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韩国旅游A

韩国旅游教育发展历程,韩国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报告

韩国旅游A 2024-04-16 2
韩国旅游教育发展历程,韩国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报告摘要: 本文目录关于介绍韩国的书有没有详细介绍日本和韩国基础教育的书籍啊/地质旅游的发展历程一、关于介绍韩国的书1.《泡菜韩史》中国第一部通俗韩国近代史,讲述了1851-2000韩国百余年...

本文目录

  1. 关于介绍韩国的书
  2. 有没有详细介绍日本和韩国基础教育的书籍啊/
  3. 地质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关于介绍韩国的书

1.《泡菜韩史》中国第一部通俗韩国近代史,讲述了1851-2000韩国百余年发展历程全面解说。我已经很细致的读完了这本书,楔子部分写了中韩过去的关系,有助于了解中韩的过去,这本书编写的很好,去年徐杭的新作!

2.《丑陋的韩国人》没有别的意思,这本书是金文学写的,出生在中国东北,祖先是朝鲜人,后来旅日,以第三只眼睛看待韩国人的丑陋之处,当然了我并不是丑化韩国人,因为你要是想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更能够多的从不同角度了解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看待自身问题的一种方法,改进缺点的一种手段。这本书中日韩3个版本都有,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毕竟我看过《丑陋的中国人》以后对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改正柏杨先生所提到的中国人的酱缸通病,做一个能够正确看待缺点并改正缺点的中国人。

3.《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也是金文学的又一著作,金文学被誉为“国际派鬼才”,比较文学大师!因为中日韩之间交流非常频繁,历史也很久远,三国之间的比较会让你能够更好的了解韩国和中国人的,毕竟只有比较才能看清自身的有点与缺点。韩国旅游日记

这三本书不像教科书那样官论,“上手”很容易,写得比较客观,因此推荐,还有更多更好的书关于韩国,但是鄙人也许没有读过,希望这些能够帮助你更好的了解韩国文化,以后能够促进中国韩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PS:我看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另一本没看过,不过听说过。还有《漫话韩国》是本关于韩国的漫画书,内容相当全面,介绍韩国非常详实!!!非常棒!!!)

二、有没有详细介绍日本和韩国基础教育的书籍啊/

1、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2、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3、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

4、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

5、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1985年6月至1987午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人新的国际化时代。

6、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该报告指出,这次改善课程的标准是:“从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行动能力、谋求教育的质的飞跃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面向21世纪,培养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日本人,重视国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实个性教育,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忍不拔的人。”可见,这次报告,作为70年代初开始的人本主义教育运动的延续,仍强调双基教育,强调人本化、国际化和创造性。

7、此后,直到1998年,日本又出台了新的课程计划,对课程构成和授课时数作了新的调整,既使课程更实用、灵活、富于弹性,同时又为适应五天工作制及减轻学生负担之需要,平均每周减少了两课时。

8、二、新《学习指导要纲》的正式实施

9、 2002年,修订后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新《学习指导要领》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过渡期,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日本的基础教育改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能否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尤其是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和削减1/3教学内容的新规定,在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之间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人们关注和担心的焦点是新《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实施“宽松教育”和培养“生存能力”而大幅度削减了教学内容,同时实行每周5天授课制,减少了课时总数,是否或者已经削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大幅度下降。日本十几年来一直推行“宽松教育”,通过给学生以宽松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一改革的思路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日本的具体国情,所以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关法案,早在三年前就顺利通过了日本国会的审议而正式出台了。而在新《学习指导要领》即将全面实施的今天,人们又强烈呼吁文部科学省和各中小学校制定出具体的对策,以确保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基本学习能力不受影响。在否定意见日渐强烈的情况下,日本文部科学省一边强调新《学习指导要领》不会造成基础学力的下降、而同时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紧急对策以保证基础学力不受影响。

