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澳门旅游A

澳门旅游消费水平如何评价(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

澳门旅游A 2024-04-18 3
澳门旅游消费水平如何评价(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摘要: 本文目录肇庆城市怎么样和江门比如何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如何客观地评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现状一、肇庆城市怎么样和江门比如何客观地来说,肇庆占据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一席之地,却没有...

本文目录

  1. 肇庆城市怎么样和江门比如何
  2. 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
  3. 如何客观地评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现状

一、肇庆城市怎么样和江门比如何

客观地来说,肇庆占据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一席之地,却没有多少存在感。

改革开放初期,它的GDP总量能排进广东前五,吊打刚刚起飞的东莞、中山、深圳、珠海,现在却成了珠三角“吊车尾”的小弟。

它拉低了整个珠三角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仅46.78%。它的人均GDP仅有5.35万/人,还不如陕西、辽宁,也没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它是珠三角人口净流出最多的城市,户籍人口有450万,常住人口仅有415万人。

刚过去的10月,它的新区某楼盘价格由开售时的8300元/㎡狂降至5200元/㎡,100㎡的房子总价掉了近30万,引发集体维权,政府都出来督促退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经的广东首府,肇庆可能算是珠三角最失落的城市了。

1994年,肇庆一脚踏入珠三角,就像踏进了爱与痛的边缘,总在奋力突围。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快速推进,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它能不能找到新的出路?

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肇庆都是大湾区11市里吊车尾的存在。在广东省内,它的GDP规模也只能排在第12位。

环顾整个珠三角,它不及广深知名、有地位,没有珠海的特区标签,又不像佛山、东莞拥有发达的制造业。

其他城市就算不是“网红”,存在感也比肇庆强得多。惠州是深圳的后花园,中山有“深中通道”的前景,就连江门也有“侨乡”光环加持。

就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也只有5次提及肇庆,主要内容为适时开展“柳州至肇庆铁路”、建设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打造为内地供港澳食品安全生产基地等。毕竟,大湾区中,肇庆是离珠江口最远的,能受到的辐射非常有限。

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海重大工程不断上马后,各城市的重点资源都在向珠江口聚集,这对肇庆而言,更为不利。

由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北角,比起江门、惠州,肇庆没有“大款”可以傍。它唯一接壤的佛山,靠近的地方也是不太发达的三水、高明。

比起清远还不如,清远距离广州最近的地方,高铁只要20多分钟,还可以大搞广清一体化。肇庆的交通也不算便利。好不容易通了高铁,肇庆东站却设在离城区30多公里的地方,极不方便。从城区坐公交接驳,得花费1个多小时,比肇庆东到广州南的时间还要多20几分钟。便民性大打折扣。

肇庆是一座典型的人口净流出城市。国际上,一般用经济占比/人口占比,来衡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小于1意味着人口吸引力弱,肇庆的这一数值为0.82。

从常住人口数据上,能看出这一点。2018年末,肇庆常住人口415.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仅47.76%。

打个比方,安徽最近被纳入了长三角经济圈,和肇庆在珠三角的角色有点像。算经济总量,安徽只有江苏的1/3、浙江的1/2多,更赶不上上海。

但它有一定的土地与人力成本优势,可承接江浙沪地区的产业转移。肇庆全市面积14891平方公里,也是大湾区之最,相当于2个广州,7个深圳,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不过,这对肇庆而言,也是双刃剑。肇庆内部的区域经济不平衡,东强西弱、南富北穷的现象相当严重。东部的高要、四会、大旺高新区、端州等片区靠近佛山,发展比较好,GDP甩开其它区县一大截。按板块来看,肇庆东南板块GDP有1543.44亿元,西北板块只有714.43亿元。

大片的欠发达山区,成了肇庆发展的沉重负担。

正因如此,肇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被珠三角的其他城市赶超。

同样在1994年踏入珠三角的惠州市,和肇庆人口、面积等体量相差不大。今天已经成为TCL、中海油炼化等响当当企业的制造基地,GDP总量逼近4千亿。从千亿跻身2千亿元行列,惠州只用了4年,而肇庆花了6年。

