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澳门的自然地理状况
澳门特别行政区(北纬 22°11',东经 113°33'
)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
东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门半岛连接广东珠海,而南方则是氹仔、路环和路氹城所组成的大岛,属海岛市,暂未有正式的名称。该岛原为氹仔岛和路环岛,但在路氹连贯公路工程展开之后,因为填海和西江水流带来大量泥沙的关系,两岛之间的海床变得越来越浅,公路旁的土地亦越来越多。当局有见及此,便有规划地进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来的土地就是路氹城。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
澳门地图步扩展至今日的32.8平方公里(包含2009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360公顷合3.6平方公里的澳门新城区),面积约是华盛顿特区的六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二分之一、香港的三十四分之一。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两个离岛。半岛北面与中国大陆相连,南面分别由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氹(dàng)仔连接;至于氹仔与路环,则由全长2.2公里、6线行车的连贯公路相接。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由于未明确划定“海域管理界线”,水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0%,海岸线总长44公里。海拔全区最低点为南海,海拔0米。最高点为塔石塘山(Koloane Alto),海拔172.4米。气候澳门属亚热带气候,同时亦带有温带气候的特性,年平均气温约20℃,全年温差变化在16~25℃。二〇〇七年全年平均气温为23.2℃。春、夏季潮湿多雨,秋、冬季的相对湿度较低且雨量较少。台风季节为五月至十月,以七月至九月最为频密。在二零零七年共录得115个下雨天,总雨量为1466毫米,比过去30年(1971~2000)的年均总雨量少667毫米;全年录得一个热带低气压、一个热带风暴及一个强烈热带风暴。
二、地方文化:澳门地理概况
1、澳门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三十八海里(七十公里),与广州相距一百四十五公里。澳门本地时间比格林威治子午线时间早八小时。
2、澳门过去是广东省中山市(古称香山县)南端的一个屹立在海中的小岛,随着西江泥沙的不断冲积,使澳门与大陆之间由于海水对流关系形成了一道沙堤(莲花茎,今关闸马路),才与大陆相连接,成为一个半岛。
3、澳门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不高,主要由低丘陵地与平地组成,低丘陵面积从南向北减少,平地面积由南向北增加。
4、面积:澳门总面积为二十一点四五平方公里,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和路环两个离岛。澳门半岛经一狭道与中国大陆相接,通往凼仔则依靠嘉乐比大桥(俗称旧大桥,长2,600公尺,1974年通车)及友谊大桥(长4,380公尺,1994年通车)。而凼仔与路环经一条兴建于堤坝上、长约两面公里的公路相连接,其右侧正进行填海工程,并即将完工。澳门总面积因填海而不断增加,例如澳门半岛在一八四零年只有二点七八平方公里,约为目前面积的五分之二。澳门面积相当于香港六十三分之一,新加坡三十七分之一及葡国约五千分之一。
5、澳门半岛为一条狭长的地带,形状像是一只靴子。半岛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华南沿岸山脉震旦走向相同。半岛上有莲花山、东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妈阁山等山脉,其中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 50—75米左右。半岛上除了连岛沙洲和附属堆积地区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于不断移山填海,半岛的面积也不断增加,差不多约有半数土地是填海造成的。半岛的东西两岸地形各不相同,东岸面对大海,风浪较大,因海水侵蚀有不少海崖和海穴,西岸岸线较平直,面临内河,受西江影响沉积淤塞,南环海岸海水较深,堤岸迂回,东北部分地区早已填筑成地。
6、凼仔岛的山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并支配全岛丘陵呈起伏状。其中的是大凼山(鸡颈山),海拔159.1米。全岛原为大凼仔和小凼仔两个小岛组成,后因河海冲积被连岛沙洲连接起来。凼仔岛的西北岸海水较浅。
7、路环岛的地势为全澳,全岛丘陵起伏,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山岩性质以花岗岩与火山岩为主。叠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环岛的点,也是全澳的山峰。因为路环离华南海岸较远,堆积较凼仔稍缓,沿岸海水较深,北岸为峭崖,南部西向海洋,海岬和海滩相间。
三、澳门有哪些地理特色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邻广东省,与香港相距60公里,距离广州145公里。本地时间比格林威治子午线时间早8小时。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今日的 28.6平方公里,面积约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门包括澳门半岛、仔和路环两个离岛。半岛北面与中国大陆相连,南面分别由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和西湾大桥与仔连接;至于仔与路环,则由全长2.2公里、6线行车的路连贯公路相接。
