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澳门填海的问题
摘要:了解现时澳门土地资源情况,重点指出澳门长期以来的土地短缺问题及由于土地缺乏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着重从分析入手,说明解决澳门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的逼切性。指出解决澳门土地资源方案的利与弊,务求以最有利的方针解决最逼切的问题,使澳门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随着时代的变迁,澳门的许多物产和资源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有一种资源,就是澳门的土地资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不少。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很难要求各种自然资源都很丰富。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前者为城市建设提供合适用地,是城市的立地基础;后者为维持居民生活并供应各种产业用水,是城市的生命源泉。但是,澳门地区最缺乏的就是这两种最基本的自然资源,而且成了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澳门的土地面积本来就小得可怜,而且丘陵、台地分布甚广,平地所占比例不多。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海拔二、三十米的丘陵和台地也全都开辟了街道,修建了房屋,甚至丘陵的山麓也建了民居。氹仔和路环的平地更少,而且交通不便,一直到上世纪的60年代,两地发展仍然缓慢。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澳门城市用地资源不足更形突出。贫乏的土地资源为澳门带来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更阻碍着澳门的发展。
2004年澳门陆地总面积为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65333人,人口密度为16921人/ 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然而澳门人口密度之高,对本地区的教育、卫生、市政、社会设施等,都将构成沉重的压力。只有扩大澳门土地面积,才能容纳及消化得了。
澳门是一个国际驰名的特色旅游城市,而旅游业在世界上是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了确保旅游城市的地位和增强竞争力,澳门有必要优化现有的旅游资源和开拓新的旅游软件和硬件,此举亦有助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在澳门现有的条件下,对博彩旅游而言,景点扩展缺乏空间,难以创新立异,增加吸引力;旅游设施要代谢更新,而受土地限制,就会呈现不足和落后;影响所及,相关的服务行业也必然受到局限。由此可知,要使澳门成为可以与强劲的外地争雌雄,使之在世界上占有更多的地位,那么有系统地增加土地资源是一件“燃眉之急”、“势在必行”的任务。
根据澳门土木工程师认为,澳门在改变土地用途程序上的快速调整虽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但土地资源缺乏,本澳城市规划发展仍受局限。城市规划中所涉及的交通、卫生、教育、市政、城建等需要大量土地,本澳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将局限澳门城市规划发展。作为旅游城市,澳门城市设计需要空间及美感,恰恰与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形成冲突。因此,在长远而言,增加澳门的土地资源是有必要的。
随着澳门经济的不继发展、人口的不继增加,车流量也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然而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加上有限的土地面积,使得澳门面对着不少关于交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人们所“头痛”的是交通堵塞和泊车艰难的问题。过去道路交通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理应不会出现交通堵塞的问题,然而车辆数目增加的速度是如此的快,这便使得本应“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无法容纳过多的车流量;再加上土地资源有限,公共停车场的严重不足,人们被迫违例随街泊车,许多马路更是两边都泊满车,只留下一条仅容一辆车能通过的路面,这便使得交通堵塞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着澳门的发展。有见及此,要有长远的发展,交通问题必须解决。要解决问题,显然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停车场的不足问题,这便大大牵涉到土地资源问题。因此,解决土地不足问题便成了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3.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方案的利与弊
由上述得知,解决澳门土地资源不足是澳门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澳门想要解决澳门土地资源不足不出三个途径:一是填海造地;二是旧区的改造、重建;三是向邻近地区商借土地或共同开发。
澳门是一个临海的城市,且澳门沿岸有许多淤积的浅滩,有的在落潮时能露出水面,所以填海造地一直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首要办法。近百年来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而不继扩大。从1866年代开始到现在,澳门共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1866年至1910年的北渡和浅湾填海;1919年至1924年的内港填海;1923年至1938年的新口岸和南湾填海;80年代后新口岸和黑沙环的填海。澳门靠填海增加的土地,比填海之前的半岛面积还要大(见图1)。澳门总面积自有记录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27.5平方公里,这全是靠填海取地得来的。由新填海所造成的市镇,楼宇高度方面不需考虑原有建筑物高度的问题,加上新设计的道路较阔,因此楼宇高度可远六十米或以上。这样的住宅区将有效解决过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从而有效解决人们的住房、教育、卫生、市政、社会设施等问题。
然而,目前可填的海域已不多,而且填海要受时间限制,成本亦不菲,再加上现时世界各地均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填海造地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且最终受影响最多的将会是人类自身。因此,若要放以长远的目光,填海取地将不会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土地不足的方案。
