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香港旅游A

香港狮子山下景点(香港狮子山下景点图片)

香港旅游A 2024-03-03 4
香港狮子山下景点(香港狮子山下景点图片)摘要: 本文目录狮子山下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一、狮子山下1、考完试那天,偶然在一条推送里听到了一首很怀旧的港乐,罗文的《狮子山下》。港味浓郁的旋律,以及似曾相识的...

本文目录

  1. 狮子山下
  2. 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3. 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一、狮子山下

1、考完试那天,偶然在一条推送里听到了一首很怀旧的港乐,罗文的《狮子山下》。港味浓郁的旋律,以及似曾相识的歌词,温暖而又不失豪情,感动而又不失勉励,一下让我陷入了许多对香港历史的追忆,细细品味,确实是越听越有味道。或许这就是这首歌最具魅力的地方吧,自1973年同名电视剧《狮子山下》在香港电台首播以来,这首歌至今已陪伴香港传唱了足足四十四年,在逐渐成为象征“团结自强”的香港市歌的同时,依旧令人温暖如初。

2、1997年7月1日0点,中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正式飘扬在香港上空,从那一刻起,香港正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们身边仿佛多了一个明明很熟悉但是却难以接近的熟人。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内地与香港之间筑起了一道阻碍双方沟通的高墙,经过二十年双方不断的尝试、碰壁与磨合,终于形成了如今开放往来、共享繁荣的局面。这样的二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能只是发展进程中一个需要迈上去的小台阶,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生命历程。因此,二十年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看似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香港回归的这二十年,占有了我的头十九年。想到这里,许多我对于香港的回忆便渐渐浮上心头。

3、第一个回忆发生在2004年,六岁时的第一次香港五日游,这绝对是最难忘的回忆之一了。这样说主要是有两个理由,首先我们几乎是整个家族二三十人来香港的,所以就给人一种整个村子进军大城市观光的印象,每到一个地方游玩都是一个惹人注目的大部队。睡觉的时候,所有人一起挤在旺角一个老旧的、实用面积不到80平米的小套间里。现在回想起来,具体玩了什么其实也已经不记得了,但整个庞大旅游团出游这个有点土里土气的经历还是历历在目。其次是香港靠左行驶的习惯以及可以在高架桥上飞速而过的地铁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我自己在内地所看不到的东西。格格不入与前所未有,是我对香港形成的第一印象。

4、第二个回忆发生在我读小学期间,也就是2005年到2010年,我对香港的了解因为一个电视台而逐渐增加,那就是我们熟知的翡翠台。小学时放学后每晚,我都会提早把作业做完,然后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八点到八点半的肥皂剧,然后到八点半至九点半的古代剧,最后到九点半至十点半的现代剧。太多经典的电视剧在不断刷新甚至改变我对香港的印象,在《皆大欢喜》中我看到了香港温暖的一面,在《法证先锋》中我看到了香港追求公正的一面,在《宫心计》中我看到了我们和香港一样,同样崇尚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家好月圆》中我看到了香港和我们一样,都在追求着来自生活中最平凡却又最热烈的幸福与爱。一个屏幕,相隔两个地方,却同样在体验百态的人生,如此微妙的关系,活在向往与期待里,是多么美好的关系啊。

5、第三个回忆发生在2016年,高考后和同学一起前往香港旅游。中学六年里,电视里总会出现许多关于香港的不好的事情,新闻中充斥着“抵抗”、“暴力”、“警告”等令人不安的词语,这都给我造成了许多对于香港不好甚至是恐怖的遐想,但事实上去到香港后,感觉并没有像新闻中说的那么骚乱。那次香港之行,我没有和大人一起出行,而且只是两个人一起,旅游路线安排随心所欲,时间安排也是随心所欲,因此我看到了许多以前未曾在香港看到的东西。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竟然并未对这些未曾在香港看到的事物感到意外。当我第一次在太平山顶俯瞰香港时,很美,但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内地一座城市的某座大厦顶楼俯瞰,也能看到高楼林立之景;当我第一次站在维港看中环夜景时,非常震撼,但我也并不感到意外,在离我家乡很近的广州的珠江新城,也能看到如此震撼的夜景。我能明显地感觉到,香港与内地的差距正在缩小,新鲜感正在流逝。