10、三、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分析

11、(一)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

12、课程目标的考察可以用两个纬度作为视点,—个是横向纬度(总目标),一个是纵向纬度(具体目标)。日本课程总目标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就一贯强调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化社会,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等。这个目标具有总括性,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遵循的。

13、从90年代初建立起的课程框架看,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各学科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活动(初中也有选修课)。但从文部省有关的课程部门于1997年发布的《日本教育课程基本方向(阶段总结概要)》报告中和1998年中小学新修改的课程计划中可发现,日本课程框架即将发生大的变化,要在原有板块基础上,新设置“综合学习时间”板块。“在新设置的‘综合学习时间’中,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国际理解及外语会话、信息、环境、福利等教学内容进行横向的综合学习”。无论开设多少新的、时代性的课程,都不能超过一定课时,这样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14、(三)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

15、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日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增、减有关课程、课时。例如,鉴于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无论从资源、能源、产业、教育、文化等哪一方面来看,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日本开始大力加强外国语教育,强调国际理解与合作,积极面向世界,积极迈向国际化时代。

16、首先,体现在阶段目标上,确定各年级段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具体目标,小学低年级在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中年级培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生活态度,高年级培养作为集和社会中一员应有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其次,体现在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上,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强调体验性活动,积极采取实际观察及调查、接触实物、志愿者活动、演剧等方式积极利用学校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可内化的、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同时,高中重在理性升华与反思。

17、(五)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日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相通之处,比如应试教育、重视智育、重理论教育等。这些问题已引起日本教育界的重视,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关解决措施,而文部省极力推崇的体验性教育可谓切中要害,对症下药。要求无论是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活动还是各学科教育,都要重视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比如,由年级活动(课外活动为主)、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及学校校会等构成的特别活动,更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求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中体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类整体的各类关系,学会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洽人与自然的关系。

19、日本的教育改革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其中“综合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对我国都具有借鉴意义。

20、与中国一样,韩国的小学是6年制,初中、高中各3年,大学为4年,但韩国学生的小学

21、、初中、高中都是直升的,一般按居住地就近入学,只有少数学生会按成绩择校。尽管升学压力不大,但韩国的学生为了能考取好大学平时都很用功,他们每周要上34小时的课,95%%的同学会在周末及寒暑假去社会上办的辅导班充电。与中国高考不同的是,韩国的大学录取不仅要看学生的全国统考成绩,还要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高考录取比重的40%%,具体标准由各个学校来定,当然优秀的学生也会由就读的高中向大学推荐。对于韩国的学生来说,只要想上大学的一般都能上,但要上知名大学则需要优异的成绩。大体来讲,大学的录取率约为90%%,而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则只有10%%。对于没有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可以到学校复读一年再参加高考。

22、韩国的法律规定学校的在职教师绝对不能做有偿家教,也不能去社会上办的“学院”(培训班)任教,这已是多年来沿袭的传统。韩国的在职教师报酬很高,福利也相当好,一般一个普通中学的校长月薪约为550万韩元,在职老师也不需要通过兼职来增加收入。老师一般课余会进行网上研修,出国旅游以及做家务等。而且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功课差都会主动去“社会学院”补课。当然老师可以挑选班上以及学校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但学生不需要交费,教育厅会直接拨款给老师。韩国的“社会学院”比较多,都很正规,有的“社会学院”就是国会议院筹资建立然后召集老师来进行授课,学院的老师由专职人员担任,对授课老师的考核选拔也很严格,有教师资格证的才能任教。一般“社会学院”请的老师都是教育界有影响的人士,以提高自己的声誉。

23、韩国的校长和老师在一所学校任教5年后,就要轮换到另一所学校去。大田三川中学校长朴春植先生介绍说:“这是为了均衡各学校的师资,让学生没有必要择校,也为了鼓励学校、老师、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好师资对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十分重要,而师资的流动则避免了学校教育质量差别太大,现在韩国各所学校都差不多,都很不错。”政府则在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在韩国教师享受教育公务员待遇,国家教育部规定,教师无论在哪所学校都一样,经济待遇及各项福利不会改变,随着教龄的增长,待遇也会相应增加韩国禁止旅游

