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香港旅游B

香港榕树墙景点 香港榕树墙景点有哪些

香港旅游B 2024-03-03 3
香港榕树墙景点 香港榕树墙景点有哪些摘要: 本文目录香港有哪些冷门但值得去的旅游景点香港有哪些适合小朋友游玩的景点黄圃镇有哪些景点一、香港有哪些冷门但值得去的旅游景点元旦假期去的石澳,山好,海好,人少,有美好的徒步路线,最重...

本文目录

  1. 香港有哪些冷门但值得去的旅游景点
  2. 香港有哪些适合小朋友游玩的景点
  3. 黄圃镇有哪些景点

一、香港有哪些冷门但值得去的旅游景点

元旦假期去的石澳,山好,海好,人少,有美好的徒步路线,最重要的是,情怀满满。

坐港铁到莦箕湾,换乘9号巴士。乘9号巴士上山徒步的本地人很多,可以多等一等。10分钟一班,等到排在第一第二,就可以坐在巴士二层最前面。去程做右边,返程坐左边。这样就可以好好体验一番海景山景过山车的感觉。

人少,小村,海边。这样的风景自然不必多说。本文重点要说风景中的美食与情怀。

下车以后,你会看见旁边有个老旧的牌坊,上门写着石澳健康院。走进去,你会发现一颗歪脖树。围墙已经被山竹摧毁。但是依稀可见尹天仇和柳飘飘的身影(脑补)。

沿着小巷走出去,来到一座古庙。旁边有家洪记士多。点一份烧鸭河粉,坐下来看看洪爷收保护费扬名立万的地方。

喜剧之王的拍摄地,总感觉居委会公告也充满了无厘头的人情味。(应该是非常名牌的拖鞋)

吃饱喝足,沿着环岛路,来到海边。有很多人在冲浪(元旦,冬天),还有一些社区老年活动。在这里尹天仇对着海喊着努力奋斗。

在走回村子里,穿到另一边的海滩。这里诞生了一堂史诗级的表演教学课。

这里有风景,有美食,有情怀,来香港有什么理由不来这里呢。

ps:喜欢徒步的朋友,可以在鹤咀下车,走号称亚洲最美的徒步线路龙脊,美哉快哉。

香港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城市,许多游客来到这里除了商务就是购物,去中环、铜锣湾、尖沙旺等商业中心买买买是最常见的。除此之外,迪斯尼、海洋公园也是人们常去的地方。其实除此之外,香港还有一些冷门但是却值得去的地方。

1、庙街夜市:庙街里摆的地摊,卖什么的都有,廉价衣服饰品鞋袜色情书碟。在昏黄的灯光下,过往的人们面目模糊,摊主不动声色的兜售着摊位上的杂货。暗淡的夜色里,天后宫庙早早就关了门,百米开外,是车水马龙的油麻地大马路,各种金店高档服装店林立,和身后的庙街夜市,一个转身,便是繁华和落寞的分隔。这么多年过去了,再走庙街夜市里,恍惚时空并未改变,还是十几年前的记忆。庙街门口榕树下的算命卜卦摊,依然没什么人光顾;多走几步,煲仔饭和炸蚝饼,照样吸引着我们坐进去点上一份;就连那个手串饰品摊位的主人,似乎也还是当年的那位,只是又见老了,头顶的白发更少了。

2、南丫岛榕树湾:从香港中环的四号码头,搭上渡轮去南丫岛榕树湾,船票是16元硬币。跟着一大群人挤上船,在海上颠簸30分钟,就到了南丫岛。小岛和平常见过的渔岛并无两样,避风坞渔港和大榕树,路边随意开着的食肆排档,还有走进小巷深处的那个小天后宫庙,都让人感到一种亲切感。香港本岛的周边,有这么几座离岛,平常冷清寂寞,一到了周末,便有无数的人们前来休闲度假,徒步、骑单车、吃排档美食,给忙碌的港人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去处。岛上据说还是著名影星周润发的老家,只是我们没有兴致去寻找他的故居,只去“南岛书虫”咖啡书吧里,点了杯茶喝,翻几本书看,躲一躲酷热的太阳。

3、元朗天水围:许鞍华的那部《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让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元朗小围村,一时间出了名。我们住在天水围天恩路,每天出门,搭乘轻铁列车去大棠路老街,或者到天水围站换乘西铁线去港岛。在“当当当”的声音里,我们重温着天水围的日与夜,穿梭在香港的繁华与落寞之间。当然,大棠路的老街,才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在街口的胜利牛肉丸,吃一碗Q弹的牛肉丸汤;到老榕树下的许留山老店,点上一份略带苦味的龟苓膏;再去老荣华茶餐厅喝午茶,似乎空气里荡漾的,都是怀旧的味道了。吃饱喝足,我们走去对面的市场,在鱼档和菜摊中走过,嘈杂的叫卖声,污水流淌的地面,人头攒动的市场里,弥散着天水围最底层的气息,那些刚从高挡写字楼里回来,卸去一身华服浓妆,钻进这里挑菜买鱼切肉,回到自家的灶台饭桌上,回到生活原本的样子。

说起香港,我们总会联想到“购物天堂”、“美食天堂”等美誉。其实,香港的魅力不仅限于此,她还有很多小众独特的地方,让你静静地感受。

塔门岛,一个很值得前往的岛屿,淳朴、自然、宁静。风景很美,山背面有平坦的草地,视野开阔,海水湛蓝,非常适合拍照。

塔门岛不大,半天时间就可以逛完。岛上有不少渔家小摊档,还设有一个观音庙,节日的时候会有很多渔民到塔门上香祈求平安。

露营,白日看海,傍晚看夕阳,晚上看星空,任君挑选。

牛牛就是这个岛上的风景,它们一点都不怕人,超级可爱!不过,这个岛有点远,前往比较麻烦。

西贡实际上是一个区,在新界东,远离市中心,大多地方都没被开发。走在这里,甚至有一种在东南亚小城游荡的错觉,招牌海景、新鲜的海鲜、街上随处可见的歪果人...