澳门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楼房也都矮小的低楼。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数目和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对土地的需求量,除填海造地外,旧区的改造和重建也是解决土地不足的方案之一。旧区的改造重建计划主要以高空化发展为主,即把原本矮小的住宅区改建为楼层较多的高楼,且为旧区建设所需的公共设施;其次是充分利用底下空间,为解决交通堵塞、停车场不足等问题,澳门政府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地下停车场,工程完工后将能解决不少交通方面的问题。
虽然楼宇高空化发展有效解决土地不足,但是,随着高楼的不断增多,城市将面临不少问题。据“钱江晚报”报道指出:随着楼高不断增高,人们对气候环境的议论也在不断增加。过多的高楼对气候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城市中面临着一个重难题:“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城市建筑物和路面传热速度比土壤快3倍,而建筑物越高,被照射面积越大,吸收和传输热量也越多,以致城市温度在夜间也难以降低。升温背后伴随而来的是用电、用水、用煤、交通运输的紧张,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都牵动着城市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可能随着环境气温升高而增加。另外,澳门申报「世界遗产」成功这一大事,无疑对澳门日后的经济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但对旧区的改造重建却起着限制的作用。过去旧区的重建本应只须符合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之需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即可,但现时必须考虑到改造重建后会否对历史文化城区产生影响问题;对于一些未被列入「历史城区」建筑物今后的拆建问题;「历史城区」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使得旧区改造重建方案有所顾虑。再说,旧区的重建不时要受原先楼房高度和处地位置等的限制。因此旧区的改造、重建也不是一个能长远解决澳门土地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案。
3.3向邻近地区商购买、租赁或共同开发土地
鉴于澳门填海取地,、旧区改造重建的方案均不能长期且较大量地解决澳门日后对土地的需求量,且澳门现时可利用的土地已所剩无几了,澳门各界人士均先后指出向邻近地区购买、租赁或共同发展等方式来拓展澳门的土地资源。其中舆议的热点是“向珠海市借赁横琴岛”这一方案。
从考虑创造澳门更长远持续发展条件,横琴岛对澳门有着深远的意义:由澳珠的地理位置(见图二)可知,澳门与横琴岛只有一河之隔,它是珠海市南面的一块重要地段,可为澳门的可持续发提供广阔的空间,对于澳门服务粤西南地区以至西南各省也造就了较佳的条件;且横琴岛的面积八十六平方公里,为本澳总面积三倍,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五十三平方公里;再者,从环境保护和善用资源的角度来看,它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大大减轻开发费用。
珠澳共同开发横琴岛的方案能有效解决澳门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关乎澳门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该合作对于促进珠海市更快发展西区、完善现有各项目设施有一定帮助;此项方案更能深化粤澳的合作。
当然,如若以珠澳合作发展横琴岛亦需要解决不少技术性问题:譬如若由澳门作管理者,在行政和司法的管辖权问题要处理,有看法认为可用「飞地」概念处理;又再,澳门区全国人大代表杨允中在今年三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亦向中央建议采用澳门关闸兴建边检大楼模式处理。这就是澳门特区付出租金给珠海,以租借横琴岛,同时在「租约」上规定澳门特区是具有行政和司法管辖权。这些问题必须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珠澳合作发展横琴岛的方案才能有效地解决澳门土地缺乏的问题。若附带的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那虽然解决了一方面的问题,可却产生了另一方面的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资源问题,尤其是土地资源问题又处于基础地位。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的发展方式。首先,对于土地资源的耗用速度必须合理,既要着眼于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让现代人生活得越来越好,也要为后人的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其次,还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在产业部门间的分配,既要满足社会对各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又要适当考虑土地资源产出率较高的产业或部门,使土地资源配置更得当。在土地资源配置得当和土地资源利用空间布局合理的基础上,用最适宜的技术、最佳的利用目标组合及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最优化。第三,就是要切实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开源”与“节流”并举。
我们常说做事要有远见,意思是凡事都得看得远一点,想得周到一点,千万不要光顾及眼前的效果,还得考虑到明天,考虑到将来。因为社会是在发展的,历史是在前进的,假如没有高瞻远瞩的胸怀和气魄,虽然也能把事情做好,但是,绝对做不了甚么大事,更谈不上甚么创举了。一如解决澳门土地资短缺问题的方案一样,每个方案看似都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但就长远的考虑与分析,均存在不少“后遗症”。想要澳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就各个方案作出深入的研究,既要重点指出其优越之处,更要重点剖析其可能引起的社会环境问题,务求以最有利的方法解决最逼切的问题,使澳门作出有利于澳门长远发展的实质性决策。
[1]林玉凤. 21世界澳门城市规划纲要研究[M].澳门:澳门发展与合作基金会, 1999: 25
[2]江葆康等.澳门自然‧人文环境[M].澳门培正中学史地学会, 2002: 97
[3]陈致平. 2004澳门年鉴[M].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2004: 369
[4]澳门日报[J].澳门:澳门日报有限公司
二、广东未来的增长极在哪
笔者认为,广东未来的经济增长极,不在粤东就是在粤西!
