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洞山的旅游景点
逢渠桥西南80米处,崖畔上有一块硕大的黑石,宽3.3米,高2.6米。一头高隆,一头低凹,以其形似木鱼,叩击顶端能发出剥剥之声而得名。相传,良价在洞山广为接引学徒,使世人纷纷信奉佛教,这可激怒了铁拐李(属道教)。他来到洞山要见住持,但不巧良价正在讲经论禅,不可打扰。于是铁拐李在殿外大声喊叫,要良价出来回话。吵闹声惊动了良价大师,他一出殿就认出了来者,说:原来是你这八百年的不死鬼!铁拐李接口道:那么你就是五百年的败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败。他当即抛起铁拐,良价见拐杖化成一座山丘,直往头上压来,用佛指轻轻一弹,那山即被定降在寺院右侧,成了拐棍山。有来无往非礼也,良价随手将木鱼掷了过去,铁拐李见状逃遁,木鱼落在离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鱼石。
位于洞山百岸以上300米处。该桥建于宋绍圣五年(1098)。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纪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立。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讼,故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该桥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缝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士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 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属陡拱。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桥三字,是当时县令钱鍪根据良价初来洞时,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题写的。2002年10月在桥上建了仿古亭。
唐代禅宗典籍。又名《洞山良价禅师事录》、《悟本大师语录》。唐代禅宗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洞山良价撰,明圆信、郭凝之编集。《五家语录》之一。
曹洞宗是禅宗五家中又一流传久远、影响甚大的宗派。洞山录亦是作为禅宗经典语录而受到重视。本书记述洞山良价行实、机缘语句以及“五位君臣”等曹洞宗义,是了解曹洞宗风的重要资料。
洞山录版本亦有多种。日本慧印校订的一卷本《洞山良价禅师语录》,除经文外增补了自诫、规戒和良价写给母亲的信《辞北堂书》、《后寄北堂书》等,并附录其母回信。本书所选为明圆信、郭凝之所编的版本。一、师讳良价,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云:“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云:“吾非汝师。”即指往五泄山礼默禅师披剃,年二十一诣嵩山具戒。
二、游方首谒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南泉问众云:“来日设马祖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师出对云:“待有伴即来。”南泉云:“此子虽后生,其堪雕琢!”师云:“和尚莫压良为贱。”
三、次参沩山,问云:“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说法’话,某甲未究其微?”沩山云:“阇黎莫记得么?”师云:“记得。”沩山云:“汝试举一遍看!”师遂举。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国佛云:“墙壁瓦砾是。”僧云:“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国师云:“是。”僧云:“还解说法否?”国师云:“常说,炽然说,无间歇。”僧云:“某甲为甚么不闻?”国师云:“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僧云:“未审甚么人得闻?”国师云:“诸圣得闻。”僧云:“和尚还闻否?”国师云:“我不闻。”僧云:“和尚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国师云:“赖我不闻,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僧云:“恁么则众生无分去也!”国师云:“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僧云:“众生闻后如何?”国师云:“即非众生。”僧云:“无情说法,据何典教?”国师云:“灼然!言不该典,非君于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师举了。沩山云:“我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师云:“某甲未明,乞师指示!”沩山竖起拂子云:“会么?”师云:“不会,请和尚说!”沩山云:“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师云:“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沩山云:“此去沣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拟草赡风,必为子之所重。”师云:“未审此人如何?”沩山云:“他会问老僧:‘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老僧对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
四、师遂辞沩为山,径造云岩,举前因缘了,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云岩云:“无情得闻。”师云:“和尚闻否?”云岩云:“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云:“某甲为甚么不闻?”云岩竖起拂子云:“还闻么?”师云:“不闻。”云岩云:“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师云:“无情说法,该何曲教?”云岩云:“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云:
五、师问云岩:“某甲有余习未尽。”云岩云:“汝曾作甚么来?”师云:“圣谤亦不为。”云岩云:“还欢喜也未?”师云:“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
六、师问云:“岩拟欲相见时如何?”云岩云:“问取通事舍人。”师云:“见问次。”云岩云:“向汝道什么?”
