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旅游供应商签到平台旅游供应链平台
携程s的供应链主要包括上游机票、酒店、景点。
中兴通旅游系统是一家为旅游行业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公司。拥有B2B供应商平台和B2C旅游网站管理系统。
2010年到2010年,依托惠阳我们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重点发展淡水现代商业、供应链管理、文体旅游和智能硬件产业。通过土地整理、平台搭建、产城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南站新城、杨纳工业园、冀东吕雯工业园、兴城工业园、东华大道商业产业带,打造现代服务业。
字体你好,我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游侠和携程的区别如下:
游侠骑士:是独立的旅行社企业,有自己的公司,团队导游(领队)。是一家从华南地区逐渐拓展起来的公司,开辟了很多经典的游览线路,深受很多朋友的喜爱,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携程:包括机票、酒店、旅游、门票在内的大型旅游电商平台,在全国旅游电商中比较知名,其网站和移动端的使用率都非常高。它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加入了很多供应商,帮助他完成游客想要的旅游等项目。
携程是大平台,游侠是大旅行社。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1.巨大的上游资源。伊利收购了很多牧场。奶源稳定,质量可靠。是中国唯一控制西北、内蒙古、东北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的乳企。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和众多优质牧场,为原料奶长期稳定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伊利还积极整合欧洲、大洋洲、美洲的全球优质奶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截至目前,伊利集团所有原奶合作供应商已全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2.作为快消品公司,下游渠道控制能力很强。快消品非常重视渠道布局,比如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在行业内不相上下。他们渠道布局广,控制能力强。说白了,乳制品的竞争存在一定的产品特性同质化现象,消费者对渠道、价格、品牌等因素更加敏感。现实中,伊利蒙牛在中国和普通消费者没有太大区别,所以更重要的是对渠道和细节的把控,以体现精细化运营的能力。伊利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管理稳定,费用控制稳定,后期和蒙牛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3.丰富的产品类别。从传统的液态奶、酸奶、冷饮到奶粉、奶酪等乳制品,发展出安慕希、金典、QQ星、昌邑百分百、金陵皇冠、长青、巧乐滋、伊利牧场、冰厂等多个畅销品牌。
4.目标是深远的。今年10月,伊利董事长潘刚正式发布了接近全球乳制品行业前三名到2025年实现全球第一大乳制品行业2030年。伊利是一家非常有实力的企业。目前伊利已经走出中国。在吉隆旅游的时候发现尚超有伊利的产品,价格比国内略贵。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乘着需求侧改革的东风,伊利将在新时代展翅。
1.市场够大,风头够劲,都能把猪吹起来,何况是飞猪;
2.飞猪也是一个肥猪拥有大量的用户。淘宝拥有超5亿的移动活跃用户流量,有携程的实力和体量。
Pig允许定制旅游提供商拥有真正的私有土地在他们的平台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6人人网可以在飞猪平台推广自己的品牌,建立核心用户群。此外,阿里s的大数据能力是六个人最吸引人的地方。阿里的大门户和大数据可以清晰地呈现给消费者针对定制化的旅行需求搜索内容,同样的旅行需求涌现到一定规模。飞猪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供应商进行规模化采购和规模化供应链管理,从而逐步降低定制成本,实现全民消费。