这里还有香港有一条著名的徒步线路———麦理浩径,国家地理学会点名为全球最佳徒步径之一。以西贡北潭涌为起点,绕过万宜水库,由东向西横贯新界,以屯门为终点,共分为十段。沿途有路标指示牌,每段都有报到处和休息处。

全程风景各异,不论山岭、岸边、丛林、溪涧,全都美丽得叫人叹为观止,还会途径香港“十大自然胜景”之第一名的西贡大浪西湾。喜欢徒步的朋友约起来吧~

我在香港生活几年了,推荐2个游客较为陌生的地方,不算知名旅游景点,让大家感受香港的人文气息,感受不一样的香港。

这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图书馆,也是服务范畴最广和馆藏数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

这里是书的海洋,是亲子阅读乐园,来这里除了借书,阅读之外,更重要的感受香港人的秩序感,阅读馆里安静的掉根针都听得见,手机静音,需要沟通交流的自觉非常小声,或者去到走廊沟通。

中&央图书馆设有故事会,由和蔼可亲的义工姐姐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儿童阅读区环境舒适,可以亲子阅读,增近亲子关系,培养小朋友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小朋友的社会秩序感,图书馆是不能大声喧哗的,做一个有秩序有责任的人。

切记:18岁以下人士不能入马场内。

电视上经常看到香港的赛马活动,何不体验一下香港的赛马,亲身感受一番现场的刺激,目睹星级马匹在赛道上的雄姿,一起狂呼呐喊助威。

香港虽然不算事很大,但是值得去的景点其实蛮多的~这一次我推荐的地点虽然不算是冷门景点了,但是个人觉得如果有机会到香港慢慢的逛,还是很值得去的~

是的,南丫岛不算是冷门的景点,但是在香港来说,相对于购物中心的人山人海,香港南丫岛算事很少人去了。

到南丫岛的唯一交通工具是坐船,在中环4号码头,坐船的整个过程大概是半小时可以到岛上,而在岛上的交通工具也是靠腿步行或者租用自行车~但是更多的还是步行,因为主要还是爬山。

我去南丫岛的时候,是下着雨刮着风,也因为是工作日,所以岛上的居民非常的少,游客也很少。到南丫岛登山到了山顶还能看到半个港岛,风景非常的好看。

在南丫岛还能选择露营,香港露营的条件是做得非常的完善的,所以到香港露营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体验。

没错,还是推荐香港的离岛,香港的离岛我觉得比买买买要更有意思吧~

长洲岛相对来说,比南丫岛的旅游开发更加的完整,但是人不算很多,岛上能玩的设施很完善,白天除了能在海滩玩,晚上也能在海滩边的一些小店喝喝酒,听听歌。聊聊天什么的,也很是惬意。

长洲岛到了5月还有很传统的抢包山活动,这个活动非常的热闹,当然啦,这个时候也会相比平时的游客会更多。

这里算是网红拍照地了!这里其实也不能算是旅游景点,只能说是一个网红拍照胜地,是香港属于比较早起的一些公共屋邨,但是这里的房子都是五颜六色的,外观非常的好看,出片很漂亮,会有一种小清新的感觉,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来打卡拍照,也变得越来越多人喜欢到这里了。

香港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约有2,780万游客到访香港。本港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气候纯朴,自然美景丰富。香港也有很多小众,但值得一去的好去处:

香港是世界上宗教和文化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教堂,清真寺和寺庙分布着香港。位于城市的寺庙深受古代中国建筑风格的游客欢迎。其中一些寺庙包括芝林庵,宝莲寺,凤英仙宫等。

没有经历日常的“幻彩咏香江”,去香港旅行并不完整。“幻彩咏香江”是由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灯光音乐秀。自2004年1月17日成立以来,每晚在晚上8点举行盛大的盛会。节目分为五个主题:觉醒,能源,遗产,合作和庆祝。有几个观赏点可以欣赏视觉表演,但尖沙咀海滨是城市最佳的观景点。“幻彩咏香江”也是年度新年倒计时的重要特色。

香港动植物园占用香港太平山山坡5.6公顷。花园建于186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园之一。香港动植物园拥有多种植物和动物,包括一些珍稀植物,如云南山茶和黎明红木。游客可以在不付任何门票的情况下进入公园,使公园成为放松和冥想的理想场所。

在香港的许多岛屿中,南丫岛是最不发达的岛屿之一,面积为5.23平方英里,规模第三。南丫岛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体验它的美丽,未受破坏的自然美景。该岛提供了一些在香港最便宜的住宿设施,并举办了几个传统节日,游客可以了解岛上的历史。其中一个受欢迎的节日是当地渔业社区举办的天后节。该岛因其众多海鲜餐厅而闻名,这些海鲜餐厅为香港地区提供最美味的正宗中国美食.