七、云岩作草鞋次,师近前云:“乞师眼睛得么?”云岩云:“汝底与阿谁去也?”师云:“良价无。”云岩云:“设有。汝向甚么处著?”师无语,云岩云:“乞眼睛底是眼否?”师云:“非眼。”云岩即喝出。
八、师辞云岩,云岩云:“甚么处去?”师云:“虽离和尚,未卜所止。”云岩云:“莫湖南去?”师云:“无。”云:“莫归乡去?”师云:“无。”云:“早晚却回!”师云:“待和尚有住处即来。”云:“自此一别,难得相见。”师云:“难得不相见。”
九、临行又问:“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只对?”云岩良久云:“只这是。”师沉吟,云岩云:“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师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云:
十、他日因供养云岩真次,僧问:“先师道只这是,莫便是否?”师云:“是。”云:“意旨如何?”师云:“当时几错会先师意。”云:“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师云:“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长庆棱云:“既知有,为甚么恁么道?”又云:“养子方知父慈。”
十一、师因云岩讳日营斋,僧问:“和尚于云岩处,得何指示?”师云:“虽在彼中,不蒙指示。”云:“既不蒙指示,又用设斋作甚么?”师云:“争敢违背他?”云:“和尚初见南泉,为甚么却与云岩设斋?”师云:“我不重先师道德佛法,只重他不为我说破。”云:“和尚为先师设斋,还肯先师也无?”师云:“半肯半不肯。”云:“为甚么不全肯?”师云:“若全肯,即孤负先师也。”
十二、师自唐大中末,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厥后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洞曹宗”。
十三、云岩示众云:“有个人家儿子,问着无有道不得底。”师出问云:“他屋里有多少典籍?”云岩云:“一字也无。”师云:“争得恁么多知?”云岩云:“日夜不曾眠。”师云:“问一段事,还得否?”云岩云:“道得,却不道。”
十四、院主游石室回,云岩问:“汝去入到石室里许,为只恁么便回?”院主无对,师代云:“彼中已有人占了也。”云岩云:“汝更去作甚么?”师云:“不可人情断绝去也。”
十五、云岩问一尼云:“汝爷在否?”尼云:“在。”云岩云:“年多少?”尼云:“年八十。”云岩云:“汝有个爷,不年八十,汝还知否?”尼云:“莫是恁么来者么?”云岩云:“犹是儿孙。”师云:“直是不与么来者,亦是儿孙。”
十六、师参方到鲁祖,礼拜起侍立,少顷而出,却再入来,鲁祖云:“只恁么,只恁么,所以如此。”师云:“大有人不肯。”鲁祖云:“作么取汝口辩?”师便礼拜,乃侍奉数月。
十七、僧问鲁祖:“如何是不言言?”鲁祖云:“汝口在甚么处?”僧云:“无口。”鲁祖云:“将甚么吃饭?”僧无对,师代云:“他不饿,吃甚么饭?”
十八、师参南源,上法堂,南源云:“已相见了也。”师便下去,明日却上,问云:“昨日已蒙和尚慈悲,不知甚么处是与某甲已相见处?”南源云:“心心无间断,流入于性海。”师云:“几合放过。”
十九、师辞,南源云:“多学佛法,广作利益!”师云:“多学佛法即不同,如何是广作利益?”南源云:“一物莫违。”
二十、师到京兆,礼拜兴平和尚,兴平云:“莫礼老朽!”师云:“礼非老朽。”兴平云:“非老朽者不受礼。”师云:“他亦不止。”
二十一、师却问:“如何是古佛心?”兴平云:“即汝心是。”师云:“虽然如此,犹是某甲疑处。”兴平云:“若恁么,即问取木人去!”师云:“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诸圣口。”兴平云:“汝试道看?”师云:“不是某甲。”
二十二、师辞,兴平云:“甚么处去?”师云:“么流无定止。”兴平云:“法身么流,报身么流。”师云:“总不作此解!”兴平乃拊掌,保福展云:“洞山自是一家。”乃别云:“觅得几人?”
