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国旅游A

韩国西行旅游?韩国西行旅游线路图

韩国旅游A 2024-03-25 1
韩国西行旅游?韩国西行旅游线路图摘要: 本文目录哪位知道儒家的旅游观西行漫步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一、哪位知道儒家的旅游观1、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

本文目录

  1. 哪位知道儒家的旅游观
  2. 西行漫步
  3. 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

一、哪位知道儒家的旅游观

1、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和中国的得天独厚的通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另一类是工业国家,如日本;第三类是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国家,如泰国。韦拉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很显然,中国属于其中的第三类。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奥,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在中国自有其生成、发展的土壤和历史。

2、如果说,在中国哲学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佛三家,那么,在中国旅游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旅游文化影响最大的也是儒、道、佛三家。正是这三家各执一端的旅游思想,能糅合各家,以其各自的文化风格影响着中国旅游文化,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基本线索,给中国旅游文化的开拓演进带来了活力。

3、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旅游观对于中国人民的旅游活动产生了至巨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旅游观可从近游思想、远游思想、重民传统和尚古意识四个方面认识。

4、就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而言,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不喜远游崇尚近游的思想。这可从中国民间的俗语"好出门不如歪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看景不如听景"中反映出来。这是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华民族的内倾民族性格特征多少地阻抑了中国人旅游的动机,它发源于儒家。从孔子思想体系的总体来看,"仁"贯穿其中,成为联结各个范畴的媒介,同时,又是各个范畴和言行的总纲。而从宗族血缘关系来看,孝悌是为仁之本,提倡孝悌,注意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孔子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孔子曾经要求做儿子的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礼记>>上也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形殆。"儒家之提倡近游,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非正常死亡和伤残现象,从而实现其"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仁政思想。这种近游观的出现,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在生产水平尚很低下的时代,劳动力很宝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吻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5、儒家主张和看重近游,是因为这种短途旅游既可达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反对远游。按孔子的表述分析,父母去世后,儿子远游自然不在限制之列。因为儒家学说以重人伦为核心。父母在世之日,儿子久游不归,一则令父母担忧;二则儿子也不能对父母尽关心赡养的义务。孔子只是要求做儿子的出门之前必须制订好游览计划,把游览路线、时间、何时归来这类情况告诉父母,使父母心中有数。同时,孔子也十分重视远游的作用,把它视为扩大阅历,结交名流,增进学问的重要途径。《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于为他而纷至沓来的客人的欢迎词,也是对当时人际交往频繁,旅游之兴盛的社会现象的一种良性指导。孔子还将游览视作个体人格发展的理想之路,他认为只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所以儒家认为"志在四方"是男子汉应有的抱负和基本的形象特征。这用意很清楚,他们给所有的人规划了两种自我实现的途径:当孝子或当忠臣。为家庭或为国家。前者的奋斗目标在于使家庭幸福,后者的奋斗目标却是为国家太平。由于儒家阳刚进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是身在庙堂之上,即一心想参政,因此,在儒家学说中,为父母做牺牲和为君国做牺牲,都属于仁人志士。明乎此,我们就容易理解在中国旅游史上为什么近游理论较远游理论同样发达,探险旅游同怡情旅游一样受我国人民的重视。

6、研究儒家思想的人便会发觉,儒家的"与民同乐"、"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渗透在中国旅游文化之中。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关于与民同乐的论述。孟子认为,贤者与民同乐,故能乐其乐。而不贤者虽有池沼等游乐对象,因其不能与民同乐,故快乐难以持久。他引用《诗经》中赞美文王的"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的有关句子;和《尚书》中所引夏朝民众仇恨商纣王独乐的民谚,从正反面举例说明"与民偕乐"和"独乐"的区别。以此来启发和讽刺梁惠王。

7、一部中国旅游文化史,始终贯串着这一重民传统。这种把发展旅游和实施仁政结合起来,通过旅游来体现仁政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文化的建设、旅游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这种"与民同乐"思想的薰陶,产生了一大批将仁政实施与旅游开发结合进行的地方官,如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等,他们把旅游看成政治的一部分,他们不肯脱离政治来谈旅游,在借旅游怡情的同时,又考察民情。重民传统也表现在历代帝王不敢肆意远游上,凡置国家大事和人民疾苦于不顾,而一味远游的君主,无一不受到民众的遗责。

8、珍惜自已民族的历史,爱护先辈留下的遗迹,在文明的世界里,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而这传统尤以中国为突出。在两千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多次表白他崇拜古代文化:他认为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尧舜统治时期也向往不已。他描述自已的立身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旅游文化就是在这种"信而好古"价值取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者欣赏口味方面,这种特点体现得异常鲜明。就旅游点的建设来看,中国古人对于开辟自然风景游览点的兴趣,远不如建设有古迹的旅游点浓烈,他们对于保存古代旅游文化有着极为强烈的责任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象中国这样富于历史责任感,这样重视旅游史料的保存,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严肃地记载着他们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以及他们对山水美的认识,这都可以从历代留下来的各风景名胜的碑刻史料和有关山水名胜的各种山经地志中感受出来。