虽然大部分人认为香港只限于这个城市,但市区只占总土地面积的25%,其余40%以上由郊野公园和储备构成。城市郊区的丘陵地形为远足提供了极佳的途径,让您可以欣赏海港和周围岛屿的全景。其中一条是着名的麦克西奥径,是本港最长的,可以欣赏到海滩和南中国海的美景。

体验正宗香港的最佳方式是在位于城市的几个夜市之一购物。夜市是充满当地商品和纪念品的街市,价格相对较低。最好的地方之一就是最繁忙的夜市,庙街夜市。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充满了试图销售他们的商品的商人,包括当地的美食,服装和纪念品。

游客在香港的另一个历史景点是位于九龙半岛的九龙城寨公园。九龙寨城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用于几个目的。然而,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政府修复了现场,重新安置了现有居民,并建立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直到1995年,这个地方才遭到破坏并且充满了犯罪活动。九龙寨城公园每天从上午6:30至晚上11:00开放。

香港不规则的海岸线和200多个小岛主办了许多风景如画的海滩,其中一些是限制进入的私人海滩。但是,大约有40个公共海滩的设施与私人海滩的设施相媲美。其中一些公共海滩包括斯坦利海滩,这里非常适合水上运动和冲浪爱好者。海滩还举办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圣斯蒂芬海滩是另一个不太拥挤的公共海滩,为家庭活动提供了完美的环境,如沙堡建筑。

香港虽然很小,但历史悠久,历史文物储存在全港各地的众多博物馆中。虽然这些博物馆要求游客购买门票,但其中几个星期三免费入场。著名的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了数千件作品,代表了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著名的博物馆星期三免费入场,是香港太空馆,专注于天文学,展览展示了太空科学所取得的许多里程碑。

香港的大屿山值得去一趟,记得前年去香港的时候,特别安排了一天时间去大屿山玩一下。那天的天气真好,万里晴空,心情舒畅。一大早过海索道挤满了人,排了1个半小时的队,好不容易上了昂坪索道。但随着沿途的美景……二个字,“值得”。

昂坪360缆车是世界上最大的缆车(索道)系统,缆车连接大屿山东涌市中心及昂坪,全长5.7公里,攀升愈600公尺。整个缆车系统有2个转向站及8个缆塔。由大屿山东涌市中心至昂坪,沿途纵览香港国际机场、南中国海、天坛大佛及北大屿山郊野公园的自然美景。

香港劏房区,天天给你展览一个经济完全体巨大的贫富差距(差距不可逆)。

分析预测今年香港房价再涨10%,你到年底去看绝对壮观一家人挤在5平米里。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各处都不乏喧嚣的人流。想要找几个冷门但是有特色的地方的话,下面这两个绝对值得一去。

你一定知道陈奕迅,可你知道香港有一座“陈奕迅山”吗?陈奕迅山,实为大东山。2010年秋,陈奕迅新专辑《Taste the Atmosphere》的封面,那一片金黄的日光与芒草,就是取景于大东山。位于大屿山的大东山,英文名Sunset Peak,是香港的第三高峰,最佳日落观赏点之一。

山顶上,有一片小白屋,叫烂头营,是露营的营地。秋日的大东山,落日如金,芒草飞絮,白屋点点。在闲暇的晴天,带上简餐,徒步大东山,拾级而上。又或者带上营具,夜宿大东山,看日出日落。连陈奕迅都被吸引了,你还不心动吗?

如果香港没有商场林立的弥顿道,没有人来人往的旺角,也没有五光十色的维多利亚港,那香港还有什么?香港,还有远山和海岛,例如塔门岛。从马料水码头或者西贡黄石码头出发,一个小时不到便可到达塔门,那是另一面的香港。

沿着修葺好的栈道和山径,漫步塔门岛,你可以在草坪喂牛听海,在沙滩露营看星。这里有石滩,有山丘,也有炊烟人家,唯一缺少的就是闹市的喧闹。

二、香港有哪些适合小朋友游玩的景点

如果有时间应该去下香港的几个离岛看看。过去,内地人在香港的旅游活动,集中在香港岛和九龙的繁华区域。其实除太平山顶、海洋公园等主要景点,以及购物、美食以外,香港风格各异的离岛风情,同样拥有迷人的魅力。

位于香港岛西南海面上的小岛。很多年以前,香港只是一个小渔村。但今天的香港已经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丝毫看不见昔日景象。正是在这长洲岛上,仍然延续着浓郁的渔村风情。

从中环码头乘船出发,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高楼大厦渐渐成为遥远的背景。大约45分钟以后,渡轮抵达了长洲码头。走出码头,只见南北向的海傍街上,各类店铺、餐厅和度假屋接待站一字排开,体现了这个小岛正扮演着度假村的角色。岛上除养老院的电瓶车等特种车辆外,禁止汽车通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推荐骑单车环游全岛。

长洲岛实在是一个非常小的岛屿。它南北伸展,形如哑铃,两头大,中间小。北部山地比较荒凉,唯一值得一提是北眺亭。它是岛上最高的建筑,也是俯瞰全岛及周围海域的最佳场所。南部山地郁郁葱葱,风光秀丽,山间贯穿着一条游步道,当地人称“家乐径”。岛上居民大部分生活在中部区域。这里地势较低,地形狭窄,从西面的港湾到东面的沙滩,最狭窄处骑单车半分钟就能穿越。纵横交错的国民路、东湾路、学校路和北社街、新兴街、大新街等几条主要街巷,将鳞次栉比的房屋分割得井然有序。沿街民居大多为三层楼房,二三层有露台,底层开设餐厅或店铺,样式和招牌极具传统韵味。

长洲岛南北景色不同,东西两岸的风光也迥然有别。东湾海滩是理想的海滨浴场,建有华威酒店、迈亚美度假村等不同档次的度假设施。紧邻东湾海滩的观音湾,已开辟为滑浪风帆水上活动中心。

早在明清时期,长洲就是闻名遐迩的深水渔港。岛屿西面的港湾内,百余年来一直保持了船帆交织的繁忙景象。

交通提示:从地铁中环站A出口,走上人行天桥,沿“港内外各线渡轮码头”的示意标志,抵达中环5号渡轮码头,坐渡轮前往长洲岛。渡轮分普通船和快船,普通船航行时间约45分钟,快船约30分钟。普通船豪华座票价16.8港币,游客可走到船尾甲板上一览海上风光。

游览重点:海傍街上有多家单车出租点,出租形式有时租和全日租两种。时租每小时10至15元港币,全日租30至40元港币。建议先骑单车环游全岛,然后重点游览中部居民区、南部山地和东、西海湾。

