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澳门旅游A

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是什么)

澳门旅游A 2024-04-18 1
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是什么)摘要: 本文目录澳门文学的简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旅游创业计划书一、澳门文学的简介“澳门文学”,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称谓,在一般叙述中往往是不存有争议的。然而,当我们回溯澳门文学的历史、面向...

本文目录

  1. 澳门文学的简介
  2. 城市的标识是什么
  3. 旅游创业计划书

一、澳门文学的简介

“澳门文学”,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称谓,在一般叙述中往往是不存有争议的。然而,当我们回溯澳门文学的历史、面向其文学的现实以及考察具体的研究视野,便会发现“澳门文学”一直是一个不断处于建构和争议状态的概念,而澳门独特的历史背景,当下的身份意识、形象确立的渴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概念归纳过程中的复杂性与多义性。显然,对于一个特定概念的界定,仅通过一篇文章的阐述是无法完成的。概念本身常常具有发展、变化的特质,往往使其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才能合理有效的展开并成为具体的话题,而本文正是在秉持上述逻辑的前提下,通过回顾“澳门文学”的生成、发展、确认等系列问题,呈现其概念辨析的意义与价值。

自1984年3月,港澳诗人韩牧在澳门日报举办的“港澳作家座谈会”上呼吁建立“澳门文学”的形象,引起澳门文化人士广泛的共鸣,“澳门文学”的概念便成为建构澳门文学形象、展开澳门文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历史地看,“澳门文学”概念的提出与70年代中葡建交、双方共同承认澳门为中国领土以及此后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的背景紧密相关。面对这样的时代契机,澳门知识精英渴望把握历史机遇使澳门文学迈上新台阶、凸显自我形象,更成为“澳门文学”出场的内在动力。1986年1月1日,《澳门日报》“镜海”版发表了澳门学者郑炜明的文章《写在“澳门文学座谈会”之前》。该文在界定澳门文学时曾提出“下列五项标准”:“1.土生或土长,并长期居留澳门的作者的作品。2.土生或土长,但现已移居别地的作者的作品。3.现居澳门的作者的作品。4.非土生土长,但曾经寄居澳门一段时日的作者的作品。5.作者与澳门完全无关的,但若其篇什中,有主题关于澳门的,则该等作品,自应列入澳门文学的范畴内。”上述五项标准由于没有提及作品的语言使用和起止时限,故笼统而言,尚可接受。但如果一旦涉及澳门的“本土视野”和语言使用等问题,则其第4条值得商榷,第5条更是存有争议。此后郑氏又分别于1991、1993年发表文章《澳门文学的定义》、《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门华文文学》①,逐步修正其“澳门文学”的概念。在这种修正中,郑炜明曾调整阐释“澳门文学”的角度并综合“(一)创作作品所用的文字;(二)澳门文学作者的身份;(三)作品的内容;(四)关于出版与发表的问题”四方面,提出界定澳门文学的“两项标准”:“①澳门人的任何作品:所谓澳门人的作品是指土生土长并长期居留澳门的作者的作品,或拥有澳门身份证明文件的作者的作品(以其取得该身份证明文件后所创作的作品为准),更准确地说,是以在澳门生活期间有所感而后写的作品为准;②任何人所创作的内容与澳门有关或者是以澳门为主题的作品。”②然而,对比郑氏前后两次关于“澳门文学”的界定,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后来的“修正”其实只是对以前的界定加以了文字的简化,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变化,而“修正”后“澳门文学”的第二项确认标准仍然只以“内容”或“主题”为依据,未免失之准确。由此推究郑炜明先生在80年代就着手总结的“澳门文学”概念,或许本就为学术研究和史料发掘、整理而来,故此,采取了一种非常宽泛的标准。

香港三联书店编辑兼作家的张志和在随即召开的“澳门文学座谈会”闭幕会上的发言《澳门文学的百花向我们招手》中回应了“澳门文学”的概念问题。在他看来,“‘澳门文学’的作者必须是澳门人或者是对‘澳门文学’活动有真诚投入和一定的贡献的人,他可以是长期定居本地,可以是只在本地求学或短期工作,甚至也可以是不住在本地,但不懈地支持本地文学创作和活动的人。”[1]显然,张志和的“澳门文学”概念注重的是与澳门文学实践的相关性,其强调澳门文学作家应有的身份意识、主体关怀。这一界定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澳门文学”概念在诞生阶段带有的理想化甚至情感化的特质。但无论如何,上述两种提法及其延伸都为后来人们更为深入思考“澳门文学”的概念提供了思路。

