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兰州有哪些旅游景点
兰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历史和自然给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文物500余处,古遗址250处,古城12座,古建筑50余处。国家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土路沟、石佛沟、兴隆山;市区内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寺、白衣寺等名胜古迹,还有蓝山公园、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兰州是国内外著名的水果水果城,尤其是夏秋季节。
1.黄河风景线兰州是一条由东向西延伸的狭长山谷,夹在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城北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着黄河南岸,已经打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由于道路宽阔笔直,两侧点缀着花坛和苗圃,被誉为绿色走廊,如今已成为国内最长的城市滨河路。游客可以通过游览滨河路领略黄河风情,参观平沙落雁、博朗、丝绸之路、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雕塑。并参观中山铁路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公园等景点。旅游旺季,可以看到古木排渡口,体验吹牛过黄河的古韵;也可以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被称为兰州外滩的滨江路成了老年人晨练和年轻人浪漫的地方。外地游客游览兰州,必先逛滨河路,由东向西。
2.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有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巍峨起伏,蜿蜒于城郊,有环抱金城之势。白塔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并死于兰州的藏族萨迦喇嘛而建的。现存的白塔是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甘肃巡抚刘永诚重建的。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补旧加新,扩建庙址,命名为吉恩寺。白塔有七层八面,高约17米。它的下面有一个圆形的底座,上面有一个绿色的屋顶,每边都雕刻有佛像,在屋檐和角落绑有铁马铃。塔的外部涂有白色膏体,如白玉。
白塔山于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栋,依山而建,红柱飞檐。所有建筑都由亭台楼阁和回廊连接,四通八达。山上原有的象皮鼓、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如今紫荆树已经枯死。白塔山绿化多年,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三台厅独具特色的黄河石厅,石头丰富,风格独特。山脚下是中山桥,已经成为兰州旅游的必去之地。距兰州白塔山约1公里处,有元代王宝宝城遗址。相传明朝初年,大将军徐达和奉命攻打久攻不下的元军。正好赶上元宵节,徐达命军士做了一个又粗又长的鼓,扮成社火队混进城里。以旗帜为号,里应外合,终于突破了王宝宝城。为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这面鼓被命名为太平鼓,成为兰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从那以后,王宝宝城和太平鼓变得更加有名。
3.八盘峡旅游度假区八盘峡旅游度假区位于兰州市黄河上游最西端的八盘峡水库。库区有雄伟的电站大坝,美丽的厂区,宽阔的水面。厂房里的发电机组轰鸣,fa外的树木
库区50亩果园果实累累。你可以在铺好的马路上悠闲漫步,也可以坐在树下的石桌旁,与朋友娱乐聊天,在炎炎夏日里乘凉。汽车爱好者的最爱卡丁车公园即将建成,面积达9300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感受飞行汽车的刺激。请密切关注开幕日!正在建设中的植物园,占地1680平方米,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在这里可以欣赏奇花异草,享受休闲娱乐。晶莹剔透的游泳池按照正规比赛的标准建造,有8条泳道,可以举办游泳比赛。是游泳爱好者一展身手的地方,也是您夏日消暑的绝佳选择。
坝下水电站是唯一位于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水电站。配有3台国产机组和3台瑞典机组,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通过参观电厂,你可以了解水力发电的全过程,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也是教育年轻人电力生产的好地方。
4.土路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西北160公里的永登县连城森林。属于祁连山东麓。是一个以奇山异水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谷。1984年8月1日卢沟正式对游客开放,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入选国家森林公园十佳标兵,成为兰州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图鲁是古代蒙古语,意为大、好或美丽的果园。卢沟曾是多民族聚居区,受山地气候影响,雨量充沛,峰峦叠嶂,树木葱茏,曲径通幽,土肥纳秀。
没有人工雕琢就成了原始的自然风景区。区内发源于鄂博峰的土路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与三岔汇合,经前沟流入大通河。沿着山谷,有一条路直接通到沟里,河的两岸景色各异,天气情况各异。芦沟自然风景区海拔1998-3165米,总面积6157公顷。游客穿过大通河大桥,即进入前图路沟森林景区。从桥到三岔旅游村六公里,分大小两条沟,左边是大土路沟,全长14.7公里。它是公园的主要景点,有峰、山、崖、石等24个景点,形状各异,有断崖瀑布,有崖珠。虽然是天造地设,但看起来像是人开了花。
再往上走,就到了狗掌草原,这是一个迷人的草原旅游区。三岔右转,进入小土路沟林区。这条沟长7公里,有12个景点。社区内有1600多种树木和花卉,栖息着麝、跑鹿、蓝雉、猞猁、羊等数十种珍稀动物。这里森林辽阔,古木参天,溪流潺潺,鸟语花香,宛如一座天然画廊。