一.广东理论上与实际上的经济极,有多少极?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共分为四大地区,分别是: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其中,广东省四大地区分别包括的地级市有:
(1)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共9个地级市;
(2)粤东地区,包括: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梅州市,共5个地级市;
(3)粤西地区,包括: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云浮市,共4个地级市;
(4)粤北地区,包括:韶关市、清远市、河源市,共3个地级市。
2.广东省理论上的经济极,是4极:
既然广东省下辖的21个地级市,共划分为四大地区。那么广东省理论上的经济极,就应该是4个极,分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极、粤东地区经济极、粤西地区经济极、粤北地区经济极。然而实际上,广东省却并没有4个经济极那么多,这是为什么呢?
3.广东省实际上的经济极,是3极:
广东省理论上的经济极是4极,然而实际上的经济极却是3极,分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极、粤东地区经济极、粤西地区经济极。其中珠三角地区经济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珠三角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都市区、珠三角一体化;粤东地区经济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潮汕城市群、潮汕揭城市群、潮汕揭都市区、潮汕揭一体化;粤西地区经济极,即平时我们所说的,湛茂阳城市群、湛茂阳都市区、湛茂阳都市圈、湛茂阳一体化。
(广东世界级沿海都市带(都市群))
二.广东未来的增长极不在粤东就在粤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广东省一共有三大经济增长极,分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极、粤东地区经济极、粤西地区经济极。既然我们讨论的是广东省未来的经济增长极,那么自然就是不包括广东省现在主要的增长极——珠三角地区经济极。那么除了珠三角地区经济极外,广东省未来的经济增长极,自然是不在粤东地区经济极就是在粤西地区经济极!
三.广东未来的增长极——粤西,更据发展前景:
笔者认为,广东省未来的经济增长极,在于粤西——粤西地区经济极!即平时我们所说的:湛茂阳城市群、湛茂阳都市区、湛茂阳都市圈、湛茂阳一体化。主要原因有三:
1.粤西地区的区位优势,更优于粤东地区:
粤西地区具有非常优越的区位优势!对外,粤西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背靠中国大陆,面朝南海,与海南岛隔泛北部湾相望。从粤西地区出发,无论是到达东南亚地区的哪一个国家,都非常的方便;对内,粤西地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接相连、与海南省一衣带水,刚好位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交汇处。
2.粤西地区的GDP(经济总量),高于粤东地区:
(1)2019年,粤西地区的GDP(经济总量)为:湛江市3064.72亿元、茂名市3252.34亿元、阳江市1292.18亿元、云浮市921.96亿元,合计8531.2亿元;
(2)2019年,粤东地区的GDP(经济总量)为:汕头市2694.08亿元、揭阳市2101.77亿元、梅州市1187.06亿元、潮州市1080.94亿元、汕尾市1080.30亿元,合计8144.15亿元。
(3)由此可见,粤东地区虽然拥有5个地级市,比拥有4个地级市的粤西地区还要多出1个地级市。但是粤东地区集合5市之力的GDP(经济总量),也不过合计才8144.15亿元。而粤西地区虽然才有4个地级市,GDP(经济总量)合计却高达8531.2亿元,比粤东地区还要多出387.05亿元。
3.粤西地区的辖区面积,要大于粤东地区:
(1)粤西地区4个地级市的辖区面积分别为:湛江市 12490平方公里、茂名市 11445平方公里、阳江市 7822平方公里、云浮市 7779平方公里,合计39536平方公里;
(2)粤东地区5个地级市的辖区面积分别为:梅州市15925平方公里、揭阳市5240平方公里、汕尾市 4838平方公里、潮州市3614平方公里、汕头市2064平方公里,合计31681平方公里。
(3)经济发展离开不了土地、离开不了资源,要想经济发展得好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源进行支持和支撑。由此可见,土地和资源的重要性!粤西地区合计辖区面积为39536平方公里,粤东地区合计辖区面积为31681平方公里,粤西地区比粤东地区整整多出了7855平方管理。
1、以深圳为中心,涵盖惠州、东莞、河源、汕尾,潮州,汕头等城市,汕头惠州绝对是增长极!
2、以广州为中心,佛山,肇庆,清远,韶关,清远韶关绝对是增长极!
3、以珠海,湛江为中心,中山,江门,茂名为主,未来珠海跟湛江必然是增长极!