从80年代“澳门文学”概念的出场,可以明显感到“澳门文学”的形象建构一直隐含着鲜明的时代性焦虑。如果说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已使澳门步入其政治上的过渡期和经济上的转型期,那么,如何在文学上面对回归的趋势显然成为“澳门文学”出场的内在动力。从韩牧所言的“所谓建立‘澳门文学’的形象,包括两方面:发掘和发展。发掘、整理澳门文学史料,这是向后看,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鉴往知来,从而增加自信心并看清楚澳门文学应走的路向……”[2],其实不难看出“澳门文学”在概念层面上长期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然而,渴望、理想毕竟不能等同于现实,何况对于“澳门文学”来说自其出场之日起就需面对史料发掘、把握现实和面向未来三方面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过程。结合80至90年代,“澳门文学”界定过程中出现的“‘澳门文学’是否等同于‘澳门华文文学’”、“澳门文学是否属于‘岭南文学’范畴”之类的话题,人们大致可以看到出于不同角度的考量,澳门文学在确定其内涵和边界时一直存有争议性的分歧。应当说,澳门文学历史的特殊性,构成上汉语、葡语创作共存的复杂性等等,都使澳门文学在具有东西方交融特点的同时,难以在短时期内厘定其内涵。然而,“澳门文学”概念以及建立“澳门文学”形象的提出,却反映了澳门文化界对于时代、身份的吁求,同时,它也充分显示了澳门人在新形势下建构自我形象、边缘发声的自信心,这一点就长远看来,自然对澳门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80年代末至90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澳门文学”的概念认知也有了新的发展,而一些特定的现象也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之中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争议。以(一)汤显祖等为代表的古代、近代中国作家在澳门的文学活动及其历史确认;(二)“澳门华文文学”、“土生文学”与“澳门文学”的关系这两个问题为例:第一,经澳门、内地诸位学者(如澳门学者郑炜明、施议对;内地学者徐朔方、潘亚暾、刘登翰等)的多方考证,后为《澳门百科全书》“汤显祖”词条收录:1591年,汤显祖曾在澳门作短暂游历,此行虽未留下专门的剧作(后只在《牡丹亭》中有所提及),但却留下一组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澳门最早的文学记录。将澳门文学的最早记录上溯至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自然带有明显的正本清源意识。不过,这一符合史实和中国文学“源流”考察逻辑的看法在80、90年代,却由于部分学者强调澳门文学的“本土性”及接受韩国学者李德超的“澳门之中国文学”说法的影响,而将汤显祖等为代表的古代、近代中国作家在澳门的文学活动视为“植入”文学,进而力图重新划定“澳门文学”的边界。然而,无论是那种着眼于澳门本土文学视野而将20世纪30年代因抗战发展起来的澳门本地文学作为澳门文学源流的看法,还是因内地作家的“植入”而使用的“澳门之中国文学”的说法,其实都忽视了可以从“整体和局部”、“古代和现代”认识“澳门文学”的视角。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内地文人如汤显祖、屈大均、魏源、丘逢甲等,虽以外来“植入”的方式而无法成为澳门的“本土文学”,但从澳门文学历来是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角度来看,澳门文学的“源”与自身的“流”其实都属于中国文学。何况,在中国文学历史的各个不同时期,以整体的“源”丰富不同区域的“流”的现象也绝非少见。因此,对于澳门文学源流的探究其实涉及到了澳门文学的发生、发展以及阶段划分的问题:对于古代、近代内地作家以“植入”的方式留下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澳门的古代、近代文学及其有效的生成方式;而20世纪因战争而催生的澳门“本土文学”则在整体上可以命名为澳门新文学或曰澳门现代文学。至于“澳门之中国文学”以及“植入”的说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商榷,但其在客观上揭示澳门文学的本源和自身的区域性,却为人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澳门文学提供了某种启示。