5.兴隆山公园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区60公里。奎恩因其无边无际的白云而得名云起山。早在西周时期,这里就成了道士们打洞修行的地方。清朝康熙年间,为复兴起见,改名为兴隆山。
50年代,全山有70多座亭台楼阁,24个景点,成为佛道胜地。兴山是离兰州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云起海拔2500米。兴隆峡在两峰之间,有一条飞瀑峡谷,有云龙卧桥。目前,齐云峰上有一些殿堂和亭子,如浑源亭、朝云亭和雷祖殿。兴隆有两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宋茜亭、滴水阁等景点。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攻打西溪时,在兴隆山病死
谢觉哉、彭加伦、吴秀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八办工作。八所于1963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在互助巷2号旧址建成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1981年1月正式开馆。有革命文物150余件,照片170余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办公室的另一个旧址在今天的酒泉路157号。7.五泉山公园五泉山海拔1600多米,占地26万平方米。它以惠、甘露、墨子、孟武岩泉水命名。历史上有鞭笞洪水的传说。
五泉山两侧的蒙古、惠东、西二泉,有水从裂缝中流出,形成瀑布,俗称东西龙口。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寺庙建筑依山而立,廊榭错落有致。最好从西路游览五泉山。白塔山公园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有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巍峨起伏,蜿蜒于城郊,有环抱金城之势。白塔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并死于兰州的藏族萨迦喇嘛而建的。现存的白塔是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甘肃内参刘永诚重建的。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补旧加新,扩建寺址,命名为吉恩寺。
白塔有七层八面,高约17米。它的下面有一个花园底座,上面有一个绿色的屋顶,每边都雕刻有佛像,屋檐和角落处系有铁马铃。塔的外部涂有白色膏体,如白玉。白塔山于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栋,依山而建,飞檐红柱。每座建筑都由亭台楼阁和回廊连接,向四面八方延伸。山上原有的象皮鼓、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如今紫荆树已经枯死。白塔山绿化多年,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园内独一无二的黄河石厅和裕固族接待会计室,难得一见,别具一格。山脚下是中山桥,使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兰州旅游的必去之地。这座寺庙始建于元朝,重建于明朝。寺庙的平面呈长方形,中间是一座白塔。宝塔有八面七层,高约17米。
它的顶部是绿色的屋顶,底部是圆形的地基。它又白又高又漂亮。它是塔南的三大寺庙建筑,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还有几个辅助殿。爬上白塔的顶端,你可以俯瞰兰州城。黄河上的白塔和铁桥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成为兰州的标志之一。白塔山因白塔而得名。白塔寺位于山顶,据说是为了纪念因以为要去蒙古见成吉思汗而死于兰州的著名藏族喇嘛而修建的。它建于明朝郑桐年间(14361449年),由守卫太监刘永诚建造。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补旧加新,扩建庙址,改名为吉恩寺。
白塔有八面七层,高17米。每层两边都有佛像。角落里有一匹青铜马,微风吹过,它清脆而美丽,顶上是绿色的屋顶,底部是圆形的地基。阿清诗人秦曾说:北环群山环抱,塔影峥嵘。金殿散于地,巨天倚黄河。画白塔。在白塔寺西门向右转,有水莲观音洞。在
从白塔寺南面直接下山,过去的人可以把山分为十级,每一级都有一个小厅,统称为十王殿。南十殿为四圣宫,南有拱桥,桥南有玉皇阁,阁南有祠堂。在重建过程中,十多座宫殿已被拆除,但只有一座保留在崖头。黄河母亲位于兰州黄河南岸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这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最美的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该雕塑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量超过40吨。
它由一个母亲和一个男婴组成。它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以及幸福兴旺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单,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妈妈头发飘飘,神态和蔼,身材高挑匀称,曲线优美,微微一笑,抬头微弯右臂,仰面躺在海浪上,一个赤裸的男婴依偎在她的右侧,头微微偏左,带着单纯的微笑,显得调皮可爱。雕塑的构图寓意深刻,象征着一望无际、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幸福兴旺的华夏子孙。雕塑下部底座刻有水波纹和鱼纹,源于甘肃古代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雕塑前,1984年8月设立了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