今年6月,广东提出了要构建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组成的发展新格局,把珠三角一极增长转变为多极增长,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珠三角核心区:大力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新兴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部生态发展区:环境保护也是生产力,将在粤北山区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生态特别保护区,发展全域性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沿海经济带:支持东西两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完善国际物流、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海洋旅游等产业生态链,与珠三角城市共同建设沿海经济带。东翼以汕头为中心,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延伸区;西极以湛江为中心,推进湛茂一体化发展。
随着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的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推进,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正加快产业共建,推动同一产业、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整体布局、一体发展,把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截至2017年8月,87个省产业园已经实现粤东西北县域全覆盖,不仅给各地的GDP带来增长,也推动了当地的产业转型,促进其成为广东新的增长极。
众所周知,广东是我国经济大省,近三十年连续稳居全国第一,但广东的经济发展是极不均衡的。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面积只是全省的31%,人口占全省的53%,2018年GDP合计8.1万亿,是全省9.73万亿的83%。换言之,占全省近70%面积和近一半人口的非珠三角地区合计GDP只贡献全省的17%!区域发展相差悬殊,可谓触目惊心!因此广东只有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全省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今年年2月18日正式公开发布,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规划纲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轰轰烈烈的展开,珠三角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发展,周边城市的资源肯定会进一步向珠三角集聚,经济发展必定会有新的飞跃,因此珠三角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肯定会强化广东经济增长极的功用,对全省经济拉动会越发明显,其它区域客观上与珠三角的差距会变的更大。
粤北地区远离海岸线,大多是群山峻岭,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和珠三角的水源涵养地,搞大规模工业开发是不合适的,应该更多的要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但肯定会有所牺牲自身的经济发展,因此作为生态的得益者大湾区应对此作适当的经济补偿,有利长久持续协同发展。省里可考虑粤北地区适度向珠三等地移民,并且通过更多的转移支付,帮助产业向生态和绿色经济转型。
粤东粤西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发展工业、农业和海洋经济,但过去的确发展相对滞后,与珠三角城市相差甚远。作为粤东地区的龙头城市汕头和粤西地区的中心湛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各自区域的进步。
汕头作为国家经济特区之一,广东省发改委明显表态支持汕头申报自贸区,可能不久后将会设立自贸区。政策加持力度非常大,加之汕头本身已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较为发达的民营经济和众多海外侨胞乡亲,并且汕潮揭一体化同城化进程的加速,汕头的跨越式发展的可以期待的。但汕头可能要克服一部分人过度重商轻工、热衷赚快钱的思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埋头实干才是发展的根本之道。
湛江也是国家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广东在粤西省级副中心城市,在本区域举足轻重。湛江是海南自由港的登陆地,又是北部湾城市群重要一极,“海丝”面向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节点,多重利好集于一身,地理自然条件又特别适合发展重化工业。近几年粤西地区的重化工业发展迅猛,随着湛茂城市群的建设加速推进,因此湛江为代表的粤西地区发展的潜力不可限量。但粤西地区在发展好重化工业和农业、海洋经济的同时,必须补好民营经济这一课。
广东省经济未来增长极既要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也要看粤东粤西,尤其是各自的中心汕头和湛江。珠三角连带东西两翼齐飞,省内的发展不均衡才能得以解决,是广东来来发展增长的真实写照。
广东的未来增长极无疑在粤东和粤西。
打开广东地图,广东最富有的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的差距就是欧洲和非洲的差距,广东虽贵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为人诟病。那么为什么广东的未来增长极在粤东和粤西呢?粤东和粤西是广东的两翼,和珠三角可谓遥相呼应,在我国有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粤东和粤西之所以落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基础设施落后。
我们先说粤东,粤东是我国最会做生意的潮汕人聚居地,有特区汕头和潮州、揭阳等城市,这里人口达1000多万,汕头作为四大特区之一,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多,但主要有两点:一是传统利益根深蒂固,外部资金难以进入,二是交通设施落后。但是汕头的地理位置优越,在珠三角和福建海西经济区的中间,可以起到很好的承接作用,而且拥有众多海外华侨,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外资,随着潮汕揭同城化的加速,又有特权政策优势,汕头的发展潜力巨大,汕头的壮大能够有效带动粤东的整体发展。我们再说粤西,粤西有茂名和湛江两座经济大市,人口2000多万。湛江是有名的深水港和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能够直接面向东南亚地区。茂名是广东著名的化工和港口城市,能为粤西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而且茂名的滨海新区起点高,能有效助力粤西成为新的增长极。广东为了弥补粤东和粤西的交通短板,正在加紧深茂铁路、粤西机场、广湛和广汕高铁的建设,届时粤东和粤西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将形成巨大的合力,特别是随着珠三角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粤东和粤西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中拥有巨大的优势。一个地方是否能成为新的增长极,除了地理和政策优势,一定要有完善的交通和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人口众多,上升空间巨大,粤东和粤西正具备这种优势,所以在广东省《广东沿海经济带规划》中,汕头和湛江被定位为广东副中心城市,随着交通的完善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链,汕头和湛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前景广阔。
广东未来10年的增长极,我个人认为还是在产业上。地域方面的话,依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香港+澳门)的11个城市。
十三五规划中,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性的湾区经济体。所以,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这九个城市依然是承载广东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部分。在国家推行的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方案时,广东的产业升级也有了重大突破。