6、把所有回忆都串起来,就是我对香港的印象从无知的卑微到相识的愉悦再到疑惑的迷茫的过程。作为万千民众中的一个普通人,我明白我的感受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受,但至少在我个人看来,在一起走过的这二十年里,内地与香港间的关系也经历了类似这样的过程。香港刚回归时,内地与香港间的差距极大,因此不少人都形成了对双方交流不利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后来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及两地交流渐渐深入,国人看到了两地间的界线逐渐变浅,我们能看到内地与香港共同抵御非典,我们能看到中国公司开始在香港上市,一派祥和确实容易令人感到前途坦荡;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交流的深入,矛盾开始浮出水面,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必须说清楚的原则在意见的分歧中激化了矛盾,并造成了不安甚至恐慌的景象。这段时间里,双方都在摸索,双方都在迷茫。

7、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经济的急剧增长与政治气氛的改变,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香港入低潮期。此时,《狮子山下》的播出成功为那一代港人打了一剂强心针。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跻身世界前列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狮子山精神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激励着代代香江人“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

8、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是有共同的理想,便是同舟,区分“彼此”是因为双方都有各自闪亮的特点,但是拥有各异的特点并不代表双方要对立,闪亮的特点是用来为双方画龙点睛的,因为双方有一个共同名字,那就是“我们”。老一代港人以“我们”的名义在摩擦与磨合中砥砺前行,我想这也是给香港与内地作出一个很好的榜样,香港与内地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与政治差异,彼此都有独到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也并不能阻碍双方也就是“我们”在保证原则不被破坏的条件下,继续沟通交流,不断磨合以寻找最优解。因为如果要为香港与内地对“我们”这一名义作出具体解释,那就是“我们的国”。

9、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举国欢庆的同时不断涌现小人物的故事,辽宁舰香港巡展期间,一个香港阿伯在辽宁舰上激动得哭了,饱经风霜的脸庞加上几颗大得明显的泪珠,许多对于国家发展的感慨从他嘴里说出后,却分明让人切身体会到作为国人本身的自豪。你会惊奇地发现,当这种作为国人的自豪是从一个香港市民体现出来后,竟然显得与众不同到了变成新闻卖点的地步。这正是“我们”的概念从国家整个宏观的角度落实到人的微观角度,并得到了具体体现的结果。

10、最近又和一个同学到香港游玩,不过与以往不一样的是,此次游玩我们去了港民居住的地方而非著名的旅游景点。我清楚记得许多值得回味的细节:与蛋挞铺阿婆的亲切交谈、酒店里清洁大叔的和蔼叮咛、问路时刚运动完的阿姨亲自给我们带路、游戏机室里和小哥打游戏一起吵闹、在地铁里看到当地人也用内地人使用的社交应用、与的士司机讨论共同的社会问题......很多很多不一样的旅行体验,都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区分并不明显,“我们”的感觉升温迅速。

11、国是人的国,家是人的家,从小至今我对于香港印象的形成与改变,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香港与内地在这二十年间的发展与改变;同样地,人是国的人,人是家的人,无论是我还是港人,在这片热土上所经历到的幸福抑或是挫折,都与国家紧紧相连。我们有理由去相信未来香港或是内地不再继续迷茫,在磨合中共同进步,就像是我有理由相信我自己或是港人不再继续迷茫,我们之间会在磨合与反思中更加相熟,负面的情绪宣泄会减少、正面的交流合作会日益密切。化解矛盾的手段是行动,而行动的基础是要相信“我们”。

12、 7月2日,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庆祝晚会最后,歌手黎明以一首《狮子山下》为晚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在报幕中,歌名写的却是《狮子山吾家下》。我想这应该是在赋予这首歌全新的含义,在这个值得纪念同时又值得期待的时间点上。