旅行社渠道组,引申为旅行社产品的销售路线,指负责供应链管理在业内。根据侧重点不同,也称为运营管理或渠道管理。
供应链管理指旅行社将产品转移给最终消费者的方式。任何旅行社都希望尽可能扩大销售渠道,因为销售渠道可以让旅行社接触到更多的游客,从而扩大旅游产品的销售,增加本地团的市场份额,实现旅行社的发展壮大,从而拥有更强的品牌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增加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资金沉淀,帮助企业进行资金周转。
渠道形成较晚,不如导游、调米等知名。那么多业内老人,有些很难说清楚。
当前位置你从哪里听说的?原谅我的无知。建议买币或者看主流交易所和社区。这枚硬币听起来像一个空中项目。如果楼主不是项目的水军,建议谨慎。
旅游供应商、分销商和旅行社之间最大的纽带是产品。旅游供应商对旅游景点、酒店、交通、购物等旅游元素进行整合包装。转化成产品并分发给经销商。通过一系列的渠道,比如一些个人分销平台等等,分销商和旅行社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注册。所以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区域内,某一条散客线,无论客人报的是哪家旅行社,都会流入旅游分销商,接受旅游供应商的产品。
但目前旅游产品分为短线、长线、出境、团队。两者之间还是有交集的,比较复杂。有时候,同一家旅行社直接充当旅游供应商和分销商,直联式的旅行社-客人模式。有时候,代理有几个级别。
是中东市场最大的电商平台。它成立已久,总部在迪拜。目前主要有迪拜、沙特、埃及、科威特四个site市场。
该平台拥有超过600万用户,超过31个产品类别,超过840万个SKU。主要销售电子产品、数码3c、家用厨具、婴儿用品、玩具、时尚服饰。
Souq公司成立以来的目标市场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埃及;Souq目前被亚马逊收购。
目前有两种方式入驻souq:(开店免费)
卖方提供的阿联酋营业执照扫描件,阿联酋银行账户联系人的邮箱和手机号码。将以上资料发送至Souq投资经理邮箱,即可免费开通Souq卖家账户。
通过Souq授权的代理开户。提供的信息包括联系人、电话、电子邮箱、国内营业执照、入驻电商平台和自营独立站链接等。
2015总部成立于2015年,目前有8个站点市场,包括7个国外市场和1个国内市场。
它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商务平台,它也是近年来加入卖家最多的电商平台。它它也被称为东南亚版的淘宝。平台主要面向中低端消费群体,范围较广。商务平台从商品配送入手,然后转向精细化运营;卖家准入门槛低,开店不收费,前三个月不提成,等等。这些事情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我赢了关于他们我什么也不说。
平台针对的消费群体以中高端为主,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小白来说不太友好。但是如果你有资源,有人脉,有经验,分分钟打开不是问题。
Lazada是阿里在中国投资的电商平台。目前,阿里巴巴的董事们已经承担了全部责任。他们都说阿里要打造东南亚版的JD.COM,我相信它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它是俄罗斯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占俄罗斯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20%。
它成立于1998年。一开始只是卖书,后来平台品类逐渐发展完善。韩国游轮旅游
Ozon拥有比其他俄罗斯电商平台更丰富的销售品类,涵盖图书、电子产品、服装、家庭、儿童、美妆、食品、宠物、运动等商品品类(相比多哈,的确如此),让卖家有更多分销选择。
覆盖俄罗斯130个城市的2100个地点,运输覆盖75%人口的货物,运营东欧最大的仓储设施,规模仅次于亚马逊德国仓库。
付款方式80%的销售支持货到付款,而信用卡付款只占10%。
2.亚马逊或全球速卖通商店的历史不少于2年。
3.包括物流在内的商品价格并不比其他俄罗斯电商平台高。
主要针对非洲市场,2012年在尼日利亚成立。
Jumia网站隶属于欧洲互联网孵化器公司RocketInternet。Jumia在脸书有超过1000万粉丝。
Jumia是非洲最大的电子零售商。旗下拥有酒店、旅游、生鲜、电商、租车、物流、安保等多个产业链。JumiaMaketplace的足迹遍布23个非洲国家,其中埃及是唯一获得国家电商牌照的平台。(看起来很惊艳.)