第二,关于“澳门华文文学”是“澳门文学”自然毫无争议,但能否说“澳门文学”就等同于“澳门华文文学”?这一提问显然涉及到了应当如何认识居住于澳门的土生葡人的文学创作(即“土生文学”)的问题。由于土生作家多用葡语创作,一般读者难以接受,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澳门“土生文学”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但从诸如汪春的论文《论澳门土生文学及其文化价值》的研究来看,典型的土生人,必是“(1)在澳门出生;(2)是具有葡国血统的混血儿,其中大部分是中葡混血儿。在这类之外,也可把其他几类人按习惯看法纳入土生之内并依次排列如下:①澳门出生的纯葡裔居民;②在澳门以外出生但迁澳居住并接受当地文化的葡国人;③从小受葡国文化教育、讲葡语、融入葡人社会的华人。”[3]“土生人”因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成为澳门的居住者,在语言、民俗、习惯等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可以讲地道的粤语,在澳门华洋杂糅的社会中生活,是一个介于葡萄牙人和澳门华人之间的特殊阶层。他们的创作从多方面反映澳门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并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相互渗透的艺术特点。不过,由于澳门“土生作家”生活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及交汇处,很难秉持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所以,他们的作品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矛盾的状态与文化、身份的焦虑。从90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现状可知:“土生文学”作为“澳门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基本趋于一致。正如饶芃子在《文学的澳门与澳门的文学》一文中指出的:“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国内对澳门‘土生’文学的研究尚未真正开始,但事实上,撇开‘土生’文学,澳门文学的概念就是不完整的,而更重要的是,‘土生’文学实为不可多得的‘边缘族群’的标本,它所包含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意蕴值得高度重视。” [4]饶先生在承认语言差异的前提下,将“土生文学”视为“澳门文学”显然是依据了生活地域、历史背景、现实语境、创作实际等堪称澳门文学实际情况的主客观因素,这种思路同样也为我们理解澳门文学及确证其概念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除以上两个方面可以证明“澳门文学”概念的厘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外,“澳门文学”还包含“离岸文学”的问题。所谓“离岸文学”是指到澳门以外的地区发表作品的现象,而与之相关的“离岸作家”是指移居香港或海外但仍与澳门保持密切联系的作者。“由于数百年来澳葡当局疏于澳门的文化建设,因而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在澳门本土甚至找不到一分公开出售的文学杂志和纯粹的文学副刊,更找不到一家愿意接受文学作品付梓杀青的出版社” [5],所以,许多澳门作家在数十年间不得不将文稿投寄、发表于香港的一些文艺刊物上,进而形成了澳门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学现象——“离岸文学”及“离岸作家”(即指移居香港或海外但仍与澳门保持密切联系的作家)。“离岸文学”由于作家身份、创作经历等自然可以毫无争议的被纳入到“澳门文学”的范畴之内,但值得注意的是,判定“离岸文学”为“澳门文学”过程中所持的标准其实已再次触及厘定“澳门文学”概念过程中潜在的原则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关于“澳门文学”概念的各种说法,首先应当归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澳门文学研究的自觉展开,然而,展开后的“澳门文学”及其相关概念往往由于研究者立场、视野的差异,而使概念问题本身更加复杂化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澳门文学”在观念与实践上存在的差异,一方面深刻反映了澳门文化历史的曲折性,一方面则反映了人文学科命名的隐蔽逻辑,“人文学科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往往不是通过定量化与逻辑化可以被完全界定的,人文学科中的命名也往往不能使所命名者变得简单明了。实际情况是,可能将被命名者所具有的全部复杂性呈现无遗,从而使研究者在问题的质疑与追索中进入人性与思想的幽深地带。”[6]而从学术史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澳门文学”概念的界定及其在不同区域、背景下呈现出来的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所言的观念作为时代组成成分而具有的文化标识意义的看法。1999年回归之后的“澳门文学”概念与此前同一概念(特别是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的签署至1999年澳门回归之前的“过渡期”)之间的某些差异,其实已说明语境及观念的变化会为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和生产的特性,上述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对于澳门这一特殊区域文学的命名,或许只有采取动态、发展的眼光,才能适时而有效的加以把握。