24、韩国中学与中国中学开设的课程大致相同,但他们开设家政课、环保课和第二外语课,特别重视家政课,男女生都上,一般课上会教学生做菜、洗碗、做衣服等一些生活方面的事情,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担任韩国代表团汉语翻译的金淑熙老师介绍说,大田三川中学开设的第二外语课是汉文和日语,这次来中国前她就义务教了学生6个礼拜的中文。此外,韩国对礼仪教育也很重视,教导学生要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三、地质旅游的发展历程

1、自从美国建立第一个热泉国家保留地开始,以地质遗迹为目的地的旅游逐渐为人们所喜爱。世界许多地方不断地发掘和开发一些风景秀丽或壮观的山地、岩洞等地质遗迹,满足人们对奇观异景的欣赏需求,推动了世界地质旅游活动欣欣向荣的局面。总的来说,现代意义的地质旅游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地质遗迹历史久远,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人类很早就注意到那些风景秀丽、气势磅礴的地质遗迹,并开始到这些地方进行游历、探险等活动,但主要还是以欣赏自然美景、休闲身心为主要目的,人们并不关注景观地的地质历史事件及对现代环境的影响。景观开发本身只注重对有重要欣赏价值的景观进行开发和推介,解说系统对景观的地质来源背景和知识比较匮乏。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只是得到了一次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的赏心悦目的旅游经历,并没有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

3、在最近30多年来,旅游已经经历一种从集中于高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和无产品差异化的大众旅游Fordist模式转换到集中于目的地保护的更谨慎、更小比例的旅游形式。真正的地质旅游的发展壮大主要是基于对那些景观优美而且特殊的、经常受到大众旅游威胁的地方的认知,特别是世界遗产的设立和地质公园网络的建立,扩大了人们对奇特的自然地质现象的认知欲望,地质旅游活动才真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4、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的措施等。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批,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加保护。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由21个委员国组成,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还设立了世界遗产基金(World Heritage Fund)。1978年第二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加拿大的纳汉尼国家公园(Nahanni National Park)、美国的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Galápagos Islands)、埃塞俄比亚的塞米恩国家公园(Simien National Park)等自然遗产在内的12个遗产地为第一批世界遗产。目前,全世界一共有911项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704项,自然遗产180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7项。这些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大多数都含有地球演化历史进程中遗留下的重要地质遗迹景观,这些地质遗迹已成为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的重要目的地。

5、虽然自然遗产的评定标准中有两条标准是强调遗产地必须是重要地质事件遗存和过程的范例,对地质遗产的保护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人类文化遗产和濒危物种的数量巨大,最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在参加评估的专家队伍中缺乏地学人才,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就十分有限,因此分布极广的地质遗产就更难跻身其中了。

6、上述现象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忧虑,成为推动地质遗产保护、建立地质公园活动的起因。l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华盛顿成立了“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计划,目的是选择适当的地质遗址作为纳入世界遗产的候选名录。1991年来自50多个国家的150位地学家共同发表了Digne宣言,即地球记忆权利国际宣言。1993年IUGS-Geosite项目正式启动,在发达国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因保护资金的问题,各国进度相差很大。1997~2000年,在UNESCO地学部的组织下,开展了地质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向UNESCO总部呈交了最终报告,于2001年UNESCO执行局大会上作出“支持其成员国在具独特地质特征区域创建自然公园(地质公园)的特别动议”,至此,通过建立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产的活动正式取得了UNESCO的认同。2000年,欧洲和中国于同年分别建起了欧洲地质公园网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UNESCO地学部正式颁发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2004年2月在巴黎UNESCO总部评选出第一批25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欧洲17个,中国8个。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并成立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北京。