每个站点独立运营,有独立的前后台和本币销售;
Jumia在脸书上拥有超过1000万粉丝;
拥有自己终端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企业;
非洲市场拥有8亿人口,网络覆盖率约30%,80%的消费者通过Jumia购物。
Gmarket是韩国最大的综合购物网站,在韩国网络零售市场的商品销售总额中排名第一,主要销售书籍、MP3、化妆品、电脑、家电、衣服等。
巴西最大的C2C平台相当于中国的淘宝。
聚集了超过52000个卖家和5020万注册用户。全球50大访问量。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多米尼克、巴拉圭、委内瑞拉和葡萄牙)。
除了电子交易平台,还有南美最大的类似支付宝的支付平台。因此,在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家没有本地化的网站。
考虑到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渗透率,MercardoLivre可以在南美为卖家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机会。(拿个小本子记下来,待考)
Trademe成立于1999年,目前是新西兰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TradeMe有390万用户,网站日访问量80万。2015年,TradeMe销售的商品数量达到660万件,该平台被评为2015年新西兰最具影响力品牌。
新店和二手店品类包括婴儿用品、书籍、服装、电脑、家居用品;最初是一个二手拍卖市场,是早期ebay的翻版,但现在也像新ebay一样出售新产品。
成立于1997年,现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市值135亿美元,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
乐天购物聚集了3000个卖家,8000多万顾客,2300万件商品。客户年龄在25至54岁之间,男性和女性各占50%。Rakuten.com最初专注于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但现在它提供体育用品、健康和美容、家居和园艺、珠宝和玩具等。
它成立于2012年,是英国最大的食品和日用杂货零售商,拥有超过50个卖家,4300万俱乐部卡会员和400万月访问量。它正在将其庞大的线下客户群转移到线上。
竞争对手包括亚马逊、易贝和乐天;产品包括家居和园艺、婴儿用品、运动和休闲、服装和珠宝等。只对受邀卖家开放。
二、PVC的供求和需求分析
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分析
2006~2007年,是中国PVC行业投资高度增长的两年,外行业投资者纷纷涌入PVC行业,使得PVC产能得到迅速增长。究其原因,该行业能够如此吸引投资高度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以石油天然气为路线的PVC法价格的攀升,而国内电石法路线价格相比较低,极具市场竞争优势,利润高于行业平均;二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极速发展,对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PVC需求增长较快,造成下游市场需求增加;三是国内市场上五大通用树脂市场需求持续激增,但石油天然气路线的价格较高,作为替代品的PVC成为理想选择;四是一些煤化工企业看到下游市场较高的投资回报前景,延长产品产业链,经获取更好的投资效益。
1990年~2003年PVC年平均消费增长率达到18.7%,1998年~2003年PVC年均产能增长率高达20.4%
一、国内合成树脂总体情况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6~2007年,是中国PVC行业投资高度增长的两年,外行业投资者纷纷涌入PVC行业,使得PVC产能得到迅速增长。究其原因,该行业能够如此吸引投资高度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以石油天然气为路线的PVC法价格的攀升,而国内电石法路线价格相比较低,极具市场竞争优势,利润高于行业平均;二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极速发展,对合成树脂材料特别是PVC需求增长较快,造成下游市场需求增加;三是国内市场上五大通用树脂市场需求持续激增,但石油天然气路线的价格较高,作为替代品的PVC成为理想选择;四是一些煤化工企业看到下游市场较高的投资回报前景,延长产品产业链,经获取更好的投资效益。
1990年~2003年PVC年平均消费增长率达到18.7%,1998年~2003年PVC年均产能增长率高达20.4%
一、国内合成树脂总体情况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1990年~2003年PVC年平均消费增长率达到18.7%,1998年~2003年PVC年均产能增长率高达20.4%
一、国内合成树脂总体情况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一、国内合成树脂总体情况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一)产量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产量达3073.6万吨,同比增长达18.5%,增幅较上年略有上升(见下表),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合成树脂生产国。其中聚氯乙烯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随着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的投产,另在吉化、大庆乙烯改扩建后正式投入运营,聚乙烯产量达到692.5万吨,同比增长16.1%;在海南炼厂、茂名石化、大连石化聚丙烯等生产装置扩能的情况下,聚丙烯产量达到712.7万吨,同比增长21.7%;聚苯乙烯产量达300.3万吨,同比增长9.8%;ABS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16.4%。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0~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均增长率高达15.6%。预计到2010年,我国合成树脂产量仍将以年均15%左右的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二)产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目前,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西藏暂无合成树脂生产。合成树脂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中南、华北和东北四大区域,其中华东7省市占全国总产能的43%以上,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地区,分别占18.2%和14.8%,东北地区占11.1%。四大区域合计占全国总产能的87.1%,也就是说全国超过80%的合成树脂产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合成树脂生产企业共有600家,总产量为3073.6万吨。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产量为1505.6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占有全国半壁江山。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从企业发展看,2004年,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100万吨以上的企业1家;2005年产量50万吨以上企业上升为5家,100万吨以上企业有2家;2006年50万吨级以上企业跃升为9家,同比增长80%,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企业发展为3家。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虽然我国合成树脂大型企业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所占全国的比重却未见上升,且略有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排名前10位的企业产量之和2004年占全国总产量的33.3%,2005年占32.2%,2006年占31.7%。