二、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现在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浆由西贡及九龙喷出,后来火山停止爆发,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却成了花岗岩,地壳的变动令花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狮子山上那头俯伏山顶的“狮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经过不断的风雨侵蚀,直至最近的数百万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狮子山则是花岗岩。花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风化侵蚀,但狮子山却十分特别,经过千百年仍可清晰见到“狮子”的头、身及尾。“狮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见,“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过一个世纪这头“狮子”仍会一直坐镇山上。 1从山峰到电视剧再到流行歌曲,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时国共两党正在打仗,广东潮阳人、20出头的刘锦木从家乡顺着海岸线走,一直走到了深圳。他要跟着一群乡亲去香港,以逃避战乱、保全性命。刘七岁丧父,九岁丧母,离开家乡没有什么牵挂。

他和乡亲们一起过了深圳河,踏足九龙半岛,继续向前推进。刘与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称为难民潮。刘锦木来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来到的难民已经搭起了参差的木屋。人们都说这座山峰看起来像一头威武的狮子,所以叫狮子山。

传说以前这里有九条龙肆虐,上天派这头狮子下凡镇压,遂成山水。刘锦木来到这里后学着乡亲们那样,从山上砍了树木,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个住处,然后跑到西环的码头去卖苦力。他从一个潮阳人变成了一个香港人。他看到狮子山下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贫民区。

20年后,一首以狮子山下命名的歌曲开始流行,刘锦木的四儿子迷恋上了这首歌,因为他觉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怀。再30年后,在经济萧条中,时任香港财政司长的梁锦松唱起这首歌,勉励香港市民携手渡过难关。5个月后,朱镕基总理也朗诵这首歌的歌词,呼吁港人进行第二次创业。

一首歌写出了香港上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时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纪之交,《狮子山下》又一次唱响香港,600万港人重温艰苦打拼信念。

狮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刘锦木的孩子们当年在山径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层高的政府公屋的环伺下,狮子山愈发显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没有出现在介绍香港旅游的手册里,那里也只有一个并不热闹的公园。然而,狮子山成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经济最低时,大家互相打气,经常会说到它(狮子山),并相信只要勇敢面对,明天会更好。”49岁的公司老板林振华说。 2居民都是一样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

在西环码头卖苦力的多是“潮州帮”。

三年后,刘锦木有了些积蓄,他跑回汕头,和一位老人家谈起钱、猪和米。他把这些东西留下,带走了这家18岁的姑娘程兰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进了狮子山下简陋的木屋。

刚到狮子山下的程兰花一定看到了望不到边的简陋木屋和在木屋间出没的男男女女,这里叫做竹园村。他们像她一样穷,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火灾的威胁。其时的背景是,内地难民的涌入,使香港人口急剧增加。狮子山下的乡村在日占时期被大量拆毁,为新移民们提供了广阔的土地搭建临时木屋。这里也就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区。那时候贫民们还分布在马仔坑、九龙城、沙田及屯门等处。

高大魁梧的刘锦木继续到码头上扛米包,程兰花在家里穿塑料花,这在贫民区是妇女们极为普遍的活计。香港富豪李嘉诚就是靠经营塑料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刘家诞下了第四个儿子。这个俊俏的男孩在狮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过了自己的快乐童年,并喜欢上了音乐,20年后他成为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名噪一时的当红小生,他叫刘锡明。刘家人丁兴旺,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的寮屋区生下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狮子山给锡明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每天刷牙时,一抬头,山峰就进入眼帘,尽管他觉得它并不太像一头狮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区的伙伴们厮混狮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戏是逮一种红色的蜘蛛装在树叶折成的小房子里,小伙伴们碰到一起就把它们放出来,看红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却肩负着生活的重担。锡明经常看到母亲挑着两个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担水,她来回数趟,把一个水缸装满。锡明惊异于母亲的力量和忍耐。8岁时,他帮着母亲担水,但只能吃力地装三分之一桶水。