7、地质公园提出与建立之后,地质旅游在全世界开始真正受到重视和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地质调查部门和当地社区逐渐发现地质旅游带来的益处,各地纷纷成立了地质旅游联合会或机构,并通过电视、报刊和因特网宣传地质旅游,以支持向公众传递可利用的地质信息,如意大利地质旅游联合会(Associazione Italianadi Geologiae Turismo,G&T)、加拿大地质旅游网。目前,地质旅游在欧洲已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旅游活动,但在我国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并有着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8、目前,世界地质旅游活动发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1.国家公园成为开展地质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

10、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国家公园往往是这种具有双重功能的游览胜地。如美国的大峡谷国家公园,峡谷两岸为由各种颜色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重叠而成的峭壁悬崖,蜿蜒曲折,绚丽非凡,是著名的地质旅游胜地;号称“琉森玻璃宫”、由古冰川侵蚀而成的石洞、石穴组成的瑞士冰川公园(Glacier Garden),以史前冰河遗迹(包括阿尔卑斯山岩块—冰蘑、棕榈树化石、大象、恐龙化石等)以及模拟当年冰川景象和冰川时期人类生活模型而驰名欧洲。中国具有观赏及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也十分丰富,如号称“天然化石博物馆”的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具有重大地史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意义的自贡大山铺恐龙群窟,岩相典型、出露良好、化石丰富的峨眉山龙门洞三叠系沉积相地层剖面,以及以大型断裂面、褶皱、构造岩等典型构造景观为特色的灌县—茂汶地区“地质十景”等,都是具有极大开发前景的地质旅游胜地。

11、2.世界遗产地独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韩国旅游团签

12、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遗产项目现有911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为180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7项。世界自然遗产共有4项评价标准,其中,第Ⅷ项为代表地球演化的各主要发展阶段的典型范例,包括生物演化过程、地形发展中主要地质演变过程或具有重要的地貌或地形特征;第Ⅶ项为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或稀有的自然景色和艺术价值的地区。这两项标准均含有地质遗迹景观要素在内,在世界自然遗产中,符合Ⅶ项标准的世界遗产有124项,符合Ⅷ项标准的有78项,符合这两项标准的世界遗产有55项。

13、由上可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球演变和生物进化是基础条件,生物多样性是伴随条件,景色秀丽是外观条件(刘红婴和王健民,2004)。在当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180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中,有144项遗产地旅游地质资源极为突出;在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中,有15项遗产地中旅游地质资源特别突出。这些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质遗迹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或构成了具有杰出自然美的地域,成为全球旅游发展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有火山爆发后形成的美国最大的高山湖——黄石湖和被称为世界奇观的间歇喷泉;大峡谷国家公园有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峡谷,其水平层次结构展示了20亿年来地球的地质学变迁;卡尔斯巴德洞穴国家公园(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为80个洞穴组成的喀斯特地形区;约塞米特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有由冰川作用而成的包括“悬空”山谷、瀑布群、冰斗湖、冰穹丘、冰碛以及U型山谷的大量花岗岩形态;猛犸洞穴国家公园(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有由石灰岩地貌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洞穴群和地下长廊;澳大利亚的威兰德拉湖区(WillandraLakes Region)有大量的更新世系列湖泊和沙滩构造的化石,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和迷人的海洋,赫德岛与麦克康纳群岛(Heardand McDonald Islands)有亚南极唯一的活火山群岛和保存完好的世界罕见的早期岛屿生态系统,波奴鲁鲁国家公园(Purnululu National Park)有独特的圆锥形喀斯特地貌;越南的下龙湾(HaLong Bay)有由1600个岛屿和小岛构成的一幅石灰石柱的壮观海景;中国的黄山拥有奇特的花岗岩峰林结构和与之伴生的黄山奇松,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有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组成独特的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有壮观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中有长江(金沙江)、澜沧江(湄公河)和怒江(萨尔温江)在区域内并行奔腾途经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的壮观景色等。由此可见,全球最为壮观、最为独特的峡谷、瀑布、雪山冰川、丹霞峰林、溶洞、泉华、火山等地质旅游资源几乎都在世界自然遗产中得以保存。因此,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地质旅游研究是实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4、世界遗产是经国际专家鉴定,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高品位的遗产,作为“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世界遗产对游客产生的吸引力是其他旅游地所无法比拟的。人们通过高品位的“遗产旅游”,不仅获得高层次的生命享受,且能增进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全方位接触,扩大眼界,增长知识,获取信息,恢复体力,提高健康水平,在全新的状态下投入学习、工作与生活。可以预见,“遗产旅游”将是人类进入经济发达时期的一种高质量的、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遗产生态旅游保护遗产地生态系统并尊重当地社区的完整,遗产科考旅游推动新发现,遗产寻根旅游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和增进亲情等,“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是人类求取于外部世界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陶伟,2001)。