产业方面:广东将会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点,大力发展科技研发、高端金融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为主。一来,科技服务制造业设备升级,促进广东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自动化覆盖率;二来,广州、深圳金融资本注入以佛山、中山、东莞、惠州为主的实体经济企业,提高这些企业的生产效率,加速实体金融服务化。
另外、广东制造业企业将会逐渐脱离广州、深圳等成本高的城市,转到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相对降低的中山、东莞、佛山、肇庆、惠州等城市,这些城市承载广东实体制造业转型的基础设施及就业岗位。
在科研方面,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在北京签署。该校区将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强强合作。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量子通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等,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力支撑广东、广州创新驱动发展。
在自贸区方面:广东与香港将在南沙自贸区建立“粤港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商贸服务、休闲旅游及健康服务、航运物流服务、资讯科技等八大产业。
在服务贸易方面:商务部公布《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以广州、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为重要抓手,发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优势,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广东对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努力把泛珠三角建设成为引领华南、携手港澳、辐射东南亚、面向全球的服务贸易发展高地和综合服务枢纽。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充分发挥香港、广州、深圳三个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对珠三角地区的引领和外溢作用,尽快形成一批能够媲美百度、阿里、腾讯的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和新企业,以区域融合推动产业的特色化、多元化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
广东省将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新型产业布局,统筹整体的区域规划,推进区域资源融合,大力培育现代化高端产业: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高端金融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国际商务贸易,港口经济等。这些基于数字化数据经济框架,未来几年将会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桥头堡。
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广东经济的增长极依然存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粤澳港大湾区经济带。
个人认为,至少在未来20年内,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珠三角地区带动。具体到城市而言,主要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4座城市。
从总量看,2017年,广东全省GDP为89879亿元。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四市GDP分别是22438亿元、21503亿元、9549亿元和7582亿元,合计6107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7.9%。如果再加上中山、珠海、惠州等几个地市,整个珠三角区域的经济产出占了全省的3/4以上。而广大的粤东、粤北、粤西等地市的经济规模还很小,还有很多地市的GDP规模在2000亿元之下。
从增量看,2017年广东省GDP增量为9024亿元(89879亿-80855亿元)。同年,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四市的GDP增量分别是2360亿元、1698亿元、913亿元和644亿元,合计GDP增量为5615亿元,占全省增量比重为62%。加上惠州、珠海、中山,这个比重将达到70%。(深圳)
所以,目前的现状是,广东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珠三角地区。那里贡献了全省最多的经济产出、财政收入、就业岗位。非珠三角地区一是经济规模小,二是速度较慢(非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地市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还指望不上能够对全省经济发展都多大帮助。(广州)
广东省内的经济格局在未来20年彻底改变的可能性很小,顶多出现改观,提升非珠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如果非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速不追赶上珠三角地区,那个其在全省的经济地位还将下降。2004年,广深佛莞四市GDP占全省比重为64.5%,2017年上升到67.9%,13年的时间增加了3.4个百分点。
根据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的道理,珠三角地区在广东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会越来越强,也依旧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广东今后的发展是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圈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通过建立"双核多心"的城市功能等级体系推动全省均衡发展。"双核多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通过以主副中心城市为中心建立区域城市群,整合各市资源和功能,通过主副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推动一体化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广东未来的经济增长极有三大极,由原来的主要依靠珠三角一极,增加粤东(汕潮揭城市圈)及粤西(湛茂阳城市带)两极。
珠三角增长极仍然会是最重要的增长极。珠三角具有相当成熟和完善的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有处于世界前沿的科技水平和科研体系,无论"软件"及"硬件"都相当完善和发达,一体化发展程度也相当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随着广东自贸区建设、"广深科技走廊"建设、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等的不断推进,珠三角更如虎添翼,将继续引领广东的发展。
而广州和深圳也仍然是广东的两个核心增长极。广州以南沙自贸区为平台,将把南沙片区打造成"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将充份利用自身独有的资源和优势,在广东乃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其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大,继续成为广东的核心增长极不容质疑。
深圳的经济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深圳的经济一直以创新驱动而得以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深圳GDP已超越广州,成为广东的经济一哥。深圳的举措不断,正大力推进东进战略,加紧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快马加鞭建设前海自贸区,积极推动深港合作项目----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开展……目前新兴及未来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十大未来产业集聚区已授牌七个;至2017年底,前海自贸区已有约16.5万家企业注册,其中世界500强设立的企业有323家,港资注册企业有7100多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实际利用外资(44.5亿美元)的97%。我们相信,深圳的经济的将保持快速增长,将保持广东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地位。