对于影迷们来说,南丫岛是周润发的家乡。周润发乳名“细狗”,每次回到岛上,相熟的街坊都会热情地招呼他:“细狗,你又返来呀!”而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南丫岛不仅洋溢着恬静闲适的欧陆风情,那曲折多变的海岸线,大大小小的海滩、岬地、山岭,绵延起伏的家乐径,掩映在密林深处的村屋,以及露天酒家里的生猛海鲜,同样具有难以抵挡的魅力。

南丫岛是香港的第三大岛,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1万多。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汽车,也没有噪音和废气。正因为此,近年来南丫岛榕树湾一带,吸引了许多在香港的外籍人士前来居住,形成了华洋共处的人文风景。

榕树湾是南丫岛北部一个繁华的村落。窄窄的街道两旁布满了中式酒家、西式餐厅、东南亚美食店和风格各异的酒吧,还有一些名字很好听的工艺品商铺,如清华居、周游列国、不羁的农夫等。从榕树湾往南,走过一幢幢乡间别墅,眼前就是周润发的出生地横朗村,那里有周润发的祖屋和他的母校南丫岛北段公立小学。横朗村南面的拐角处,有一个用铁皮、木板、帆布搭成的简陋的小卖铺,招牌上赫然写着“阿婆豆花”四个字。在炎炎的烈日下躲进天棚,尝一尝这名声在外的阿婆豆花,发现其立意、取材迥然不同于江南的豆腐花。嫩白的豆腐加了点冰,再加一点姜汁和黄糖,润滑中略带香甜,沁凉可口又解渴。难怪20多年来,阿婆豆花能够长盛不衰。尝过阿婆豆花,可以到不远处的洪圣爷海滩。海滩不大,但宁静优美。

交通提示:中环4号码头有渡轮可抵达榕树湾或索罟湾,航班很多,往返极为方便。航行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40分钟。

游览重点:榕树湾和洪圣爷海滩是游客一定要去的地方。洪圣爷海滩有免费的更衣室和冲凉房,建议在海滩上多花一点时间,自然会有特别的感受。从榕树湾到索罟湾的家乐径,行走时间约1小时。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走一走另一条家乐径,行走时间约25分钟。沿途风景秀丽,还可隔海眺望海洋公园、浅水湾和赤柱。

香港三大离岛,各有各的特色。长洲岛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南丫岛洋溢着欧陆风情,而大屿山则体现出历史和现代的交融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面积相当于两个香港岛。从东涌乘坐巴士前往昂坪,沿途树木葱茏,山岭起伏。导游指点着远处的两座山峰说,那就是凤凰山和大东山。

海拔934米的凤凰山和海拔869米的大东山,是香港第二及第三高峰。陡峭的山坡下是翠绿的沿岸谷地,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向南的海岸拥有许多岬角和海湾,还有香港最长的海滩——长沙海滩。北面海岸是典型的河口三角洲,布满咸水溪涧和红树泥滩。黄色的珠江水和湛蓝的海水,在西南分流角海面相遇,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在香港,大屿山的生态环境不可多得,而它的历史文化也同样弥足珍贵。考古发现,先民的足迹很早就出现在这里。至唐朝,大屿山和广东水道相通,发展极为迅速。清雍正年间,大屿山设炮台,以后又建了东涌炮台与东涌寨城。1993年,坐落在昂坪木鱼峰的天坛大佛落成开光,成为香港最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中外游客。

大屿山又是现代的。香港国际机场位于大屿山北部的赤蜡角。从大屿山通往九龙的青马大桥,是世界著名的公路铁路双层斜拉三塔吊桥。迪士尼乐园,也落户在大屿山。

在历史和现代之间,大屿山的一些居民也面临着新的选择。位于大屿山北海岸的大澳村,水乡风情极为浓郁的海岛渔村,以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当地人称“高脚吊楼”)而闻名。年久失修的吊脚楼正等待着市政改造,不知道这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是否还能保持传统的风貌。

大澳村的河道,呈“入”字形伸展。那一撇的末端,就是大澳村的入海口,这个海就是著名的伶仃洋。

交通提示:乘坐地铁或巴士到达东涌,然后转乘巴士前往各旅游点。东涌距离香港国际机场很近,是大屿山旅游的中转站。从东涌乘坐巴士,可抵达梅窝、大澳和昂坪,车程都在45分钟左右。喜欢乘坐海上渡轮的游客,也可以在中环6号渡轮码头坐渡轮至梅窝,然后转车去各旅游点。

游览重点:长洲岛、南丫岛面积不大,有一天时间就可以玩得很尽兴。但大屿山面积大,游览内容多,一天时间不可能游遍全岛。大屿山主要旅游点包括天坛大佛、东涌、大澳村、长沙海滩、西南分流角、梅窝,各旅游点相对独立,风格各异,游客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选择不同的线路。