9、克已复礼、兴灭继绝、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可以说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孔子的文化观。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讨论中,谁也不曾否认孔子在整理和传授古代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历史功绩。由于大一统的儒家思想自汉武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给中国古代旅游文化带来了很多独具的特点,如尚古重文、兴灭继绝的文化意识,就曾对我国的旅游文化带来良好的影响。鸟瞰中国的旅游文化史,重视修志,保存真实的史料,以供来者参考,实在是我国古老而又绵延不断的传统。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一处名山大川没有人为之撰写志书的,一些不出名的山水名胜也因有旅游者的游记而传世。

10、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比德说"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与孔子开创的注意道德价值的旅游观--"比德说"相左的,是老庄开创的注重个性情感的旅游观--"情感说"。与儒家同时代生衍,并深深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道家思想,以其"清静无为"的消极出世态度书写了另一种逍遥自在的去追求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审美文化。

11、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儒重治世,佛重治心,道重治身,而"道"是老子和庄子建立的最高哲学概念。由于老子和庄子都推崇"道",所以后人称之为道家,而真正将老子之道发展到顶峰的以形成道家正统地位的还是庄子。同时,庄子之道与旅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庄子之"道"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特殊形式,随中华文明而渊源流长,同时它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泛波,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有着血肉亲缘的关系,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领域均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辐射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保护作用。

12、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旅游大家,他一生酷爱自然,相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时,庄子认为道即美,无为即美,无为即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应采取直接体验的同步方式,即庄子所说的"乘物以游心"的直觉体验方式,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天地自然与人契合的旅游。

13、"游"在《庄子》中频频出现。据统计,除人名如"子游"外共出现99次,它有四种含义:(1)游泳。如"善游者数能,忘水也"(《天远》)。(2)游戏。如"问谷奚事,现博塞以游"(《骈拇》)。其中"博塞"就是一种类似于掷骰子的游戏。(3)自如运用。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矣"(《养生主》)。(4)游历。如"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遥游》),"子贡南游于楚"(《天地》)等。其中,前三种意义的"游"在《庄子》中只了现了7次,而"游历"的"游"则有92次之多。可见庄子对旅游的钟爱。他抱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人生态度,风尘仆仆于齐、楚、魏等国,行踪飘忽于山川林间,钓于濮水之滨,游于濠梁之上,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旅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体悟。《大宗师》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大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观乎天地之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旅游。庄子认为,"观于天地"的旅游能使人生境界"天人合一",优游自在,无挂无碍,并能领略"天地之美"的无限风光,也是庄子得"道"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选择。

14、庄子时代之所以重视游历活动,是由于当时文化思想交流的媒介极其贫乏,用以记录个人思想成果的文字大都刻写在竹简上,这就给思想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因难。因此,除聚徒授学外,周游列国就成了诸子百家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想到的既方便又快捷的途径。《庄子》书中记载庄子所游之地就有楚、鲁、卫,匡等。总之,社会游历活动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风习,这种风习在张扬主体思维成就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主体的性情和人格。

15、在研究老庄哲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感觉出在道家学派中,老子是把"至美"和"至乐"作为"游"的最高志趣,庄子则更主张"乘物以游心",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称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为"天和"。他希望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从仁义礼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在庄子整个光怪陆离的思想中,最能显现他个性至情的,是他"云气空蒙,往返纸上,顷刻间,顿成异观"的"逍遥游"思想。这与他看破红尘,想遁于世外,以求得自然之性的人生观相一致。"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范畴和特殊概念,它既是人类在不自由的社会条件下要求精神解放的抽象概括,又是庄子本人思想性格的抽象体现和庄子旅游的行为纲领。在本质上体现着旅游与哲学的高度统一。它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旅游山水美学,已经从具体的审美经验,开始上升为抽象的科学理论。

16、"逍遥游"是庄子对"游"和"旅游"现象的高度哲学抽象和理论概括。而这种"逍遥游"是指精神与行为的自由,是摆脱当时社会现实所加给人们的各种枷锁的绝对自由,是在幻想中所追求的自由,也是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游于玄境的心灵自由活动和精神邀游。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之"游",其哲学的现实土壤便是旅游。这种精神遨游是由具体的旅游活动发展概括,飞跃和升华而来。而庄子"小知不及大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依赖的主要是旅游获得的宇宙天地无限的信息和至高无上的感受,旅游是庄子得"道"的主要途径。