这个时候一家人已经住进了石屋。政府在狮子山山坡至平地盖起了一排排石头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栖身的难民们得以改善住宿条件。竹园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刘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厕所。学校设在第三段,刘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在这里读完了小学。

五六十年代寮屋区的居民都是一样的穷,所以家家都不用锁门。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风气给锡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几家都会来照看。谁家的孩子没有照看,也会有邻居来帮忙。

狮子山下的贫民区,现在看来,就是黄大仙行政区的范围。实际上,从1948年起,政府就已经在狮子山下拨出偏僻的地区让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砖屋。但频仍的火灾和恶劣的居住环境威胁着居民的生命。

由于人口激增,上世纪50年代中期,狮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层高的徙置大厦,进入60年代,公屋建设进入兴盛期,其中一个屋村坚起了66座大厦。

竹园村从1957年就开始清拆,将居民迁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厦。不过,当政府把刘家从石屋中搬迁到观塘的公屋居住时,锡明的三个哥哥都已经各自成家。刘家新的居所有自来水和卫生间,在锡明看来这是很好的改善,母亲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

刘家离开了狮子山。进入80年代,竹园村已经变成了翠竹花园,耸立起16幢30层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这里生活。刘锦木在过世之前,还常与程兰花一起回到竹园看看,买菜。锡明每每忆及狮子山的快乐童年,母亲却总是叹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时感伤:竹园现在认不出来了。

香港狮子山下景点(香港狮子山下景点图片)

锡明觉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艰苦打拼中遗落在狮子山下,遗落在香港经济腾飞中。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腾飞的信息

程兰花在狮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时,不会想到那花朵蕴含着香港经济第一次转型及腾飞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转口贸易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朝鲜战争和联合国对华禁运中,香港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第一次经济转型。此次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转加工制造业,形成了原材料从国外进口、加工后到国外市场销售的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

程兰花和其他家庭妇女手中的塑料花成为香港经济的火车头。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厂997家,雇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制品出口总值达8.23亿港元,占香港工业出口总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锐意将狮子山下的黄大仙区南部新蒲岗发展为工业区,周围寮屋区为工厂准备了充足的劳动力,刘家人的左邻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黄大仙工业区工开设3634间工厂,雇用了91036名员工。

狮子山下的9万多劳工辛勤地工作在工业经济的浪潮中,他们中半数以上就职于制造成衣、电子、塑胶及金属制品行业,四成就职于服务业。劳工中女性占了六成。他们从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时,有时还要轮两班或三班,赶工时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这样的热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托撑起香港经济。

刘锦木并没有当工人,他也不再去码头做苦力。他跑到海边买鱼,拿到竹园的市场上出售。

刘锦木有了自己的铺面,经营的鱼类也多起来,并向一些酒楼供货。锡明的大哥中学毕业后开始帮父亲打理生意,逐渐,龙虾、石斑鱼、象拔蚌都出现在他们的铺面上,多家酒楼长期从刘家订购海鲜。锡明的二哥中学毕业后也加入了经营海鲜的行列。后来,刘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楼。

其实,狮子山下也住有少数的富人,比如影星乔宏、大导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导演们住在钻石山,是为了在钻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摄外景方便。作为工业经济文化表现的电影业,在狮子山下拍摄了大量民初和古装的电影。

厂房、工人、富豪、明星、电影,狮子山下的生态恰恰是香港工业经济及与之相辅的明星文化心态的缩影。1973年,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的《狮子山下》开始播放,轰动全港。它以良鸣的屋邨为中心出发,内容涉及家庭伦理、两性地位、邻舍关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反映草根阶层的生活,小市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心声。从1973年到1994年21年间,该单元剧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黄沾撰写了与节目同名的歌曲歌词,由当红歌星罗文演唱,此曲顿时红遍香江,更成为《狮子山下》的主题曲。有评论者认为,《狮子山下》是电视版的香港历史,狮子山遂为香港精神代言。