肇庆的未来,主要得看鼎湖新区的发展。

它把发展战略中心往广佛倾斜,开始一路向东发展的步伐,所以在距离原来的端州老城区大概20公里之外规划了面积115平方公里的鼎湖新区,起步区范围18平方公里。

这个由省政府牵头打造的鼎湖新区,是肇庆扩容提质的重大工程,肇庆投入90亿元升级市政道路、打通并建成45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竣工了以3000亩人工湖为核心的新区水系景观——“砚阳湖”。

如此高的规格也表明了肇庆建设鼎湖新区的决心。

鼎湖新区区位图目前,肇庆鼎湖新区也已承接部分广州、佛山的产业转移,引入了启迪环保科技城、中国电科肇庆产业园、广东跨境通(肇庆)电子商务产业园、京东云华南总部、香港城等一批项目落户。这样一个省级新区,早期政策红利吸引了一大波开发商前来拿地,光是碧桂园在鼎湖就有10多个项目。

由保利承建的政府大楼也已经盖好,接下来就等审批后投入使用,并带动周边人气和产业了。为了招商引资,当地政府还特地跑到北京与万达洽谈合作,拉万达来鼎湖建商业广场。

只不过,鼎湖新区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为“空城”,人少地偏,缺少相关配套,房子基本上靠投资客来买,市场混乱。

唱衰的声音不绝如缕。加上短期内不会有通地铁的可能,这也意味着鼎湖新区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兑现。

最后,从楼市角度分析下肇庆这座。

即便是粤港澳大湾区罕见的不限购城市,也很难吸引到投资者,整体房价处于大湾区排名末端,投资热情不大,购房多以本地客户、自住为主。

今年上半年,肇庆商品房销售市场波动较大,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5.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比上年同期回落23.5个百分点。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15年肇庆房价约5200元/平,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均价攀升至约8000元/平。

然而下半年肇庆楼市开始下跌,鼎湖新区带精装楼盘跌到6000/平不到。10月爆出恒大某盘降价引发业主投诉,住建局出手维稳,就是大幅降价促销导致。再加上,很多本地小开发商早就囤了不少优质地块,资金链很容易断裂,项目出现烂尾的情况普遍。

此外,肇庆第一波被大湾区利好政策吸引的投资客早在16年就上车了。市场红利基本已释放完毕,当前肇庆楼市以刚需客为主,投资价值不大。

肇庆也是相当依赖土地财政收入的城市,房地产销售市场降温会被当地政府列为“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报告指出,从今年4月份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由正转负,一直延续至今也未见好转。形势不乐观。

未来,肇庆的楼市如何,真的要看城市的发展能否破局。身处珠三角,既是招商引资的优势,也是资源被“虹吸”的第一站。

肇庆好啊~!环境特别好,不过现在到处开发到处挖山,也变的越来越繁华囧!不过是安家休闲的好地方!不过不是玩乐的好地方!玩乐可以说是比部过20年前!20年前的肇庆还好玩点玩的地方多点!现在可以说是没有!不过现在交通那么方便随时都可以出去其他城市玩的!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去过肇庆的人都会喜欢肇庆,读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是其他城市过来的!!现在毕业了!每个人都说很喜欢肇庆!拿肇庆和其他城市比,除了没珠三角的繁华,其他都好!肇庆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能享受大湾区的政策红利,也能享受粤东西北地区的政府扶持;

既处于东部发达地区,又叠加了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的工业园区利好。能不能做到“左右逢源”,决定了肇庆的未来。

二、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

1、简单说几句吧,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老婆是丹东的,认识至今也10多年。原来回去需要开车4个多小时,高铁通了以后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真的方便了不少,只要有空就会陪媳妇回老家。

2、对丹东的印象蛮好的,空气清新,冬天也没沈阳那么冷,生活节奏很慢,人也很热情,而且地方小到哪都挺方便的,物价不高,生活惬意,挺适合养老的城市。

3、再说说缺点吧,估计也是中国大部分3-4线城市的通病,就是没什么能吸引年轻人过来发展的机会,好企业几乎没有,原来有个黄海现在也不行了,除了公务员基本上没什么好工作,收入自然也不高,4000税前算高薪了。

