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谁知道荆州古城文化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裹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荆州市是湖北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总人口642.1万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7%。全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33.0%。中心城区面积 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
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
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荆州沙市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就与重庆、杭州、苏州一起被定为通商口岸。
今天的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
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氵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由于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
荆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1、古城墙:《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时期的砖城;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叠压在现城墙10米以下的五代砖城的发现、使荆州城砖城的修造历史从始于明代的普遍认同,又上溯了400多年。这次考古发掘还证实:从三国时代起,荆州古城墙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范围内;土城墙远远早于砖城墙。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城小北门西侧,发现了一段长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间夯筑的石灰糯米浆城墙。此段城墙虽经500多年,至今仍坚如盘石,世所罕见。
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下部宽约9米。墙体外用条石和城砖砌筑。砖城通高9米,周长11281米。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制有文字。游客在攀登东门城楼的马道上即可见到部分已采取保护措施的文字砖。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从文字砖记载的产地得知,城砖非只出自原荆州地域,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砖砌在荆州城垣上。文字砖是荆州古城墙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档案实证。同时也是人们游览古城赏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荆州古城墙四周,原有城门6座,即东门、小东门(亦称公安门)、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每座城门均设“双保险”,前后两道门,二门之间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鳖”,致攻城之敌于死地。为缓解城内交通,建国以后,新开城门3座,即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新开的城门均无瓮城。6座古城门上原都建有城楼,现只有东门和大北门两处有城楼。因此,游览领略古城墙风采,最好的去处就是东门和大北门。东门又称“寅宾门”。城楼为“宾阳楼”,始建于明代,现城楼为1988年重建。东门是迎接来使和宾客的城门。因此,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大北门又称拱极门,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驿道出口,人们在这里送亲友远行,习惯折柳相赠,祝福平安,故大北门又称柳门。大北门城楼名“朝宗楼”,城楼脊枋下方书有重建此楼的时间:大清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时丁巳时重建。大北门城楼是古城墙上唯一尚存的城楼古建筑。此楼古朴壮观,电影《小花》、《路漫漫》、《战国钟声》等均在此拍摄过外景。宾阳楼和朝宗楼内均设有楼梯,游客可登临其上居高临下,饱览古城的万千神韵。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构建精巧、别致,游客到公安门景点南侧百余米处即可观赏领略到荆州古城墙上的这一特有军事设施的风采。荆州城古老且历经沧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爱。特大型环城公园的兴建,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内涵丰富的新景观:城墙上行人,内环道上驱车,外环道跑马,护城河上荡舟。古老的荆州城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异彩。
2、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史前巧夺天工的各种玉饰;有绝无仅有、质数堪称国内之最的战国丝绸;有寒光闪烁、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剑、吴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战国秦汉漆器;有目前所知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这些稀世珍宝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荆州博物馆也因此而成为荆州市旅游观光的“第一窗户”。
a、该馆1975年在楚故都纪南城内出土的一具西汉男尸及其棺椁、随葬物品。据墓中出土文字记载,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早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该男尸在地下埋葬2000多年而不腐,世所罕见。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埋、密封,墓室长期处于缺氧和恒温的稳定环境中,内棺10万毫升含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杀菌作用。装殓男尸的一椁二棺亦保存完好,大型椁室及二套棺表明了主人的高贵身份。陈列展出的数百件随葬物品中,有称为“天下第一”的两件式样别致、保存年代最久至今仍完整无损的物品:麻裙和麻鞋,异常珍贵。
b、展出了1982年1月在原江陵县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中发掘出土的一批战国中晚期绢、纱、罗、锦等丝绸织绣,包含有衣、裤、衾被、丝带等成品。这些丝织品有的薄如蝉翼,轻若笼烟;有的刺绣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的色泽艳丽,五彩纷呈;有的经纬密度,超乎想象,密于今天的降落伞。丝绸织品富含蛋白质,极难长久保存。马山一号墓出土的这批丝织品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艺之高超,均可称“最”。荆州博物馆也因之而有“丝绸宝库”的盛誉。