即使笼统而言,“澳门文学”概念的确立也至少应坚持中国文学的背景,自身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三方面原则。其中,澳门文学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无疑是确立“澳门文学”概念的基础,这一原则在具体展开的过程中必然使汉语写作和中国作家占据主流。与中国文学的背景相比,澳门文学的时代性与现实性其实是一个涉及“本土性”与“当代性”的话题。“澳门文学”之所以在20世纪视野中存有“澳门华文文学”、“土生文学”的概念,归根结底是由澳门文学的时代性特点决定的。与此同时,对“澳门文学”概念的确认也必须立足于澳门本土的实际。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所,澳门文学历来存在着“根生”文学/“植入”文学、“本土”文学/“客居”文学之间的二元关系,这样的现实使“澳门文学”在具体指涉上常常存有顾此失彼、似是而非的倾向。因此,最终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确认澳门文学的概念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逻辑”。

对于在确定“澳门文学”范畴过程中的一些可能产生争议的现象,比如:英国20世纪著名诗人奥登来到澳门旅游,写过反映澳门社会现实的诗;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郭沫若的《凤凰花》等,在一些学者看来,它们虽会在澳门文学史的书写上留下灿烂的一笔甚至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但却并不属于“澳门文学”的范畴(笔者也持这样的看法)。正如作家地位、创作主题并不是确认某一区域文学概念的决定性因素,“澳门文学”概念的确立应当是作家身份、语言使用、文化记忆以及作品数量等诸多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它应当有“宽容”的底线,但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这方面,内地学者杨匡汉在“澳门文学是在离岸的领地里迎着风涛生长的文学,是以中华民族为血脉、以汉语作载体,以东西方文化融汇见长,既母性又有多重声音的新文学”的前提下,提出的“宽容的原则”,即“(一)在澳门生长或在外地生而在澳门长并坚持文学创作者;(二)在外地生长而后定居澳门从事文学创作者;(三)居住澳门时间较长,从事创作且有影响性作品问世,如今离开澳门的作家;(四)土生葡人以汉语或葡语写作,以反映澳门地区的生活与情感为内容的作家作品;(五)羁旅澳门,书写于澳门,且以澳门为话题的作家作品。”④无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如澳门青年学者吕志鹏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以“亚澳门文学”的概念,来考察那些在“澳门文学”之外但又具有对照价值的文本,从而实现了一种概念分层的策略,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7]

事实上,结合张剑桦的论文《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的辨析》及其在文中对刘登翰《澳门文学概观》、饶芃子《边缘的解读——澳门文学论稿》等著述观点的认可,我们不难发现从90年代后期到“回归”后“澳门文学”在概念考察过程中的某些特点。所谓“界定‘澳门文学’的涵义,在总体方法论上我们主张: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当然,也不能漫无边际地‘笼统’、‘宽泛’和‘开放’,等到澳门文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等到澳门文学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对‘澳门文学’涵义作出符合学理的、比较严格的、相对科学的界定”⑤的观点,其实已表明“澳门文学”概念的确定需要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需要不断以“历史化”的方式见证澳门文学历史的独特性和阶段性,而渴望确立一种绝对权威、广泛认同的概念并不符合澳门文学的实际。当然,从“回归”的视野看待“澳门文学”,由于文学新起点的确立、文化环境的改善以及历史的自然延伸,“澳门文学”在认知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以“澳门作家身份”、“汉语写作”、“创作实绩”等角度来理解的“时代性”特征。这种趋势充分反映了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澳门文化界已开始着手通过文学实绩的累积缓解“澳门文学”及其文化形象的焦虑,而近年来在澳门基金会资助下“澳门研究丛书”(12卷)、朱寿桐主编的《澳门新移民文学与文化散论》、吕志鹏的《澳门中文新诗发展史研究(1938—2008)》等在北京出版,以及在澳门特区文化局资助下一批由内地联合展开的项目,更可以作为回归后澳门文化界努力建构“澳门文学”新形象的例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澳门文学”的概念会在时间增长的过程中达到一种观念上的“自足”,而此前曾经为确立“澳门文学”概念而进行的努力和实践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在于此!

作者附识:本文的撰写,得益于暨南大学王列耀教授主持、龙扬志博士后参与的澳门特区文化局资助课题“近十年澳门报纸副刊研究”及相关资料的提供、启发,特此说明。

①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及收录于《澳门日报》“镜海”,1991年12月18日;余振编:《澳门:超越九九》,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版;其中,后者又以《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门华文文学活动》为题,发表于《学术研究》,1995年6期;后又以本文题目收录于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②见郑炜明的《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澳门华文文学》,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a href=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是什么)" title="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是什么)" >

