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川藏线旅游可选择商务车吗
1、随着越来越多人对于汽车乘坐舒适性以及功能性的不断提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川藏线旅游可选择商务车吗?家用车和商务车有什么区别?川藏线旅游可以选择商务车吗?商务车去西藏,完全没有问题,可以放心的去,但是对开车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毕竟这辆车的长度比较长一些,对一些修路的地方,要时刻的关注天气和路况的变化,小心翼翼的通过,就可以了。
2、去年的时候有几个澳门的驴友,飞到成都,他们有六个人左右,想包一辆车,去西藏,那只能找商务车,才能够胜任这个任务,又不给游客增加更多的预算,出来就找了一辆GL8,他们包车走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到达拉萨,后来坐飞机飞回去了。
3、去西藏自驾游,如果你们的人比较多,或者家里只有一辆商务车,可以去西藏,但是最好走传统的线路,也就是所谓的318川藏线和214滇藏线,为什么说要走传统的线路,就是因为他路况比较好。
4、商务车也就是现在所说的MPV,这里车一般都车身比较长,7座或8个座位的比较多一些,这就意味着他的通过性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坑洼路的,或者修路的路段,碰到底盘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因为车身比较长,车身下面需要的斜倾角就更大一些,对坡度要求更高一些,才能够安全,顺利的,通过。
5、说白了就是商务车的通过性更差一点点,要考虑路况的问题,但是现在川藏线,98%以上的铺装路面,一般的suv和轿车都可以胜任,MPV理论上问题不大,就怕有修路的路段,如果再下雨就要小心了,其他的时候应该问题也不大,这几年川藏线修路的概率也比较小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
6、商务车一般而言相对于家用型的车型,驾驶座的高度都会比家用车高出10cm以上的,这是因为相对家用车型,商务车一般在车身尺寸上要更大更长,提高提高驾驶座椅的高度,不但可以提升视野的开阔度,还有效降低速度感,从而让驾驶者长途驾驶时不容易产生疲惫感。
7、一般而言即使是一些豪华型的商务车绝大多数的后悬架都是采用扭力梁非独立悬架。这不是由于控制成本而进行简配,而是商务车的长轴距结构限制了其使用独立悬架的可能性,而目前基本较为厚道的家用车型基本都采用了独立悬架的系统,让驾乘者有更有的乘坐体验。
8、一般来说相对于一般的家用轿车来说,商务车在高速行驶的平稳性以及稳健性上没有轿车的优势,这主要还是由于商务车巨大的车身侧面面积,以及车型结构造成了其动力学效果没有一般家用车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转弯的时候,可能会让你有一种心脏都要掉出来的感觉。但是随着越来越先进德底盘调教技术,如今很多豪华商务车已经在这方面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关于旅游的书籍
1、一、《穿越百年中东》:一本通过游记的形式把中东今日的局势讲的比较清楚的书,但观点和史料就不可考了,需要自己辨别。从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后被瓜分到各种宗教极端组织(如哈马斯、ISIS)的前世今生,从黎巴嫩谈到以色列,逻辑清晰、顺畅,文笔也好。
2、二、《他们最幸福》:作者自己把生活过成了旅行是值得羡慕的,可惜我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忙忙碌碌的为面包而奔波的朝九晚五,一年两次休假紧张的走马观花的旅行,于我就已满足。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你不知道的活法。人,这辈子短短几十年,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好。
3、三、《在路上》:这部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被背包客奉为经典,大概是说一群年轻人开车横跨美国大陆的旅行。印象深的是他们浑浑噩噩、精神空虚、放荡不羁,一路狂欢嬉笑,是对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这“垮掉”的一代记录与写照。
4、四、《千年一叹》:这本越野数万里亲历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日记值得一读,跟着作者的眼和脚去感受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等十个国家的古老文明,飨一次千年的盛宴。
5、五、《林达全集》:居美——《“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旅法国——《带一本书去巴黎》,游西班牙——《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的文字很朴实、优美、有洞见,通常从生活的细枝末节着手,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读来引人入胜,极有代入感。通过这些故事,作者表达自己鲜明的历史观,那就是人性。
三、市地盟州有什么区别
1、首先都是地级行政区,介于省级和县级之间
2、地区是虚设的机构、是派出机构,所以没有人大、政协等等,有的只是省人大某某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某某地区人大工委)、政协也是一样的。检察院、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的任免都要通过省人大。所以地区不是真正的一级政府,有时候地区政府也叫地区行政公署。
3、而自治盟和自治州则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和地级市类似。但是只有县和自治县,没有市辖区。
四、树木和草类有那些分别
1、木本植物:茎含有大量的木质,一般比较坚硬。
