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香港有什么已被拆迁的历史古迹
一、香港有什么历史古迹
香港法定古迹香港法定古迹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迹条例》所保护的历史文物及建筑。
香港法定古迹香港法定古迹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迹条例》所保护的历史文物及建筑。
截至2008年7月11日共有法定古迹85项:港岛区(28项)、九龙区(9项)、新界区(42项)、离岛区(8项)。 [编辑本段]港岛区中西区前中央裁判司署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今香港终审法院)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外部香港大学邓志昂楼外部(今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孔庆荧楼外部香港礼宾府(前香港总督府)域多利监狱坚巷旧病理学院(今香港医学博物馆)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外部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路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主楼圣约翰座堂圣若瑟书院北座及西座旧三军司令官邸(今茶具文物馆)旧上环街市(今西港城)旧中区警署旧最高法院外部(今香港立法会大楼)旧总督山顶别墅守卫室东区柴湾罗屋(今罗屋民俗馆)铜锣湾天后庙(参考天后(香港))南区大浪湾石刻香港大学大学堂外部黄竹坑石刻旧赤柱警署鹤咀灯塔(自2006年3月3日 1 2)湾仔区旧湾仔邮政局(今环境保护署环境资源中心)景贤里 [编辑本段]九龙区九龙城区九龙寨城南门遗迹前九龙寨城衙门玛利诺修院学校深水埗区李郑屋汉墓(今李郑屋汉墓博物馆)油尖旺区尖沙咀前水警总部前九龙英童学校前九广铁路钟楼香港天文台总部 [编辑本段]新界区北区上水河上乡居石侯公祠粉岭天后宫坪輋长山古寺廖万石堂龙跃头老围门楼及围墙龙跃头松岭邓公祠龙跃头麻笏围门楼龙跃头觐龙围围墙及更楼龙跃头觐龙围门楼镜蓉书屋西贡区大庙湾刻石西贡上窑村滘西洲洪圣古庙佛头洲税关遗址东龙洲炮台东龙洲石刻滘西洲石刻龙虾湾石刻沙田区沙田王屋村民宅大埔区上碗窑樊仙宫文武二帝庙大埔碗窑窑址旧北区理民府前政务司官邸敬罗家塾旧大埔墟火车站(今香港铁路博物馆)荃湾区三栋屋村(今三栋屋博物馆)汲水门灯笼洲灯塔海坝村民宅屯门区何福堂会所马礼逊楼(前香港达德学院本部大楼) [编辑]元朗区二帝书院山厦村张氏宗祠屏山愈乔二公祠屏山聚星楼屏山邓氏宗祠厦村杨侯宫新田大夫第横洲二圣宫麟峰文公祠八乡元岗村梁氏宗祠八乡植桂书室厦村邓氏宗祠离岛区大屿山分流石圆环大屿山分流炮台大屿山石壁石刻大屿山东涌小炮台大屿山东涌炮台长洲石刻蒲台岛石刻横澜岛横澜灯塔。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屈辱的历史一、鸦片战争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
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
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鸦片烟毒已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爱国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就愤怒地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1839年虎门销烟由英国对华掠夺而酿成的鸦片浓烟滚滚,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这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禁烟派)挥起中华之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禁烟运动。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办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下令把已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国人在他所撰写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书中,就指责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国的鸦片贩子和工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催促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6月,由540门大炮装备起来的48艘舰船,乘载着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
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门户,谋取英国在中国的最大得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
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无能的官僚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议和,并同时把林则徐职查办清***的惊恐与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进犯广州。
1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同年8月29日,清***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香港的割让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上和经济控制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
清***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
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
1898年6月9日,清***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
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致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建立港英***,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
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
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
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
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
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关系密切,对港英***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
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
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四、二战时日本占领香港沦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区呈现出和平安闲的气氛。电影院场场满座,酒巴间坐满了客人,舞场里不断传出爵士音乐,年青人成群结队地到新界农村郊游。
早在6,000年前,香港已有先民聚居;从19世纪中至20世纪末,香港历经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东方传统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给香港留下了很多历史古迹,有庙宇围城,也有教堂高楼。