c、荆州博物馆发掘出土战国、秦汉漆器逾万件,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博物馆。古代漆器,品种繁多,就胎质而言,有木质、陶胎和夹麻胎3种;从用途讲,有多种饮食器具,如各种盛酒器具;有娱乐器材如琴瑟;有兵器如木质盾牌;还有避邪之物如镇墓兽等。这些古代漆器在地下历经2000多年完好保存下来,实属难得;尤为珍贵的是陈列展出的200余套古代漆器造型别致生动,构图精巧明快,色彩亮丽如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难得的宝中之宝。
d、楚乐展演是荆州博物馆别具一格的开发项目。楚国是歌史文化的沉淀与汇集。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饶有兴味地观赏蜀国名将关羽那重达百余斤的青龙偃月刀和坐骑赤兔马的专用大石槽及传说中曹操的特大行军锅,而且还可尽情地领略欣赏开元观内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3、铁女寺:位于古城内江陵中学西侧一小巷深处,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据传该寺的修建与一段辛酸感人的传说有关。
相传唐代荆州有位分管冶铁的官史孙坤,家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儿,其上司垂涎甚久,欲霸为妾。孙铁官及二女不从,于是其上司恼羞成怒,借故加罪于孙铁官,使其锒铛入狱。二女闻之,心胆欲裂,愤起为父鸣冤,怎奈官官相护,申告无门。只有以死相抗争,双双投冶铁炉而死,并化为两尊血肉模糊的铁女。此事震动朝野,感化帝王,孙铁官终于无罪获释。众乡亲怜恤二女舍身救父的义举,遂自愿筹资修建了铁女寺。对此,明代辽王朱植藩封荆州时所撰《铁女寺碑记》有详细记述。
4、万寿宝塔: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头之上,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载。它是湖北省又一处重要的古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宝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塔基八角各有一汉白玉力士为砥柱。塔内一层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肃然威严,塔体内外壁嵌佛龛,共有汉白玉坐佛87尊,神态各异,造型超绝逼真。部分塔砖烧制独特,成正方形,图文并茂,品类繁多,计有花卉砖、浮雕佛像砖、满藏回蒙汉五种文字砖共2347块。塔砖来自全国8省16个州府县,均为各地信士所敬献。塔身中空,内建石阶,可盘旋而上至各层,每层向外洞开四门;依门俯瞰远眺江流城廓美不胜收。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
万寿宝塔与我国众多宝塔相比,特色独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长江河床、水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抬高、荆州大堤随之不断加高所致。
万寿宝塔建于荆江大堤之上,除了为皇帝祈寿的主旨外,另还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数百年来,万寿宝塔既是荆江两岸饱经水患的历史见证,又承载寄托了人们制服江流的美好愿望。
1998年盛夏,荆江河段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观音矶头记载45.22米的超历史最高水位线,举世嘱目,广大军民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响彻寰宇的抗洪凯歌。为了祭奠抗洪斗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1999年初,荆州市委、市政府在万寿宝塔西侧修建了荆州抗洪纪念碑亭。
宝塔所在的万寿园,古朴典雅,竹木苍翠。园内的临江长廊、书法碑苑及奇石盆景汇展,与荆江矶头、古塔长廊交相映衬,使这里“分外妖娆”。尤其是盛夏,江风习习,荫凉片片,这里更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人间天堂”。
5、八岭山:又称龙山。这里风景优美,林木葱郁,“纵岭八道,蜿蜒若游龙”,因此被古人视为风水宝地。山中古墓密集,现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其中以楚墓居多。史载楚国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国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个藩王均厚葬于山中。1988年,八岭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国家林业部批准八岭山为国家森林公园。
八岭山古墓群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现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头,宛若山峰,构成了八岭山的壮观奇景。史载楚庄王墓在山中,前后陪葬有数十冢,皆列成行。明藩辽简王及肃、靖、惠、恭、庄等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头冢、换帽台、落帽台、马跑泉等胜迹。八岭山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乔木参天,茶海松涛,烟云笼罩,兼有雄奇幽深之胜,故有"不到八岭山,不算到荆州"之说。
八岭山地处荆州城、纪南城、万城三大古城之间,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每一座大型古冢都有一篇神奇的故事,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据史书记载:“楚庄王葬于古龙山。前后陪葬十冢,皆成行列。”此冢高大似山,陪冢成行,气势非凡。位于八岭山中部的平头冢亦为八岭山特大封土堆古墓,相传蜀国名将关羽得到青龙偃月宝刀后,欣喜若狂,跃身上马,挥舞宝刀,当马驰过此冢时,关羽兴起,对准冢子上部平削一刀,此冢即成平顶,“平头冢”因此得名。类似这样与关羽生平业绩有关的还有系马冢、落帽冢等古墓葬。
二、荆州古城简介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裹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荆州市是湖北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总人口642.1万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7%。全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33.0%。中心城区面积 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
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
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荆州沙市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就与重庆、杭州、苏州一起被定为通商口岸。
今天的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
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氵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由于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