三、黄圃镇有哪些景点

黄圃镇地处中山市最北部,西北与佛山市顺德区为邻,东北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河相望,居“珠三角”西岸都市圈发展核心板块,与广州、深圳、佛山、江门、东莞、珠海、香港、澳门八大城市同在一小时生活圈内。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黄圃的海蚀遗址,位于鰲山村石岭片,魁楼岗(东坑大冈一带),占地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连绵长达300米),而且更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整的海蚀遗址,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据地质专家考证,此海蚀地形主要形成于晚期至新世纪之前海蚀时的古珠江口海湾中岛屿时期(距今约7000-2000年)。岛屿与海面接触处由于长期的海浪侵蚀,形成多处海蚀洞。海退之后,石岭由岛屿变成了今天的丘陵,海蚀洞变成为山脚一带连串的岩洞。石岭裸露的山岩由紫红色沙质岩层构成,形成于距今一亿多年的白垩岩灰层。由于长期的风化,岩层产生裂隙和剥落,形成了玉泉洞、穿狗径、鼻管石、蠄蟝(蟾蜍)石、滴水岩等形态各异的山体奇观。目前该海蚀遗址出露的海蚀地形从玉泉洞开始向北延伸两百多米,呈现出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独特的海蚀地貌。它是继广州七星岗古海蚀崖之后,广东境内第二个作过水准测量的古海蚀崖,对研究新世纪、乃至更新世纪海蚀时是否存在高海面这一世界级地理学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黄圃镇这独特的海蚀遗址正在大规模地保护开发,建设一座广东最大的海蚀遗址公园。黄圃人胡振光(飘色艺人胡柏泉之子)有七律诗一首。咏海蚀遗址公园建设:浑浊初开历万年,乾坤不老斗星迁。移山倒海惊龙殿,唤雨荡虎渊。滴水巉岩雕瘦石,穿云天狗走灵蜓。魁岗枕暖留仙客,日月晨昏濯玉泉。

在今黄圃镇鰲山村南约坊和北约坊一带,有多处古迹。其中,有三十六级古石径道、宋代古码头遗址、古祠堂群、古青砖屋群、北极古殿、社学庙及北约观音大庙等。

三十六级古石径道位于鰲山村南阳里门口往西途经社学庙、北极殿(北帝庙),沿饭盖岗拾级而上至山腰,顺坡而西下,与灵会后街连接而通往黄圃。全长390米,宽1.1米。是一条始于宋代的数百年的古石径道。

位于黄圃镇北头坊(今镇一村北头正街),建于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四柱三间通天式石碑,高5米,坊额正面是石雕阳刻楷书字体“百龄流芳”,上方嵌有“圣旨”二字。石雕背面则镌上“升平人瑞”,上方刻有“恩荣”字样,正背两面字体对称,图案统一,气宇轩昂。

牌坊为该村百岁老人文林朗何羽祥(享年102岁)受清代皇帝所赐,现乃屹立于其玄曾后裔何祥吉之居家门前。

何祥吉现任中山市政协委员、黄圃镇烧腊商会常务副会长,得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镇一村热心慈善事业的知名人士。

黄圃镇镇一村北头岗西边山坡(今镇一村北头正街六巷尾)有一株生长500多年树龄的古樟树。该古樟树在地面处分生长成两株两人多方能合抱的树干,可能是早期主干断折而长出的两个侧枝。2003年经中山市林业局专家鉴定,认为该树是中山市目前已知树龄最长的古樟树。保护发证编号为第14号,当时测量树高18米。树冠21米,中间并寄生了一株小榕树。2006年黄圃镇政府进一步对树保护,刻意把寄生的榕树剔除,确保古樟树茁壮生长。

黄圃镇北头坊(今镇一村)自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村民为保出入平安、常年顺景,在村头村尾和路途相隔200米左右便建一社头公,而社头公一种是建在河涌边作丧事请水(俗称买水给死者洗身用),称作买水埗头。一般属社头公内之地的村民方在其社内请水。如现在的“北潮社”(三队),还刻有“北振文坛运,潮探水部源”。“逢源社”(一队)“逢旺安居歌盛世,源丰乐业庆升平”。“拱北社”(二队)对联为“源运趋地脉,利物表神功”。还有(四队)“汇源社”共四个。另一种是根据村内的路、街走向而建,属“护卫式”,如:安宁社、复兴社(四队)、丰隆社(三队)、镇安社(六队)、平安社(五队)。各社头公的规律大部份为“坐南向北”而立,而且“无瓦遮头”。据78岁老人李作平讲述,为因“社头公”太偏保当地人间,受到天上玉皇大帝之惩罚,所以不得有瓦遮头,还受北风吹袭。而社头公却竭尽所能、不管雨淋日晒,北风袭身,尽忠职守,护卫一方,以保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深受各村民爱戴和崇拜,后人在初二、十六定为土地社公诞,相传至今。除此之外,“社头公”还遍布黄圃旧城区。

黄圃天主教原属澳门教区,解放后属江门教区管辖。教徒主要是清末民初到黄圃行医的受西方教育较深的人士及其家属,以及原黄圃大滘村一队的部分人家。黄圃天主教会始于清朝末期,当时有2名法籍传教士,教徒20余人。日寇入侵黄圃后传教士出走教务中断。1945年日本投降后,肇庆人李磐石因毕业于澳门而受派到黄圃传教,使黄圃天主教会得以重开。当时无固定教堂,辗转于北头坊农家一带活动为主。解放后始定居于三社坊上街(原镇中学后面)的一间政府土改没收的公房改建而成。“文革”开始又因横扫封资修牛鬼蛇神而中断。1977年“文革”结束后得以恢复,设教堂于南边街。以后教会信徒不断扩大,1993年新建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于南坑社市场侧。每逢星期天或天主教会重大节日,教徒们都前来礼拜和聆听教经,教徒遇重大事情如结婚等也到教堂举行仪式。黄圃天主教会现有教徒约130人。

烈士纪念碑座落于群蜞岗,建于1949年,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墓。1963年扩建为陵墓,占地面积121平方米。1969年重建,陵墓呈圆形,直径27.5米,为烈士骨塔龛,装有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及建国后牺牲的烈士遗骸。墓前碑高10米,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碑座镌有48位烈士事迹志铭。在80年代,政府再斥资数十万元,扩建烈士陵园,在烈士碑的西南面和后面分别建起了小亭,在登山的路上用混凝土铺设了梯级,在路中央筑起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混凝土结构的牌楼。现在,烈士陵园已成为一座公园,是黄圃人民凭吊烈士和休憩的去处。