目前,香港共有逾百个法定古迹,您可以到以下各区游览,感受香港中西荟萃的文化色彩。港岛区法定古迹港岛大浪湾石刻半山区列堤顿道圣士提反女子中学主楼中环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路灯中环花园道梅夫人妇女会主楼外部铜锣湾天后庙旧总督山顶别墅守卫室旧赤柱警署中环荷李活道中区警署中环旧最高法院外部中环亚毕诺道前中央裁判司署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外部中环奥卑利街域多利监狱黄竹坑石刻香港大学大学堂外部中环红棉路旧三军司令官邸香港大学孔庆荧楼外部中环炮台里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香港大学邓志昂楼外部柴湾罗屋中环上亚厘毕道香港礼宾府旧湾仔邮政局中环花园道圣约翰座堂上环坚巷旧病理学院中环坚尼地道圣约瑟书院北座及西座旧上环街市鹤咀鹤咀灯塔半山区司徒拔道45号景贤里青洲灯塔建筑群薄扶林水塘六项历史构筑物大潭水塘群廿二项历史构筑物黄泥涌水塘三项历史构筑物香港仔水塘四项历史构筑物上环荷李活道文武庙半山区卫城道甘棠第赤柱圣士提反书院的书院大楼半山般咸道英皇书院和平纪念碑伯大尼修院大坑莲花宫鸭脷洲洪圣古庙湾仔扫杆埔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西营盘高街旧精神病院立面柴湾旧鲤鱼门军营第七座柴湾旧鲤鱼门军营第十座柴湾旧鲤鱼门军营第二十五座九龙区法定古迹尖沙咀香港天文台深水埗李郑屋汉墓尖沙咀前九广铁路钟楼尖沙咀前九龙英童学校尖沙咀前水警总部九龙寨城公园九龙寨城南门遗迹九龙寨城公园前九龙寨城衙门九龙塘窝打老道玛利诺修院学校油麻地窝打老道东华三院文物馆九龙城侯王古庙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塔新界区法定古迹西贡滘西洲石刻粉岭龙跃头觐龙围围墙及更楼西贡大庙湾刻石粉岭龙跃头麻笏围门楼荃湾三栋屋村元朗横洲二圣宫大埔旧北区理民府西贡东龙洲石刻西贡上;村西贡东龙洲炮台西贡龙虾湾石刻粉岭龙跃头老围门楼及围墙大埔元洲仔前政务司官邸粉岭龙跃头松岭邓公祠西贡佛头洲税关遗址粉岭坪輋长山古寺元朗新田麟;文公祠大埔大埔头村敬罗家塾大埔碗;村碗;元朗山厦村张氏宗祠大埔文武二帝庙大埔上碗;樊仙宫旧大埔墟火车站荃湾汲水门灯笼洲灯塔上水廖万石堂元朗屏山邓氏宗祠荃湾海坝村古屋元朗屏山愈乔二公祠元朗新田大夫第元朗屏山聚星楼粉岭龙跃头觐龙围门楼西贡滘西洲洪圣古庙元朗厦村杨侯宫粉岭龙跃头天后宫沙田王屋村古屋上水河上乡居石侯公祠沙头角镜蓉书屋屯门何褔堂会所马礼逊楼元朗锦田二帝书院元朗八乡元岗村梁氏宗祠元朗八乡上村植桂书室元朗厦村邓氏宗祠九龙水塘5项历史构筑物城门水塘纪念碑沙头角莲麻坑村叶定仕故居元朗屏山坑头村仁敦冈书室元朗锦田广瑜邓公祠元朗下白泥55号碉堡沙头角下禾坑发达堂元朗屏山达德公所离岛区法定古迹大屿山石壁石刻蒲台石刻大屿山东涌炮台大屿山分流炮台长洲石刻大屿山分流石圆环大屿山东涌小炮台横澜岛横澜灯塔。
割让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回归历程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回归后 1997年9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香港举行。这次年会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承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年会。
2004年6月初,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举行,内地9省区和港澳特区“9+2”区域经济合作正式登场。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迎客,这是全球第5个迪斯尼乐园。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成功举办。2009年12月,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承办国际性综合赛事。
2011年3月,中央公布“十二五”规划纲要,港澳部分首次单独成章。纲要指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扩展资料: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香港文化和历史遗迹遍布每个角落,有传统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围村,以至坐落闹市的庙宇。
想感受一下香港建筑物中西文化荟萃之特色,也可以参加由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办的「古今建筑漫游」。宗教文化景点香港岛上的文武庙、铜锣湾天后庙、圣约翰大教堂;九龙的黄大仙祠墓、侯王庙、慈云山观音庙、九龙***寺;沙田的万佛寺、车公庙、蓬瀛仙馆、半园春、道风山基督教堂;荃湾的竹林禅院、东普陀、荃湾天后庙;龙门的青山寺、青松观、妙法寺;元朗的灵渡寺、云浮仙观;西贡的佛堂天后庙、蚝涌车公庙以及大屿山宝莲寺、长洲北帝庙、坪州天后庙等。
民俗文化景点九龙的九龙城寨、宋城、宋王台、李郑屋古墓;屯门的宋帝岩、红楼、沙田的曾大屋、五国六村;荃湾的三栋屋、海坎村屋;元朗新田大夫第、锦田吉庆围、水头村古迹、聚星楼、厦村邓氏宗祠;西贡上窑民俗博物馆等;港岛炮台及大屿山东涌炮台、东龙岛佛堂等旧炮台。私人开办的博物馆香港海事博物馆、东华三院文物馆、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香港医学博物馆等。
***开办的博物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屏山邓族文物馆、三栋屋博物馆、上窰民俗文物馆、香港电影资料馆、香港艺术馆、茶具文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罗屋民俗馆、李郑屋汉墓博物馆、香港海防博物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太空馆、香港太空馆、香港视觉艺术中心、香港文物探知馆、孙中山纪念馆、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香港有二十三个郊野公园和四个海岸公园,让市民和游客欣赏香港的大自然的魅力景色。
香港虽是现代化的都市,但境内的超过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约四分之三仍是郊野。香港***为了保护和发展郊区,开设了郊野公园,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大自然,另一方面向香港市民和游客提供郊野的康乐和教育设施。
海岸公园则是在海边的离岛划出来的。郊野公园的群山之巅,有草坡茂林。
海岸公园的大海之滨,有浅滩岩岸。从海岸公园的海边远眺或由郊野公园的山巅下瞰,均可见香港的山水相连,风光如画。
香港的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都是免费进入。香港的郊野公园之中,八仙岭郊野公园是其中较著名的一个。
八仙岭因有八个山岳而冠名八仙,此公园是全香港最具挑战性的山脊步行径所在地之一。最佳选择就是从水塘由北往南走到沙螺洞,那里有景色如画、年代久远的村庄、林木与田野。
八仙岭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996年,香港一家中学的师生到八仙岭郊野公园郊游,当时有学生在烧烤之后没有处理好火种,酿成山火,两位老师和一班学生被大火困在一个山崖,两名带队的老师为了拯救学生,不把全部学生撤离险境就决不肯离去,结果不幸身忙。香港***为了纪念两位教师,在八仙岭修建了一个春风亭。
春风亭的名字,是缅怀两位教师春风化雨、舍身救人。春风亭内有这个事件的介绍,还有一幅很感人的对联。
看过春风亭,会感受到香港暖暖的人情味。海岸公园之中,比较著名的是东平洲海岸公园,该处有多样化的海洋生态,遍布茂密的珊瑚群落,有超过六十种石珊瑚,同时有超过一百三十种珊瑚鱼类及超过一百种海洋无脊椎动物。
在海洋植物方面,东平洲海岸公园有四十多种海藻。在其沿岸地带,长满棕色、红色及绿色的海藻床,是香港海藻床之冠。
该公园海水清澈,肉眼可以清晰看到水下的珊瑚和鱼类。【满意~】。