17、古代哲人和文艺家多强调"以我之自然合物之自然",这是达至精神绝对自由和解放的必要条件,是走向精神漫游的第一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庄子之"道"与庄子之"游"是相融的,庄子之"道"即庄子之"游",庄子之"游"即庄子之"道"。他用来论道的游,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一种抽象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论之游--即顺物自然的思维方式之"游"。在抽象的"游"论"道"中,旅游的自然天放和畅神自娱的特征被作为"道"的原则贯穿于庄子"道"论的整个观念体系中,旅游在庄子"道"论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一)旅游把天地万物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客观上启迪庄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探究万物的本源,本性和宇宙的根本等哲学问题,从而论证道的本原性;(二)旅游"自然天放"的特征为庄子"道"论的自然本性提供思维原型。可以说,"道"的创生得之于旅游的启示,"道"也就必然保存着旅游的特征和痕迹。它是庄子旅游的物质载体,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道"的支配。

18、虚静是庄子之道的特性,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本",那么,受庄子之道的熏陶和影响的庄子旅游自然也以虚静为纲,用庄子的话来说,叫做"退居而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庄子以寄意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为旅游最高境界,以产生虚静的心境和超脱物外的解脱之感为旅游最终目标,以能聆听风壑万籁之声,体验四时变化之景,洞穴探幽等为最佳旅游环境,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庄子崇尚虚静的旅游方式和旅游思想。

19、庄子是中国旅游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玄远淡泊的逍遥旅游思想,给予后代啸傲风月,翘首天外的隐士游客和失意宦场,徜徉山水的士大夫们的极大的心灵慰藉和旅游模式示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正是陶渊明返朴归真情趣的抒发;"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度鸣禽"的病愈见生机的描绘,正是谢康乐郁郁不得志情绪的沉吟。忙于世俗的人如果能象庄子那样,外观于物,内省于心,就能跳出尘俗,顺应自然,返朴归真,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20、作为中国古代道家旅游理论的创始人,庄子的旅游贡献不仅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倡导旅游,提出一系列的旅游主张,而且还在于他难能可贵地对旅游现象本身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特的旅游理论体系。如果说中国旅游文化传统是流,那么,凝聚于《庄子》中的旅游思存和旅游理论就是源。庄子实是开启了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中的道家一维,这在中国旅游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奠意义。

21、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佛教文化对我国有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佛教旅游资源历史之久,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是中外驰名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通常只看到较低层次的佛教表面现象的某些侧面,所以一讲佛教,有的人认为就是烧香求神,磕头拜佛。其实,佛学的严密性及其教规教仪的规范化使佛教在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次佛教之旅,应多上些人生的净化,多一些思辨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求签算命,东张西望或前呼后拥。

22、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兵荒马乱,苦海无边。佛教以其大慈大悲、普济众生、因果报应、彰善惩恶的教义赢得了各层次人群的信仰。加之上层社会人士出于"家弃章句,人重异术"的文化心态,所以也乐于交游佛教徒。玄学与佛学共向交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3、佛教哲学与道教哲学一样,都是宣扬出世的哲学,其基本精神是老庄倡导的顺应自然,返朴归真。所以游方问道在佛教界有着悠久的传统。佛教有一部流传极广的大乘经典《华严经》,该经的《入法界品》介绍了广善财童子从文殊菩萨处发心问道,继而百城烟火,前后参访请教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终于证明"华严法界"的生动事迹。千百年来,中国佛教徒以善财童子为榜样,通过"西行求法"游方问道、朝礼山胜迹的活动,促进民间旅游活动的成长和发展。

24、中国僧侣的游方是受佛陀"游行教化"传教方式的启发而形成的。佛教认为:人生是"无常"的,充满了痛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彻底摆脱生死痛苦,进入超脱生死的境界。为了脱离苦海,不少佛教徒不远千里,到异国他乡寻找真经。早在东汉中叶,中印佛教徒就开始交往。汉明帝时期"白马驮经"佛教东来佛经的历史记载,生动地反映了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兴起的旅游活动。自那以后,不断有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大德来我国译经传教。如安世高、安玄、竺佛朔等等。他们博学多识,孤身远游,在传播佛法的同时,还带来了异国他邦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僧人寻求佛法,朝礼圣迹的热情,形成了持续千年的"西行求法"运动。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或走陆路,或行水道,"轻万死以涉葱河(今新疆一带),重一言而之萘苑(泛指印度)"。其人数之多,路程之远,行旅之艰,历时之久在古代旅游史上都是罕见的。在成百上千的求法高僧中,以法显、玄奘、义净等最为著名。他们每到一地,即寻访名师,学习佛法,并了解当地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学成归国时带回大量的经籍图像,并积极从事翻译工作。他们撰写的游记性专著《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和《南海寄归内法传》等,是今日研究古代印度和南亚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的重要资料,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有四个字,叫"千载一时"就是说历史虽已过去,但"已作不失",众业所造积淀不来,成就了我们的今日。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就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经过"嫁接",生根、成长、产生了有独特结构和气象的中国佛教。

25、在自然山水中居静修行,清淡佛理的旅游一向在僧侣中十分风行。"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出家人云水一身,无牵无挂,以参访善知识,弘扬佛法,化导众生为务。他们崇尚自然,素用山水点缀神形,并将优游山水,品味山水和在山水中切磋玄理,发挥禅理,发展为名僧的一种风度。他们又为深山幽谷,万仞高崖,大漠石窟,江心孤屿僻静海滨,幽深郊野是佛游的理想之处,佛教徒的参方活动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能与旅游活动划等号,但是,如果对参与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却又不难看出它与旅游活动的密切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徒的旅游的确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仅如此,他们同时还是佛教旅游胜地的建设者。环顾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地,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古联有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僧大德所作的贡献及其艰苦的创业精神令人钦佩!