4、而且干什么都需要拼关系,没关系寸步难行。不是说事情不能办,但有熟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5、房价倒是不贵,除了江边和新区17年底因为韩朝关系改善被炒起来不少,现在基本上也是有价无市的阶段,几乎在新区看不到人,未来韩朝要是统一肯定会好很多,本地人也都期盼早日这样。

6、归根结底,不适合外地的年轻人过来发展,只适合养老和旅游。

7、丹东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以前(也就是80年代的轻纺电子轻工业很发达的城市)。现在这些纺织厂,电子厂,手表厂机床厂和一些冶金企业的工厂都不见了踪迹。网上也有一些看法:什么叫作丹东:工资不高,男女穿貂,人口不多,都挺能喝,丹东不大,风景如画。建设跟深圳似的,消费跟上海似的,街道跟伊拉克被炸过似的,上班的跟无业游民似的,不上班的忙得跟总理似的,物价贵得跟纽约曼哈顿似的,喝酒跟喝水似的,麻将馆多的跟澳门似的,城管跟土匪是的。菜价涨得跟愚人节似的。这就是丹东!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8、丹东这个城市不敢和全国比,在辽宁省丹东市,也是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空气新鲜,冬暖夏凉,城市环境干净,市民淳朴善良。

9、丹东与朝鲜一江之隔,旅游景点很多,城市里有锦江山公园,鸭绿江公园,都是免费的,有各种各样的海产品,特别是大黄蚬子和梭子蟹,是丹东的品牌。

10、从交通上有飞机场,有海港,河港,有高铁,高速公路四方八达,交通很方便。

11、从经济上,不是太景气,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是一般,工资低,物价贵,经济上要和别的城市相比,六年以后才能看出来,人才流失很大,大学生毕业的人,很少留在丹东,丹东要想振兴,首先要招商,招外地的企业在丹东开厂子,老百姓有活干,政府增加了税收。

12、我老姑老姑夫住在丹东,我爷爷奶奶生前住在凤凰城,十八岁以前每年在这两个地方加起来要呆一个月吧,对于评价丹东这件事儿上我还是有一丢丢的发言权的。

13、这不是个年轻人奋斗的城市,它提供不了北上广多种多样的行业选择和工作岗位,但它是个极其适合养老的城市,其下属的凤凰城更适合养老,我和我堂兄都是NBA球迷,有时候戏称凤凰城为菲尼克斯,因为这两个城市的英文名称是一样的。

14、无论交通方式发展有多快,我最喜欢的出行方式还是火车,丹东是一切铁路线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这让火车交通极其便利。

15、凤凰山在东北地区很有名,五龙背温泉相对冷门些,但是挨着丹东的本溪很多都在冬天跑到那儿去疗养,抗美援朝纪念馆,虎山长城,高丽街,锦江山公园,鸭绿江断桥都很值得一去。

16、太阳岛,月亮湾,浪头是丹东着重发展的地区,可是我去年路过的时候感觉还是没有多少人,设想有一天北朝鲜南韩统一了,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境外城市,国家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很难不吸引更多的人来,可是到底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到这一步,谁心里都没个底。

17、丹东的空气太好了,印象中没有什么重工业,小时候的记忆是有个享誉全国的黄海大客,后来也黄了,丹东的二人转实在是太搞笑了,看一个整场得捧着肚子乐一晚上。

18、丹东姑娘素质特别高,待人接物,谈吐,样貌都是省内顶级,我在成都上学的时候组织了个辽宁老乡会,不是开地域炮,丹东姑娘真的比其他城市的姑娘高一到两个段位,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还是喜欢我媳妇儿这种沈阳铁西姑娘,一言不合一下子就能把160斤的我举到天上问我服不服这种。

19、作为一名前篮球队员很羡慕丹东体育事业,丹东所培养出来的篮球队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省内上乘的水平,郭士强球员时期的前期只能打替补就是因为有李小勇的存在,王仕鹏一记绝命三分将中国带进前八,周鹏是中国近20年来最好的3D型小前锋,贺天举巅峰时期能参战NBA夏季联赛,那可是鹈鹕名宿啊,可惜大伤过,孟铎刚出道的时候外号可是小韦德啊,可惜30岁就退役了,没打出来。