18世纪初,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1840年 6月,清***下令查禁鸦片,英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出兵攻打广州。1841年 1月26日,英国派兵强行占领香港。
早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英国侵略者就有意在中国海岸侵占岛屿,以便对中国进行侵略。1834年,他们首先看到香港在战略上和商业上对他们有利,此后,侵占中国沿海岛屿,就成为英国侵略者最重要的目标。在英军强占香港以后的50多年时间里,英***强迫清***签订了三个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霸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1842年8月29日,英国***同清***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第三条规定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朝***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给英国。
中环是香港历史最悠久、最富传统特色的地区之一,在香港的发展历程中,享有独特的地位。
中环可说是港岛区的中心地带。为香港的商业、旅游及金融中心,也是特区***决策及权力中心,特区***总部及立法会大楼均座落于此。
中环也是一个最着名的旅游及购物中心,多间中外名牌旗舰店林立在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还有大型商场如国际金融中心商场、置地广场及太子大厦等。云咸街及安兰街一带开设了一些新兴而又富有特色的时装商店,而售卖古董的荷李活道更被选为世界十大购物街之一。
太平山俗称山顶,雄居香港岛的西部,海拔554米,是港岛最高的山峰。游览太平山,可以乘车从公路盘旋而上太平山顶。不过,更多的游客喜欢选择登山缆车,因为它是前往山顶既快捷又极富游览价值的交通工具。
当夜幕降临之际,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只见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互相辉映。香港的心脏中环地区,更是高楼林立,显示着香港的繁华兴旺。太平山也因此成为观赏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美妙夜景的最佳去处,跟日本函馆和义大利那不勒斯(拿坡里)并列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太平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成为人们到香港的必游之景点。
建议旅客于下午前往山顶,参观各展览馆后已是黄昏,便可欣赏香港夜景。
虽然乘坐登山缆车是最快捷的方法,建议乘坐巴士登山,沿途可欣赏山下的景致,过后乘坐缆车下山。
前往方法:从中环天星码头巴士总站乘15C专线巴士到花园道的登山缆车站(15C车资$3.2)或乘15路巴士沿山顶路登太平山。
<2>;会议展览中心(湾仔)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位于湾仔海旁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外貌雄伟,由两座建筑物组成。旧翼于1988年落成,新翼则于1997年扩建而成。新翼外形以流线形上盖为设计重心,犹如大鹏展翅,成了湾仔海旁的标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国际大型会议及展览会的首选场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英两国移交***仪式的地点。
前往方法:从湾仔地铁站沿指示步行前往或从尖沙咀天星码头乘渡海轮前往湾仔码头。
金紫荆广场(Golden Bauhinia Square)
湾仔由于它位于中环较低的位置昔日又称为“下环”,在150年前,湾仔是港岛北岸的一个细小的海湾。随着时间的过去,湾仔由一个小渔村,逐渐变成一个繁盛的商住中心。
湾仔保存了很多独特的历史建筑物,着名的历史古迹和文物包括香港最古老的邮政局--湾仔旧邮政局,一个半世纪前见证海旁发展的洪圣古庙。同时,湾仔拥有多座世界级的摩天大楼与现代建筑物,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及中环广场。此外,位于湾仔海旁的金紫荆广场已成为香港自助游的重要景点。
很多人会将铜锣湾比拟作日本的新宿,因为这里是香港著名购物,娱乐,美食中心,也是白领俪人的逛街热点,如困有兴趣了解香港OL的潮流喜好,便应到此一游(尤其是崇光百货公司或时代广场一带)。铜锣湾海旁有一个避风塘,内有特别的「舢舨餐厅」。
海洋公园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洋主题消闲中心,它依山傍海,占地二百一十五亩,集海洋奇观与游乐设施于一体,是香港居民最佳消闲去处,更是大陆及国外游客旅游香港的必到之地。每年接待超过320万游客。
游人可利用登山缆车和室内扶手电梯往来公园各个景点,登上海洋摩天培更可欣赏南中国海的怡人景色。海洋剧场有海豚及海狮的天才表演,会令游客赞不绝口。此外,可观看海豹和企鹅,走访百鸟居、金鱼大观园、鲨鱼馆和蝴蝶屋。***有趣的玩意有疯狂过山车、摩天巨轮及滑浪飞船。小孩可到儿童游乐场玩耍。
以印度太平洋珊瑚礁为主题的海洋馆,是旅客必到之热点。馆内饲养超过2,600条分属200多种类的热带鱼。海洋馆共分四层,以玻璃作屏帐,令游客仿如置身海底。
二、香港城市旅游指南香港旅游景点
香港目前没有世界遗产,但有一处建筑群有幸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建筑群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保护区遗产。是智联靖远。莱阳头条
知景花园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半岛中心,背靠钻石山,前方通过天桥与南莲园池相连,占地3万多平方米。它完全沿袭了唐朝的建筑风格,中轴线朝南,对称,依势而升。过了山门,依次是莲花池、天王殿、大雄宝殿、佛塔,此外还有钟楼、鼓楼、观音殿、药师殿、客堂、祠堂、法堂、方丈房、念佛殿、万佛塔等附属殿堂,四周回廊环绕,形成三个大厅荷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它原本是一个女人的十方丛林。从1989年开始经过十年的重建,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建筑格局。重建后的佛寺采用建筑师余设计的唐代风格,以及日本古代建筑学者提供的建造方案。连同2006年竣工的南莲花园池,它形成了香港最重要的佛教文化胜地之一。莱阳头条
香港岛是香港主要的旅游区、政府办公区、购物中心、金融中心,如著名的金紫荆广场、会展中心、海洋公园、中环兰桂坊、铜锣湾广场等。
010到1010,我去了香港。周军最怀念的食物很简单。只有一种牛腩粉。说实话,这半个月每天每餐都吃牛腩是可以的。
最著名的九注,第一个用中药加工的牛腩,不是清除一点也不。因为新鲜的牛骨入味十足,老板根据季节调整汤底的风味,所以你除了吃面汤底,配一碗金牌,还能感受到牛油的鲜美香甜。
汤汁牛腩、咖喱牛腩、牛腩都是小火慢炖,直到肉质变软入味。筋膜中清爽的牛腩不仅肉质丰富,而且胶质十足,入口难忘。
九记牛腩浓浓的咖喱汁,用七八种香料调制而成。煮到软嫩的牛腩入口即化的时候是最佳搭配,搭配吸汁力强的泡面食用。
香港s大大小小清汤牛腩面馆,各有特色。
但无一例外,清汤里没有添加味精鸡精调料,整个汤很甜,喝起来很舒服。
花了足够时间熬出来的汤底和胸肉,味道浓郁,非常好吃。