④杨匡汉:《山麓分手,又在高峰汇聚——在澳门笔会的讲演》,是作者于1996年10月澳门笔会上的一次讲演,曾分为上下两篇刊载于《澳门日报》1996年11月20日、27日。后收录于《时空的共享》,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⑤张剑桦:《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的辨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6期,后收于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张志和:《澳门文学的百花向我们招手》,《澳门日报》“镜海”,1986年1月29日。

[2]韩牧:《建立“澳门文学”的形象》,《澳门日报》“镜海”,1984年4月12日。

[3]汪春:《论澳门土生文学及其文化价值》,李观鼎主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163页。

[4]饶芃子、费勇:《文学的澳门与澳门的文学》,《文学评论》,1999年6期。

[5]钱虹:《从依附“离岸”到包容与审美——关于20世纪台港澳文学中澳门文学的研究述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1期。

[6]饶芃子、费勇:《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意义》,《文学评论》,1996年1期。

[7]吕志鹏:《澳门中文新诗发展史研究(193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31—33页。

二、城市的标识是什么

问题一:城市的标识简介文自然段较多,共17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问题二: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是什么?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一般来说,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特有的附属设施。小村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可发挥最低层级的中心地职能。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也就是说,一眼区分两者,关键就是看里面有些啥,如果你看到的都是农田什么的,就是乡村,如果你可以看到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区、写字楼、广场公园等,那么就是城市了。最明显的,在城市里你是基本上看不到农田的

问题三:张抗抗写城市的标识的背景是什么?张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分界线》。反映黑龙江农场知识青年的生活。以后又相继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夏》、《白罂粟》;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等。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作品中《夏》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淡淡的晨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作者是按着如下的思路写作的。

作者先从反面入手,写出了现代化的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像多胞胎像连体人,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作者抓住了城市的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等这些具体事物,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的缺欠――雷同,没有个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接着,作者就写城市中的树,正面写城市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部分。1-5段为第一部分: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6-15段为第二部分: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16-17为第三部分: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写作技巧:本文多用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手法,语言亲切,优美

第二段:你无法辨别每个城市的区别。

第五段:轿车和生活必需品相同。

而通过树,便可以得知这是一座什么城市,起了衬托和为后文埋下伏笔的作用第九段:这棵树是杭州的标识。

第十一段:通过这排树,你了解了自己的所在之处。

第十二段:个个城市中不同风韵的树。

第十四段:唯有树给我们指引回家的路。

第十五段:树是城市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第十六段:树有可能会成为城市的灵魂。

第十七段:我们应该爱惜树!主要内容:文章写了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越发雷同了,和树将成为城市中唯一的标志中心思想:文章表达......>>

问题四:m是什么城市的标志?不清楚【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问题五:《城市的标识》作者为什么把数当作一座城市的标志?其作用是什么因为我们的城市与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相像了,凭建筑根本无法看出城市之间的区别,只有代表着每个城市不同特点的树,才可以阐述整个城市的个性

问题六:一线城市的标志是什么从定义上来看,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

而当前一线城市并没有严格的标准,通常是媒体或者专家惯用的称呼,然后逐渐被大家接受。一般来说我们评判一个城市是否算一线城市主要看房价和城市建设还有人均收入,我个人而言更喜欢以房价高低来评判。

问题七:这是什么城市的标志这图也太小了。。。

问题八:中国每个城市的标志是什么啊? 1、故宫--北京,这类排名很难将首都排除在外,即使逊如华盛顿,也有不少好建筑,故宫作为世界最大的古典宫殿建筑群,以其传统的明清风格享誉海内外,最最标准的北京标志,即使日后北京如同纽约,也不能改变故宫的地位,几乎可以算是中国的代表建筑。不过,它并非是中国最出色的,如果西安的阿房宫,古长安城还在的话,那我一定会选后者,恢弘大气不逊故宫,汉唐之风无疑比明清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2、外滩--上海,相对应北京的明清代表,上海是中国近代文明的代表城市,拥有大批历史优秀建筑.相比浦东的现代建筑群,外滩建筑群无疑更体现的上海的精神气质,这里集中了数十幢欧陆风情的经典之作,但又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在廊柱上刻有中国的牡丹。是海纳百川的实验精品。虽然艺术价值不逊给故宫,不过因为不能很完整的体现中国特色,这上面输了一筹。