这种情况表明,在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广大中小企业也在抓住机遇壮大自己,同时也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重组并购将更趋活跃,部分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二、聚氯乙烯产能分析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中国的氯碱行业从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从今年开始扩产扩能的后遗症有所显现,但是生产能力仍然有比较大的增加,据中国氯碱网初步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158万吨,其中电石法的比重已经接近70%。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5年全国聚氯乙烯产量为649.2万吨,较2004年增长27.6%。其中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20万吨,占总产量的18.5%,比2004年的89万吨有小幅增长;采用进口单体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119万吨,占总产量的18.3%,比2004年的115万吨略有增长;采用电石乙炔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为410.2万吨,占总产量的63.2%,比2004年的299万吨有大幅度增长。电石法仍占主导地位。自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攀升,使乙烯法PVC成本增加,而电石法生产则受此影响较小,从而导致国内电石法PVC生产装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使电石法PVC产能急剧扩大,对乙烯法PVC生产形成了极大挑战,许多乙烯法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产量达823.8万吨,同比增长23.3%,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2000~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19.8%,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3%,是五大合成树脂中增速较快的品种,仅次于ABS。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三、聚氯乙烯产量分析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一)2006年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6年月中国PVC总产量为824万吨,其中乙烯法产量为230万吨,电石法产量为594万吨,电石法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截止到2006年,我国聚氯乙烯生产厂家共有130多家,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有27家,20万吨以上的有10家(见下表)。前27家产量之和为560.6万吨,占总产量的68%。总的看我国聚氯乙烯平均规模尚小,主要还是靠企业数量取胜。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日本的PVC平均装置规模为15万吨/年。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6年中国PVC产量前十名的排名情况变化不大,只有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生产装置全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掉出前十名,取而代之的是新疆天业。新疆地区企业依靠其成本以及能源方面的优势,发展迅速,未来将是我国电石法PVC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天津大沽今年扩产完成,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该企业的产量今年也一跃超过齐鲁石化(600002,股吧)成为全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二)2007年PVC区域产量分析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7年我国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国PVC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生产企业产量大幅增加,据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统计数据,中国PVC总产量为971.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11.1万吨同比增长19.8%。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全国各地区产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尤其是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上述地区电石法扩产迅速,产量增加迅猛。华东、华北地区仍就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上述两个地区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三)2007年PVC省份产量分析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007年PVC产量排名前10位省份的产量均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山东及天津地区是我国PVC产量最大的省市,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今年原油价格高位,乙烯法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今年的产量有所减少,已经从2005年产量排名的第六位下滑到前十位以外。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四、2007~2008年中国聚氯乙烯扩产情况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虽然2007-2008年中国PVC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旧有比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2008年的扩产数量已经明显较2006年、2007年减少,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较少,随着需求的增加,整个PVC市场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中国经济发展对聚氯乙烯的需求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今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韩国旅游购物。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1、经济增速逐季小幅回升。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推动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经济增长了7.6%,二季度增长了8%,三季度增长8.1%,工业生产、市场销售、进出口贸易也呈现逐季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2、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比重提高,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尽管夏粮、早稻减产,但秋粮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达到457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资讯,行情)、油料产量将有所减少,但糖料、蔬菜、水果生产持续增产,畜牧业、渔业生产也继续稳定发展。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3、工业生产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各种所有制工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8%,集体企业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13.5%,“三资”企业增长12.7%。