招牌菜清汤牛腩可以享受到牛腩本身的独特风味,牛腩汁萝卜很特别,很好吃。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东距惠州129公里,距香港不到300公里,南距广州97公里,西距从化温泉42公里。离增城从化近。游客主要来自惠州、广州、增城、佛山、深圳、东莞、香港等地。南昆山的旅游季节集中在5-10月,高峰期在8月,形成了避暑纳凉的特点。南昆山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包括2000多种植物。有500多种原始高等植物,主要是阔叶林。除了橡树、梧桐、栲树、舒克等经济树种外,还有冰川长老池杉,活化石地球上濒临灭绝的沙蕨、红花荷、竹柏、银杏、观光树。这里最突出的地方是竹的海洋,这里有6万亩竹林,这在中国南方是罕见的。在连绵起伏的山林中,生活着130多种动物,其中不乏珍稀动物。自然景观南昆山的主要自然景观有石河奇观、穿龙瀑布、九重远眺、观音湖、仙霞瀑布、蛇松、申英石等。其主要特点是山林幽静、怪石嶙峋、飞瀑流泉。另外,这里的野味、观音菜、山螺、山豆腐都是山上最好吃的。再加上地势高,群山环绕,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只有23度,是休闲度假、疗养避暑的胜地。距离南昆山旅游中心约半公里处,有一条小河。河里全是奇石,一排七个小水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小水池上游还有一个大水池。大池子清澈见底,成群的小鱼在游来游去。池边有两块红蓝相间的石头,边缘有花纹,形似牛腰肉,称为牛腰石。河里还有一块像镜台一样的大石头,叫梳妆镜石。在梳妆镜石旁边,有一个圆形的小水池,叫卸妆池。这个大池子就是南昆山的景点之一——仙池。七个小池被称为七仙池。因为这里有很多奇怪的石头,文人诗人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石头河奇迹。关于它有一个神话:据说在古代,天上的七个仙女羡慕世界的美丽。不顾禁令,偷偷下凡。这一天,仙女们来到南昆山漫游。当时是盛夏,天气酷热。当他们看到森林深处有一条小溪,瀑布飞流,银浪翻滚时,便有了到水里玩一玩提提神的想法。当地的山神和河神见仙女们想下水玩耍,便向她们求爱,用石头建了七个小池子和一个大池子,供她们一起洗澡玩耍。七仙女脱了妆,在一个水池里洗澡,聚在水池里互相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山谷。他们高兴极了,不知不觉就过了七天。王母娘娘见七仙女私自下凡,七日不敢归,便派神将七仙女捉去。奉天神之命,他们找到了石河之上的天空,看到七仙女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洋洋自得,忘了归路,就大叫太后有令,要我抓你回宫!突然,天黑了,电闪雷鸣。仙女们来不及穿上衣服,就被天神抓住,送回了天宫。送下来的礼服和梳妆镜变成了裙石和梳妆镜石。时至今日,画框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辨。有了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这个奇妙的传说,仙池成了人们神往的地方。农历七月初七,南昆姑娘们也会成群结队地去卸妆池戏水,用卸妆池的水洗脸。据说这样可以让女生看起来更白更精致。历代南昆山的姑娘大多漂亮。或许是因为他们洗了卸妆池的神仙水?有一个七星码头在七星岩的南昆山
王太后不解地问,“怎么样?天堂那么好,为什么一定要环游世界?七个仙女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唐你不是常说吗,眼见为实?让咱们去南昆山开开眼吧!说完,七仙女跪在王母娘娘面前。王皇后没有办法,只能休息一会儿。七仙女腾云驾雾,转眼间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南昆山。只见山峦起伏,竹林青翠,古树参天,瀑布悬空,鸟语花香。七仙女徘徊不去,王母娘娘下令敲锣寻找七仙女。七仙女听到催回家的锣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昆山。七个仙女走着,站着就长出了七座山。人们把这七座山命名为七星墩。山不烈有点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与Star和仙女,所以也叫七星码头。后来,在七星墩修建了一个水库,也就是现在的长兴湖。在丁龙门、增城、从化三县交界处有一座山。远远望去,云雾缭绕。它是南昆山的主峰,天堂之巅。传说很久以前,南昆山没有山。有一年,从东北到南方,一条巨大的水龙来到了南昆山。这条水龙每年都在南昆山倾泻出巨大的水流,洪水不断上涨,农田常年被淹。群众很难再活下去了,准备下山了。南昆山人的故事对皇帝的伤害很快就蔓延开来。在知道皇帝在人间被谋杀后,他不能他每天不吃不睡,决心要把南昆山的这条恶水龙治死。有一天,皇帝告别妻儿,佩上宝剑,来到南昆山。皇帝走后,母子俩天天等着,盼着皇帝每个月的聚会。我还没有去冬今春,未见皇上回家。有一天,一只鹤从人间飞来,给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带来了一个噩耗:皇帝与水龙激战,水龙被杀。皇帝精疲力尽,被水龙的毒液毒死,母子二人当场晕倒。很快,他们醒了,收拾好行李,下到南昆山去找皇帝的坟墓。母子俩跋山涉水,爬过一块块石头,穿过古老的森林,涉过小溪。他们看到到处都是参天古树和野草,找不到皇帝任何地方都有坟墓。母子俩扑上去大声呼喊,他们的喊声在山沟里回荡。这一声喊叫感动了山神,山神变成了一个老人,来到母亲和儿子面前,说道:跟我来!祖父带着母亲和儿子去了最高的山。在山顶,一块又高又大的石头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老人指着那块大石头说:这是皇帝的石头和皇帝的墓碑。说完,老人化作一道清风消失了。母子俩看到墓碑,扑倒在墓碑前痛哭。这时,儿子向他的母亲哭喊着。妈妈,每年清明节和重阳节我们都要下土祭拜父亲。它我们来来去去都不方便。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拾土填山,把这座山建成上天,那么我们就可以朝拜了。母亲接受了她的儿子于是她每天捡土填山。母亲和儿子s的行动再一次感动了理解山神。山神又一次变成了一个老人,来到母亲和儿子面前,说道:皇帝为人民做好事,杀害虫。山神早就知道了。就在这时,老人化作一阵微风,消失了。老人走后,那座山上的坟石突然升起,高高在上,直抵天顶,成为一座山。从此以后,母子俩再也不用下凡拜皇帝石头,但在天堂,他们会烧香,崇拜皇帝迟早是墓碑。后来,人们称这座山为天堂之巅。至今,人们在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登上天顶时,仍能看到这块大石头。四川瀑布在巴的深处
传说,在过去,石霞山一带发生了一场大旱,烈日灼烤着山上的石头,竹子和木头都变黄了。山里所有的人都焦虑不安,尖叫不已。经过讨论,村里的老人召集男女老少在石霞山脚下烧香祈雨。碰巧,当我在地球上看到这种可怕的情况时,我回到了天堂,并告诉了天王。然后天王派波塞冬到东海,命令龙王救山民脱离险境。不久,龙王任命了一条四川水龙来执行这项法令。于是,四川水龙跃出海面,直奔石霞山,猛撞那块燃烧的巨石。此刻,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然后大雨倾盆而下。川水龙也化为瀑布,在山中久留,解除山民干旱之苦。从那时起,石霞山就长满了树木和绿色的竹子。后人把这个地方命名为川水龙,石霞也被称为穿龙峡。观音池在南昆山镇西四公里处,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观音池,可以欣赏水。它在一条有三个瀑布的山涧里。瀑布底部,水纱背后,有一块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白石,坐如观音,静静地看着绿池中的水。游客可以透过水纱隐约看到这尊石观音。关于这个景点有一个神话和传说:据说很久以前,观音来到野昆山读遍南方的山。有一天,我来到一个叫游楼洞的地方,看到溪水一次次地往下流,形成了三级瀑布,然后倾泻到一个深潭里。与庐山瀑布相比,它有另一种趣味。于是,她坐在水纱后面的岩石上,摆好一杯享受水,呆了好久,留下了量。她用了分离术,留下了一个神像和一个盛水的金杯。这个金杯是奇迹般的,久遇甲流也能持盈;溪流少了,瀑布不够壮观,金杯里储存的水又会溢出来,使瀑布如常,使山涧源源不断。据说有贪财的人潜入深潭,想偷金杯,看得见却偷不到我进不去。进去,你能看到,能感受到;摸了一下,没办法不要出去。因为它贪吃偷了一个杯子,运气不好。后来就没人敢偷了。