“东融西联、南拓北优”是广东的发展策略,粤西的"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发展已被纳入广东的重点建设规划,今后,湛江将建设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环北部湾重要城市;茂名将建设成世界级石化基地、广东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及特色现代农业基地;阳江市建设成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重要产业承接地以及现代滨海旅游目的地。所以,湛茂阳必将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广东的发展规划,粤东的汕潮揭,将通过优化、整合粤东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结合自身的海洋资源优势,亦将发展为海陆关系协调的粤东沿海工业经济带,成为广东另一个新的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创造了惊人经济奇迹,这主要得益于一、国家政策资金的全力支持。二、临海临近太平洋主要国际航道,对外联系便利。三、比邻港澳台及东南亚,便于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四、侨乡,富裕华侨的爱乡情结,对早期的开放产生了很大影响。五、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许多低附加值及污染产业找到了转入之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主要依靠了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污染严重,缺乏自主创新,随着地价和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广东经济发展明显后劲不足。主要表现是GDP含金量越来越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持续加重,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粤北粤西发现缓慢)。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广东今后经济增长区域一是借助港珠澳大桥的作用尽快出台与港澳融合战略,加快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尽快建设成“一带一路”输出基地。
二是重视粤西粤北发展,缩小地区差异,让广东全面超越小康社会。广东今后经济增长领域一是应该着力于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服务业,逐步降低低附加值产业和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比重。二是大力发展科教,建设几所世界级的大学和一批创新研究院所,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批核心技术。
三是贸易领域,广东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阵地,应该继续借助祖国巨大的内陆经济腹地做好贸易,特别是契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贸易。四是环境生态领域,环保生态既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阳光产业。
五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广东有丰富自然景观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临近购物娱乐天堂香港澳门。
三、惠州未来城市发展怎么样
首先说我个人的结论,在外部大环境下,每个城市都会或快或慢的发展与改变。但如果要说惠州单独在某一段时间会发展得比较迅速,迎头赶上诸如东莞、佛山则不现实。惠州还是存在许多发展难题与瓶颈的。
惠州区域面积极大,1.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广州+深圳+东莞之和,在珠三角9市中仅次于发展得最为缓慢的肇庆。由于区域面积大,地形复杂,境内多山地区不在少数。其境内龙门县、惠东县与省内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接壤,如龙门县和新丰县、河源市接壤;惠东县则同时和海丰县、紫金县、陆河县接壤。这些地区都是省内著名的贫困县,偏偏惠州两个面积最大的县与其接壤,发展之难度可见一般。广东集全省之力都没有能照顾好东边、西边和山区,遑论以一市之力去发展紧邻省贫困县的龙门和惠东边区。
发又发展不起来,丢又不能丢下,所以说得难听点,影响发展也就在所难免了。一个地区很难做到均衡发展,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尚有不平衡的地区,遑论要1.1万平方公里的惠州去照顾好山区了。龙门发展这么多年,不说在省里,在惠州都毫无存在感,除了泡温泉几乎没人想到龙门就是一例。2017年龙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将近2.1万余元,和惠城区的4.5万元几乎相差一倍还有多,可见地域发展的不均衡。
惠州的房地产经常玩的一个概念就是深圳东,深圳上班,惠州安家。同志们阔以安心在惠州临深地区安家立业。还一个概念就是深圳地铁惠州延伸线,延伸到惠州哪里哪里,然后借此机会开始发力发展了。
先说第一点:深圳东这个概念被惠州玩烂了,结果深圳却绕开惠东县在汕尾划了块468平方公里的飞地,变成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人家都不带你一起玩,深圳东这个力是借不到了。
关于地铁概念,其实深圳规划与惠阳相连的地铁14号线甚至都还八字没一撇。根据国家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
人才是创造一切社会价值的因素,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了,又谈何发展?
然而直到2017年底,惠州主城区才120万人。7年时间,惠城区+惠阳区才增加不到6万人口,照这个速度,增长到300万常住人口,不知得到何年何月。所以目前来看,深圳地铁延伸线到惠州是不可能的,惠州近年自身发展地铁也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到省里或广州对惠州的支持,这个也是不太现实的,惠州还有太多的粤东兄弟和山区兄弟待照顾。没让你支持一把都算好的了。惠州的人口为何增长这么慢?一方面是缘于产业落后,一方面是缺少优势教育与医疗资源,导致城市缺少吸引力。境内以制造、加工企业为主,吸引的常住人口基本以劳动密集型群体为主。城内高校少,人才少。外地生不会考虑来惠工作,一所二本院校又能充实多少人才?
就目前而言,惠州的经济其实真算不上出色,发展得怎么样,省里最清楚,要不然也不会将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划为4档,惠州在第3档了,仅比山区高140元标准。虽然在2018年冲上了4000亿元的GDP总量,排在广东第5位次,然而实际上和前四差距极大。能够保持第5不被中山超越都是件好事,至于想要再进一位,最近10多20年应该是看不到的。
目前来说,惠州的经济只能说发展得尚可,但还远远不到时候说好。境内有山有湖,有江有海,有以电子数码与石化工业为龙头的产业、行业,有知名滨海旅游区,有山林温泉度假区。
以我本人在惠多年的经历来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要一条路修了10年还在修。打通东部沿海交通瓶颈问题,改善滨海旅游体验,大力吸引游客,扩充旅游资源,等等都是需要做的。
另外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支持,没有特别的经济增长点,惠州在几年后想要省内保持第5都难。
惠州是未来15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没有之一,首先深圳要解决住房问题,惠州是唯一的选择,未来将全面迎来深圳东进,而深圳东进是未来深圳发展的主旋律,目前看深汕合作区是离深圳很远,未来深汕高铁开通,可以把深汕合作区以及惠州,全面整合成一个城市,目前深圳和惠州的交通网络正在快速推进中,未来惠州不一定是深圳都市圈最好的,但是一定是发展幅度最大的。我大胆预测,未来惠州的惠阳区板块有可能成为深圳都市圈的最核心地方,历史转来转去又会重现当年的惠阳繁荣。
直接给结论建议吧,惠州现有的格局不变,发展势必缓慢!惠州版图太大,建议拆分为四个城市,临穗市,临莞市,临深市和临港市,前三个不解释,最后一个是分一部分土地给香港,让香港港府搬迁过来,解决香港的土地房屋问题和社矛盾,和发展瓶颈问题!