位于黄圃镇鰲山山麓下的塘边街松排路尾。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县彭科倡建,为香山县最早的书院之一。鰲山书院的建设颇具规模,入门处为天井,天井后是二层高的楼阁,称为讲堂。楼阁外复为广阔的天阶,两旁盖有书房,共有八座。书院后座为文昌殿,供奉着文昌公。鰲山书院建成后,为封建科举培育人才,如嘉庆年间的文林郎王麟五;同治年间的郎中关献璐、武举何在芳;光绪年间的进士何文耀、举人孔广霖等,皆出于此书院。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鰲山书院曾开办过女子学校。民国期间,也曾在此开设过初级小学、高级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里为惠正小学的校址。新中国成立后,鰲山书院成为黄圃区政府所在地。后由于不断改建,原来鰲山书院的面貌已大为改变。

原位于三社坊的私家园林。建造人为刘东序。刘东序为大黄圃三社人,是位文人,但未能考取功名,为人有骨气,擅长赋诗,特别仰慕屈原,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屈东序”。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屈东序从家乡避难来到顺德县大良,游览了清晖园,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自己的家乡,也建造一座类似清晖园的园林私邸,以作隐居。回到大黄圃后,他便在居处三社坊开始策划经营,到了光绪年间,园林始具规模,取名“留春圃”。后经曾孙刘兆文不断扩建,更具规模。以亭台楼榭为重点维修、扩建对象,内部装饰更是精心布置,书画、诗词,遍布各个亭台楼榭、大屋等处,给人一种书画世家、长盛久远之印象,是很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其临河正门两侧联:一桥一溪时行时止;半耕半读恒产恒心。门上横额书“留春圃”三字,是黄圃第一之名胜游览之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留春圃的景物犹存。留春圃的前门正对着一条小河,河对岸有几株四五人合抱的大榕树,其中一枝枝丫伸过河岸,罩于大门之上。大门口左右两侧有两株10米多高的桄榔树(假槟榔),从远处即可望见。园内,楼亭台榭分布有致,花草木石点缀其间,菜地蕉林,鸭寮鱼堰,充满田园野趣,园后门处,是两口大鱼塘。现辑录留春圃园内几组诗联以供欣赏:绿窗联——静对青山寻逸趣,闲临秋水抱中和,横批:竹笑花嬉。横门联——浦涧泉声晴若雨,板桥松影夏如秋,横批:中通外直。中座壁联——闲中日长静里天大,桐间露落柳下风来。闸门联——听鸟观鱼诗书余逸,耕烟解月桑麻铺棻。闸门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碑亭联——竹笑花嬉人乐,禽鸣蝶舞风和。大厅西门联——耕读于斯传五代,钧游到处洽三春。听泉桥联——古木参天云灿丽,闲花映地日光华。由此可想见当年屈东序时在园中,是效仿归园田居的陶令渊明的情景。屈东序的后人恩、祥、生数辈,都住在该园中,也是一个书香之族。七八十年代,由于子孙分家建房需要,园中景物逐渐消失。

三社下街逸圃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为刘氏另一宗支十三世祖(绰号大头回)所建。逸圃是旧时黄圃镇内仅次于留香圃的一处私家园林住宅。早前建有一座大屋,两层木楼,大屋内二楼后面一间大楼,前面是窗楼,两边有走廊,大屋后面右边建有门廊,设有门口出入(称后门),左有一间大睡房,中间有一个小花园,种有花草树木,有一假石山。整间大屋总面积约有400多平方。到1945年间,其子刘告训再买入“行山祖”的地块,约近400平方,在旧大屋左边新建了一座两层楼房,新旧屋之间有一条大通道,通道入大花园处建有一道圆拱门。新屋约有130平方,后花园约有250多平方。花园中间建有一座八角亭,四周种满花草树木,鸟语花香,十分阴凉,是宜居之地。

出“逸圃”门口,横过石街路便是河边,建有一处方石彻成、约6平方米的下水埗头。埗头平台临河而立,涨潮时常高出水面几十公分,很适宜游泳时作跳水台,村民习惯称此为“大头回埗头”,而且此处河面较宽,岸边有四株南洋大楹树,春夏之交,绿叶红花,涨潮流水,吸引无数来此游泳消暑之人。

鰲山村原有九个古老闸门,分布石岭有7个,岗东有2个,以岗东“北约通津”最大。它们分别建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1、石岭上街承恩社头旁边建有“天半朱霞”闸门,用双隅青砖彻到顶头墙高5米。无瓦盖顶,中间横放的白麻石阴刻“天半朱霞”四个大字楷书,字高20厘米,匾长2.38米,高0.36米,厚0.13米,人们称为生闸门,入村必经之路。据风水先生说:人到村闸门抬头一望“天半朱霞”门匾,便知道该村大部份(75%以上)姓刘氏的。读者可知其中的喻意吗?

2、石岭下街北面在兴隆社头旁边建有“别有天魁楼”闸门,双隅青砖到顶,墙身高5米,亦无盖瓦顶。中间横放着一块白麻石,用阴刻楷书“别有天魁楼”五个大字,字高20厘米,石长2.4米,高0.36米,厚0.13米,当地人称为死闸门,凡是丧事必须在此门通行。

3、石岭中街北侧处建有一个“石岭”闸门,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无瓦盖顶,中间摆放一块长2.33米高0.35米厚0.13米的白麻石,上面阴刻着“石岭”二字,代表此是中心地方,经过百年的风雨所致,二字已模糊不清。此石现存放在石岭承恩社头旁侧。1997年冬重凿“石岭闸门”四个字在横边上。

4、原石岭下街中段(卫生站旁侧)曾建有“天台古道”闸门,是通往仙庙必由之路,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占地10平方米,中间横放白麻石阴雕“天台古道”楷书四木大字,石长2.30米高0.35米厚0.13米,字高20厘米。