二十三、师与密师伯参百岩,百岩问:“甚处来?”师云:“湖南。”百岩云:“观察使姓甚么?”师云:“不得姓。”百岩云:“名甚么?”师云:“不得名日本枫叶景点。”百岩云:“还治事也无!”师云:“自有郎幕在。”百岩云:“还出入也无?”师云:“不出入。”百岩云:“岂不出入?”师拂袖便出。百岩次早入,召二上座云:“昨日老僧对阇黎,一转语不相契,一夜不安,今请阇黎别下一转语,若惬老僧意,便开粥相伴过夏。”师云:“请和尚问!”百岩云:“岂不出入?”师云:“太尊贵生。”百岩乃开粥同共过夏。
二十四、师与密师伯到龙山问讯,老僧云:“此山无路,阇黎从何处来?”师云:“无路且置,和尚从何而入?”老僧云:“我不从云水来?”师云:“和尚住此山多少时邪?”老僧云:“春秋不涉。”师云:“和尚先住?此山先住?”老僧云:“不知。”师云:“为甚么不知?”老僧云:“我不从人天来。”师云:“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老僧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师始具威仪礼拜。
二十五、师行脚时,会一官人云:“三祖《信心铭》,弟子拟注。”师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作么生注。”法眼代云:“恁么则弟子不注也?”
二十六、师初行脚时,路逢一婆担水,师索水饮,婆云:“水不妨饮,婆有一问,须先问过,且道水具几尘?”师云:“不具诸尘。”婆云:“去!休污我水担。”
二十七、师在泐潭,见初首座,有语云:“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议。”师遂问云:“佛界道界即不问,只如说佛界道界底是甚么人?”初良久无对。师云:“何不速道!”初云:“争即不得。”师云:“道也未曾道,说甚么争即不得。”初无对。师云:“佛之与道,俱是名言,何不引教?”初云:“教道甚么?”师云:“得意忘言。”初云:“犹将教意向心头作病在。”师云:“说佛界道界底病大小!”初又无对,次日忽迁化,时称师为问“杀首座价。”
二十八、师与神山密师伯过水,乃问:“过水事作么生?”神山云:“不湿脚。”师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神山云:“尔又作么生?”师云:“脚不湿。”
(一作:师与神山渡水,师云:“莫错下脚!”神山云:“错即过不得也。”师云:“不错底事作么生?”神山云:“共长老过水。”)
二十九、师一日与神山锄茶园,师掷下钁头云:“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神山云:“若无气力,争解恁么道?”师云:“汝将谓有气力底是?”