15、3.形成了多层次地质公园网络体系

16、1999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了地质公园计划,同时诞生了Geopark——“地质公园”这一新的名称。2002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执行局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地学部(现为生态与地学部)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网络,即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从2004年开始,该网络正式吸收了来自中国和欧洲的25个成员;至2010年10月,该网络共有77个成员,分布在全球24个国家,其中中国24个,英国8个,意大利7个,德国5个,西班牙5个,日本4个,希腊4个,法国2个,葡萄牙2个,挪威2个,奥地利、伊朗、巴西、马来西亚、捷克共和国、克罗地亚、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爱尔兰、芬兰、冰岛、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家各有1个。

17、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成立于2000年6月,由法国的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希腊的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德国的埃菲尔山地质公园和西班牙马埃斯特地质公园发起成立。目前,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由来自15个欧盟国家的37个地质公园组成,由此促进了欧洲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欧洲地质旅游热潮。

18、1985年中国就有地质学家建议了在地质意义重要和地质景观优美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但是启动步伐比较缓慢,直到1998年国土资源部协同有关部门才着手推动这一事业发展,至此,各地对于建立地质公园开始积极响应。我国是世界上以政府名义首次正式命名设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并于2001年3月16日公布了首批11处国家地质公园;同年底又评出了第二批33处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又授予王屋山等41个单位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9年授予44处国家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共授予182个单位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19、4.各系列相关地质旅游大会定期召开

20、从1997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地质学会通过举办各种会议进行学术和建设经验交流,建立地质公园网络,促进地质遗产地的交流,积极推进了世界各国地质旅游事业的发展。自2004年6月27日至7月7日在北京举办“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起,至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已举办四届;第一届世界地质旅游会议于2008年8月在澳大利亚Fremantle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地质旅游会议于2010年4月在马来西亚成功举行;国际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每两年在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轮流举行,目前已举办三届;自2001年在希腊莱斯沃斯举办第一届欧洲地质公园大会开始,欧洲地质公园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亚太地区第一届地质公园网络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于2007年11月在马来西亚浮罗交怡地质公园成功召开,第二届亚太地区地质公园网络会议于2009年在中国山东泰山成功举办。这些会议探讨了发展地质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国家和研究机构未来的合作以及地质公园网络今后如何发展壮大。

21、5.各地成立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组织

22、在管理和宣传上,许多国家、地方政府、机构或社区成立专门的地质旅游合作联盟或组织,规范管理和推广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旅游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开始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欧洲于2000年成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积极参与地质公园创建与保护地质遗产的中国,于2000年8月正式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2001年3月评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由此逐步开展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评比和建设管理。这些组织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地质遗产,规范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支持环境教育、地球科学规律的科学研究及训练与发展、环境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使当地居民认识地质遗产的价值,以便更好地积极参与地区文化的复兴。

韩国旅游教育发展历程,韩国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报告

韩国旅游教育发展历程,韩国旅游业的发展研究报告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韩国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hanguo/post/84663.html发布于 2024-04-1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韩国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