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黄包车的重现黄包车
1、收费、外观、线路和管理是大家最关心的四个问题人力黄包车,一种能够让人想起传统韵味的公共交通工具。在近期杭州市旅委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的《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西湖周边有望重现人力黄包车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2、《规划》设想,人力黄包车将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停靠站点,拉
3、黄包车人员需熟悉杭州历史,懂几种外语,能为游客担当导游。
4、带着对黄包车的回忆,热心的杭州网网友,在论坛了发起了一个投票帖,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了解网友对黄包车的支持度,3天投票结果显示,超过7成的网友,对西湖周边重现黄包车表示支持,充满期待。
5、好处:方便、便宜、环保、促进就业
6、网友“剩面汤”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述了他支持黄包车出现的6大理由:一、体现传统文化;二、价格比其他交通工具低;三、方便游客游玩;四、扩大就业;五、提高生活品质;六、环保。
7、坐上三轮车,悠哉悠哉地游西湖,正是游客和市民的美好记忆。其他赞成黄包车出现的网友在回答中,纷纷回帖黄包
8、表示“支持”、“我喜欢”、“肯定有市场”等。网友“七月海豚”留言:“现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一些路段,坐坐三轮车,慢慢地逛西湖,没有走路那么累,却也有一番悠闲的情趣。”
9、同时,站在反对方的网友也拿出了他们的理由,他们认为拉车人看上去很辛苦,似乎有点“受压迫”的意味,另一方面,现在西湖边已经有了电瓶观光车,再来一个黄包车,会不会太拥挤了,游人还怎么走路呢?
10、尽管有反对的网友,但超过7成的网友表示赞成讨论中,有网友提到车子是采取像《上海滩》中的那种手拉黄包车还是以前市区里的那种脚踏三轮车。留言中,更多网友偏向三轮车这一方式。大家表示,手拉黄包车对车夫来说毕竟过于劳累,况且,一个坐车上,一个在路黄包车
11、网友“过路人y”和“坐井观天”对黄包车进行了一番包装策划。“过路人y”直言不讳,他认为现在的电瓶车太像运货车,与西湖不太协调,价格上也不够亲民,他建议黄包车要在设计上多动脑筋,并提到“电影《罗马假日》里的那辆西式黄包车式样不错”。
12、除了包装黄包车本身,黄包车夫也是网友十分关注的,许多人提到了西湖船娘,希望黄包车夫也通过培训上岗,黄包车
13、在此基础上,网友“yeweimian”还提出了自己的策划:像“西湖船娘”一样搞个“西湖黄包车小伙”。必须是培训后才能上岗,规范操作计价。这样肯定能有搞头的。
14、接下来的讨论更为细致,其中黄包车的收费价格,成了一个极为关注的讨论话题。
15、网友“雪地风铃”等提出:收费价格一定要统一,希望像出租车一样有个固定的起步价,市场就不会混乱,游客黄包车
16、也不会被“宰”。“深渊领主”建议:“如果是5元起步价,最贵不超过10元,那就强烈支持。”为了市场秩序,“坐井观天”有个全局的考虑,希望到时黄包车不要一下子投放太多,以免造成恶意竞争,又增加道路压力。关于黄包车的行驶线路方面,网友“ddr”建议:西湖边的黄包车应该不能随意行驶,而要有个旅游线路,设定几个主要站点,覆盖重要的景区,游客可以一站一站地看过来。
17、还有网友对做黄包车夫很有兴趣,“我爱吃萝卜”说:“如果重新有这个职业的话,我想报名。其实每一行都有很多机会。”
18、去过其他城市的网友,纷纷描述了其他城市的黄包车风景。
19、“去北京游胡同,常会乘坐人力黄包车。车夫一般阅历丰富、口才极佳,知道很多典故,有的还会外语,是称职黄包车
20、的导游。”网友“湛蓝”引用媒体的话,描述了老北京的这一道亮丽风景。
21、“海边古谚”举了保定的例子:“以前在河北的时候,很多城市都有的,那时候在保定一个小城市里面,3块钱满城跑,满大街都是人力车,十分方便。”
22、“米蓝多”则期待着一场黄包车婚礼,必将吸引大多数路人的眼球。跟帖的“企鹅仔”赶紧为“米蓝多”找了来一张黄包车婚礼的图片(图1)。未来西湖边的黄包车是什么样的造型好?很多网友找来了贴图,以供欣赏。“西溪隐士”找来海口晚报网上的一张色彩鲜艳的人力三轮车图(图2)。这张国外的人力黄包车图是网友“纯粹的我”找来的(图3),他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在打听如何成为西湖边的黄包车夫了。网友“坐井观天”建议,因为杭州西湖的历史久远,西湖边的黄包车应该也要设计得古典一些,才能显得有韵味。
23、还有网友描述了泰国的特色交通工具,表示他山之石,也值得借鉴,或许也可以发展成一样旅游交通工具。“杭黄包车