香港宗教文化景点青山寺、港岛武文寺、铜锣湾天后宫、圣约翰的大教堂;黄大仙祠墓、王厚庙、慈云山观音寺和九龙九龙清真寺;沙田的万佛寺、车公庙、彭颖仙堂、半园春、道峰山基督教堂;荃湾竹林寺、东普陀及荃湾天后庙;龙门的青山寺、青松关、妙发寺;元朗的凌渡庙和云浮仙庙;佛寺西贡天后庙、蚝涌车公庙、大屿山宝莲寺、长洲北帝庙、平洲天后庙等。文化景点:九龙的九龙寨城、宋城、宋王台、李正武古墓;松堤岩、屯门红楼、沙田曾大屋、五国六村;荃湾三间屋及海坎村屋;大笛福、锦田、庆忌围、元朗水头村、翠星楼邓氏宗祠及厦村;西贡上窑民俗博物馆等。香港岛炮台、大屿山东涌炮台及东龙岛佛寺。维多利亚港(英文:VictoriaHarbour),简称维多利亚港,是一个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它是亚洲第一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香港以东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港湾和世界三大夜景因为它的宽度大,水深。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全年免费。早些年,它被英国人认为具有成为东亚优秀港口的潜力。后来从清政府手中夺得香港,发展远东海上贸易。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着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着香港这是香港成为国际大都会的关键因素之一。维多利亚国际金融中心(简称郭进);中文:国际金融中心(IFC)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位于香港岛中环金融街8号,面朝维多利亚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塞萨尔佩里(CsarPelli)和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设计,总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现在它是恒基集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总部。澳门澳门历史街区是以澳门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由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法师庙前的广场空间、鸭婆井前的广场空间、山顶前的广场空间、会议亭前的广场空间、大堂前的广场空间、半张堂前的广场空间、耶稣会纪念广场和鸽子窝前的广场空间。以及马戈庙、港务局大楼、贾政大厦、圣约瑟夫圣约瑟夫教堂s修道院和教堂、丁刚剧院、河东图书馆、圣奥斯汀教堂、民政署大楼、第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主教堂)、陆家大宅、玫瑰堂、大三八牌坊、那标寺等2005年,澳门历史街区按照文化遗产C(ii)(iii)(iv)(vi)的评选标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兰桂坊,香港中区L型上山小路。是由德吉利街、威灵顿街、温德姆街、安立、仁寿巷、荣华巷组成的中高端消费区。它深受年轻一代、外国人和游客的喜爱,是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头条来样
兰芳酒吧街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在中西区进行城市更新。当时,一位意大利商人在这里开了一家意大利服装店和餐厅。有些油皮石在中环工作的人下班后想找个地方聊天,这家餐厅就成了他们欢乐时光的聚集地。从此,兰桂坊逐渐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休闲场所,酒吧、餐厅、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莱阳头条
波特兰街(英文名:PortlandStreet)是一条很有特色的街道。它是在1927年为纪念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英语: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而命名的,他曾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也是波特兰公爵。被称为犬马龙蛇混杂之地,是不被香港政府承认的红灯区。事实上,在长长的蓝蓝街上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商店,包括剧院、唱片店、西服店、长寿店、皮革店、猪店、道观、杂货店、药店、旧书店、印刷店、商店和建筑装饰材料店。
兰桂坊是香港中心区的一条L型上坡小路。是由德吉利街、威灵顿街、温德姆街、安立、仁寿巷、荣华巷组成的中高端消费区。深受年轻一代和游客的喜爱,是香港的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兰芳酒吧街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政府开始在中西区进行城市更新。当时,一位意大利商人在这里开了一家意大利服装店和餐厅。有些油皮石在中环工作的人下班后想找个地方聊天,这家餐厅就成了他们欢乐时光的聚集地。从此,兰桂坊逐渐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休闲场所,酒吧、餐厅、娱乐场所越来越多。
首先你要办理《往来理港澳通行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到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事务办公室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一年两次签注完成需要15个工作日。每次在香港或澳门停留不超过7天。签注种类:三个月一次,三个月两次,一年一次,一年两次。(每次在香港或澳门停留不超过7天,无论是独自旅游还是跟团旅游)。十天,就能拿到去港澳的通行证。
等证件准备好了,就可以去香港了。内地人去香港最便捷的路线是经过深圳。深圳美国地铁交通便利。去香港可以选择深圳地铁的罗湖口岸或者福田口岸,因为这两个口岸都有香港地铁。去中国海关签署你的文件。唐别忘了在这里兑换一些港币。不管你是跟团游还是散客游。
过了海关,香港就到了。福田口岸和罗湖口岸以前有香港地铁,所以它it’旅行很方便。然后它是时候选择你想去的地方了。
三、黄圃镇有哪些景点
黄圃镇地处中山市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三角”西岸都市圈发展核心板块,与广州、深圳、佛山、江门、东莞、珠海、香港、澳门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时生活圈内。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黄圃的海蚀遗址,位于鰲山村石岭片,魁楼岗(东坑大冈一带),占地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连绵长达300米),而且更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据地质专家考证,此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期至新世纪之前海蚀时的古珠江口海湾中岛屿时期(距今约7000-2000年)。岛屿与海面接触处由于长期的海浪侵蚀,形成多处海蚀洞。海退之后,石岭由岛屿变成了今天的丘陵,海蚀洞变成为山脚一带连串的岩洞。石岭裸露的山岩由紫红色沙质岩层构成,形成于距今一亿多年的白垩岩灰层。由于长期的风化,岩层产生裂隙和剥落,形成了玉泉洞、穿狗径、鼻管石、蠄蟝(蟾蜍)石、滴水岩等形态各异的山体奇观。目前该海蚀遗址出露的海蚀地形从玉泉洞开始向北延伸两百多米,呈现出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独特的海蚀地貌。它是继广州七星岗古海蚀崖之后,广东境内第二个作过水准测量的古海蚀崖,对研究新世纪、乃至更新世纪海蚀时是否存在高海面这一世界级地理学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圃镇这独特的海蚀遗址正在大规模地保护开发,建设一座广东最大的海蚀遗址公园。黄圃人胡振光(飘色艺人胡柏泉之子)有七律诗一首。咏海蚀遗址公园建设:浑浊初开历万年,乾坤不老斗星迁。移山倒海惊龙殿,唤雨荡虎渊。滴水巉岩雕瘦石,穿云天狗走灵蜓。魁岗枕暖留仙客,日月晨昏濯玉泉。
在今黄圃镇鰲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其中,有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
三十六级古石径道位于鰲山村南阳里门口往西途经社学庙、北极殿(北帝庙),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顺坡而西下,与灵会后街连接而通往黄圃。全长390米,宽1.1米。是一条始于宋代的数百年的古石径道。
位于黄圃镇北头坊(今镇一村北头正街),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碑,高5米,坊额正面是石雕阳刻楷书字体“百龄流芳”,上方嵌有“圣旨”二字。石雕背面则镌上“升平人瑞”,上方刻有“恩荣”字样,正背两面字体对称,图案统一,气宇轩昂。
牌坊为该村百岁老人文林朗何羽祥(享年102岁)受清代皇帝所赐,现乃屹立于其玄曾后裔何祥吉之居家门前。