3、城墙--西安,漏掉西安明显是不象话的,虽然没有了古长安而被北京上海夺去冠亚,但数前年的沉淀不容小视,兵马俑名声在外但不是建筑,其他的寺庙宝塔又似乎规模不够,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墙,规模宏大古朴大气,北京的城墙和它一比稚嫩多了,但艺术美观度不够,当之无愧老三。

4、布达拉宫--***,建筑历史比故宫更久远,风格鲜明,在国内乃至世界几乎独一无二,这一点甚至胜过了故宫明显的民族特色,当然,鉴于***本身的影响力有限,排第四。

5、苏州园林--苏州,其实园林以景观为主,建筑不多,上选牵强一点,不过由于它的特殊地位,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江南甚至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和经典,苏州独一无二的名片,规模有限,胜在精致典雅。

6、夫子庙--南京,在夫子庙和中山陵间忧郁半天后,还是选择前者,因为它更能反映南京的历史和气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风花雪月,让人对秦淮两岸平添了诸多向往,中国四大庙会之一,北京上海既然已有入选,这个就归南京吧,经典的明清建筑群,当然,知名度,影响力还要加强。

7、中银大厦--香港,得给现代建筑留一席之地,上海已有入选,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就不予考虑,中银大厦--贝秉铭的杰作,艺术价值甚至在金茂之上,作为香港遍地皆是,毫不稀罕的高楼,它可算是风格前卫,造型独特,香港的标志。

8、大三巴牌坊--澳门,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从牌坊顶部逐层而下,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层,每层的壁龛均藏有1个铜像,铜像是由澳门早年的制炮工厂铸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鸽形铜像,据说是代表圣神,像的旁边围有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则是1尊耶稣圣婴雕像。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9地王大厦--深圳,位于深南中路。高420米,共81层。于1996年完工。建成时是亚洲最高建筑,也是全国第一个钢结构高层建筑。现为深圳市最高建筑,位居目前世界十大建筑之列

问题九:学了《城市的标识》感悟是什么?家是爱的避风港,是情感的港湾,是我们躲风避雨的地方,是我们成长之路上重要的环境。

问题十:济南这座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五大战区之一的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1]是山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三、旅游创业计划书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不但会增强创业者自己的信心,也会增强投资者及合作伙伴对创业者的信心。什么样的创业计划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创业计划书,欢迎大家分享。

经年来,随着中国的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文化和发展,但是祖国境内一直缺乏为“小语种”外国旅游者提供一体化现服务的公司,是很多“小语种”外国友人不能很好的领略中国的文化和山水。本公司针对国外的旅游者,提供一体化的周到服务,是旅游者尽情享受中国的山水。

另一方面,本公司还接受国内的旅游者,也是以周到的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2494.21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15.9%;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收入623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7.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345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业总收入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27%。,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第一年的这一发展态势,无疑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

1-11月,中国主要城市接待旅游人数为39970340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37%。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3330404人次,接待香港同胞11176899人次,接待澳门同胞722831人次,接待台湾同胞4740206人次。1-11月,中国入境游客中外国人人数为23938139人。其中,入境举行会议或商务活动的为6434616人,入境观光旅游的为12049859人,探亲访友的为72866人,入境的服务员工为2122858人,其他入境人数为3257940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中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旅游业也出现下滑,面对危机和困难,中国国家旅游局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已经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旅游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

一是抓住机遇,吸引各类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二是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推动开发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景区,开发一批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促进国内旅游消费。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与包括世界旅游组织在内的各国际旅游组织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客源互送,实现合作共赢。

四是促进旅游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全行业应对危机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质量、结构和效益。

五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在行业分析中,应该正确评价所选行业的基本特点、竞争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以外国旅游者为主,兼顾中国旅游者

由于近年来,虽然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但是对国外的“小语种”游客有很大的限制,缺乏专业的小语种旅游公司,本公司一体化的营业宗旨,为小语种的外国友人提供方便的'旅游环境和愉快的旅游经历。

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为目标。

主要包括:英语,韩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法语的翻译各一名

在公司的初期:包括各种翻译各一名,一个导游知识比较熟练并且精通相关法律的人,一个组织能力比较好的助手兼会计;

发展的中期:增加翻译官的数量及质量,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建立一个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机构;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系统。