三十、师与神山行次,忽见白兔走过,神山云:“俊哉!”师云:“作什么生?”神山云:“大似白衣拜相。”师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神山云:“尔作么生?”师云:“积代簪缨,暂时落魄。”
三十一、神山把针次,师问云:“作甚么?”神山云:“把针。”师云:“把针事作么生?”神山去:“针针相似。”师云:“二十年同行,作这个语话,岂有与么工夫?”神山云:“长老又作么生?”师云:“如大地火发底道理。”
三十二、神山问师云:“智识所通,莫不游践,径截处乞师一言!”师云:“师伯意何得取功?”神山因斯顿觉,下语非常。后与师过独木桥,师先过了,拈起木桥云:“过来。”神山唤:“价阇黎!”师乃放下桥木。
三十三、师与神山行次,指路傍院云:“里面有人,说心说性。”神山云:“是谁?”师云:“被师伯一问,直得去死十分。”神山云:“说心说性底谁?”师云:“死中得活。”
三十四、师问雪峰:“从甚处来?”雪峰云:“天台来。”师云:“峰智者否?”雪峰云:“义存吃铁棒有分。”
三十五、雪峰上问讯,师云:“入门来须有语,不得道早个入了也。”雪峰云:“某甲无口。”师云:“无口且从,还我眼来?”雪峰无语。云居膺别前语云:“待某甲有口即道。”长庆棱别云:“恁么则某甲谨退。”
三十六、雪峰搬柴次,乃于师面前抛下一束,师云:“重多少?”雪峰云:“尽大地人提不起。”师云:“争得到这里?”雪峰无语。
三十七、师于扇上书“佛”字,云岩见,却书“不”字,师又改作“非”字,雪峰见。乃一时除却。
三十八、雪峰作饭头,淘米次,师问:“淘沙去米?淘米去沙?”雪峰云:“沙米一时去。”师云:“大众吃个甚么?”雪遂覆却米盆。师云:“据子因缘,合在德山。”
三十九、师。一日问雪峰:“作甚么来?”雪峰云:“斫槽来。”师云:“几斧析成。”雪峰云:“一斧斫成。”师云:“犹是这边事,那边事作么生?”雪峰云:“直得无下手处。”师云:“犹是这边事,那边事作么生?”雪峰休去。
四十、雪峰辞师,师云:“子甚处去?”雪峰云:“归岭中去。”师云:“当时从甚么路出?”雪峰云:“从飞猿岭出。”师云:“今回向甚么路去?”雪峰云:“从飞猿岭去。”师云:“有一人不从飞猿岭去,子还识么?”雪峰云:“不识。”师云:“为甚么不识?”雪峰云:“他无面目。”师云:“子既不识,争知无面目。”雪峰无对。
四十一、云居道膺来参,师问:“甚处来?”云居云:“翠微来。”师云:“翠微有何言句示徒?”云居云:“翠微供养罗汉,某甲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否?’翠微云:‘尔每日瞳个甚么?’”师云:“实有此语否?”云居云:“有。”师云:“不虚参见作家来。”
四十二、师问云居:“汝名甚么?”云居云:“道膺。”师云:“向上更道!”云居云:“向上即不名道膺。”师云:“与老僧只对道吾的语一般。”
四十三、云居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阇黎他后有把茅盖头,忽有人问,如何只对?”云居云:“道膺罪过。”
四十四、师一日谓云居云:“吾闻,思大和尚生倭国作王,是否?”云居云:“若是恩大,佛亦不作。”师然之。
四十五、师问云居:“甚处去来?”云居云:“蹋山来。”师云:“那个山堪住?”云居云:“那个山不堪住。”师云:“恁么则国内总被阇黎占却?”云居云:“不然。”师云:“恁么则子得个入路。”云居云:“无路。”师云:“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云居云:“若有路,即与和尚隔山去也?”师乃云:“此子,已后千人万人把不住去在。”
四十六、师因与云居渡水次,师问:“不深多少?”云居云:“不湿。”师云:“粗人。”云居云:“请师道!”师云:“不干。”
四十七、云居一日作务,误划杀蚯蚓,师云:“这个聻!”云居云:“他不死。”师云:“二祖往邺州又作么生?”云居无对。日本景点照片
四十八、师问云居:“大阐提人,作五逆罪,孝养何在?”云居云:“始成孝养。”
四十九、师谓云居云:“昔南泉问讲《弥勒下生经》,僧云:‘弥勒甚么时下生?’僧云:‘现在天宫。当来下生。’南泉云:‘天上无弥勒,地上无弥勒。’”云居随举而问云:“只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师被问,直得禅床震动,乃云:“膺阇黎,吾在云岩,曾问老人,直得火炉震动,今日被子一问,直得通身汗流。”
五十、后云居结庵于三峰,经旬不赴堂,师问:“子近日何不赴斋?”云居云:“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师云:“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云居晚至,师召膺庵主,云居应诺,师云:“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云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寻不见,如是三日乃绝。
二、什么旅游景点有山有水山美水美
1、桂林。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3、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广西最大空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面、南面与柳州市相连,东面与贺州市毗邻,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4、桂林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5、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这里风景秀丽,主要是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的山水景观为代表,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景观的独特魅力。
6、赏漓江有四景:晴景、静景、雨景、雾景,那真是一绝。