何祥吉现任中山市政协委员、黄圃镇烧腊商会常务副会长,得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镇一村热心慈善事业的知名人士。
黄圃镇镇一村北头岗西边山坡(今镇一村北头正街六巷尾)有一株生长5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该古樟树在地面处分生长成两株两人多方能合抱的树干,可能是早期主干断折而长出的两个侧枝。2003年经中山市林业局专家鉴定,认为该树是中山市目前已知树龄最长的古樟树。保护发证编号为第14号,当时测量树高18米。树冠21米,中间并寄生了一株小榕树。2006年黄圃镇政府进一步对树保护,刻意把寄生的榕树剔除,确保古樟树茁壮生长。
黄圃镇北头坊(今镇一村)自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村民为保出入平安、常年顺景,在村头村尾和路途相隔200米左右便建一社头公,而社头公一种是建在河涌边作丧事请水(俗称买水给死者洗身用),称作买水埗头。一般属社头公内之地的村民方在其社内请水。如现在的“北潮社”(三队),还刻有“北振文坛运,潮探水部源”。“逢源社”(一队)“逢旺安居歌盛世,源丰乐业庆升平”。“拱北社”(二队)对联为“源运趋地脉,利物表神功”。还有(四队)“汇源社”共四个。另一种是根据村内的路、街走向而建,属“护卫式”,如:安宁社、复兴社(四队)、丰隆社(三队)、镇安社(六队)、平安社(五队)。各社头公的规律大部份为“坐南向北”而立,而且“无瓦遮头”。据78岁老人李作平讲述,为因“社头公”太偏保当地人间,受到天上玉皇大帝之惩罚,所以不得有瓦遮头,还受北风吹袭。而社头公却竭尽所能、不管雨淋日晒,北风袭身,尽忠职守,护卫一方,以保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深受各村民爱戴和崇拜,后人在初二、十六定为土地社公诞,相传至今。除此之外,“社头公”还遍布黄圃旧城区。
黄圃天主教原属澳门教区,解放后属江门教区管辖。教徒主要是清末民初到黄圃行医的受西方教育较深的人士及其家属,以及原黄圃大滘村一队的部分人家。黄圃天主教会始于清朝末期,当时有2名法籍传教士,教徒20余人。日寇入侵黄圃后传教士出走教务中断。1945年日本投降后,肇庆人李磐石因毕业于澳门而受派到黄圃传教,使黄圃天主教会得以重开。当时无固定教堂,辗转于北头坊农家一带活动为主。解放后始定居于三社坊上街(原镇中学后面)的一间政府土改没收的公房改建而成。“文革”开始又因横扫封资修牛鬼蛇神而中断。1977年“文革”结束后得以恢复,设教堂于南边街。以后教会信徒不断扩大,1993年新建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于南坑社市场侧。每逢星期天或天主教会重大节日,教徒们都前来礼拜和聆听教经,教徒遇重大事情如结婚等也到教堂举行仪式。黄圃天主教会现有教徒约130人。
烈士纪念碑座落于群蜞岗,建于1949年,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墓。1963年扩建为陵墓,占地面积121平方米。1969年重建,陵墓呈圆形,直径27.5米,为烈士骨塔龛,装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及建国后牺牲的烈士遗骸。墓前碑高10米,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镌有48位烈士事迹志铭。在80年代,政府再斥资数十万元,扩建烈士陵园,在烈士碑的西南面和后面分别建起了小亭,在登山的路上用混凝土铺设了梯级,在路中央筑起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混凝土结构的牌楼。现在,烈士陵园已成为一座公园,是黄圃人民凭吊烈士和休憩的去处。
位于黄圃镇鰲山山麓下的塘边街松排路尾。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彭科倡建,为香山县最早的书院之一。鰲山书院的建设颇具规模,入门处为天井,天井后是二层高的楼阁,称为讲堂。楼阁外复为广阔的天阶,两旁盖有书房,共有八座。书院后座为文昌殿,供奉着文昌公。鰲山书院建成后,为封建科举培育人才,如嘉庆年间的文林郎王麟五;同治年间的郎中关献璐、武举何在芳;光绪年间的进士何文耀、举人孔广霖等,皆出于此书院。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鰲山书院曾开办过女子学校。民国期间,也曾在此开设过初级小学、高级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为惠正小学的校址。新中国成立后,鰲山书院成为黄圃区政府所在地。后由于不断改建,原来鰲山书院的面貌已大为改变。
原位于三社坊的私家园林。建造人为刘东序。刘东序为大黄圃三社人,是位文人,但未能考取功名,为人有骨气,擅长赋诗,特别仰慕屈原,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屈东序”。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屈东序从家乡避难来到顺德县大良,游览了清晖园,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也建造一座类似清晖园的园林私邸,以作隐居。回到大黄圃后,他便在居处三社坊开始策划经营,到了光绪年间,园林始具规模,取名“留春圃”。后经曾孙刘兆文不断扩建,更具规模。以亭台楼榭为重点维修、扩建对象,内部装饰更是精心布置,书画、诗词,遍布各个亭台楼榭、大屋等处,给人一种书画世家、长盛久远之印象,是很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其临河正门两侧联:一桥一溪时行时止;半耕半读恒产恒心。门上横额书“留春圃”三字,是黄圃第一之名胜游览之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留春圃的景物犹存。留春圃的前门正对着一条小河,河对岸有几株四五人合抱的大榕树,其中一枝枝丫伸过河岸,罩于大门之上。大门口左右两侧有两株10米多高的桄榔树(假槟榔),从远处即可望见。园内,楼亭台榭分布有致,花草木石点缀其间,菜地蕉林,鸭寮鱼堰,充满田园野趣,园后门处,是两口大鱼塘。现辑录留春圃园内几组诗联以供欣赏:绿窗联——静对青山寻逸趣,闲临秋水抱中和,横批:竹笑花嬉。横门联——浦涧泉声晴若雨,板桥松影夏如秋,横批:中通外直。中座壁联——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桐间露落柳下风来。闸门联——听鸟观鱼诗书余逸,耕烟解月桑麻铺棻。闸门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碑亭联——竹笑花嬉人乐,禽鸣蝶舞风和。大厅西门联——耕读于斯传五代,钧游到处洽三春。听泉桥联——古木参天云灿丽,闲花映地日光华。由此可想见当年屈东序时在园中,是效仿归园田居的陶令渊明的情景。屈东序的后人恩、祥、生数辈,都住在该园中,也是一个书香之族。七八十年代,由于子孙分家建房需要,园中景物逐渐消失。
三社下街逸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为刘氏另一宗支十三世祖(绰号大头回)所建。逸圃是旧时黄圃镇内仅次于留香圃的一处私家园林住宅。早前建有一座大屋,两层木楼,大屋内二楼后面一间大楼,前面是窗楼,两边有走廊,大屋后面右边建有门廊,设有门口出入(称后门),左有一间大睡房,中间有一个小花园,种有花草树木,有一假石山。整间大屋总面积约有400多平方。到1945年间,其子刘告训再买入“行山祖”的地块,约近400平方,在旧大屋左边新建了一座两层楼房,新旧屋之间有一条大通道,通道入大花园处建有一道圆拱门。新屋约有130平方,后花园约有250多平方。花园中间建有一座八角亭,四周种满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十分阴凉,是宜居之地。
出“逸圃”门口,横过石街路便是河边,建有一处方石彻成、约6平方米的下水埗头。埗头平台临河而立,涨潮时常高出水面几十公分,很适宜游泳时作跳水台,村民习惯称此为“大头回埗头”,而且此处河面较宽,岸边有四株南洋大楹树,春夏之交,绿叶红花,涨潮流水,吸引无数来此游泳消暑之人。
鰲山村原有九个古老闸门,分布石岭有7个,岗东有2个,以岗东“北约通津”最大。它们分别建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1、石岭上街承恩社头旁边建有“天半朱霞”闸门,用双隅青砖彻到顶头墙高5米。无瓦盖顶,中间横放的白麻石阴刻“天半朱霞”四个大字楷书,字高20厘米,匾长2.38米,高0.36米,厚0.13米,人们称为生闸门,入村必经之路。据风水先生说:人到村闸门抬头一望“天半朱霞”门匾,便知道该村大部份(75%以上)姓刘氏的。读者可知其中的喻意吗?
