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日本旅游A

中山陵日本景点 中山陵的日军守卫

日本旅游A 2024-05-23 4
中山陵日本景点 中山陵的日军守卫摘要: 本文目录中山陵景区有哪些景点...

本文目录

中山陵日本景点 中山陵的日军守卫

  1. 中山陵景区有哪些景点
  2. 南京中山陵附近还有没有其他景点
  3. 简介有关中山陵的背景资料

一、中山陵景区有哪些景点

中山陵景区的经典包括:音乐台、流徽榭、藏经楼、美龄宫、碑亭等日本景点门票合作

音乐台在中山陵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又名水榭,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建于1932年冬,它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款建造,由陵园工程师顾文钰设计。流徽榭三面临水,一面傍陆,流徽榭以石阶与岸相连。

平面呈长方形,长13米,宽9米,四周围有约一米高的蓝色栏杆;卷棚顶,上覆白色琉璃瓦;立柱表面均为蓝色;檐椽施以白漆蓝纹;梁枋、雀替均施以彩绘;地面镶嵌红色八角形小瓷砖。“流徽榭”三个楷书大字,是由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

藏经楼又名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中国佛教协会于1934年11月发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的物品而建,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

美龄宫是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下榻的别墅,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

在其房檐的琉璃瓦上雕着1000多只凤凰,是中国唯一一例。整座建筑富丽堂皇,内部装饰奢侈豪华,装饰以旋子彩绘,特别是蓝底云雀琼花图案出自工笔画家陈之佛之手,独一无二。

中山陵碑亭建在天下为公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以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为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高17米,宽12.2米,平面近似方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山陵景区

二、南京中山陵附近还有没有其他景点

南京中山陵附近还有很多景点,比如:灵谷寺、明孝陵、海底世界、孙中山纪念馆、中山植物园等。

山门是灵谷公园的大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囯二十年~民国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该塔高约60米,九层八面,全部用钢筋水泥建筑。

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京海底世界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梅花山旁,是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工程,由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引进澳大利亚先进技术。

南京海底世界有200余种,10000多尾海洋鱼类,6只来自南极的帝企鹅,20余只温带企鹅,并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豚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30余只。南京海底世界拥有180度亚克力透明玻璃构成的隧道,长74米,宽3米,高2.4米,储水量4000多吨,其中生活着百余种海洋鱼类。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

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1934年中国佛教协会发起募建。

此楼专为收藏孙中山先生的物品而建,又名藏经楼。主要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现辟为孙中山的经典菱处,还展出奉安大典珍贵史料。主楼共三层,底层为讲经堂,并有夹楼听座;二楼为藏经、阅经及研究室;三楼为藏经室。

南京中山植物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又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隶属中国科学院,始建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原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中国四大植物园之一。

中山植物园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植物园,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植物委员会成员;成功主办了亚洲史上第一次国际植物园学术讨论会及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

中山陵日本景点 中山陵的日军守卫

截至2013年底,植物园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园内珍藏有腊叶标本70余万份,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整个植物园分南北两区,北区以保护、研究、利用中国中亚、北亚热带植物为重点,南区是以热带植物宫为中心的植物博览园。

三、简介有关中山陵的背景资料日本东映景点门票

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钟山风景区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安放在这里。肃穆庄严的中山陵以其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优美的景致成为海内外华人争相瞻仰的地方。中山陵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陵墓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中山陵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中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孙中山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之遗愿,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中山陵园历尽沧桑,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许多景点建筑毁于炮火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山陵的保护,曾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陵墓四周。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将中山陵陵门、碑亭、祭堂顶上的琉璃瓦进行了更换,祭堂和墓室的铜门也全部修整如新。1986年,国家再次拨专款修葺中山陵灵堂、碑亭和牌坊,并修复了陵墓附近的藏经楼主楼,作为孙中山纪念馆。近年来,正气亭、永丰社、永慕庐、议政亭、仰止亭、音乐台、流徽榭、行健亭、航空烈士公墓等中山陵内的多处附属建筑均修葺一新。目前,中山陵园林海苍茫,花团锦簇,林木总面积达3000多公顷。历史沿革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举国悲痛。国民政府旋即成立了葬事筹备委员会,负责先生的葬事工作,并选墓址于紫金山。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将中山先生的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1929年7月1日,国民政府组织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总理陵管会办理。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直隶于国民政府。其职责是:护卫陵墓;管理陵园;办理陵墓工程及陵园建设;办理陵园农林事业;指导陵园内新村之建设。委员会议决各案,交由常务委员会执行。抗日战争开始,南京沦陷前,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随国民政府迁移重庆,会址设在重庆南温泉虎啸口青年会内。机构大为缩减,原有业务停顿,仅留少数职员负责保管基金及重要公物、档案。1942年(民国31年)汪伪政权成立“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此机构仅存两年多。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7日,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作出回迁计划,并先派两名职员到南京,接收陵园房屋及其它财产。1946年7月,国民政府将已有17年历史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改组为“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24日清晨,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5军105师师长刘志诚率部进驻国父陵园梅花山园林处保护陵园。4月28日,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5月11日,军管会发出保护中山陵园的布告:“......为严密保护孙中山先生陵园起见,无论军民人等,前来游览,不得损伤一草一木,违者严惩不贷......”解放后,中山陵园的管理机构在隶属关系和名称上屡有变更,现在陵园管理机构为“中山陵园管理局”,为南京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1998年10月1日,经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制定,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一部系统的、全面的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法规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日本旅游A本文地址:http://www.66weiyou.com/riben/post/106277.html发布于 2024-05-2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日本旅游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