26、佛教徒通过交游,佛学与玄学,儒学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旅游文化--禅宗。它随缘而安,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乐天知命,安贫乐道,顺应时势的思想相联,又与道家无为不争,安时处顺的态度相通,特别与庄子避世、游世的思想相一致。三种思想的相容相摄,对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7、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已变成为理解、亲和,都表明人的山水意识已从神的羁缚中解放出来,都将人性美(或道德,或情感、)和山水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历代大量旅游文化作品表明,儒、佛、道这三种旅游观念事实上都在影响和促进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

28、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向往自然,喜好自由,乐于游历的民族,从上古时代的圣人舜以其巡游的方式揭开这一行程的帷幕以来的数千年间,在山川霞丽,风物壮观的中华在地上,不知多少华夏英杰,以其艰苦卓绝的旅游生活向世界展示过他们奋进勃发的英姿,也不知有多少炎黄子孙以他们无数的旅游活动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是他们,孔子,老子,庄子,法显及许多旅游家,谱写出中国旅游文化史上绚丽灿烂的篇章!

二、西行漫步

1、从7月31日到8月10日的一路西行,从兰州到嘉峪关,到敦煌,再到张掖,经祁连山到青海湖,最终由西宁返广州。

2、作为旅行第一站的兰州,并未给我太多的新鲜感。只是念及自己到了常常吃的兰州拉面店的产地,却总还是存着一丝懵懵懂懂的讶异。因为每个兰州拉面店的墙上必然会挂着草原清真寺的图片,便给我以幻觉兰州本该是如此。但事实上兰州是一个可以用来避暑的地地道道的城市,有着属于每个城市都应该有的一些普通的景点(白塔山公园,水车园,黄河母亲像,兰州市博物馆据说也不错,可是去的时候正在维修,于是就无缘了)。黄河流经这座城市的时候,是黄得近乎发红的颜色,以至于后来我爸整日念叨着“黄河黄,青海青”(⊙o⊙)…。黄河沿岸有一些羊皮筏子,在阳光下油光闪亮,看起来很有意思,不过我未曾亲眼见到它们在水中漂的模样。本来,兰州的白塔山公园还是不错的,隔着黄河去看对岸的风光时还是颇壮观的,但是在经过接下来几天的旅游后,我便只好把它归于普通的景点了。

3、大概西北这边都是如此吧,这里的羊肉串最少也要10串起卖,吃得爸妈直叫我肉食动物,不过在我心里,我觉得这肯定远远到不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程度和境界。除了羊肉,兰州也有不少其他的小吃,不过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就只是浅尝辄止了。想要吃的朋友就集中去兰州的大众巷吃好了。

4、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兰州的气候。虽然是比较干燥,让我很快就挂了彩(流鼻血)。但是即使是大中午在城市里行走多时,或者是爬完一座山,都很凉爽,几乎不怎么出汗,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不过在晚上市内特别是到火车站那边的灰尘很大,让我们初步体验了西北的风沙。旅游攻略韩国

5、我觉得旅游的正式开始,应该是从嘉峪关开始算起。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嘉峪关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按现在的话说,古时的中国,到了嘉峪关,便到了国界。出了嘉峪关,便出了国。

6、以上是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嘉峪关,不过用历史地名来作为现今地名以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是很多的,所以嘉峪关本身也是一个地级市的名字,真正的古嘉峪关,是在城市周边的。

7、嘉峪关的行程从天下第一墩开始,再到长城,最后到关城。不得不说,天下第一墩,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土堆而已。当时我还特意百度了一下,“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看来在古时,这样的墩岂止千千万,只是因为这一个留下来了而已,所以给了它一个“天下第一”之名吧,本也不必抱太大希望。不过进入此墩旁边的一个洞,能看到大峡谷,学名讨赖河谷,景色倒是十分壮观,当时旁边有个游客说好像到了非洲大峡谷。在离此墩不远,还有一座仿制的古兵营,帐篷,点将台,瞭望楼,日晷等基本设施都挺齐全的,大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前些年看酒徒的历史军事小说,特别是《家园》,早就对这些垂涎已久了。

8、接着在快正午的时候,我们到了嘉峪关长城,老爸说这边的长城要比北京那边的八达岭要窄,不过比起我在照片上看到的北京长城,这边的长城似乎更“土”更陡一些。初看不觉得十分高,但是大约是因为陡峭,爬起来却十分起劲。当时边爬心里边回旋两样东西,一个是岳飞的《满江红》,一个就是动画片《大英雄狄青》里面的片首曲。(整个旅行过程中我多次回想起这部动画片,大概是因为它给我的童年造成的影响以及上学期的回看,最主要的还是这部动画里故事的发生地点基本上多是在甘肃和青海这边,也就是我旅游的地方,很多景点和情节似乎可以得到印证,而且片头曲最后的画面就是定格在长城上,我强烈怀疑就是我爬的长城!!!)