2、石岭下街北面在兴隆社头旁边建有“别有天魁楼”闸门,双隅青砖到顶,墙身高5米,亦无盖瓦顶。中间横放着一块白麻石,用阴刻楷书“别有天魁楼”五个大字,字高20厘米,石长2.4米,高0.36米,厚0.13米,当地人称为死闸门,凡是丧事必须在此门通行。
3、石岭中街北侧处建有一个“石岭”闸门,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无瓦盖顶,中间摆放一块长2.33米高0.35米厚0.13米的白麻石,上面阴刻着“石岭”二字,代表此是中心地方,经过百年的风雨所致,二字已模糊不清。此石现存放在石岭承恩社头旁侧。1997年冬重凿“石岭闸门”四个字在横边上。
4、原石岭下街中段(卫生站旁侧)曾建有“天台古道”闸门,是通往仙庙必由之路,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占地10平方米,中间横放白麻石阴雕“天台古道”楷书四木大字,石长2.30米高0.35米厚0.13米,字高20厘米。
5、石岭下街南,在南安社头旁侧建有“清平里”闸门,双隅青砖彻成,墙高5米,中间夹放一块白麻石,阴刻着“清平里”三个楷书字,石长2.38米高0.35米厚0.13米,字高20厘米,闸门东面连接社头,西面围起一座双隅青砖(25厘米宽白灰路)围墙,墙高4米把承恩社、石岭社、兴隆社连贯起来,每隔适当距离留有三到四个一尺见方的窗口,用作防御盗贼入村或与外村宗族械斗时,托盛枪枝的平台。围墙有数百米长。
此外,在刘氏大宗祠堂南面和现泰和腊味厂脚下路旁各有一座用糯米饭、蚝壳、盐、泥土混合拌匀椿实的古老泥围墙闸门。墙身高4米宽0.4米。
二、岗东建有两个古闸门,一个在南约,名叫“南阳里”一个在北约,名叫“北约通津”。
1、“南阳里”闸门位于南约储南潘公祠后面,占地10平方米,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盖金字顶有瓦覆盖,中间夹放白麻石一块,长2.33米、高0.35米、厚0.13米,上面阴刻着“南阳里”楷书三个字,字高20厘米,人们称它生闸门,嫁娶坐花轿必由这闸门进入。亦是由黄圃入岗东必经之路。
2、“北约通津”闸门位于兴东下街22号苏添宗屋旁(见证)是鳌山村古代最大的一个闸门,建筑占地40多平方米(23块瓦坑木楼)二层高,高度2丈2尺。上层楼满阁楼板,楼西面放古代消防水喉管和水喉铜笔等,楼东面是“打更公”歇息地方;下摆放一把木梯。全闸门都用三隅青砖瓦顶砌成,檐下标画各色彩画。下层的地面全部用白麻石铺贴,闸门高度5米,中门上方横放“北约通津”四个石刻大字,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岁末,白麻石长2.46米,宽0.6米,高0.1米,阴刻楷书而成。每个大字高、宽均为34厘米,闸门有7个柱墩孔,与地面麻石柱墩孔对称便于外贼入侵时套上杉柱,外人不能进入。闸门西面安放古代救火水柜一个写“岗东北约坊水柜”。柜槓两枝。闸门东面是男人冲凉埗头,7米长双隅墙青砖彻成,墙身高2.5米。闸门西面衔接用糯米饭、蚝壳、食盐、泥土椿实坚固的围墙,泥墙高3米,宽0.4米,长80多米,由三步塘边至岗边山脚。中间有两到三个一尺长、宽的窗孔,用以作为防外盗贼如入村或与外村宗族械斗时驾枪的平台。坊中人称此闸门为“死闸门”。
上述闸门,大多不存,唯一剩下一块“北约通津”牌坊,现存于观仙路入鰲山村北约坊路口,成为黄圃闸门的唯一见证。
黄圃有一座桥名叫“拎鸡桥”,横跨黄圃涌,位于黄圃涌南边街中部旧竹织社旁边,此地旧称“中度”。原来对甫街的人到南边街靠搭渡艇过河,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建成一木桥,称之为“拎鸡桥”。“拎鸡”是地方语言,指其活动支点可扭转的意思。
拎鸡桥总长约30米,南北向,贯穿南边街和对甫街,每边有约12米固定引桥,引桥桥面1.5米宽,用红杉木条铺成。中间桥孔可拎转的桥板约6—7米长,1.2米宽,由三条40厘米宽,9厘米厚的杉木板拼成,桥墩用16条12厘米粗的坤甸木插入涌底,支撑引桥和桥墩。在靠南岸桥板下2米左右安装一个大转盘,采用几个圆铁球作滚动盘,转盘扣住中间桥板的四分之一位置,末端吊上三百余斤重的大麻石,转盘旁有一个平台,用来站立推动桥板的人,桥板不转动时搭至北面桥墩上。中孔桥板转动时只可向北面方向(即下水方向转)。
当高大的船只(当时主要是运载稻谷的木船)通过时,站立在船头的人用竹蒿即可把可拎转的桥板推(拉)到西面,当船只通过后,船尾的人又用竹蒿把桥板反推转东面,使桥面复原而让行人过桥行走。
“拎鸡桥”由于无专人管理,且构造粗糙而逐渐运转不灵,只运行了4—5年时间便消失,代之用杉木板代替,这时过往的大木船,船家便要提前到桥上把木板托起或拉向一边,待船只通过后再推拉恢复原桥面让人通行。直到1970年建成现在的水泥桥,但“拎鸡桥”因其独特的结构使用而使坊间人印象深刻,桥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通里桥约建于乾隆年间,距今300年左右,是黄圃地区历史最悠久最壮观的石桥。原址在黄圃永直街口,横跨对河新基北街口。一直以来,通里桥是黄圃人出行顺德容奇的必经之路。该桥于1996年黄圃镇复盖新基涌作道路通行时被拆除,现仅余路旁牌坊,石块为私人所收藏。
该桥为石桥。水下至桥底用长方形石块砌成石基,在石基上放一大横石条承托桥面,桥面由五条石并拢而成,桥面长有六米多,宽有两米。桥边条石两侧面都刻有“通里桥”三个大字。通里桥位于永直街一边有一牌坊,高有四米左右,宽有两米六十分左右,破败不堪,后由侧邻住户刘伯康先生耗资五千多元修复一新。门楼上方正面写有“通里桥”字样,背面写有“万里通行”四字,基本保留了通里桥牌坊的旧貌,也保留了黄圃人对通里桥的留恋。