24、网118”说:“去泰国芭堤亚玩,满大街都是皮卡,统一改装成敞篷车模样,可拉风了,价格也实惠。”黄包车是对旅游工具的补充
25、“应该是件好事情。”作为旅游业内人士,浙江省国际合作旅行社有限公司的陈健副总经理,对黄包车可能重现西湖边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26、“黄包车代表着一种传统,看上去古朴,而且乘坐方便,对景区尤其是西湖等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蛮适合的交通工具。在日本,很多景区就有这种黄包车存在,而且秩序井然。事情是件好事情,但要出现好效果,关键还是管理要到位,要避免出现乱哄哄的情况。要设计好黄包车的旅游线路、驻停站点,收费价格和车身样式要统一,最好黄包车夫的着装也要经过专门设计;此外,黄包车夫的上岗应该要经过培训,规范营运,避免出现为抢生意半途乱拉客的情况。如果有了良好的游览秩序,那投入黄包车对景区来说肯定是有益的。”
二、游胡同的车叫黄包车,还是黄袍车
1、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来自日本,又叫东洋车、洋车。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2、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大都市。武进县于民国六年(1917年)筹建人力车公司,民国七年第一家人力车公司合兴赁代所开始营业。至民国十五年已有中合兴、北合兴、老合兴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民国十七年,西门通新闸、北门通龙虎塘、南门通湖塘桥等处公路告竣,城区内有些街道拓宽,于是人力车通行范围大为扩展,人力车公司又有发展。民国十七年后,相继开有福利、先后、利民、顺记、安泰等人力车行。至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全县甲等人力车30辆,乙等人力车570辆。至民国二十四年六月,"本邑车行有合兴、快利、捷程等20余家,出租黄包车黄750辆。"至民国二十六年抗战前未变。在此期间人力车夫已有2000余人,人(车夫)多于车近3倍。虽人力车一再限制发展,但从业求车者无法控制。沦陷期间,仍有黄包车营业,敌伪新贵凭借势力,劫得老车商车辆为己有,成为新车商。工人亦有购车自营者。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颁布整理营业人力车条例,新老车商出租车辆和车夫自有车辆重新登记开业,当时以2000辆为限。到民国三十六年车商有20多家,有车1200辆,车夫自置车约600-700辆。人力车夫(包括季节性的)大约3000多人。解放前夕,全城有人力车公司和车行达30多家,黄包车数达1300多辆,黄包车商团体有"人力车租赁同业公会",黄包车工人组织有"人力车职业工会"。
3、黄包车首先在县城发展,民国十六年七月戚墅堰商办益民人力车公司,额定黄包车20辆,县公署批准西街至火车站可以通行。民国十七年五月一日,"城建局长庄中希(庄启),偕同通江路常委会委员等,赴奔牛开通江路第二次常委会随乘黄包车4步(辆),一路经过新闸镇参观蚕桑指导所,又经过连江桥察看河工,并随途考察各段筑路成绩,至中午莅奔,一路观者骇然,可谓开风气之先",武进报为此特以《武丹路通黄包车》之标题报道黄包车第一次下乡的情况。同年有人拟筹建丹阳路黄包车公司。至民国二十年奔牛也曾开办人力车行,有少量黄包车。县城至周围集镇通黄包车的已有龙虎塘、湖塘桥、白家桥。乡镇除奔牛外,无此行业。由于下乡都是长途,黄包车夫拉车奔跑不胜劳累,故黄包车在本县40余年历史,来乡镇者不常见。
4、客运三轮车,为黄包车与自行车的结合体,容坐二客,驾车者脚踏行驶,较黄包车拉行奔跑减体力不少。解放前夕常州城里有鸣凰人自备三轮车三五辆,纳入黄包车行业经营日本冷门景点
三、黄包车不是黄的为什么叫黄包车
1、不是人力车要叫黄包车,而是黄包车也叫人力车。
2、人力车还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架子车、自行车等,只要以人力驱动的都叫人力车,黄包车是其中一种。
3、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4、黄包车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1890年车价约为1英里内5分,2英里内1角。
5、黄包车以其适应性强,雇用方便,车资低廉而久盛不衰。旧上海的黄包车绝大部分是车行出租给车夫的,肮脏破旧者居多;也有有产者私人配置,雇佣车夫拉的,俗称“包车”;还有一种车夫自购的车,多为半新旧的车,车身油漆一新,可包月,亦可临时雇坐,俗称“野鸡包车”。凡在租界上通行的黄包车须向工部局捐照会。抗战前夕,黄包车已达1,000多辆。后三轮车兴起,至40年代后期逐渐被淘汰。日本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