9、爬长城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外国人,还有两个韩国老太太,她们的体力都很好,爬得也挺快的。

10、嘉峪关的重头戏是关城,好吧,我又问了下度娘,说是就是关城里面就有关帝庙,牌楼等各种古代居民设施,那叫一个激动啊~相当于一个古城的还原哎。后来才知道嘉峪关关城在维修,一多半都被围起来了,不对外开放,深深的失落感。

11、不过即使是处于维修的状态下,这座古城关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用言语说似乎又一下子形容不出来了。就是当你能够比较完全地了解古时城池的布局(比如我看到了南北箭楼,然后知道敌楼是存放兵器的地方,等等),能亲眼看到摸到,然后能听导游实地讲解一座城池的攻防等,就会觉得胸腔里有一个完整的东西,最后发酵的结果就是我的胡思乱想:要是国产游戏能用古城池为背景,做一个攻守城的游戏该多好,背景全部用我当时所看到的画面。问了一下朋友,他说国外的《黑客帝国》好像就是这样的,只是国内目前好像还没有类似的游戏。

12、从嘉峪关城门出去,就到了西域了,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当时我走出城门时,看到的便只是一条朝上走的路和茫茫蓝天,有种到了天边的感觉,或许是地理因素加心理因素吧。毕竟就算是现在,出个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何况古代呢。当时看动画时狄青为了去西域买一对玻璃花瓶,出了这道嘉峪关后,遇到了多少凶险啊。

13、我记得当时是早上四点钟去嘉峪关火车站等去敦煌的火车,车上人不多,一群人睡得懵懵懂懂,我精神比较好,没怎么睡,于是偷拍了几张老妈睡觉的靓照O(∩_∩)O~

14、沿途一路听着玉门,瓜洲等边塞诗中出现的地名,神经兴奋不已。我背后的几个人在讨论瓜洲是不是在哪句诗中出现过,于是我胸口油然涌出几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想着古边塞军,都是在此地安营扎寨,浴血奋战,这一路过去,经过的多是沙漠和戈壁滩,偶尔出现一点绿色,也会让人兴奋不已。后来快到的时候,爸妈都醒了过来,一起在议论荒漠上插的小标牌~最后他们竟然得出结论是墓碑(⊙o⊙)…我妈还在感叹在茫茫黄沙里墓碑会不会被混淆~好吧,,后来我们近距离看到才发现是路标。

15、其时正是蒙蒙的天色,太阳慢慢升起,车上一个小女孩争着和她娘比谁的照片照得好看。在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也慢慢睡着了。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敦煌火车站,这里的火车站挺气派的,不过我好像没照全。

16、在敦煌第一天的行程从下午两点开始,途径敦煌古城,玉门关,汉长城遗址,最后才到达雅丹地貌(我后来才知道这也被称作魔鬼城)。

17、我们在买了敦煌古城的票后俺娘才反应过来这是网上说的不值得看的景点之一,顿生后悔之情。虽然大概是为了拍一些影视剧修的,不过我的感觉还可以,走在里面有一种在打仙四的感觉,于是我频频想到仙四里面的寿阳城,也是在中轴线上的一条主街,然后有兵器铺,珠宝行等等。其实在回家后老妈也承认,在那里随便一拍,蓝天黄土便十分的漂亮~顺便插一句,大西北就是天然地拍古装剧的好地方啊,且不说各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就说那些在天边的黄沙漫漫的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没有任何杂质的蓝天,映在电视或电影频幕上,必然是极致的漂亮。

18、然后就到了玉门关,其实俗一点说,也就是个土堆~想必当年“春风不度玉门关”,“愿生入玉门关”的玉门关必然是壮丽雄伟的,惹无数人牵念。只是到了如今,它和嘉峪关一样,不再作为军事要塞而存在,只余下几分残存供后人追忆昔日辰光。

19、最开始一直遗憾无法去阳关,因为阳关和玉门关是两条不同的线路,如果要去的话只能另外单独一天。我一直最喜欢王右丞的边塞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更尽一杯酒,叠尽阳关,西出无故人。当年必然是诗人的朋友,在阳关饮下这边送别酒,伴着沿路渐渐稀疏的柳枝,走入风烟之中,走进未知的人生的漫漫长途。