发展的后期:找一些专业的人士,帮助建立专业化的公司制度。

根据许多小语种人“出了那么多的钱,却玩不好”的抱怨,这种一体化的服务方式肯定会受到热烈欢迎的;而且现在从事小语种旅游业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也不是特别的专业,因此竞争压力不太大,有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的公司,肯定会是公司在上市之后不久就会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基础。而且是以外国游客为主的,可以结合国外的旅游公司,容易赢得资金和支持。

由于本公司上市以后,以国外旅游者为主,因此营销策略网络为主要手段。

1,联系国外这些国家的知名网络,在其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旅游宗旨和旅游优势;

2,推出自己的特色博客,一博客的形式吸引游客;

3,在国内的旅游网上定期发表自己的一些旅游内容,拉住国内的游客。

对市场错误的认识是企业经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5年内要的组织费用:5万元;工资:20万元;场地租用及产品宣传:8万元;

5年内的盈利:国内游客收入:8万元;国外游客收入:16万元。

由于公司刚刚上市,肯定会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人脉,资金,这需要自己承担资金的问题,并且还要积极联系相关的人才,扩充自己的世界。虽然有很大的风险,可以通过合伙经营的方式降低自己的风险。

如果可能,会在五年之内基本稳定自己的公司,但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同时要不断地从同行中寻求自己的知心合伙人,一起创业。

如果失败的话,可能会有10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和五年的时间损失,这都是很大的损失!

如果成功的话,就继续做,夸大公司的规模,并且时期合理化程度逐步提高。

不出意外的话,公司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但到了后期,随着人们对这一细分环节的认识,这个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大的,

(1)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

(2)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了你有能力偿还借款。

(3)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显示出你已进行过完整的市场分析。

(4)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容易被投资者所领会。创业计划书应该备有索引和目录,以便投资者可以较容易地查阅各个章节。还应保证目录中的信息流是有逻辑的和现实的。

(5)你的创业计划书中是否有计划摘要并放在了最前面,计划摘要相当于公司创业计划书的封面,投资者首先会看它。为了保持投资者的兴趣,计划摘要应写得引人入胜。

(6)你的创业计划书是否在文法上全部正确。

(7)你的创业计划书能否打消投资者对产品(服务)的疑虑。

如果需要,你可以准备一件产品模型。

成立南山旅游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提议中公司,为来南山礼佛的客人提供干净、卫生、便携式的素食点心(以下简称素点)。创立南山素食品牌,实现南山素食文化产业化。

大众型:绿豆素饼、椰子素饼、南瓜素饼等,可随时取用,售卖起点低,一般人都可以接受。

中档礼品:“招财佛手”(拟用名)便携式外带礼品。

精美礼品:“南山不老酥”深度挖掘南山长寿文化,“南山不老酥”意取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谐音,主推生日聚会市场。使系列食品成为即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佛家小吃,又是朝山礼佛、馈赠亲友的佳品。

南山景区年接待量目前已突破二百万人次,游南山、网络上的旅游攻略和导游推荐,素斋不可不吃,它是客人对佛教文化最实在的切身体会。

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是什么)

现在提供素斋的餐厅主要有惮悦苑、缘起楼、南山迎宾馆素斋餐厅,经过近十年的经营,现已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素食产品的供应,从整个景区全局的角度来看,虽存在服务缺失,服务形态过于单一,上述餐厅主要提供午餐时段店内服务,虽然此时段客人最集中,占用餐比重最大,但少量其余时段入园客人就有可能得不到服务,而且店外服务、便携式服务、外带服务属于空白。

素点虽然是佛家小吃,小吃替代不了正餐,但它同样可以做为南山素食文化的载体,做为正餐的有益补充,让客人不拘礼节、不拘时间随时取用,即使用过素斋的客人也可以顺带几盒回去馈赠亲友,向未能亲临南山的客人传播健康绿色的素食文化,我们的产品就这一点切入市场,完善现有服务体系,为客人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目前国内素点品牌有厦门南普陀素点、少林寺素点、九华山素点、普陀山观音饼都属于地方性的旅游食品,最具知名度的是厦门南普陀素点。它源于素宴的点心,上世纪九十年代独立包装进入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厦门旅游特产名片式产品,去厦门旅游的客人必带几盒馈赠亲友。主要销售渠道依靠景区内销售,其它几个品牌也是近几年随佛教旅游开发而兴起进入市场,进行产业化的运用,素点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