锡明在《狮子山下》的剧集及歌声中读完中学考上了浸会大学音乐系,他的艺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时,他就喜欢上了《狮子山下》这首歌,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他喜欢歌星罗文,更感觉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奋进的情形。锡明走了跟哥哥们不同的路,他进入娱乐圈,在90年代成为影视明星。

1970年,工业出口占到香港出口额的81%,这标志着香港第一次经济转型完成。狮子山下,工厂林立,工人们在机器声中辛苦工作。香港经济在加工制造业的喧嚣中高歌狂进,并于80年代跻身“亚洲四小龙”。

1972年,14岁的林振华跟随父母从广东来到香港九龙城。那时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过得还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从广州“上山下乡”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冲锋枪放在沙滩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务是抓获偷渡者,现在他也成了其中一员。他没有去狮子山下,他来到深水埗一个亲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厂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3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

同月,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量子基金进军经济疲软的泰国,亚太金融危机破笼而出,向东南亚蔓延。10月,经济高度国际化的香港被索罗斯攻击,高楼价、高股市、高工资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经济破碎,香港霎时成为风雨飘摇中的危城。此时的香港经济,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续高扬之后,已经历了第二次转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毗邻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香港金融、贸易及各类工商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在索罗斯的进攻之下,恒生股指狂泻。香港成了国际炒家的自动取款机。1998年,香港经济跌入最低潮。

刘锡明家在经济衰退中遭受重大损失。大哥刘锡荣和二哥刘锡耀长年经营海鲜批发,到1997年前已经各自有上千万的资产,向很多家酒楼供货,自己家的酒楼也是红红火火。金融危机后,大家缩减开支,众多酒楼没有生意做,纷纷倒闭,两个哥哥把自己的酒楼也关了,海鲜铺位减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现在成了老徐,从事建筑装修行业。但是在1999、2000年两年间,他心情沮丧,每天带着两岁的小女儿去公园打发时间。“那时只能吃老本(积蓄)。”他说。

林振华是开工厂的,他1984年从加拿大读完大学返回香港,事业平稳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难的时期,“香港的中产受伤最重,资产贬值,我的房子从700万跌成了200万,银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机后刘锡荣和刘锡耀在海鲜批发上还能苦苦支撑,但到了2003年SARS降临,“没人再去酒楼消费,中环到处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点多尖沙咀就已没有人了。”锡明回忆说。他的两个哥哥发现他们多年创下的基业一下子“归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气息中,香港需要振奋人心。2002年3月6日,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他勉励港人在经济困境中咬紧牙关踏实苦干,彼此帮助关爱。他说:“香港是一个生气蓬勃、生机处处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会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风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闯出一个新天地。”几天后,在香港大学财政预算论坛上,他应师生之邀现场清唱《狮子山下》。

锡明还记得梁锦松以此歌与市民共勉的情形。财爷”钦点“,《狮子山下》再次唱响香江。锡明说,政府显然有意以这首歌唤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时电台电视台上经常可以听到这首歌。亚视亦于同年4月重播了《狮子山下》部分剧集,获该台当周全线节目收视之冠。重播之际,原罗文则表示这首歌不只属于老一代港人,亦应属于年轻人,使年轻人更认识同舟共济的精神。

4新生代:老一辈重温《狮子山下》时,年轻人已转向另一个方向

林振华对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撑过难关有着难忘的记忆。“香港从一个落后小岛变成现在这个东方之珠,我们这一代人是与它一起走过来的,所以对以狮子山为典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很亲切。”

小时候他在家里的黑白电视机上看《狮子山下》,当他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再次听到政府将它作为宣传歌曲来唱,“又到了咬紧牙、共倡团结的时候,感触的确很深”。

林振华和公司的雇员们共渡难关。他没有炒掉人,但是减了他们的薪水,雇员也体谅他,没有因为减薪而走人。他看到这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工厂里面,工人们情愿减薪而继续自己的工作。在铺面里,业主减低了地租,劝经营者留下来。“大家私下聊起市面来往往很伤感,但是一到工作起来就立刻显得很精神。”林振华的生活开支也缩减下来,家人到酒楼吃饭的次数少了,购物时也多了一层算计。