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长12.3%,轻工业增长12.0%。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投资类产品、高技术类产品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型消费品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五分之一。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3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国有及其他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4%。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25.2%。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和各种新型服务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5、国内市场平稳运行。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623亿元,增长6.8%。汽车、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保持快速增长,在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中,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销售额分别增长62.4%和58.0%。此外,商品房销售增长31.9%,其中,销售给个人的增长33.5%,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1%。居民旅游、文化消费也增长较快。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6、市场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0%,农村下降0.4%。分商品类别看,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下降1.6%。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2%。从动态看,三季度市场价格降幅已趋于收窄,各类价格同比降幅均低于前两个季度,环比指标已止跌转稳,有的还稳中略升。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7、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进出口相抵,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对欧盟增长13.8%,对东盟增长27.4%,;对香港增长25.2%,对韩国增长19.9%,对日本增长4.9%。利用外资明显增加。1-9月,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84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增长22.6%。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8、经济效益逐步改善。1~8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24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明显缩小。1-8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36亿元,同比增亏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03亿元,由原来的增亏转为减亏1.1%。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收节支措施的落实,也逐步扭转低速增长局面。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9、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到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10、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到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461亿元,同比多增3513亿元。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物价下降局面尚未完全改变,农村市场销售增长偏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需要引起注意。
三、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影响
北京申奥成功蕴含的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和多方面的。一方面,它将长时间的吸引全世界对举办地的强烈关注,极大的提升中国及北京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申奥成功对提升中国旅游形象和旅游产业水平,进一步推进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热情好客的美好传统。一向重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曾多次利用参加大型运动会的机会开展国际间的体育交流,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友好的交往。随着运动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也陆续举办了很多高水平的运动会和大型比赛,增加了举办大赛和接待、管理、运营等诸多方面的经验。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稳定的政局、有力的国家安全保障、良好的比赛环境以及人文精神,促进的国际上对我国的认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因地制宜的开发了很多体育旅游资源与产品,较为著名的有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地区滑雪、湖北的赛龙舟、少林武术、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等。根据我国体育旅游的特点,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01年中国体育旅游健身活动方案》,囊括了我国目前已有的大部分典型有代表性的体育旅游项目,根据《方案》将体育旅游分为专项旅游路线和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的分类方法,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地域分布特点如下:就专项旅游路线而言,西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以43项占据了总计82条路线中的50%强;东、中部以25. 6%和22%远远落后西部。在体育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方面,东部地区则显然走在了前面,在2001年共计有30项大型节庆活动入围,占全部64项活动的46. 9%;西部地区为31. 3%;中部地区以21.9%位居第3。就这两类的整体数量而言,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品分布最广泛,以63项产品,占全国总数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为东部地区,51项产品,占全国总数的34.9%;中部地区只有32项产品入围,仅占全国总数的21.9%。总之,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广泛,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东部地区以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为主,西部地区以专项线路体育旅游产品为主的格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为标志的“积极的生活方式”(active lifestyle)也成为生活的主流,并影响着人们的出游选择。体育运动作为“积极的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初只在青年中流行,但目前的趋势却是在向更广泛得多的年龄段推进,而且也正在超越性别界限,越来越多的女性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人们不仅在体育运动中寻求身体上的健康,而且在体育运动中追求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相互理解与沟通。这股潮流推动人们在出游时也不忘选择体育运动。据统计,每4位旅游者中就有一位在出游时寻求参与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旅游胜地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开始兴建各种体育设施,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网球场、水上运动场等,开展各种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以吸引体育旅游者。