7、晴景:和风吹拂中的漓江,流云漫漫,阳光明媚,风中摇曳的茸茸灌木和小花,远远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晴朗天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千峦百蟑,尽人眼帘。
8、静景:风平浪静的漓江,终年碧绿的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最可爱是山峰倒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明月之夜,群峰如洗,江波如练,若置身空灵境界,清远无限。
9、雨景:雨中看漓江,烟雨朦朦,岚雾缭绕,若隐若现,若断若续,一派空漾。
10、雾景:雾中时隐时现的漓江,如梦幻一般,浓淡相间的雾扑面而来,把群峰包裹起来,仿佛我们已蹬上九重天,随手就能够抓住云的影子。
11、漓江流经此处,方向陡转,流分为二,将山前的江滩分为三个小洲,江水拍击三个洲头,洲上绿草如茵,芦竹交错,偶见牧童悠闲。江中有九块石头,传说为九头牛所化,故称“九牛戏水”。
12、过黄牛峡后,在漓江西岸即见望夫山。山巅上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处一石如背着婴儿凝望远方的妇女。关于望夫山有多种传说。
13、半边渡离绣山约2公里处,江左岸有一驼形石山。这里石壁险峻,峰峦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于绿波碧水之中,正是“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成河渡半边。”
14、在漓江西岸的鸳鸯滩下,距桂林约46公里处。杨堤两岸翠竹成林,连成十里的绿色翠屏,摇曳在青山、秀水、飞瀑、浅滩之间,给人以清幽、宁静之感。
15、从杨堤村后的人仔山眺望杨堤,映入眼帘的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洲上阡陌纵横,庄稼如茵;山村竹树葱茏,炊烟袅袅;水上渔筏摇曳,鸬鹚斗水;山涧牛羊欢叫,牧笛悠扬。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就能目睹漓江著名的“杨堤烟雨”景观——就像中国山水画,群峰绿水之间,景物隐约迷离。
16、在漓江左岸林茵翠海中,可见青砖黛瓦村舍依江而立,叫浪石村。到此,就进入漓江景区的山水精华所在,两岸奇峰罗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黄山、文笔峰、笔架山、狮子山等,高低错落;左岸有观音山、白兔山、金鸡岭等,千姿百态。游览至此,但知船伴山行,不觉山回浪转,前望水穿江峡,旁视峡衬帆影;或则云遮雾绕,烟波渺渺,山川隐约,幻景天成。
17、九马画山在漓江东岸画山村附近,距桂林约60公里处。它五峰连属,临江石壁上,青绿黄白,众彩纷呈,浓淡相间,班驳有致,宛如一幅神骏图,因有九马画山之名,简称画山。九马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立或卧,或奔或跃,或饮江河,或嘶云天,正是“马图呈九道,奇物在人间”。关于此景,清代诗人徐沄曾赋诗赞叹: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18、以风景秀丽著称的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县城距桂林市区65公里。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
19、位于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漓江见闻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20、兴坪古镇,依山傍水,为漓江风景荟萃之地。四周山峦奇秀,景观丰富;东有僧尼相会、狮子望天、罗汉晒肚诸景;北有寿星骑驴、骆驼过江等山;西有笔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势开阔,螺蛳山、鲤鱼山和远出群峰相衬,高低错落,疏密相间。
21、漓江在这里回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两岸的景色,皆泼墨于水面。疏林、新簧、红帆、农舍则好像镶嵌在山水画中。景色之妙,难以彩绘笔录。兴坪的风光甚至搬上了中国货币“人民币”——1999年版人民币20元券背面的风光即取材于兴坪段漓江风光,乘游船游览漓江在兴坪附近的左岸即可见。
22、桂林芦笛岩芦笛岩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23、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的桃花江畔,距市中心6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结晶堆积而成的。因此,芦笛岩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日本必去景点
24、洞内有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现洞内存历代壁画77则。自 1959年发现并开发后,如今已建有餐厅、茶室、水榭、湖池、曲桥,并设游船,广植花木,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桂林时必至的旅游热点。
25、芦笛岩的特点是洞中滴水多,石钟乳、石笋、石柱发育成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别多。游人进洞,在林立的石柱缝隙中间转来转去,加上彩色灯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芦笛岩的景观,不仅精致美观,而且珠联璧合。满洞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等,好似象牙雕刻,仿佛黄杨木雕,美观异常。
三、岳麓山导游门票清单及必看景点介绍