荆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明清置府,后废。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1、古城墙:《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时期的砖城;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叠压在现城墙10米以下的五代砖城的发现、使荆州城砖城的修造历史从始于明代的普遍认同,又上溯了400多年。这次考古发掘还证实:从三国时代起,荆州古城墙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范围内;土城墙远远早于砖城墙。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城小北门西侧,发现了一段长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间夯筑的石灰糯米浆城墙。此段城墙虽经500多年,至今仍坚如盘石,世所罕见。
现耸立在人们眼前的雄伟砖城,为明清两代所修造。砖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坚固,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垣。砖城厚约1米,墙内垣用土夯筑,下部宽约9米。墙体外用条石和城砖砌筑。砖城通高9米,周长11281米。砖城墙体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4公斤,有的烧制有文字。游客在攀登东门城楼的马道上即可见到部分已采取保护措施的文字砖。文字砖记载了操办城砖的官府、官员和时间。从文字砖记载的产地得知,城砖非只出自原荆州地域,鄂豫陕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砖砌在荆州城垣上。文字砖是荆州古城墙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档案实证。同时也是人们游览古城赏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荆州古城墙四周,原有城门6座,即东门、小东门(亦称公安门)、北门、小北门、西门、南门。每座城门均设“双保险”,前后两道门,二门之间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鳖”,致攻城之敌于死地。为缓解城内交通,建国以后,新开城门3座,即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新开的城门均无瓮城。6座古城门上原都建有城楼,现只有东门和大北门两处有城楼。因此,游览领略古城墙风采,最好的去处就是东门和大北门。东门又称“寅宾门”。城楼为“宾阳楼”,始建于明代,现城楼为1988年重建。东门是迎接来使和宾客的城门。因此,门楼壮观,瓮城也最大。大北门又称拱极门,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驿道出口,人们在这里送亲友远行,习惯折柳相赠,祝福平安,故大北门又称柳门。大北门城楼名“朝宗楼”,城楼脊枋下方书有重建此楼的时间:大清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时丁巳时重建。大北门城楼是古城墙上唯一尚存的城楼古建筑。此楼古朴壮观,电影《小花》、《路漫漫》、《战国钟声》等均在此拍摄过外景。宾阳楼和朝宗楼内均设有楼梯,游客可登临其上居高临下,饱览古城的万千神韵。
荆州古城墙作为古时的一项大型军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坚固的墙体和瓮城等建筑外,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东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长10.5米,宽6.3米,深6米,分上下两层,可容100多人。每层又有小藏兵洞,每个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墙体向外呈长方形突出,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构建精巧、别致,游客到公安门景点南侧百余米处即可观赏领略到荆州古城墙上的这一特有军事设施的风采。荆州城古老且历经沧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爱。特大型环城公园的兴建,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内涵丰富的新景观:城墙上行人,内环道上驱车,外环道跑马,护城河上荡舟。古老的荆州城正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异彩。
2、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其中,有史前巧夺天工的各种玉饰;有绝无仅有、质数堪称国内之最的战国丝绸;有寒光闪烁、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剑、吴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战国秦汉漆器;有目前所知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著《算数书》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简牍;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这些稀世珍宝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荆州博物馆也因此而成为荆州市旅游观光的“第一窗户”。
a、该馆1975年在楚故都纪南城内出土的一具西汉男尸及其棺椁、随葬物品。据墓中出土文字记载,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早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该男尸在地下埋葬2000多年而不腐,世所罕见。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埋、密封,墓室长期处于缺氧和恒温的稳定环境中,内棺10万毫升含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杀菌作用。装殓男尸的一椁二棺亦保存完好,大型椁室及二套棺表明了主人的高贵身份。陈列展出的数百件随葬物品中,有称为“天下第一”的两件式样别致、保存年代最久至今仍完整无损的物品:麻裙和麻鞋,异常珍贵。
b、展出了1982年1月在原江陵县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中发掘出土的一批战国中晚期绢、纱、罗、锦等丝绸织绣,包含有衣、裤、衾被、丝带等成品。这些丝织品有的薄如蝉翼,轻若笼烟;有的刺绣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的色泽艳丽,五彩纷呈;有的经纬密度,超乎想象,密于今天的降落伞。丝绸织品富含蛋白质,极难长久保存。马山一号墓出土的这批丝织品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艺之高超,均可称“最”。荆州博物馆也因之而有“丝绸宝库”的盛誉。
c、荆州博物馆发掘出土战国、秦汉漆器逾万件,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博物馆。古代漆器,品种繁多,就胎质而言,有木质、陶胎和夹麻胎3种;从用途讲,有多种饮食器具,如各种盛酒器具;有娱乐器材如琴瑟;有兵器如木质盾牌;还有避邪之物如镇墓兽等。这些古代漆器在地下历经2000多年完好保存下来,实属难得;尤为珍贵的是陈列展出的200余套古代漆器造型别致生动,构图精巧明快,色彩亮丽如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难得的宝中之宝。