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植被丰富,森林类型繁多;林木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独特,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天然森林的分布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太阳总辐射 3500~ 6200MJ/平方米,平均气温-2~ 26℃,年降水量350~ 2400mm。受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我国森林植被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带和寒温带针叶林带。在西北和西南等地区还存在植被的非地带性分布。这些森林植被中,以乔木为主体的群落有 14个植被型、 25个植被亚型、 48个群系组;各植被类型内的气候资源,尤其是水热资源各有自己的特征。多样化的气候资源和繁多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动植物区系丰富。有高等植物 470科、3700属、32800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8000种,其丰富程度仅次于巴西(56215种)和哥伦比亚(51220种)。我国的木本植物共有 115科、302属、7000多种;世界上 95%以上的木本植物属在我国都有代表种分布,在北半球是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有乔木树种约 2800种,且大多为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其中重要经济树种就有 1000余种;在针叶树种中,构成北半球主要森林树种的松杉柏科植物共32个属、396种,我国就有23属、130种。我国森林植物的特有种共有 3科、196属、1000多种,如水杉属、银杉属、金钱松属、水松属、台湾杉属、油杉属、福建柏属、杉木属、珙桐属、杜仲属、旱莲属、山荔枝属、香果属、银鹊树属;其中不少是古代残留下孑遗植物,如银杏、水杉、竹柏、水松等。我国还有灌木5000余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拥有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高等陆栖动物有 230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394种、鸟类1795种、两栖动物 265种、爬行动物 380种,还有大量的昆虫。我国的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分别占世界总量的9.57%、 12.06%、4.11%和 7.85%。我国野生动物的特有种共333种,其中兽类 62种、鸟类66种、两栖类74种、爬行类 131种。我国在物种总数丰富程度和生物特有性多样程度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 12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之一。
资料表明,全国 4200多个国有林场中,拥有森林风景资源、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有 600多处,这些国有林场大多处在风景旅游区附近,其中不少地处名山大川,拥有历史文化遗迹。在广阔的林区范围内,蕴藏着丰富而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资源。从沿海的红树林到大兴安岭的落叶针叶林,组成了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有瑰丽的森林和浪漫的林野风情,也有奇特的地形地貌、雄伟的瀑布、溪流、神秘的气候气象变化等,是人们进行观光、游览、休息、度假、登山、垂钓、狩猎、野营、滑雪、探险等活动的极好场所,再加上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在 1991年海内外游客评出的“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就有35处与森林密切相关。到 1992年底,国家已批准建立了森林公园 255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 155处),其中235个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宜林区,占全国总量的 92%;而西北部仅占总量的 8%;总面积达 182.5万公顷。 1994年森林公园面积已增加到600万公顷;内有珍稀植物100多种,保护动物近 100种;森林公园遍布在 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分布也很不均匀,例如山东、安徽、浙江、湖北的森林公园分别达 20个、 23个、 30个和 36个,共占全国总量的 42.7%;湖南、四川、河南、山西、辽宁为 13~ 15个;除云南有 11个外,其他均少于 1-0个,其中河北和海南分别只有 1个。
根据“九五”期间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除台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控制线以外,我国有林地面积1.58亿公顷,其中林分面积1.32亿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83.78%,经济林面积 2111.99万公顷,占13.37%;竹林面积450.19万公顷,占2.85%。森林覆盖率17.00%。活立木总蓄积量126.94亿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103.11亿立方米。
主要指的是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形成了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的特点。全世界木本植物 2万余种,我国有约 8000余种,有世界木本植物种类的 40%,其中乔木有 2000多种。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约有 30个属, 300多个种,总面积达 340多万公顷,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多的国家。由于我国从南到北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 5个主要气候带,因而形成了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与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多种主要的森林类型。如果详细分类型则更多。在众多的森林资源类型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观赏景观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等。例如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有银杏、红豆杉、漆树、橡胶树、红木、杜仲、桑树、茶树等。世界主要的食用油树种有 150种,我国就有 100种左右。此外,还有众多干鲜果品种、天然香料、饮料等树种。