通里桥所在的张沙咀(地名)一带,是清末民初黄圃靠泊船艇最多的岸滩,其岸边一带是农贸集散地,农历逢三、六、九设圩市于此。附近有“天上天”旅店,“六艺林”药材铺,有米机、杂货铺等商铺。通里桥成为旧日黄圃镇的一个地标,虽已拆除,其印象仍存在老黄圃人心中。
建国前,黄圃还没有筑围堤建水闸,镇内的枪海涌张沙咀地方乃四河交汇之处,水路交通非常发达,枪海涌往东可出新沙海,往西可达南头将军村和大滘,北至镇一村。1920年前的江门渡和大小客货运船只都停泊在此,故此张沙咀是解放前中山最繁忙的水运码头之一。
当时货物运输靠人力摇摆浆橹、借助风势吹张风帆作动力。至民国期间始有火船动力驱动。人们短途出外则要乘坐“经济艇”。艇家一前一后划,客人可躺在有蓬的艇中,近则一日半朝,远则两日三朝方可到达。艇家还要为客人做饭菜,价钱实惠,故称为“经济艇”。
1930年,由潘锡、梁正、梁自带等人组成“文利公司”,拥有绞关船一只及帆船数艘,绞关船由六人脚踏绞关,带动轮盘拨水作动力。每两日客货混载往江门。此江门渡仅行走了两年多,就改为“火船”烧柴作动力,船的中部有两个大烟囱,1935年又改为烧煤,当时称这种发动机为“十寸半”,船上只有一个烟囱。1940年有烧汽油的“电船”。“电船”动力大,船拖十多只满载甘蔗的船,当时的石歧渡,江门渡很大,可载客一百多人,船舱底还可装货物,但这种叫“花尾渡”的船没有动力,全靠“电船”拖着行使。
1950年,黄圃成立民船服务社,组织流散船只入社。1956年成立港务站,客货运码头也因1953年筑围建闸而迁到黄圃枪海涌口三河汇合点即龙安街海边。建站初期,只有以杉木桩及木板造成的木码头一个,专供来往客货船舶停泊之用,另建有仓库一座,及大黄圃港务站,该站自成立以后,黄圃附近地区包括民众、浪网、三角、阜沙等地的水上交通营运工作都归属黄圃港务站统一管理。1960年体制下放,又恢复港务站建制,转隶中山航运公司管辖。这时候,黄圃港务站将原来有的木码头改建为水泥钢筋混凝土码头,全长50米,并将码头划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部分,客运码头水深2米,货运码头水深1.5米。因龙安街位于黄圃文明围水闸外,每遇大潮期间街道便水浸,此时到码头的客人和货物便要在闸头处乘小艇摆渡至码头方可上船。此现象直至六十年代初期才结束。
1、黄圃——广州线。每隔一天往返营运一次。上世纪40年代开办,1986年停航。
2、石岐——黄圃——大岗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75年开办,1980年停航。
3、黄圃——大岗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80年开办,1983年停航。
4、石岐——黄圃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50年代中期开办。1985年停航。
5、石岐——黄圃——太平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85年开办,至1990年后停航。
位于黄圃镇北头坊西桥堡(今镇一村四队)。东南直至灵会坊黄坭坑山脚。据镇上老人黎世友(89岁)、黎耀玲(72岁)讲述:传说明朝时期(距今约600余年),当时由海水冲击的大量淤泥顺着山脚逐渐向四周淀积,形成低洼土地,每年春夏之雨季、细岗仔、大岗山、北头岗以及东面的苏家岗、饭盖岗近4000余亩的一带山脉聚集之雨水顺山体而下流,形成河道、汇聚到西桥堡之西桥大涌,这条黄坭坑至西桥堡的弯曲河涌,称小沥涌。后河涌两边种有水松树,全长近一公里。由于当时黄圃最早的农贸集市在走马岗金钱地,人们所需之日常用品、食品等,便用船只顺着小沥涌装运到当时的黄坭坑松坑口一带上岸,再沿山路搬运至市场出售。古代之坟墓用石、砖、灰等用材,亦必经此水道再转山路搬运。因此,小沥涌曾发挥过重要的水运作用。后来因山坭淤塞,海潮渐退,小沥涌逐渐萎缩至西桥堡北头涌而终止。
明末清初时期,黄圃北头坊为防范外来盗贼,坊前西桥堡(今镇一四队)建有“西桥古道”闸门,坊后建有北溪堡的“天枢门”闸门,两大闸门均有人按时关启。
而“西桥古道”的由来据老人黎世友(今89岁)回忆:传说当时此地有一河道,名叫“小沥涌”,约有6米多宽,船只来往甚多,是往松坑口码头再往金钱地市集的必经水道。为方便本坊民众来往,在横跨小沥涌之南北架起一座木桥,因在此涌之西,号称西桥。此后又在涌和桥的北旁建起北头坊向外的唯一一道闸门。闸门宽有2米、高3米多,上方有一白石横跨正中,刻有“西桥古道”四字,金字脊青瓦盖上,四隅青砖到顶。至今近400余年。闸门以北即现镇一村市场一带,便是旧称之西桥古道。闸门于文革初被毁、仅留下“西桥古道”此石刻为鉴。
利济门在原黄圃中学边,利济门大街是用大长条麻石铺彻,街面约两丈多宽,平直宽敞,街边种有木棉树、桄榔树,街面干净,街南边还有一条用于流通东面山坑水和三社上街民居水的大水渠。利济门大街是三社上下街贯通的主要大街巷。利济门大街两头设有闸门。闸门是用大麻石彻成,高约一丈多,宽有八尺多,厚度一尺多,两个闸门均称为利济门。
西利济门靠边有个利济社,利济社边有座文阁庙,楼三层。东利济门对着天后庙。附近方园不到百米地方有几个庙社,可见当时这地方十分繁华。利济社对开河边,种有一棵大榕树,据说是由一个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