20、不过在如今,就算是过了阳关,也依然是祖国的疆土,道路也依然是在可以掌控之下,所以即使我们去了阳关,就算是面对右丞的塑像,那份苍茫不舍之前也会多多少少减弱几分。不如就将这份情境和念想留在心里,由内心深处感悟之。

21、汉长城遗址也只是剩下很短的一段断壁残垣,从上面的纹路依稀可以想象昔日的模样。我们没有在此多做逗留,很快便又上了车,开往雅丹魔鬼城。

22、车在路上有时行得很平稳,有时却又能感受到从高处一落而下的爽朗。司机放着很明快的音乐,一路上的调子很是愉悦,让我时时觉得走在天边。

23、不知道雅丹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它那无孔不入的风沙。最开始下车看景时尚不觉得十分疼,后来车子走到深处再下车时。我的裙子早已被吹成了裤子,即使是全副武装的脸,也觉得嘴中噙着咸咸的沙子,而后背到脖子的那一块地方,因为暴露着,更是被风沙狠狠地拍打着,无处躲闪,狼狈不堪。其时正是落日时分,许多人走到远远的一处去看落日,我却因为过于狼狈,和老娘早早地逃入车中。

24、晚上回到敦煌市区,已经快十二点了。(忘了说,敦煌这边太阳下山时就已经9点了)整个城市却是地地道道的不夜城。沙洲夜市的灯火正红火地亮着,小吃街,工艺品街。这个城市的经济应该多数都是靠旅游业带动的,在后来与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这里的百姓多数是出租车司机或者靠开店为生。

25、因为我们在敦煌安排的时间很充裕,所以第二天懒觉睡到10点才起床,然后准备乘市内的公交去莫高窟。

26、我从小到大听说和关注的敦煌,其实主要还是指这座莫高窟。在以往所看的书本和纪录片中,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幽暗的藏匿在某个很遥远未知且不可到达的地方。仿佛是一闭上眼,那些壁画上的画像都会忽地怒目圆睁,在深夜中如魂魄一样在这黄沙万里的荒漠中游荡。那种距离是横贯千年的捉摸不定。然而敦煌和平日里所念叨的长安或其他繁华的古城却又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因为其他的古城的繁华是可想见的,可触及的,在史书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了千百年的,而独独敦煌是一支深入无人之地的骑兵,却再也找不回来时的路,便在此处安营扎寨,在一个隔绝的小空间里用斑斓的色彩和千年的时光绘出神秘的华章。

27、因为时间隔得有点久,我无法具体地描绘每一幅壁画的模样和导游讲的许多有价值的话。我们当时共参观了八个洞窟,由北魏、北周开始,最晚到西夏、金时期。或许是因为前些年丝路花雨大型演出导致“飞天”的迅速成名,或者我猜是不是因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的原因,导游着重介绍了飞天在各个朝代的演变过程,由男女不辨最终变成朱唇粉面的女子,穿着仙袂飘飘华丽的衣裙,在天地之间飘然而舞。然而这只是敦煌壁画很小的一个部分,“飞天”只是作为古代天庭的一个乐官而存在,地位是很卑微的,真正的主角的应该是那些形态各异的慈眉善目的佛像和各种意蕴深远的佛教壁画。

28、为了保护壁画,洞窟内部是不让拍照的,相机都是被提前寄存在外面。

29、据导游所说,有许多学美术的都会来莫高窟找灵感。我当时忽然在想,如果真的十分热爱这里的壁画想要深入学习,其实是可以努力地去得到一个导游的身份,在带领游客的过程中加深对壁画的了解,然后在过一段时间便辞去这个职务。当时这样想时,心里便有着隐隐的激动。也许真的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平淡,未来的轨迹又清晰得枯燥,或者说也许是缺乏对事物真挚的热爱,或者往深了说,缺少一种震慑人心的信仰,所以心里总是隐隐有种想要出逃的欲望。于是常常在很多时候闪现,此时便出现在了壁画边。

30、因为佛法知识和历史的缺乏,我无法真正完全的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佛教的天堂里,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喜爱,而只能是浸在某个阴暗却华丽的氛围里,感受幽深的气氛。

31、而许多学者、研究员、画家,却是真正把一生的命运与荣耀和它联系在了一起。在敦煌研究院博物馆里看到壁画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以及许多研究人员对壁画艰难的保护过程,不知为何,几乎是要落下泪来。或许半是为这样一座历史的殿堂所经历的毁灭性的磨难而痛楚,而另外一半却是为研究人员扎根于敦煌而落泪。我想,我会一直寻找这样的可以埋身于此,将风风雨雨和辛酸快乐全系于此的一种事物,终其一生的。