岳麓山风景区是长沙非常著名的景点。景区也有很多景点供朋友们游玩。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岳麓山的攻略。想玩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岳麓山,位于长沙湘江西岸,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尾部,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集名宅、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树于一身。其自然风光奇特、珍贵、幽丽,人文景观独特、别致、亮丽。
岳麓山,又名陆玲,简称庐山,因其前辈将其命名为南岳衡山脚下。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道教的‘真德福地’云路宫耸立山顶,庐山寺,‘汉魏第一景,湘中第一田’,深藏于半山密林之中。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坐落在山脚下。
长沙岳麓山有清风峡、爱晚亭、庐山真面目、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王宇纪念碑、云路宫、岳麓书院等近百处景点,处处引人入胜。
岳麓山虽然不高,但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有15处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庐山寺庙,幽深的岳麓书院,清澈的云路行宫,凶猛的黄兴、蔡锷墓,都令人神往。因此,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索道:最高30元,最低25元,往返50元。中小学生半票券。
观光车:上行30,下行25,买全程50。
滑梯:向上:30元;向下:35元;全程:45元。
岳麓书院:40元/人。学生证半价。
乘车至东方红广场,从岳麓山南门进入,途经岳麓书院——爱晚亭——佛塔——鼓楼山寺——观光长廊、古炮台——鸟语林——云路宫——川师坡湖——辛亥援鄂汉阳纪念陵园——岳麓山东门。
途中还会经过半山亭、白鹤泉、黄兴墓、飞石、殷新石屋等一系列景点。这条线路的特点是旅游景点全面,没有回头路,从南门进入方便。
乘车从岳麓山东门进入。如果不自驾,进门后有三种选择:一是坐缆车上山;第二,乘坐观光巴士到山上游览;第三,走上山。
从此走上山,路不是很陡,路比较平坦,路上走的人也很多。没事的话,从这里到山顶,最多半天,然后下南门。这是一条锻炼身体和欣赏美景的好路线。
爬到山顶后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古炮台——观光长廊——鸟语林——云路宫——川师坡湖——辛亥援鄂汉阳纪念陵园——岳麓山南门;古炮台——观光长廊——鸟语林——云路宫——古庐山寺——佛塔——爱晚亭——岳麓书院。如果你想看完所有的景点,你需要回去。例如,选择第一条路线。到了南门之后,如果想看爱晚亭,需要上山,经过岳麓书院,然后到爱晚亭,再下山。
岳麓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日本境港景点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与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睢阳书院(河南商丘)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历经宋、元、明、清,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从
岳麓书院古建筑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更有纵深感的院落形式。主要建筑包括大门,大门,第二个大门,演讲厅,和帝国图书大厦。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报告厅位于中轴线的中央,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专门的祠堂,用于祭祀和祭祀。这种布局反映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社会伦理关系,其特点是尊卑有序,等级不同,轻重缓急分明。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迹。主要建筑有讲堂、御书屋、文庙,体现了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青峰峡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从青峰峡到山顶,保存着大量原始次生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555种,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据专家统计,山中古树名木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有皂荚、银杏等。在整个岳麓山上,最古老的树是一棵位于鼓楼山寺的罗汉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次,云麓宫旁的古银杏已有1000多年历史;第三处是古庐山寺正门的元代香樟树,约有700年历史。此外,亭子周围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枫树。最有文化特色的是岳麓书院的古桑树和古槐树。因为古人把读书的地方叫做“桑槐之地”,这两种树就种满了庭院,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文化。据统计,长沙五分之一的氧气供应来自岳麓山的植被,真的可以称之为天然氧吧!
