元代,长约八米,宽约一米半,桥面是由九块长石板铺成,石板上有卷纹饰,两侧护栏望柱为武康石,桥上还有四只石狮子,小小的石狮子瞪大了双眼,一直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这座桥非常简陋和破旧,但至今坚固依旧,它承载着小镇的悠久历史。德风桥,位于西大街的尽头,建造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石桥,也是非常原汁原味,和德义桥一样,也有四只小石狮,比德义桥更为耀眼的是,桥柱的两面各有一副楹联,一面是“西接彩虹云蒸霞蔚、东连德义璧合珠联”,另一面是“何须司马方题柱、但遇留侯便授书”。

8、路仲古镇,在经历了千年繁华之后,用它那沧桑淳朴的容颜,默默守候,不管你是来,还是不来。我安静而又缓慢地走过街巷,穿过小桥,路过人家,感受着属于路仲的那份幽静,分享着属于路仲的故事,一天的时间一晃而过。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再来路仲的情愫油然而生,我要再一次泛舟渟溪河中,乘一只乌篷小船,吟一曲渔舟唱晚,看那流水枕着人家、黛瓦伴着白墙、晚霞吻着夕阳。

9、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三、散文随笔:何园游记

1、

心中有诗,何必远方。盛夏时节,来到扬州市内位于徐凝门街66号的何园游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主人取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始建于清代中期。走进东门,一道月洞门上方绿叶掩映中“寄啸山庄”四字门额引人注目,顿感文化韵味和自然风味交相辉映的别有意味。走过玉带小桥,迎面是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砖雕的牡丹厅。厅前种有园花牡丹和芍药,可以想象春天的华贵。牡丹厅北是更精致华丽的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假山。它就像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援,状若游龙腾蛟,变成了一座拥抱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贴壁假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贴壁假山除了增强风火墙的功能,也增添了我们视觉的美感。无水有水意,假山有山情,这里暗含着园主人对子孙后代“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寄语吧!

2、心中有诗,何必远方。盛夏时节,来到扬州市内位于徐凝门街66号的何园游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园主人取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始建于清代中期。走进东门,一道月洞门上方绿叶掩映中“寄啸山庄”四字门额引人注目,顿感文化韵味和自然风味交相辉映的别有意味。走过玉带小桥,迎面是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砖雕的牡丹厅。厅前种有园花牡丹和芍药,可以想象春天的华贵。牡丹厅北是更精致华丽的船厅。因为厅的造型像一艘船,厅周围的地上用鹅卵石、瓦片铺成波光粼粼的水面,厅正前方一条方石板甬道像是登船的跳板,厅檐下低低的台阶好比船上的甲板,厅两旁廊柱上悬挂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的楹联。扬州无山,但园林中不可无山。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东园最壮丽的景观是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假山。它就像嵌在墙上一样沿着墙面走向一路攀援,状若游龙腾蛟,变成了一座拥抱自然山川的城市山林。贴壁假山的山腰里,藏着一条高低盘旋、曲折迂回的石阶小路,一直通往翰林公子读书楼。贴壁假山除了增强风火墙的功能,也增添了我们视觉的美感。无水有水意,假山有山情,这里暗含着园主人对子孙后代“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寄语吧!

3、园主49岁辞官退隐扬州,购买片石山房扩建园林园居。因曾在清政府驻法国公使馆任职过,建筑装饰上不仅集中体现了扬州园林的精髓,而且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晚清第一园”。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全国重点园林。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园主父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的传奇。几代人不懈努力和奋斗,书香门第四代为官,在金融、法律、科教卫各界,每个年代都展现了家族实力。“兴家兴邦,教育为先”,这是开明先进家规的深刻展现。何园的特色,体现在四个第一: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长达千余米,连接起西园、东园和园居。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有“楼建于山”之意。复道,则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专家称此串楼廊道的构建手法为“江南园林的孤例”。有学者认为何园的设计思想是现代网络设计概念在园林设计上的早期实践。复道的交叉口一边通向读书楼一边通向蝴蝶厅。蝴蝶厅因厅角昂翘,像振翅欲飞的蝴蝶,厅内木壁上刻着历代名碑字画。廊东南两面墙上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

4、从复廊曲折南行,重檐歇山顶建筑便是“赏月楼”,是主人母亲居住的地方。廊两旁的铁栏杆都是当时从法国进口的,镌刻“延年益寿”字样,足见主人事母至孝。主人起居处叫玉绣楼,院里栽种着根系盘虬卧龙的广玉兰和树枝甚美的绣球树。玉绣楼中西合璧,主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吊灯、铁艺的床等等。天下第一亭:何园的西园,水池居中,楼厅廊房环池而建。中央便是有“天下第一亭”之称的水心亭了。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通过借助水面和走廊回声增强音响效果,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水中一叶扁舟,衍生几多古诗情!北面蝴蝶厅,为园主人宴客处。西面桂花厅,厅前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天下第一窗:回廊的东南两面都开有漏窗,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等,形态各异,实现了不同空间相互借景。从窗中向外看,一扇扇窗如同画框,可观赏何园不同角度的美景,亦可感受深闺女子透过花窗看戏的心情。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

5、何园有大花园、小花园之说,如果把何园比作大花园,那么小花园就是片石山房了。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一座孤峰傲然挺立在水池边,光线从假山上的小孔射出,在水面上形成月影,随着视角不同可以清晰地看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一“人造白日月亮”的奇观,映着盈盈池水,盎然成趣。西边廊壁上的一面大玻璃镜,将园中景色尽收怀抱,虚实相生,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镜花水月,亦是园林艺术的佛理景观。片石山房西室建有半壁书屋,中室涌趵泉伴有琴桌,东室古槐树根棋台,抬头可见的竹石图,形成了琴、棋、书、画连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何园的南门正厅《熙春堂》是扬州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清楠木厅,是园主人接待嘉宾之处。高大的梁柱构架搭配了四周的大玻璃墙面,据说当年是一寸玻璃一寸金进口的。厅与高墙间种植竹石芭蕉,仿佛是以墙为纸,植物山石为绘的生动鲜活的壁画,自然地将厅外景色借入厅内,给人通透华丽、敞亮明快、庄重而疏朗的感觉。“人在厅中坐,景自四面来”,疫情所致,园中所有室内空间均未开放,不能进厅体会。

6、何园的花木绿植精湛宜人,山间有百年老桂吉祥白皮松,院内有绣球广玉兰,转角回曲处点缀芭蕉棕榈黄杨腊梅。正值盛夏,凌霄依然怒放枝头,石榴硕果累累,紫薇花迎风摇曳,竹林苍翠挺拔,盆中荷叶如盖。水池边,葛腾倒悬,楼台倒映,锦鲤畅游,蜻蜓俯伏在水草上沉迷水中凌霄花的倒影,爬墙虎油亮如漆,鸟儿驻留在墙头凝视远方。古树名木与亭台楼阁、山岭曲水浑为一体。那些淡泊清高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充分体现了园主为民族气节寄啸山水的志气和品位,带有浓厚写意山水画的艺术特征。除了各式花窗,何园的门有月洞门、月亮门、花瓶门、六角门、八角门和栅栏门等,这些造型各异朴素淡雅的门景与园内影壁山石一样,使园景达到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境界。回忆起入园时贴壁假山处的接风亭和近月亭的诗情画意,到园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遐想,最后镜花水月的禅意,叹服于何园中西合璧的园林设计和绿意蓊郁的清凉夏意,那悠久的历史,深刻的文化形成浓厚的人文气息更值得从中体味。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澳门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aomen/post/53798.html发布于 2024-03-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澳门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