5、石岭下街南,在南安社头旁侧建有“清平里”闸门,双隅青砖彻成,墙高5米,中间夹放一块白麻石,阴刻着“清平里”三个楷书字,石长2.38米高0.35米厚0.13米,字高20厘米,闸门东面连接社头,西面围起一座双隅青砖(25厘米宽白灰路)围墙,墙高4米把承恩社、石岭社、兴隆社连贯起来,每隔适当距离留有三到四个一尺见方的窗口,用作防御盗贼入村或与外村宗族械斗时,托盛枪枝的平台。围墙有数百米长。

此外,在刘氏大宗祠堂南面和现泰和腊味厂脚下路旁各有一座用糯米饭、蚝壳、盐、泥土混合拌匀椿实的古老泥围墙闸门。墙身高4米宽0.4米。

二、岗东建有两个古闸门,一个在南约,名叫“南阳里”一个在北约,名叫“北约通津”。

1、“南阳里”闸门位于南约储南潘公祠后面,占地10平方米,用双隅青砖彻成,闸门高5米,盖金字顶有瓦覆盖,中间夹放白麻石一块,长2.33米、高0.35米、厚0.13米,上面阴刻着“南阳里”楷书三个字,字高20厘米,人们称它生闸门,嫁娶坐花轿必由这闸门进入。亦是由黄圃入岗东必经之路。

2、“北约通津”闸门位于兴东下街22号苏添宗屋旁(见证)是鳌山村古代最大的一个闸门,建筑占地40多平方米(23块瓦坑木楼)二层高,高度2丈2尺。上层楼满阁楼板,楼西面放古代消防水喉管和水喉铜笔等,楼东面是“打更公”歇息地方;下摆放一把木梯。全闸门都用三隅青砖瓦顶砌成,檐下标画各色彩画。下层的地面全部用白麻石铺贴,闸门高度5米,中门上方横放“北约通津”四个石刻大字,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岁末,白麻石长2.46米,宽0.6米,高0.1米,阴刻楷书而成。每个大字高、宽均为34厘米,闸门有7个柱墩孔,与地面麻石柱墩孔对称便于外贼入侵时套上杉柱,外人不能进入。闸门西面安放古代救火水柜一个写“岗东北约坊水柜”。柜槓两枝。闸门东面是男人冲凉埗头,7米长双隅墙青砖彻成,墙身高2.5米。闸门西面衔接用糯米饭、蚝壳、食盐、泥土椿实坚固的围墙,泥墙高3米,宽0.4米,长80多米,由三步塘边至岗边山脚。中间有两到三个一尺长、宽的窗孔,用以作为防外盗贼如入村或与外村宗族械斗时驾枪的平台。坊中人称此闸门为“死闸门”。

上述闸门,大多不存,唯一剩下一块“北约通津”牌坊,现存于观仙路入鰲山村北约坊路口,成为黄圃闸门的唯一见证。

黄圃有一座桥名叫“拎鸡桥”,横跨黄圃涌,位于黄圃涌南边街中部旧竹织社旁边,此地旧称“中度”。原来对甫街的人到南边街靠搭渡艇过河,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建成一木桥,称之为“拎鸡桥”。“拎鸡”是地方语言,指其活动支点可扭转的意思。

拎鸡桥总长约30米,南北向,贯穿南边街和对甫街,每边有约12米固定引桥,引桥桥面1.5米宽,用红杉木条铺成。中间桥孔可拎转的桥板约6—7米长,1.2米宽,由三条40厘米宽,9厘米厚的杉木板拼成,桥墩用16条12厘米粗的坤甸木插入涌底,支撑引桥和桥墩。在靠南岸桥板下2米左右安装一个大转盘,采用几个圆铁球作滚动盘,转盘扣住中间桥板的四分之一位置,末端吊上三百余斤重的大麻石,转盘旁有一个平台,用来站立推动桥板的人,桥板不转动时搭至北面桥墩上。中孔桥板转动时只可向北面方向(即下水方向转)。

当高大的船只(当时主要是运载稻谷的木船)通过时,站立在船头的人用竹蒿即可把可拎转的桥板推(拉)到西面,当船只通过后,船尾的人又用竹蒿把桥板反推转东面,使桥面复原而让行人过桥行走。

“拎鸡桥”由于无专人管理,且构造粗糙而逐渐运转不灵,只运行了4—5年时间便消失,代之用杉木板代替,这时过往的大木船,船家便要提前到桥上把木板托起或拉向一边,待船只通过后再推拉恢复原桥面让人通行。直到1970年建成现在的水泥桥,但“拎鸡桥”因其独特的结构使用而使坊间人印象深刻,桥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通里桥约建于乾隆年间,距今300年左右,是黄圃地区历史最悠久最壮观的石桥。原址在黄圃永直街口,横跨对河新基北街口。一直以来,通里桥是黄圃人出行顺德容奇的必经之路。该桥于1996年黄圃镇复盖新基涌作道路通行时被拆除,现仅余路旁牌坊,石块为私人所收藏。

该桥为石桥。水下至桥底用长方形石块砌成石基,在石基上放一大横石条承托桥面,桥面由五条石并拢而成,桥面长有六米多,宽有两米。桥边条石两侧面都刻有“通里桥”三个大字。通里桥位于永直街一边有一牌坊,高有四米左右,宽有两米六十分左右,破败不堪,后由侧邻住户刘伯康先生耗资五千多元修复一新。门楼上方正面写有“通里桥”字样,背面写有“万里通行”四字,基本保留了通里桥牌坊的旧貌,也保留了黄圃人对通里桥的留恋。

通里桥所在的张沙咀(地名)一带,是清末民初黄圃靠泊船艇最多的岸滩,其岸边一带是农贸集散地,农历逢三、六、九设圩市于此。附近有“天上天”旅店,“六艺林”药材铺,有米机、杂货铺等商铺。通里桥成为旧日黄圃镇的一个地标,虽已拆除,其印象仍存在老黄圃人心中。