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快速发展中....
一、惠州历史:惠州市也就是原来的惠阳地区,再往前就是惠州府,属于客家地区,早在宋朝时期苏轼就被贬惠州做官,今天惠州的城市名片就于苏轼有这莫大的关系。1094年,他写了一首《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惠州出了一大批的历史名人,我们熟悉耳熟能详的有叶挺、邓演达、廖仲恺无、陈炯明等等。李鸿忠也曾在惠州做父母官。
二、惠州区位:惠州曾经很大,我们的大深圳、东莞、河源、汕尾都是从惠州分离出去的,就算是这样,目前惠州的面积也足够大,足足1.1万平方公里,有4区3县(惠城区惠阳区仲恺区大亚湾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东江从惠州川流而过。
1、区位优势明显。一是交通发达,惠州是粤东门户,交通发达,京广铁路、厦深铁路、赣深高铁(在建)、长深高速、广惠高速、武深高速、涌莞高速穿过,各种商品人流通过惠州中转。惠州机场也已经开通,通航城市越来越多。二是惠州属于珠三角城市,也是大湾区城市群之一,紧邻深圳东莞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外溢非常明显,深圳东莞房价高,间接把人推向惠州,对惠州的房地产推动作用非常大,现在惠州所卖的房子中,有1/3以上的客户是深圳客。
2、经济基础较好。目前惠州经济发展平稳,在广东排在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之后,GDP3800亿,有大亚湾高新区、仲恺高新区,在石油化工、家电、电子工业方面具有优势和相当实力。涌现出了TCL、德赛、亿伟锂能、中油PB(惠州)、伯恩光学、雷士照明等知名企业。
3、生态环境好、宜居,土地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空间。惠州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惠州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在惠州有西湖、罗浮山、巽寮湾、南昆山等知名旅游景点,2019年惠州市入选“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榜单。惠州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惠州这几年发展快速,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更是一骑绝尘,大量的土地开发,大量的深圳东莞等外地客涌入惠州购置产业。把惠州作为睡城,充分享受着深圳经济人口外溢的红利。应该说深圳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惠州的发展,大量的深圳公司把惠州作为他们前店后厂的生产基地。
展望未来,惠州将会更上一层楼,目前惠州已经是二线城市,国内前100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大量到惠州开发,就是看上了惠州的发展潜力巨大。
惠州是一座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惠州是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其陆地面积约1.16万平方公里,约占珠三角地区的1/5。我们都知道,珠三角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寸土寸金,而惠州还有很大拓展空间。目前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惠州不只是面积大,其地理位置同样优越,不仅与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接壤,也与东莞这个新一线城市接壤,惠州的面积几乎是广州、深圳、东莞之和,其中深圳、东莞开发强度已经很大了,未来它们的产业外溢,惠州将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惠州也有自己独特的产业优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惠州基本构建起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有TCL、华阳、侨兴、德赛、富绅等一批知名企业。惠州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的经济强市,其2018年的GDP已经达到4103亿元,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位居全省第五。展望未来,惠州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完蛋的城市!好好的一所大学给整黄了
惠州这座城市有山、有湖、有江、有海基本上属于一个在地用地貌上全能的一座城市,惠州这个城市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上还是有进一步的可能。
惠州将会搭上粤港澳大湾的高铁将会迈入另外一个新的面容面貌,惠州这座城市在众多人的口中一直不被看好的城市,而惠州的发展轨迹确实也是慢了一些,但是已经在逐步逐步的在发展中。
目前惠州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GDP情况,2019年惠州市的整体GDP为4177.41亿元人民币。
不算香港和澳门这两座城市,仅限国内的9座城市,惠州的整体GDP排行第5位,其实观看GDP总量其实是挺不错的。
各城市的GDP高并不代表整体综合实力就会高,目前从综合实力去看看惠州仅次于江门和肇庆这两座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当中排行第七。
惠州这座城市自身的发展潜力其实真的并不是非常的足,惠州主要是挨近东莞,深圳广州三座超级城市。
惠州靠近其他的地方比惠州本身发展还要差的城市,河源市,汕尾,韶关。
靠近广州:地图的板块去观看,目前惠州市靠近广州的从化和增城这两个区域,这两个城市的区域在整体的经济发展上都属于广州的郊区,所以根本没有外溢到惠州这边来。