许多树种资源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为我国所特有。例如水杉、银杏、红豆杉、杜仲、珙桐等。另外还有更多的稀少树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1995年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 1990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资源面积总量排名第5位,林木总蓄积排名第7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人口的 22%,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3.9%,平均每人的森林面积只有0.112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0.64公顷的l/6;人均蓄积量我国为8.6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71.8立方米的 l/8。
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西藏人均最多,森林面积人均达到2.987公顷,这主要也是由于人口少所致。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1.8立方米的只有西藏自治区,林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立方米。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还反映在与人口、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衡上。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远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域,不仅增加了经营利用森林的费用,尤其是运输费用,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森林资源的直接保护,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在我国日渐兴盛的与森林有关的旅游、文化、休憩等也由于森林距离遥远而增加了出行的难度和费用。
主要反映在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方面。
从年龄结构上看,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的林分低龄化上。全国森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2/3以上,在用材林中,尤其是在老的国有林区已接近无成熟林可采伐的状态。从区域林区状况分析,森林资源低龄化的倾向更为严重。例如东南部丘陵山地林区,幼、中龄林面积占 80%以上,近熟、成熟林蓄积只有约40%,距离正常情况下的60%~70%相距甚远。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各材种比例不合理。最突出的方面是用材林比重大,占 64.6%,而其他林种比重少,特别是防护林少,只有 13.9%。薪炭林占 2.9%,特用林占 2.9%,比例也是偏少的。像我国这样的少林国家,森林资源总量原本就少,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防护林少则更加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从区域情况看,有的地区林种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明显。例如,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北京又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周边地区的防护林还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林地生产力低主要反映在 2个方面,一是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二是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
蓄积生长量是我国蓄积资源增长的主要途径,每年新种植林木的蓄积所占比重很少。尽管全国林分林木的平均生长率可达 3.98%,但由于林分的每公顷蓄积量只有 78.1立方米,蓄积生长量只有约 3立方米。如果我国林分蓄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公顷 114立方米,则每公顷年蓄积生长量将达到 4.5立方米,比现实的增长 50%。林分生长率在全国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南方各省、自治区自然条件好,中、幼龄林比重大,生长率较高,多数在 6%以上;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西南的云南、四川、西藏蓄积生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南方生长条件好的省、自治区重点发展用材林,是解决我国木材供给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
林业用地的利用率,即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比例较低是林地生产力低的另一个方面。我国现有林业用地 2.57亿公顷,其中有林地只占 59.8%, 1.34亿公顷(由于台湾省的森林资源统计方式不同,下面的资料不包括台湾省的森林资源。)其余的 40.2%中,无林地 0.47亿公顷,占 22.2%;灌木林地 0.34亿公顷,占 13.4%;疏林地 0.72亿公顷,占 2.8%;苗圃和未成林造林地共 0.47亿公顷,合 1.8%。从中可以看出,无林地和疏林地有 0.64亿公顷,占林业用地的 25.0%。世界上林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美国等有林地比重都在 90%以上,与此相比,我国的林业用地资源还有巨大的潜力。 2.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1949年以后,经过几十年的人工造林绿化,我国的人工林与世界各国同期人工林相比,数量是最多的。现有人工林面积 0.47亿公顷,占有林地的 30.4%,其中国有 18.9%,集体林占 81.1%。这些人工林已成为全国森林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工林的质量较低。质量低的主要表现,第一是人工造林合格率低, 80年代中期只有 55%, 90年代中期只有 87%;第二是蓄积量低,全国人工林蓄积 10.1亿立方米,仅占森林蓄积量的 10.0%,平均每公顷只有 35.0立方米,与天然林每公顷 91立方米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除了许多人工林正处于幼龄、中龄林阶段外,主要是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林成活以后,后期管理跟不上,成活而未成林。
