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疫情后的旅游会有什么新变化
1、因为疫情的影响,想必对于出游形式,大家已经开始觉察到有些不同。考虑出游的必备因素之外,预约,错峰,限流也成为更多人不得不开始考虑的因素。
2、近年来,中国游客普遍尝试了“预约”、“错峰”、“限流”三种旅游新事物。这给游客增加了一些新的程序,也创造了新的体验——“一个接一个”的拥挤景象消失,旅游变得更加有序和舒适。
3、由于疫情的影响,在2020年的中国旅游业中,国内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唯一支柱。这对国内旅游业无疑是“利好”,但我们也必须明确:旅游业的复苏是意料之中的,但很难回到过去。长期开展防疫工作;
4、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疫情之后,国内旅游亟待构建一种新常态:“低密度+高质量”。
5、“低密度”不仅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更加出于游客体验的需要。
6、实现“低密度”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一是景区限流。经历了“五一”考验,“预约”“错峰”和“限流”将成为中国景区旅游的标准动作,“无预约,不旅游”“分时段游览”已开始在景区和游客中获得普及。二是全域引流。
7、引导游客摈弃“从众心理”,选择更具创新性、体验性,更适合自己的旅游项目,而并非总是最有名的,真正从“景区旅游”跨越到“全域旅游”。三是淡季分流。
8、旅游目的地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淡季”旅游,比如新疆,正在打造滑雪品牌,比如内蒙古,秋天的金色草原同样魅力无穷。
9、至于“高质量”,已成为疫情后中国旅游市场的主旋律,值得注意的是:高质量是一种新的标准,也是一种新的价值导向——真正的高质量是基于“用户体验”来评价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消费链和旅游服务体系,让游客消费“心甘情愿”。
10、“低密度+高质量”尤其适用于国内长线旅游的发展。
11、一方面,出境游市场需要在国内寻找替代性市场,云南、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长距离目的地将成为新热点;
12、另一方面,人们通过疫情开始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珍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以“大山大水”驰名的西部和边疆目的地,也将更加受到游客的期待。
13、近年来,国内长线旅游陷入尴尬境地,风景也不逊于世界,但其直接竞争对手是新西兰、澳大利亚、非洲、南美等以壮丽自然景观著称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今后,国内长期旅游目的地需要树立新的“高质量发展观”:游客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游客的信誉远比广告重要。韩国旅游
14、在供给方面,建议国内长途旅游目的地应更多地倡导“野性奢华”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最小限度地参与自然建设,推广汽车服务体系和营地式产品。
15、在需求方面,希望旅游目的地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游客走得远,更像一个“游牧民族”。早期的游牧民族是以水和草为生的,是一种生产劳动。现代游牧是人们越来越渴望走出熟悉的环境,抛开日常生活,寻找另一种生活,为灵魂而放牧——草原、沙漠、森林、戈壁,这些都是“精神牧场”;
16、中华大地上灿烂的文化和民族风俗都是诗意地生活着的。为中国游客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旅游业的真正使命。
17、一个在努力怎样生存下去,一个在努力怎样活的有意义
18、对于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正常人来说,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就不能不出去,呆在家里,赚更多的钱。这样的话我们真的说不出话来。这时,我们想出了一句名言:如果一个儿子不是鱼,他就不知道如何享受它。
19、你不是别人,你永远不能代表每个人。你怎么知道别人想要什么,你怎么能理所当然地代表别人做决定。
20、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旅游将面临这一问题。毕竟,没有人愿意冒险去享受别人的白眼、无理的检查和言语上的侮辱。
21、另一方面,在疫情方面,只有我国取得了有效控制。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疫情最安全的国家。有鉴于此,至少一两年内,大多数人会把旅游的重心转移到中国。
22、传统大巴车、大型团队将转移到小型车辆定制、包车旅游
23、大多数时候,数十人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呆上几个小时。过去,因为成本便宜,不用担心,所以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但现在和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考虑目前特别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健康和安全。
24、对于西藏、新疆、青海、川西等西北、西南广大地区,由于距离远、路况复杂、高原反应等因素,将大力发展亲友包车定制,特别是少数10座以上的小型车,将成为过去两年的一个共同模式。毕竟,除了在飞机和火车上戴上口罩,你还可以在整个旅程中自由地说话、玩耍和看东西,尤其是在车上的大量时间里。
25、一般情况下,人们旅游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打点一些成熟的景点。最重要的是证明他们去过这些著名的景点。至于他们长得好看与否,这不是重点。这也符合我们社会目前的经济能力。毕竟,很多天才都是从温暖中走出来的,他们有足够的钱来考虑打球。他们从小就听说的著名景点当然是首选。
二、疫情之后旅游业会如何发展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本文核心数据:旅行社数量、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在线旅游交易额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韩国旅游介绍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韩国旅游贵吗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三、疫情后旅游业发展情况如何韩国旅游人数
——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新未来【组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曲江文旅(600706);新华联(000620);锋尚文化(300860);三湘印象(000863);宋城演艺(300144)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特征;中国游客文化消费在旅游花费中的占比分布;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质就是两个产业要素在耦合基础上融合为一个创新系统,其表现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旅游活动为载体的多层次、多要素结合起来的一个综合性产业集群。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发展陷于长期衰退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文旅行业发展至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进一步深化,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形式不断涌现,其主要发展特征如下:
文化休闲活动增加旅客“出游获得感”
据《2021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专项调研显示,48.1%的受访者表示在旅途中的异地文化感知更强,29.0%的受访者认文化休闲愉悦身心的效果更好。在艰难复苏的市场环境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速提供了更多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承载着独特在地文化、创意设计、现代运营理念的文化休闲空间显著增加了人们出游获得感,如剧本杀与景区融合打造的沉浸文旅、艺术融入酒店推出的“可以居住的美术馆”等。
在旅客心理需求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进行文化消费。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旅游中进行文化消费。游客的文化体验内容包括文化场馆参观(29.6%)、打卡文艺小资目的地(46.1%)、看剧观展(47.9%)、演艺/节事(31.1%)、民俗体验(16.1%)等。从消费支出结构看,文化消费在旅游支出中的比重主要集中在10%-30%和30%-60%区间。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进行文化旅游并进行消费。文旅行业正在逐步从新奇转为体验,进而来到沉浸式布局,我国现存沉浸式文旅布局现状如下:
结合我国文旅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沉浸式文旅等数字文旅将是我国文旅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文化和旅游业是数字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和领域。数字文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与文旅业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韩国旅游业的变化(疫情后旅游业发展情况如何)" title="疫情后韩国旅游业的变化(疫情后旅游业发展情况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