增城是靠着这些年来的,大力发展已经逐步逐步的呈现出一个城市的面貌出来,不过增城还有很多地方进行开发,并不会有任何外溢到惠州来,从化更不用减了,是整个广州发展最差的地方所以不会有外溢。
靠近东莞的:从地图板块上去观看,靠近东莞的博罗县,还有仲恺,这两个区域是比较靠近东莞的,特别是博罗县下面的几个小镇,比较挨近东莞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所以这几个镇的经济实力在惠州市也是排得上榜的。
更改这个地区过去东莞的桥头樟木头其实还是挺近的,但是这两个地区在东莞发展现在确实是一般般,而且要过去仲恺那边主要都是靠高速为主。
靠近深圳:目前靠近深圳的主要是会员以及大亚湾这两个区域靠近深圳儿这两个地方的房子是整个惠州市密度最高的地方。
惠州市如果除去中心区这一块的话单体发展上而言,目前发展最好的是大亚湾区,无论是三业还是工业都属于一个不错的整体发展趋势主要。
从惠州的城市板块可以观看出龙门县发展最差,主要是山多靠近广州没有资源外溢。
而博罗是靠近东莞的,惠阳大亚湾,惠东这边是靠近城区和深圳的,所以整体的发展还算是过得去。
刚刚也提到了,为什么广州并不能对惠州产生有外溢的情况,而东莞和深圳就可以产生相对应的外溢。
粤港澳大湾区当中城市的可用土地,深圳和东莞是最少的,目前深圳的土地开发比例已经达到了50%,而东莞的土地开发比例也达到了45%。
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最终导致的整体生产成本也会上升,为了解决此情况企业们都会考虑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进行生产,惠州市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落点位置。
前惠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了33家,目前惠州比较出名的项目有石化巨头,正威集团,顺丰总部,比亚迪公司等一系列的大大小小的工程,逐步的也会搬迁到惠州这座城市。
惠州这座城市固然不会成为像深圳这样的金融中心以及高科技领域城市,只会成为深圳东莞这两座城市这背后的最大工厂,就目前的走向主要都像当年的深圳以及东莞一样,以大量的制造业先把城市的整体经济支撑起来,再实施转型。
惠州的发展确实是不如前面的几个城市,但是惠州靠着地大物博,而且挨近深圳的优势,一方面是解决了东莞和深圳的人口不够居住的问题。
深圳达到了1,350万人口,东莞拥有800万人口,这两座城市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150万,这两座城市由于土地不足也没办法建筑这么多商品房来解决人口需求情况,惠州成了这两座城市人口居住的大花园,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刚刚也提到了工业以及人口,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都要往惠州这边进行搬迁,但是也要考虑到一个通行时间的成本以及运输成本这两大关系点。
(1)城市与城市之间靠的是铁路。
从惠州到东莞到深圳只建设了赣深高铁一条高速铁路,其他的铁路也并没有真正的一步到位。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要枢纽带不在于高铁,因为高铁所建设的位置都是需要大面积的郊外来进行定点,所以不适合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常通行。
惠州早早就有地铁的规划线,但是有几项并不能达到开通地铁的要求:
惠州市区内常住人口达不到300万人,惠州总人口是达到了418万人的无奈之下,市区人口集中力度不行,目前总人口在250万左右,还差50万人口,以目前惠州的人口增长速度起码要10年时间以上。
公共财政预算要达到300亿以上,因为建设地铁是非常耗费资金的,一方面是城市地铁开通了也需要运营成本维修保养费用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支撑下,只会拉垮一个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以上,目前我们惠州是没有一个区域能达到3,000亿,所以根本没办法开通地铁线路。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一句名言,目前惠州市路都没有修好,很难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惠州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上还是有的,但是没有铁路的支撑情况下,发展潜力将会进行大大的打折。
如果硬要说发展潜力而言,未来10年内惠州市发展潜力最大的应该就是处于仲恺高新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大企业入驻在这里。
至于大家都说仲恺有一个城轨站点,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城轨和高铁这两项东西,只会把一个地方的经济在一度的进行拉垮,没有地铁高速才能支撑起经济。
惠州未来即将进入飞速发展时代。
南邻南海大亚湾,北拥南昆山,境内山河湖海自然资源丰富,城市依山沿河而建,"半城山色半城河"就是对惠州最好的赞美。
丰字交通系统的逐渐完善,使整个惠州地区交通线路更加畅通无阻;深赣高铁,深厦高铁,广汕高铁的修通运营,使惠州二线城市地位更加稳定。
本土Tcl、德赛、亿纬锂能、华阳,及伯恩光学、比亚迪、富士康等中外合资企业蓬勃发展,一些新兴产业新能源制造业日新月异,使惠州这座城市更加朝气蓬勃。
"新客家,老客家,来了就是惠州人",惠州是一座包容性非常强的城市,只要外地人来到惠州居家工作生活,就和原地人享有一样的政策,真真正正成为惠州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惠州日后都将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
务虚瞎侃方案:惠州一分为三,龙门并入广州,博罗、惠城、仲恺并入东莞,惠阳、大亚湾、惠东并入深圳。东莞凤岗调剂并入深圳。穗莞深整体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