2007年第一季澳门居住人口估计为 531,4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581人。澳门半岛北区更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
根据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的初步结果,8月19日澳门的居住人口中51.2%为女性。在年龄组别方面,15.2%为15岁或以下,77.7%介于15到64岁,7%为65岁或以上。两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均超过79岁。
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显示,50.2万居住人口中,中国籍居民占93.8%,葡国籍占1.7%及菲律宾籍占2%。澳门的官方语文分别是中文及葡文。澳门以中文为日常用语的居住人口超过95%,而使用葡萄牙语的人口则为0.6%,其余人口使用英语、菲律宾语及其它语言。
根据2006年中期人口统计,在居澳时间方面,超过78%人口在澳门居住超过十年。至于出生地点,在澳门出生的居民占42.5%,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居民占约47.1%,在其它地方出生者为10.4%。
澳门的气候炎热而潮湿,全年温差较大, 6月至9月的气温可高达摄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则可低至摄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气温很少低于摄氏14度。每年的台风季节,澳门都有可能受到来自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系统影响。
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正当珠江口西岸。其经纬度位置为:东经113°32′47〃、北纬22°11′51〃.5(以半岛东望洋山为准)。澳门东面与香港隔海相望,成犄角之势,共扼珠江口的咽喉。西面与广东省珠海市的湾仔一衣带水,其间的濠江水道只有一千多米宽。南面过内、外十字门后便是浩瀚的南海。北边以古老的砂堤与珠海市的拱北相连,陆界长度只有240米。
澳门旅游文化特色地理(澳门旅游文化特色地理意义)" title="澳门旅游文化特色地理(澳门旅游文化特色地理意义)" >
澳门东距香港仅61公里,北离广州约105公里,这是直线距离;三地鼎足分立于珠江河口湾之外缘(见图1.1)。珠江是我国第四大河,西江是它最长的主干。从澳门循西江上溯,可达肇庆、梧州等地,沿途物产丰富。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不仅是华南、而且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澳门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中下游为腹地,与香港、广州两个大城市及珠海、深圳两个经济特区为邻,这样的地理位置,在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澳门在东亚的位置也很适中(见图1.2)。它正当东南亚与东北亚航路的中继点,东北离东京大约2800公里,西南距新加坡2600公里左右,东南至马尼拉只有1200公里。这样适中的地理位置,奠定了澳门在十六、十七世纪东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岛(图1.3)。南北距离11.8公里,东西距离4.4公里。范围西起东经113°34′47〃,东至东经113°35′20〃,南起北纬22°06′40〃,北至北纬22°13′01〃。陆地总面积17.316平方公里。路环岛面积最大,7.087平方公里;澳门半岛次之,6.45平方公里;凼仔岛最小,只有3.779平方公里。①
澳门半岛形如一靴,东北——西南走向。长轴线从东北的关闸至西南的妈阁嘴长约4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线从沙梨头海边至友谊大马路东方酒店长约2公里。其西侧的狭窄河道(濠江)是内港,东侧面向珠江口的是外港。半岛分布着澳门的市区,是全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绝大部分工商业和人口均集中于此。澳门半岛又分为五个区,各以该区内的主要教堂命名(实际上它们原来是天主教会的堂区)。各区名称及面积(根据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署1986年出版的一万份一比例尺的澳门半岛图量出)如下:
花王堂区(圣安多尼堂区) 1.072平方公里
风顺堂区(圣老愣佐堂区) 0.844平方公里
花地玛堂区在半岛北部,面积最大,包括青洲、台山、马场、筷子基、望厦、黑沙湾等地及新口岸水塘。望德堂区在半岛中部,面积最小,包括荷兰园、塔石及松山(东望洋山)。花王堂区位于半岛西侧,包括沙岗、新桥、沙梨头等地,着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白鸽巢花园均在此区内。大堂区位于半岛东南部,包括新口岸、南湾新填地、水坑尾以及新马路和草堆街之间的狭长地段。风顺堂区位于新马路西南侧的半岛西南端,包括岗顶、下环、妈阁、西湾及南湾西段。
凼仔位于澳门半岛之东南偏南方约2.5公里处,西面与珠海市小横琴岛隔海相距800至1,200米左右。凼仔岛之南约2公里是路环岛,有一条长约2,225米的路凼连贯公路相连,岛西面是珠海市的大横琴岛,最窄处相距不到300米。由于过去交通不便,凼仔、路环两个离岛迟迟未有开发,居民甚少。1974年,长约2,500米的澳凼大桥建成通车,遂将两离岛与澳门半岛连成一体。近年凼仔北部发展较快,澳门最高学府——澳门大学(前东亚大学)——就设在这里,国际机场及深水港亦已分别在凼仔和路环兴建,并加建长3,900米的第二条澳凼大桥,以连接国际机场,这必然会进一步带动两岛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