d、楚乐展演是荆州博物馆别具一格的开发项目。楚国是歌史文化的沉淀与汇集。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饶有兴味地观赏蜀国名将关羽那重达百余斤的青龙偃月刀和坐骑赤兔马的专用大石槽及传说中曹操的特大行军锅,而且还可尽情地领略欣赏开元观内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3、铁女寺:位于古城内江陵中学西侧一小巷深处,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据传该寺的修建与一段辛酸感人的传说有关。
相传唐代荆州有位分管冶铁的官史孙坤,家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儿,其上司垂涎甚久,欲霸为妾。孙铁官及二女不从,于是其上司恼羞成怒,借故加罪于孙铁官,使其锒铛入狱。二女闻之,心胆欲裂,愤起为父鸣冤,怎奈官官相护,申告无门。只有以死相抗争,双双投冶铁炉而死,并化为两尊血肉模糊的铁女。此事震动朝野,感化帝王,孙铁官终于无罪获释。众乡亲怜恤二女舍身救父的义举,遂自愿筹资修建了铁女寺。对此,明代辽王朱植藩封荆州时所撰《铁女寺碑记》有详细记述。
4、万寿宝塔:矗立于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头之上,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载。它是湖北省又一处重要的古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宝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塔基八角各有一汉白玉力士为砥柱。塔内一层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肃然威严,塔体内外壁嵌佛龛,共有汉白玉坐佛87尊,神态各异,造型超绝逼真。部分塔砖烧制独特,成正方形,图文并茂,品类繁多,计有花卉砖、浮雕佛像砖、满藏回蒙汉五种文字砖共2347块。塔砖来自全国8省16个州府县,均为各地信士所敬献。塔身中空,内建石阶,可盘旋而上至各层,每层向外洞开四门;依门俯瞰远眺江流城廓美不胜收。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
万寿宝塔与我国众多宝塔相比,特色独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长江河床、水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抬高、荆州大堤随之不断加高所致。
万寿宝塔建于荆江大堤之上,除了为皇帝祈寿的主旨外,另还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数百年来,万寿宝塔既是荆江两岸饱经水患的历史见证,又承载寄托了人们制服江流的美好愿望。
1998年盛夏,荆江河段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观音矶头记载45.22米的超历史最高水位线,举世嘱目,广大军民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响彻寰宇的抗洪凯歌。为了祭奠抗洪斗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1999年初,荆州市委、市政府在万寿宝塔西侧修建了荆州抗洪纪念碑亭。
宝塔所在的万寿园,古朴典雅,竹木苍翠。园内的临江长廊、书法碑苑及奇石盆景汇展,与荆江矶头、古塔长廊交相映衬,使这里“分外妖娆”。尤其是盛夏,江风习习,荫凉片片,这里更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人间天堂”。
5、八岭山:又称龙山。这里风景优美,林木葱郁,“纵岭八道,蜿蜒若游龙”,因此被古人视为风水宝地。山中古墓密集,现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无封土堆古墓不计其数,其中以楚墓居多。史载楚国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国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个藩王均厚葬于山中。1988年,八岭山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国家林业部批准八岭山为国家森林公园。
八岭山古墓群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现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余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头,宛若山峰,构成了八岭山的壮观奇景。史载楚庄王墓在山中,前后陪葬有数十冢,皆列成行。明藩辽简王及肃、靖、惠、恭、庄等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头冢、换帽台、落帽台、马跑泉等胜迹。八岭山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乔木参天,茶海松涛,烟云笼罩,兼有雄奇幽深之胜,故有"不到八岭山,不算到荆州"之说。
八岭山地处荆州城、纪南城、万城三大古城之间,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每一座大型古冢都有一篇神奇的故事,每一个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据史书记载:“楚庄王葬于古龙山。前后陪葬十冢,皆成行列。”此冢高大似山,陪冢成行,气势非凡。位于八岭山中部的平头冢亦为八岭山特大封土堆古墓,相传蜀国名将关羽得到青龙偃月宝刀后,欣喜若狂,跃身上马,挥舞宝刀,当马驰过此冢时,关羽兴起,对准冢子上部平削一刀,此冢即成平顶,“平头冢”因此得名。类似这样与关羽生平业绩有关的还有系马冢、落帽冢等古墓葬。
该墓在历史上虽多次被盗掘,但仍出土了100余件珍贵文物,1988年始辽王墓对游客开放。如今的辽王墓景区绿树成荫,古朴肃穆,与八岭山森林公园的原始风貌交相辉映,这里已成为中外客人观光游览的新景点。
6、章华寺:相传章华寺是在章华台的遗址上修建的,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漫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章华宫又有“细腰宫”之称。后章华宫毁于兵乱,在章华台遗址上,元代修建章华寺,清代又重修。寺庙座东朝西,面积8790平方米。庙宇建筑宏伟,装饰典雅,殿堂井然有序,佛像栩栩如生。一进山门,绕过荷共池,见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堂等主体建筑。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寺院绿树环绕,分外幽静。寺内藏有清代皇室御赐《藏经》,及许多宫廷珍品,还有缅甸国王敬赠的两尊玉佛。寺院建有民国以来历年高僧墓塔,供奉6位法师灵骨。寺院有全国第一古梅--楚梅、沉香古井、唐代银杏树等古迹。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章华寺高僧净月被清廷封为四品大僧正和钦命方丈,管辖荆州、宜昌、恩施、郧阳等地所有寺庙。从此,章华寺成为长江流域最有影响的寺庙之一。
章台寺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那时候,沙头镇还没有形成。灵王本是靠着政变,杀死了自己的侄子而登上王座的,他纂权夺位的目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享乐。他大兴土木,扩建宫室,等到他把一切都玩腻了,他又异想天开,在渚宫附近,倚江傍水之处,筑了这章华寺,据《水经注》记载,台高十丈,宽五十丈,登台需要休息三天,因此又叫三休台,台上宫室亭榭,极其壮丽,台下以石头砌成清水池。这座豪华宫殿,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楚灵王常洋洋得意地向各国使臣炫耀说:“贵国亦有此宫室之美乎?”