锡明的哥哥们挣扎着各奔前路,将生活和事业重心移向内地。刘锡荣在深圳开了一家小餐厅,从规模上来说跟他在香港时算得上是小打小闹。刘锡耀则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厅做主管。虽然知道两个哥哥想“东山再起”很难,但锡明觉得他们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终归有天龙傍凤,难道天天裤穿洞?人生总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没有什么关是过不了的。”

SARS之后,香港经济好转。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率达到7.5%,是过去7年中发展得最好的一年。

楼价和股市都涨起来了,媒体的说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丰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职加薪,股票又大赚。老徐2001年后就在“西铁”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锡明眼中,侄子刘文杰是个聪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鲜生意,随着经济复苏,他的铺位又增加了两三个,继续向酒楼供货。尽管他有时会向锡明抱怨说,铺位租金好贵,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华看来,现时的香港经济要比1997年健康,“那时好多泡沫,现在好稳健。”他同时认为,香港经济上扬是从内地经济发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香港狮子山下景点(香港狮子山下景点图片)

锡明2005年出了一张碟。在选歌时,他说,其他歌都可以不录,但一定要有《狮子山下》。而在黄大仙行政区,每当区里有活动人们必先齐唱《狮子山下》。

在林振华、刘锡明这一代人对香港精神仍倍感温暖之际,年轻一代也许已经向另一个方向走去,这让他们感到年轻人缺乏父辈吃苦耐劳的意志。

27岁的ANDY从黄大仙祠旁的钻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从车窗里看到狮子山。小时候他跟同学们一起到那里烧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个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现在则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职。回想起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庆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当时的收入就会很拮据。”现在他的收入比那时多出了5000元。

他没看过《狮子山下》剧集,但他会唱这首歌,“听多了就会唱了”,他同时奇怪于努力、耐劳这些品质仍被政府及大众推崇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应该是创新才对”。ANDY说他的很多伙伴都是这种看法。

这实际上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的共识:通过“创新”发展“高增值”产业,走向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经济。

三、狮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1、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对香港人来说,狮子山象征着香港的精神高地。有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2、说起狮子山精神的起源,是一九七三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的一部单元剧《狮子山下》,其后一直轰动全港,至一九九四年,播出跨度达二十一年,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

3、物化的狮子山,百多年间,见证着香港由一个小渔村到今日国际化大都市的艰辛历程;精神化的狮子山,鼓舞着几代香港人顽强不息。

4、每每提起“狮子山精神”,香港人总能寻找到力量所在,振奋精神,迎接挑战。而一代代香港人也以自已的实践来阐释狮子山精神,并为狮子山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5、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狮子山精神代表着草根阶层的努力与挣扎以及他们的顽强不息。

6、其代表人物,数不胜数,从实业家李嘉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到明星刘德华及无数从社会底层奋斗争得社会一席的普通劳动者。

7、其后的三十多年,社会环境相异,价值观念不变,代代香江儿女用自己的传奇继续演绎着“狮子山精神”。

8、如“香港女儿”谢婉雯的勇气与牺牲精神。因感染SARS而逝世的三十五岁女医生谢婉雯,身后被传媒冠以“香港女儿”的称号。谢婉雯的父亲曾写下一段话送予港人:希望婉雯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能够鼓励港人永不放弃。

9、如香港银行界翘楚庄世平,开创先河的创举。社会对庄老的评价是勇于创新,胆识和魄力过人,跳出常规的框框,令南洋商业银行在困境中取得成功。商界成功,庄老不忘回报祖国,为香港成功回归祖国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对于“狮子山精神”的发展,社会学家认为,不同年龄层人士,对“狮子山精神”有不同的理解。每种精神的出现,都有一个特定的生态环境。

香港狮子山下景点(香港狮子山下景点图片)

11、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在逆境中团结奋斗、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及包容和谐,创出

12、一个又一个奇迹,写下无数不朽的传奇故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香港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post/8102.html发布于 2024-03-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香港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