32、另外向大家提供一个信息,因为破坏得太严重,莫高窟好像明年就不开放了,以后去了就只能看3D影像了。

33、因为在从莫高窟回去的出租车上,司机告诉我们鸣沙山的日出非常漂亮,于是将晚上的行程改为第二天早上。

34、于是在敦煌的第三天,我们清早赶去鸣沙山看日出。

35、说起鸣沙山,最初还是从杨红樱的《五三班的坏小子》知道它的存在。那时我还在上小学,记得书中的情节应该是一个叫什么豆豆的小男生(好吧,真的好久了,忘了)每天下课后便站在桌子上,向他的同学们讲述他在鸣沙山魔鬼城的奇闻。(我记得当时看的大概是鸣沙山会鸣,然后魔鬼城里的各种恐怖气氛~╮(╯▽╰)╭现在描述出来一点感觉都木有了)我想当时不仅是他的同学,连我这样的读者也被他玄乎的描述深深地吸引了,以至于不知不觉记得了那么多年。

36、说起杨红樱的小说,忽然想起另一本《男生日记》了,里面有一段就是主角跟车进藏的各种故事。虽然后来马小跳系列出多了,当时的语文老师也曾跟我讨论过它们的不好的方面。但是想起早期的那些书在我的童年里埋下的对旅行的热望,顿时有种暖暖的感觉。

37、好了,言归正传,清晨六点左右到了鸣沙山,天几乎还没怎么亮(敦煌这边和嘉峪关一样,都是晚上9点才日落)。远远望去,鸣沙山上的人也极少。走近沙漠边缘时,看到一群红脚丫子在沙漠里整齐地踩出一个又一个的印(我觉得十分像鸭蹼啊,甚至因此还联想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于是才发觉有人在出租鞋套,在老板的各种怂恿在我们每人花十五块钱使自己加入了“鸭子”行列。(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个坑)

38、最开始,我们没有按照标准的路线,而是自己爬上了一个小沙丘。这里的沙十分的绵细,不像是天天被人踩踏的样子。(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沙在经过一天的踩踏后,晚上会自动回到原貌)因为去过一些不同地方的海滩,觉得只有威海的沙才有这么的细(因为游客少的缘故)。不过沙滩上的沙自然无法与沙山上的沙相比。站在一个小沙丘上,看着起伏延绵不绝的沙山,早些年最爱用的“黄沙漫漫”等形容大漠的字眼便陡然出现。随着一阵阵延缓而清脆的铃声,不远处,骆驼队已沿着另一条相对平缓的路的出发了,大漠,驼铃,幼时在许多美好的文字和纪录片中触摸到的美好的感觉一瞬间涌上心头。已经不记得是小学几年级在语文课本最后的几篇课文中的一篇了,内容也已不再记得清,记得的只是门口的骆驼队,和夕阳下如梵音一般的驼铃。

39、虽然内心里有个不满足的声音总是在提醒我那些不过是游客,这也不过是旅游中的一个项目,这样的旅行也许并不是真正的触摸。然而这些已经足够让人兴奋了韩国旅游必备。那些上山的骆驼们就好像是古时的商队,要穿过长长的沙漠,经历千险万难,把我们的丝绸和茶叶卖给一些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或许是波斯,或许是其他~韩国旅游海报

40、后来我们终于顺着标准的道路向上攀爬目之所及的最高的一座沙山,看起来虽然不高,却是一个与云相接的距离。在爬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以往无数在数学习题中爬井的青蛙的辛苦(当时我们可都是一同笑它们傻的),向上爬30厘米,是真的会滑20厘米的(⊙o⊙)…

41、于是,看似不高的山,爬起来却真的觉得吃力,因为爬得太慢,以至于没有爬到山顶太阳就升起来了╮(╯▽╰)╭

42、虽说鸣沙山的神奇之处之一是即使是刮风,也不会起很大风沙。然而在沙山顶上的时候,风沙还是显得略有些呛人(不过跟雅丹的风沙完全不能比)。到了此处人便多了起来,往下看去,如湖面一般平整的沙子呈45度倾斜状一直延伸到下面的服务区,看起来颇有些骇人,我们和许多人一样,都只敢尝试性地小心翼翼将脚踏向边缘,俄而又快速收回。其后看见一个人竟然视而不见地沿着斜面快速向下走去,刹那间我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却只见他就这样极其平稳地向下走,踩出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在干净的沙面上显得格外的注目,站在顶上的人都为他的勇气感到赞赏,却迟迟没有第二个人效仿他的脚步。

43、良久,有第二个人踩着第二串脚印在众人的注视下远去。

44、终究是没有勇气效仿,于是随众人沿着沙山顶上的一条平整的路向前走。

45、虽然之前在嘉峪关,站在玻璃做成的地板上向下看脚下的大峡谷,也不曾有恐高的感觉。然而看与做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在小时候所看的小说中便知道滑沙就是一项游戏,然而最开始的自己终究无法克服由于幻想因为重力的下坠而带来的恐惧感。于是,便也不敢贸然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46、然而随着周围的人都渐渐跻身“沙海”,心中的恐惧感却如手心的细沙一般一点点地流出,心中最本能的渴望被激发了出来,便大步大步地向下奔去。沙子的摩擦力巨大,用不了几步就会觉得鞋尖像是被堵塞了一般,沙子便也渐渐地漫进脚里。干脆心下一横,脱掉鞋子大力向下掷去,希望能看到鞋子一下子落到沙山底部,却见它们像两只被羽箭射中的飞鸟,摇摇欲坠地掉入两个坑中,好吧。