以南普陀素点为例,目前景区都向大规模方向发展,团队游即便走马观花也要近二至三小时,散客时间则更长,能量流失快,在寺庙道场,客人即便饿了,也不愿意随意吃东西,所谓“拜佛吃素斋,佛入心中来”如果客人吃其它肉食品与整个景区氛围不合谐,也被其它客人所忌讳,为客人提供味美价廉的素点,即能充饥果腹又避免客人尴尬,这说明素点具有商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做为商品它可以满足客人的饮食需求,做为文化它满足人们对僧人生活的好奇,同时还积累了千百年来佛教饮食文化的背景。

在创立之初我们借鉴南普陀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以让我们加快发展,更好的为客人服务。降低失败风险,使产品更快打开市场。而且我们有超过其它品牌的优势,其它几个品牌仅仅依托佛教素食文化背景,而南山还有长寿文化,将两种文化融合,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产品和文化的互动,我们就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它也符合“泛南山”的概念以及南山“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我们将目标客户群定位在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吃过素斋,并对素斋或素点感到满意,客人顺带几盒馈赠亲友;第二种是因行程错过饭食或时间安排不够吃一顿正餐的客人,品尝几块素点做为弥补;第三种是无消费素斋能力的客人,品尝素点体验素斋文化。

在发展成立初期,主要采取零售方式。推广售卖起点低的大众型素饼,以景区内现场销售为主,针对不同顾客,结合空间布局,形成销售的核心区、特定区和多个销售点。

在素斋餐厅点心食谱中增加素饼,在餐厅环境内张贴宣传海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客人第一时间免费品尝到刚刚烘烤出炉的素点,主打产品为绿豆素饼,它在口感上鲜香酥脆、不甜不腻、入口即化,既能补充能量,又消暑清热,让客人对产品形成初步的认知。在惮悦苑、缘起楼设立专卖点,以惮悦苑、缘起楼为销售的核心区域,以景区出入口为特定销售区,接近最终消费者,考虑到客人的便利和具大的客流量,让产品打入景区内每个便利店,方便客人随时购买。

加强宣传,通过立体化的宣传,扩大南山素食文化整体的影响力,深度挖掘南山的素食文化,在旅游网站、旅游攻略上发贴,推广南山素点,邀请网络推手提高南山素点知名度。

口碑营销,知名的美食站,如“大众点评网”、“口碑网”上让客人参与点评,实现产品与客人互动,加深游客印象。

在醒目位置增加南山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的佛教典故,增加文学趣味性。

促销:在步行街、万豪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进行促销宣传,利用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民间节日和浴佛节、盂兰盆节、腊八节重大佛节日营销产品。

南山旅游食品旅游开发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南山素点系列食品为主的企业,与首旅南山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协议,以共同创建世界佛都文化名山为战略目标,实现南山素斋文化产业化。

在五至八年内让南山素点成为三亚旅游食品的名牌产品。

为消费者提供干净卫生的佛教特色食品。

初期:(1—3个月)大众型素饼系列导入市场;

发展期:(3—6个月)提高知名度,建立完善销售渠道;

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澳门旅游形象标识是什么)

发展中期:(6—13个月)树立品牌形象,中档礼品导入市场,完善销售模式;

成熟期:(13—2年)提升品牌形象,加强网络营销推广,增加设备,提高包装规格,增加无形资产;

完善期:(2—3年)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产品推出节庆产品,进入三亚地方市场;

长期:(3—10年)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大投入,狠抓质量,持续宣传,力争成为“中国名点”。

保证产品质量,开展多种档次的产品,使之适用不同经济层次的客人,在突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生产多种口味供客人选择,不断创新,不仅供应有形的食品,更重要的是代表我们尽善尽美的服务,和关注健康长寿的理念。

采用标准化包装。在统一标识的前提下,不同的产品、规格采用易于识别的不同包装,拉开档次空间,方便顾客的选购、辨别与使用。

导入期:通过培训、交流的手段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成熟期:服务人员宣传产品理念,让客人理解产品特色特点。

单一品牌,建立商标保护网。提高美益度,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工作人员:最优秀的生产技师、面点师。

导入期在南山景区内,扩大生产后在三亚选址,这样可降低生产成本,包装后运入景区销售。

本人愿个人出资,南山景区管理公司以品牌入股,并进行产品监管,股份划分商议后决定。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澳门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aomen/post/87542.html发布于 2024-04-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澳门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