苏东波的《渚宫》诗说:“当时楚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亻垂,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说是“飞楼百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这楚灵王不但昏庸腐化,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怪癖:特别爱好细腰,挑了几千名细腰女子居于章华宫中日夜轮舞,供他玩乐,因此章华宫又叫细腰宫。腰粗的宫女被赶出宫做粗活或者加以囚禁,宫女和大臣们只得减食挨饿勒紧腰带以求宠,结果饿死不少,后人有诗句说:“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梦泽》诗中表达了对宫女们的同情:
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梦灵王的荒淫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后来他的弟弟公子比发动政变,他逃到野外,求食不得,饿死于荒郊。后来有诗记灵王的结局: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
台土未干歌管绝,可怜身入野人家。
以后,随着七国争雄,楚政崩溃,章华台也荒废了。苏试描写那荒芜的情景是:“池空野迥楼阁小,唯有深竹藏狐狸。”
到了十四世纪,初的元朝泰定年间,在古章华台遗址上建了一座庙宇,初名章台寺,后改名章华寺。这章华寺规模宏大,庙貌雄伟,气象肃穆,环境清幽。与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为湖北三大丛林。寺的主体建筑有大雄室殿、天主殿、韦驮殿、财神殿、藏经楼等。每一重都是画栋雕梁、盘龙据虎、翠彩轩翔、金碧掩映。
三、帮我介绍一下荆州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2001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全市辖103个乡镇、l2个街道,421个居委会、2927个村委会,24476个村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l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3平方千米。
2004年底,全市辖12个街道、88个镇、14个乡。
沙市市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 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辖。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荆州市总人口6279990人。其中:沙市区 591572荆州区 585578公安县 1009690监利县 1363132江陵县 389653石首市 602649洪湖市 877775松滋市 859941(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裹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荆州市是湖北省人口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总人口642.1万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7%。全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33.0%。中心城区面积 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壁”。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荆州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在此交汇,长江483公里黄金水道穿越境内,207国道纵贯南北,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沙市港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沙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构成了荆州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已开工建设的襄(樊)--荆(州)、荆(州)--常(德)高速公路,特别是10月1日竣工通车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使荆州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地域和交通优势更为明显。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和信息传输中心,通信技术装备、通讯能力、用户规模、业务总量等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信息高速公路”光缆干线有一纵一横两条骨干光缆从荆州通过,全市信息、通信业已具相当规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98抗洪胜利后,国家投入55亿多元巨资,实施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现在,雄伟壮观的千里江堤已成为荆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长江三峡的截流,荆州防洪保安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昔日受洪水威胁之地即将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荆州是一座充满商机的城市。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今天的荆州市,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荆州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其中沙隆达集团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第一,凯乐科技是全国塑管排头兵,洪城公司是中国低压大口径智能阀门企业的龙头;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达3万余人,可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 2001年,实观旅游总收入28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504万人次。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氵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场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全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水库占5.4%。
全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中国4大家渔种质资源库设在监利县老江河。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