20、我心中的辽宁四大宜居城市榜首,后面分别是兴城,本溪,凤城

21、比牡丹江好多了,邻海,口岸城市,以后朝鲜开放了会有许多发展机遇。

22、丹东是一个很漂亮的的边境城市。他沿江沿边又沿海,鸭绿江是中朝的界河,常年奔流不息,有意思的是这条江真正的是一条友谊江,天天的有来有回潮起潮落;又是沿边,对岸就是朝鲜,朝鲜的楼房,宣传画,标语牌都是一清二楚的;再就是沿海,他临近黄海接受着大海的馈赠,有各种各样的海鲜,享受不完;他还是东北一座冬暖夏凉的城市,很适合人类宜居。在丹东市内有一个漂亮的的锦江山公园,登上山顶的凉亭,美丽的的丹东和朝鲜的边城新义州尽在眼下,玉带似的鸭绿江流淌在两国之间。

23、还有很多的景点游玩,像凤凰山,天门山,黄椅山,青山沟,河口,太平湾等等数不胜数。关键是都是自然风景,美不胜收。

24、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现在有断桥遗留,教育后代莫忘国家,抵御外敌。

25、丹东这座城市在辽宁地位很尴尬,说是边境城市和口岸,其实是挨了穷邻居。其经济发展更是无法跟大连营口甚至盘锦比,应该与锦州地位差不多,城市建设更是欠缺很多,市容市貌,道路规划配套设施远不及营口的一个区(鲅鱼圈)。工业根基薄弱,今后发展前途渺茫。

26、丹东是最美丽的边境城市。最适合人均居住。城市街容街貌整洁干净。要说丹东没有变化的人,他根本就不知道丹东的变化。他也不是丹东的本地人。丹东的变化并不是在丹东市里。太阳岛月亮湾。浪头新区。等等一系列的变化。不是一个外来人能看到。再怎么说丹东也比集安那个小城不知要强了多少倍。

27、 30年前明星企业老鼻子了,丹东齐洛瓦冰箱,菊花电视剧,牡丹照相机,骏马轮胎,孔雀手表,康齿灵牙膏,白翎铱金笔,自然景口红杯,丝绸造纸化妆品等等一些大企业,不知道为什麼就不干了呢

28、我是土生土长的丹东人,我认为,丹东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忧势,天蓝水清,水资源是别的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早在前些年,丹东的轻工业非常发达,很多著名的轻工产品,出之丹东,而且轻工产品门类齐全,没有在丹东找不到的轻工产品,丹东人肯努力工作,技术人员也很多,丹东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著名的劳动模范都有丹东人的身影,只是这些年来不断的折腾,把丹东老一辈暂下的家底,折腾个精光,摧毁了丹东的轻工基础,老一辈的能工巧匠,也都退休了,新的力量人才,不愿再丹东,没有用武之地,经济发展已经很难再次腾飞,再加上物价高于其他城市,丹东人矛盾啊,对自己的家乡爱的心情里多少带着苦涩的感觉!虽然这几年有所在城市建设上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起其他城市建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改善的不那么明显,旅游景点的规化也不是太好,人文景观,没有保护好,扒的所剩无几了,做为丹东人希望丹东的明天更美好。

三、如何客观地评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现状

<a href=澳门旅游消费水平如何评价(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 title="澳门旅游消费水平如何评价(如何评价丹东这个城市)" >

中国重心早就已经重新回到长三角,而且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对全国都有好处,对长江上游的沿线大城市都有好处。长三角的崛起是大势所趋,历史选择,地理优势,这个趋势没有人能阻止,因为这关系到长江一片百姓的幸福。现在,长三角经济总量是珠三角的两倍,占全国的20%,假如算进长江上游的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估计占的比重还要大。将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长三角中,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温州,无锡都是举足轻重的城市。)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

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

2002年两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

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2000年—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快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基本同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2002年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6:52:42,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5:50:45。

从1978年到2002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最大,从22.4%下降到4.9%,下降了17.5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从18.4%上升41.9%,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2002年这两个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出8个百分点。可见,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调整和改善,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一直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进出口贸易占全国52.3%。

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43.8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17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额为942.0亿美元,进口额为832.1亿美元;珠江三角洲进出口总额达2069.7亿美元,是长江三角洲的1.8倍,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出口额为1126.1亿美元,进口额为943.6亿美元。