爱亭始建于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创始人是当时岳麓书院的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青峰峡遍布枫树,所以罗店的亭名为“红叶亭”,也称为“艾丰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很适合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山行》,就改名为“爱晚亭”。深秋,岳麓山山顶四周云雾缭绕,爱晚亭周边红如火,明如火,将诗中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鼓鲁山寺位于岳麓山山腰,始建于西晋太史四年,即公元268年。当时佛教传入中国才200多年,最早的人建庙拜佛也不过50多年。它是湖南最古老的佛教寺庙。门上的对联“汉魏第一景,湖南第一景”是庐山寺历史地位的真实写照。
古老的庐山寺庙在历史上几经沉浮。抗战时期大部分建筑被毁,只剩下山门和观音阁。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按照原貌重建的。
古庐山寺周围古树参天,使古寺幽深幽静。这座观音阁前,有两棵罗汉松。据说,这种较大的植物是在庐山建寺时种植的,因此得名“晋松”,也被称为“六朝松”。它是岳麓山最古老的树,也是庐山寺庙悠久历史的见证。在过去,有两种晋松树,也叫“松关”,因为它们的树枝交织在一起,树叶繁茂,就像一个武士守着一个关隘。后来其中一棵在清朝乾隆年间被风雨掀翻,小一点的重新种植。
白河泉水自古有之。清光绪三年,也就是公元1877年,湖南粮道夏先云,建亭刻碑。英语字母表中第四个字母
蔡锷松坡,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早年就读于长沙时事学堂,师从梁启超,后赴日本留学。1911年,清宣彤三年,蔡锷被任命为滇新军第37协十九镇。武昌起义后,调兵响应,出任云南巡抚。1915年,袁世凯密谋称帝。他电召袁,组织军队保家卫国,成为有名的保家卫国英雄。袁世凯死后,蔡锷任四川总督兼民政局长。1916年赴日就医,同年11月在日本病逝,1917年葬于岳麓山。
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长沙,原名黄超,本名柯强。黄兴早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后赴日本宣传革命。清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宋等成立华兴会,并任会长。次年,他支持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黄兴被选为庶务,积极参加反清斗争。他组织并参加了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赶赴武昌领导战斗,被任命为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长,留在南京,同年任改组后的国民党局长。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赴南京主持讨袁,并升任江苏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逃往日本,后定居美国,继续领导反袁斗争。1916年,黄兴回到上海,继续与孙中山并肩为革命事业而战。黄兴于1916年10月在上海病逝,1917年葬于庐山。
岳麓山上有10多个这样的著名陵墓,如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和的陵墓,工人运动活动家黄艾和庞,湖南光复会领袖焦大丰和陈,共青团员姚宏业和余志摩,学生运动领袖,著名学者的陵墓,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在长沙的第73军烈士墓。
建于1997年,全长140米,集休闲、娱乐、登山于一体。在观光平台上,我们可以欣赏星城长沙的风景。请看,岳麓山下是湘江,日夜向北。河中央是世界上最长的内陆绿洲——橘子洲,远处是日新月异的长沙市区。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