二、北京和青岛开展体育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北京具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在北京的亚运村修建了大批体育场馆,如曾经作为亚运会主会场、可承办国际大型赛事的工人体育场等。而根据北京奥申委的规划,奥运期间需要使用的37个大型比赛场馆,其中有32个在北京,现今可用的有13个。在体育人才方面,北京拥有包括北京体育大学在内的多所专业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中的体育院、系,而且我国体育最高行政机关—国家体育总局也设在北京,使得北京拥有大量体育技术和答理人才。在体育器材和用品方面,尽管我国体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分别是在上海、青岛、天津,但距北京都不远,且交通方便。京郊的优美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在申奥成功之初便已成为人们的向往人们景区。
青岛方面,青岛早就已经是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自获得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资格后,便利用青岛在开展海上运动方面得人独厚的优势,把地处市中心的浮山湾建成亚洲一流的综合性海上运动中心,以发挥其对体育旅游业的拉动作用,为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打下坚实基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将会迅速提高我国以观赛和参赛为主的体育旅游的发展进程。
三、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影响
首先,奥运会为体育旅游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的体育旅游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发展。据保守估测,在筹备奥运会的七年中,来北京的游客每年将增加20%,到2008年奥运会期问,将可增加四十余万外国游客,加上港澳台游客,将可能突破60万人次。外国游客的巨幅增加,不仅扩大了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国内旅游者的体育参与意识。奥运会同时给各领域带来巨大的机遇,奥运旅游业无疑是奥运经济中的重头戏。据澳大利亚旅游局统计,因成功申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1994--2004年,到澳大利亚旅游的海外游客每年增加132万人,本地游客增加17. 4万人,新增加的旅游生意为澳大利亚赚取30亿澳元的外汇。奥运会对GDP的经济效应以收入的种类用乘数计算,其中投资收入乘数效应为1.8,组织收入为 1. 2,旅游收入为1. 5。纵观近二十年的历届奥运会,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即外国旅游者的人数是参赛人数的25--40倍;从参赛人数扩大,外国旅游者也以较大的幅度增长,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景应该更加广阔。
其次,奥运旅游对相关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据近二十年来奥运会承办城市的经验,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一般是十年的效应,也就是前七年后三年。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奥运旅游所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受益是非常明显的,交通、住宿和餐饮是最大的赢家。2008年奥运会将带动中国首都的旅游业迈上新的台阶。在交通方面,尽管北京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是一流的,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远。旅游前行、交通开道,因此,北京的交通需要进行进一步建设,以适应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在住宿方面,奥运会也会促使北京发生巨变,目前北京星级饭店加上公寓有458家,其中二星级饭店有181家,一星饭店45家,到2008年预计需要800家星级饭店。举办奥运对餐饮业的促进也是惊人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奥运村每天要运进食品种类266种,重量达到 437吨,仅鸡蛋就350万个,牛肉53吨,高质量的蔬菜、水果需求源源不断。
再次,奥运旅游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为游客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带动相关行业5个人就业。国家计委和国家旅游局初步确定,未来十年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年均增加旅游直接就业约七十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三白五十万人左右,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大、整体素质高、经济效益好、容纳就业多的重要产业。
最后,奥运旅游的国际形象效应。奥运旅游还会对承办地的形象塑造产生积极效应,这是展览、会议、演出及其他活动所不能比拟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举办国从筹办到举办奥运会举办期间,举办都无一例外的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巨大的聚焦效应使奥运会成为举办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巨大的、最佳的传播载体。举办期间,超过1万名记者的大强度、高密度采访报道,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宣传报道活动,其规模无与伦比,价值难以估量,方式最为自然,影响极为深远。数据表明,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旅游形象品牌(Australia Brand)效益超前10年,极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国对澳大利亚旅游的热情和期望值,对澳大利亚入境旅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加强旅游企业的奥运商机策划意识韩国旅游城市。策划经济是奥运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只有策划得当,才能抓住奥运商机,才能在发展奥运经济中取得更为直接的效益。树立机遇意识,着力打造和提升各旅游地形象品牌。最大限度地扩大旅游业的机会,争取成功的效果。旅游业应该抢抓机遇,及早出击,先声夺人,快速树立各地奥运旅游形象品牌,在未来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有利位置,做大、做强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涉外旅游人才。发展入境旅游,突出的矛盾是涉外旅游人才的严重不足。建议在全国高校、中等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突出加强关于奥运旅游的电子商务。信息和多语种翻译以及导游、领队人才的精心培养,为我国奥运旅游和新世纪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储存、聚集一批高质量的各类涉外旅游人才。
作者单位:闫新红石家庄经济学院体育部
许晓辉石家庄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