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2.3%,其中长江三角洲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珠江三角洲占33.3%。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比长江三角洲高14.4个百分点。

5.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江三角洲,两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24.9%。

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818.9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珠江三角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1.6倍;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326.9倍。2002年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珠江三角洲的2.7倍。

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9%,其中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18.2%,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6.7%。

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是全国平均的1倍以上。

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499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4239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820.6元,珠江三角洲地区为11686.1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

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在过去的20多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从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相同点有:

一是两个三角洲都走在了中国改革前列,各自确立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道路。改革开放之初,两地充分发挥自己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优势,迅速占领并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和乡镇工业顺应改革大潮,很快实现了全面启动,千百年的商业文化厚积薄发,创造了“温州模式”等经济奇迹。珠江三角洲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发挥其信息优势和侨乡众多的人文优势,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直接进入,尤其是吸引了港澳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使“三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城乡迅速发展起来。80年代,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的外向经济企业遍及城乡。

二是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国外资金力度大。1985年—1999年,长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07%,高出全国均值10.49个百分点,1979—1999年珠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3.5%,高出全国均值12个百分点以上。国际贸易快速增长。2002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额为2069.7亿美元和1174.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3.3%和18.9%。在引进外资、扩大外贸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更重要的是引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科学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素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不同之处在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属于“外向型”,即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企业就把产品市场与国际接上了轨,广东外贸一直独领全国风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3,2003年1到11月,进出口贸易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而长江三角洲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此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力量还显不足。而上海因受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经济转型较为艰难,短期内,其经济增长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为有限,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略显滞缓。

两个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早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地区,进入90年代,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珠江三角洲又掀起了第二次创业大潮。长江三角洲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比较早的地区之一。1984年国家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南通3个城市确定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获得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90年代,为振兴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中共十四大做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的又一重大决策,使上海重新崛起,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2.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东省总人口为86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104万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人口为2152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的82%,是全国吸引外来劳动力最多的地区之一,低劳动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大量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同时,也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人才)向该地区的集聚,这就大大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不但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000余所科研机构,150余所高等院校和3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密度高,高级人才比重大。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些都对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十分有利。90年代以来,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起点高、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与其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有着直接关系。

3.城市协调合作是决定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江、浙、沪两省一市的16个城市,是全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纵向行政管理取代了横向市场性联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垂直领导,不仅导致上海中心城市功能退化,成为单纯制造业中心,还使江浙两省及下属各地市间缺少了横向整合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在体制创新和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有了迅速发展。上海也逐渐恢复了其大都市应有的产业和技术的辐射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周边地区乡镇企业的起步和技术升级。但由于长江三角洲是跨省市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加上长期的条块管理,使地区间的协调变得困难,目前地区间的经济合作还停留在80年代横向经济联合和自发的层面上,并没有进入跨地区产业整合阶段。随着浦东开发,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其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将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并促使以产业联动为交往机制的区域联合模式的形成。长江三角洲未来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区域化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合作方式的创新。

4.粤港的经济互动加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得益于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的“三来一补”启动了深圳工业化的进程,香港的资金和信息造就了深圳外向型经济的雏型。在深圳实际利用外资中,港资占了近70%,进出口贸易中,对港澳进出口贸易占了80%,“三来一补”的企业中,属于港资兴办的占了90%,深圳的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无不渗透着“香港因素”的作用。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几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竞争、三角洲内部各个城市的相互竞争也在加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如何加强相互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取长补短,建立良性的竞争模式、避免地方保护行为和重复建设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两个三角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地级市行政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的畸形竞争。各个城市从追求自身发展目标出发,极易滋长地方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从而使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渐离散,导致各个城市均以行政区域为界,相互封闭,各自发展建立“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而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往往是优先重点建设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目前,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更加明显,而珠江三角洲也应该尽快确立广州、深圳的龙头地位,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基础设施、行政措施、资源,从而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三角洲整体的竞争能力。

目前,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1/10,却创造了全国近30%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它们是中国其它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教室”,其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观念、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其它地区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澳门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aomen/post/88965.html发布于 2024-04-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澳门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