47、金色的阳光已经开始洒在沙面上,有了几分温温的感觉,从下往上看,缓缓蜿蜒着的沙山,一部分在阳,一部分在阴,蓝天就在它们的周围,这样的构图如此明朗干净,又如此震慑心灵。这是完全不同于我们平日生活的一种存在,又总觉得自己会迷失于其中。

48、思维飘远处永远是一个叫做西域的神秘的地方,曾经它们与中原的相连便是靠这茫茫沙海,靠着拴着叮叮当当清铃的骆驼,靠着一滴一滴疲软地在皮囊中颤抖的淡水,当然,最重要的是靠着一代又一代向着朝阳远行的使者们,商人们,文化的交流是那样的艰难却又是那样的拥有着神秘的魅惑。中土的人们渴望着西域的玻璃、牛羊,西域的人们热衷于中原的丝绸、茶叶,大家对精湛工艺的热爱,对美的热爱是异曲同工的,属于这世间的美好的东西,会得到大家的共同热爱和喜欢。(终)

三、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

1、亚洲十大最佳旅游地有釜山、乌兹别克斯坦、胡志明市、西高止山脉、长崎、清迈、蓝毗尼、阿鲁加姆湾、四川、科莫多国家公园等。

2、依山傍海的釜山荟萃了风景、文化和美食的精华。长期以来,釜山被韩国民众誉为国内最佳海滨度假地。作为韩国第二大城市,这里五花八门的活动足以让所有旅行者心满意足,登山游寺,在热乎乎的温泉里放松一下。

3、凭借如梦似幻的马赛克清真寺和丝绸之路的传说,乌兹别克斯坦霸占旅行者的想象空间由来已久。但由于苏联时代终结以后的严厉控制,这个国家尚未向更广阔的世界敞开大门。值得庆幸的是,变化终于出现了。

4、越南南部的这座超级都市久负时尚盛名,从某些方面来看,甚至越来越酷。日益老化的公寓大楼正被古着服装店和独立咖啡店蚕食。HeartofDarkness和EastWestBrewing等创新型啤酒厂正为东南亚最成熟的精酿啤酒界添火加薪,五光十色的演出场所也替本土音乐壮大声势。

5、虽然印度闷热潮湿的南部高地从未如北部的山间避暑胜地和巍峨的喜马拉雅山那样占据媒体的版面,但有着独具魅力的丛林的西高止山脉是西姆拉和大吉岭最具神韵的一面镜子。

6、几个世纪以来,长崎的老码头一直是日本重要的外贸中心,在基督教传播至这座城市以后,这座城市呈现出东西荟萃的独特面貌,如今一座记录基督教影响的新博物馆就坐落在日本最古老的教堂。这里同样拥有悠闲的旅行乐趣,蜿蜒的线路可以把你从草木繁茂的港口带到附近火山。

7、拥有数不胜数的寺庙和历经风雨的高大城墙,这座兰纳王国的故都彷佛是从史籍中走出来的。游客们在古玩珠宝摊之间闲逛,空气中飘着蕉叶烤罗非鱼的熟悉香气。

8、蓝毗尼只是从印度前往尼泊尔的旅行途中一闪而过的地方。旅行者经常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与历史上佛祖的出生地擦肩而过。得益于国际佛教界的努力,如今的蓝毗尼应运而起。不过即使拥有如此悠久的文化传承,这个宗教圣地依然是背包客线路上的沉寂插曲。

9、这座小镇是久负盛名的冲浪天堂,可以满足各种水平的冲浪者,冲浪学校遍布其间,能让你实现在海上飞舞的梦想。如果大海的碧波尚不足以吸引你。那么随着海滩酒吧和短期音乐节的不断涌现,阿鲁加姆的陆地同样为你准备了真正的消遣。

10、国际化的成都已经成为全国设计和科技中心,由此带来了精酿酒吧和精品酒店的蓬勃发展。从2018年开始,旅行者将可以在这儿乘坐川藏铁路的首段,西行游历凝固在时光中的西藏村落;它们在崇山峻岭的对比下显得娇小玲珑。

11、科莫多国家公园既是可怕又迷人的科莫多龙家园,又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来到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中这片蔚蓝轮廓的小群岛,除了能够见到这种著名的蜥蜴以外,旅行者还可以徒步前往帕达尔岛的神圣观景点。

12、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釜山广域市韩国岛屿旅游

13、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科莫多国家公园

韩国西行旅游?韩国西行旅游线路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韩国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hanguo/post/47274.html发布于 2024-03-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韩国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