2.7宜林地多,发展人工林前景好,扩大森林资源潜力大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整个林业建设的进程。 1982年以采,全国有 40亿人次参加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国义务植树达 205亿多株。
1987~ 1990年全国营造速生丰产林 300万公顷; 1991~ 199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速生丰产 96万公顷,并以每年 45万公顷的速度发展;到 1993年,全国多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累计人工造林 2 694万公顷,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 1300万公顷、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546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工程 660万公顷、太行山绿化造林工程 188万公顷。此外还有 724个县在平原绿化工程中达到标准;全国已有广东、福建、湖南、安徽、江西、山东、广西、湖北、浙江 9省(区)消灭了宜林荒山。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从 1950年来营造的人工林保存面积为4139万公顷,其中成林面积342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 26%。这在世界各国同时期内营造人工林面积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成林面积中,林分为2137万公顷,经济林为 1182万公顷。此外还有未成林造林地 714万公顷。目前全国尚有宜林地 7326万公顷,其中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可用于发展人工林。其中宜林地中有 1409万公顷适宜于发展用材林, 484万公顷可发展速生丰产林。除此之外,还有 1803万公顷的疏林地、 2971万公顷的灌木林地,这些通过封山育林或林分改造措施,大部分可恢复成林。这些都是扩大我国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的潜力所在。
植被型的一般特征:植被型指具有建群植物的外貌相同且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似的植物群落。全国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荒漠和旱生灌丛、草原、草甸、草本沼泽等七个植被型。它们的一般特征如下:
1.针叶林:中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域的各气温带内,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都有分布,尤其是亚热带针叶林有久远的发展历史。
2.阔叶林:中国阔叶树种类非常丰富,将近1000属之多,为北美东部的三倍,其中乔木2000多种:而材质优良,经济价值较高的约1000种,许多是特有属和特有种。
3.灌丛和萌生矮林:中国的灌丛指的是荒漠以外的中生或中旱生灌木所组成的植被,包括各气候带高山上和特殊生境下,具有生理性干旱的灌木所形成的原生灌丛,也包括温带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和半干旱区易蓄水的沙丘上的原生中旱生灌丛。此外,湿润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丛,荫生矮林也属于这一类。
4.荒漠和旱生灌丛:中国的荒漠则主属温带的范围。在中国境内亚热带,热带局部特殊干热生境中,也有类似热带荒漠的旱生灌丛。
5.草原: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从温带草原向西南方向延伸到亚热带青藏高原中部,则出现大面积的高寒草原,所以中国草原分布的地理位置大体上与太平洋东南季风的来源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仅局部地见于横断山脉的狭谷中和海南岛海边,与亚热带、热带旱生灌丛交错地组成复合体。所以中国的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亚热带、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6.草甸:草甸是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具有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它区别于以湿生植物占优势的草本沼泽和旱生植物占优势的草原。但它们往往是彼此逐渐过渡的,因而出现了一些与沼泽和草原有关的过渡类型。形成草甸中度湿润的条件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原的低洼处和河漫滩,受地下水或夏季浸水的影响,引起土壤的湿润;另一种是气候湿润所形成的,包括湿润气候地区森林破坏后次生的草甸和亚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草甸可分为温带草甸,温带、亚热带高寒草甸和亚热带、热带草甸。
7.草本沼泽:草本沼泽是由在长期或周期性积水生境下发育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所组成的;这些草类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为主,在不同气候下伴生着不同的藓类和木本植物。由于处于积水、土壤缺氧的生境下,沼泽植物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例如芦苇和莎草的根茎发育有通气组织,苔草和克拉莎等密丛草类因枯叶不断累积形成草丘,就具有强分蘖力特性以不断生出新株;沿阶草随着草丘的升高而不断长出不定根,并能起呼吸作用。草本沼泽可分为温带草本沼泽,高寒草本沼泽和亚热带、热带草本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