建国前,黄圃还没有筑围堤建水闸,镇内的枪海涌张沙咀地方乃四河交汇之处,水路交通非常发达,枪海涌往东可出新沙海,往西可达南头将军村和大滘,北至镇一村。1920年前的江门渡和大小客货运船只都停泊在此,故此张沙咀是解放前中山最繁忙的水运码头之一。

当时货物运输靠人力摇摆浆橹、借助风势吹张风帆作动力。至民国期间始有火船动力驱动。人们短途出外则要乘坐“经济艇”。艇家一前一后划,客人可躺在有蓬的艇中,近则一日半朝,远则两日三朝方可到达。艇家还要为客人做饭菜,价钱实惠,故称为“经济艇”。

1930年,由潘锡、梁正、梁自带等人组成“文利公司”,拥有绞关船一只及帆船数艘,绞关船由六人脚踏绞关,带动轮盘拨水作动力。每两日客货混载往江门。此江门渡仅行走了两年多,就改为“火船”烧柴作动力,船的中部有两个大烟囱,1935年又改为烧煤,当时称这种发动机为“十寸半”,船上只有一个烟囱。1940年有烧汽油的“电船”。“电船”动力大,船拖十多只满载甘蔗的船,当时的石歧渡,江门渡很大,可载客一百多人,船舱底还可装货物,但这种叫“花尾渡”的船没有动力,全靠“电船”拖着行使。

香港榕树墙景点 香港榕树墙景点有哪些

1950年,黄圃成立民船服务社,组织流散船只入社。1956年成立港务站,客货运码头也因1953年筑围建闸而迁到黄圃枪海涌口三河汇合点即龙安街海边。建站初期,只有以杉木桩及木板造成的木码头一个,专供来往客货船舶停泊之用,另建有仓库一座,及大黄圃港务站,该站自成立以后,黄圃附近地区包括民众、浪网、三角、阜沙等地的水上交通营运工作都归属黄圃港务站统一管理。1960年体制下放,又恢复港务站建制,转隶中山航运公司管辖。这时候,黄圃港务站将原来有的木码头改建为水泥钢筋混凝土码头,全长50米,并将码头划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部分,客运码头水深2米,货运码头水深1.5米。因龙安街位于黄圃文明围水闸外,每遇大潮期间街道便水浸,此时到码头的客人和货物便要在闸头处乘小艇摆渡至码头方可上船。此现象直至六十年代初期才结束。

1、黄圃——广州线。每隔一天往返营运一次。上世纪40年代开办,1986年停航。

2、石岐——黄圃——大岗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75年开办,1980年停航。

3、黄圃——大岗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80年开办,1983年停航。

4、石岐——黄圃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50年代中期开办。1985年停航。

香港榕树墙景点 香港榕树墙景点有哪些

5、石岐——黄圃——太平线。每天往返营运一次。1985年开办,至1990年后停航。

位于黄圃镇北头坊西桥堡(今镇一村四队)。东南直至灵会坊黄坭坑山脚。据镇上老人黎世友(89岁)、黎耀玲(72岁)讲述:传说明朝时期(距今约600余年),当时由海水冲击的大量淤泥顺着山脚逐渐向四周淀积,形成低洼土地,每年春夏之雨季、细岗仔、大岗山、北头岗以及东面的苏家岗、饭盖岗近4000余亩的一带山脉聚集之雨水顺山体而下流,形成河道、汇聚到西桥堡之西桥大涌,这条黄坭坑至西桥堡的弯曲河涌,称小沥涌。后河涌两边种有水松树,全长近一公里。由于当时黄圃最早的农贸集市在走马岗金钱地,人们所需之日常用品、食品等,便用船只顺着小沥涌装运到当时的黄坭坑松坑口一带上岸,再沿山路搬运至市场出售。古代之坟墓用石、砖、灰等用材,亦必经此水道再转山路搬运。因此,小沥涌曾发挥过重要的水运作用。后来因山坭淤塞,海潮渐退,小沥涌逐渐萎缩至西桥堡北头涌而终止。

明末清初时期,黄圃北头坊为防范外来盗贼,坊前西桥堡(今镇一四队)建有“西桥古道”闸门,坊后建有北溪堡的“天枢门”闸门,两大闸门均有人按时关启。

而“西桥古道”的由来据老人黎世友(今89岁)回忆:传说当时此地有一河道,名叫“小沥涌”,约有6米多宽,船只来往甚多,是往松坑口码头再往金钱地市集的必经水道。为方便本坊民众来往,在横跨小沥涌之南北架起一座木桥,因在此涌之西,号称西桥。此后又在涌和桥的北旁建起北头坊向外的唯一一道闸门。闸门宽有2米、高3米多,上方有一白石横跨正中,刻有“西桥古道”四字,金字脊青瓦盖上,四隅青砖到顶。至今近400余年。闸门以北即现镇一村市场一带,便是旧称之西桥古道。闸门于文革初被毁、仅留下“西桥古道”此石刻为鉴。

利济门在原黄圃中学边,利济门大街是用大长条麻石铺彻,街面约两丈多宽,平直宽敞,街边种有木棉树、桄榔树,街面干净,街南边还有一条用于流通东面山坑水和三社上街民居水的大水渠。利济门大街是三社上下街贯通的主要大街巷。利济门大街两头设有闸门。闸门是用大麻石彻成,高约一丈多,宽有八尺多,厚度一尺多,两个闸门均称为利济门。

西利济门靠边有个利济社,利济社边有座文阁庙,楼三层。东利济门对着天后庙。附近方园不到百米地方有几个庙社,可见当时这地方十分繁华。利济社对开河边,种有一棵大榕树,据说是由一个花名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香港旅游B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post/8616.html发布于 2024-03-0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香港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