黄河铁路桥位于兰州北部白塔山脚下,金城关前。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铁桥建成之前,这里有一座浮桥可以跨越黄河。这座浮桥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取名镇远桥。如今,用于建桥的一根铁柱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面刻有洪武九年字样。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浮桥改为铁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铁桥。这座桥有四个桥墩,底部是水泥铁柱,顶部是石头,还有弯曲的钢架拱梁,这些都是后来在加固工程中增加的。
整个工程总造价30万两白银以上。远远望去,不远处的黄河蜿蜒曲折,为兰州这座工业城市增色不少。在古代,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控制着河西走廊、青海、宁夏的交通枢纽。西汉以后,黄河在严冬结冰数尺厚,车马在上面通行,俗称冰桥。历史上说陕西之路可甜可凉,但兰州浮桥;如果敌人在此基础上架桥,河西将被孤立,很难得到偿还。夏天,河水暴涨,桥梁经常被冲毁。在冬天和春天,冰崩溃,桥梁经常被摧毁。
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浮桥改为铁桥,长70尺,宽22尺4寸。桥下有四个桥墩,底部是水泥铁柱,顶部是石头。河南第二墩最深,墩底高出水面17英尺。一共花了30万6千多两银子。该工程由一家来自德国、商业和泰国的外国公司承担,但材料运输和施工均由我国承担。世界各地的人们用骆驼和轮车跋涉数千里,从东方的天津等地运来建桥材料,终于建成了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这座铁桥在19年得到了加固
兰州离苏维埃领地很近,而当时,盛在新疆的蔡氏表现出革命倾向。很多同志从延安经新疆去苏联,都要经过这里。1939年夏至1940年春,周恩来赴苏联治病,途经兰州,与邓、孙维世等同住兰州。王稼祥、刘英、任、李先念、程、蔡畅、邓发、小三、李天佑、杨志成、谭寿树等先后在此居住。1937年12月,贺子珍离开延安去苏联时就住在这里。他还接见了胡志明和共产党领导人金。办事处还解救了滞留、囚禁在张掖等地的西路军士兵,发现1000多名西路军士兵散落在张掖,被迫做苦力。
西路军连长蔡广波在米汤里写了一封密函,要求办事处设法营救关押在张掖监狱的8名西路军干部。谢觉哉致电朱德、彭,要求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第18军军长、副军长的名义释放他们,营救这8名西路军干部。1937年底,马步芳将西路军俘虏1500人编成新兵团,准备交给河南的魏、谢觉哉和八路军办事处的林营救,送往延安。八路军兰州办事处还承担了转运援助物资的任务。从1937年冬到1938年夏,西医药和滕的高和新疆的盛副官带来的12车高射炮子弹和10车皮衣军火,就是从这里送到边区的。
办事处成立后,宣传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派积极分子到延安,指导和创办了一大批进步团体,有影响的有?甘肃青年抗战团、留学生抗战团、妇女慰安所、西北青年救国读书会、伊斯兰教学会、联合剧团、回族教育促进会创办《兰州古今注》,由何耀祖夫人倪飞君在办公室指导下发起的妇女慰安所创办,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和民族抗战。1937年12月,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兼任省政府主席,解散进步团体,查禁进步书刊。谢觉哉领导办公室提出了严正交涉。
1938年夏,吴秀泉接替彭嘉伦担任办公室主任。同年秋,谢觉哉回到延安。被称为屠夫的顾郑伦接任省政府主席。自1939年以来,办事处的情况日益恶化。皖南事变后,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于1943年11月被迫撤销。兰州水上公园兰州水上公园位于滨河中路东段黄河南岸带状公园内,东临中山桥、黄河索道;甚至西部的黄河母亲和绿色希望;伊西湖公园;北与九洲台、白塔山公园隔江相望,毗邻黄河白马浪。这是花园中独一无二的花园。兰州水车是一种古老的引黄灌溉设施。
她巧妙地利用黄河水灌溉农田,给黄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促进了各项生产的发展。兰州水车是明代兰州的谭佳人发明的。续,明嘉靖二年进士,曾任云南道御史。云南水资源丰富,用简易汽车灌溉田地。段回到家乡后,借鉴云南简易车,致力于水车的创作。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光武门外黄河北岸,第一台水车制造成功。400多年后,段旭创造的水车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矫健而粗犷,悠闲地旋转着,日复一日,把河水翻个底朝天,灌溉着万亩良田。到1952年,二百五十二辆水车矗立在黄河两岸,流动的水已经满了
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一期工程于1993年10月15日开工,1994年8月10日竣工。历时7年,水车公园先后完成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水车公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改造。清理死角,铺地砖,大面积种植花草树木,让水车园整个园林焕然一新。1998年,新的水磨、友谊商店、水车摄影部、水车茶馆服务部相继建成,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和娱乐项目。
尤其是以水车为主景的水车茶馆,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周到的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水上乐园已成为集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西关清真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解放门广场东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现在能看到的是1990年重建的建筑,宏伟、庄严,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该寺还培养了大批伊斯兰学者,每年有100多名外国穆斯林来此参观朝拜。中山路西侧,西关清真寺北侧不远处,有一座桥门清真寺,是当地穆斯林的大型聚集地。
西关清真寺,又名纸坊清真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关街141号。原来的寺庙建于清朝末年,已经有10O多年的历史了。该寺因道路扩建等原因,先后搬迁四处(次)。1980年实行民族宗教政策后建于西关街141号。寺庙的礼拜大厅是古典建筑和阿拉伯建筑的结合。全寺占地0.7亩,建筑面积正殿141平方米,全寺441平方米。有1名伊玛目,3名学生在拉曼IO和3名学生在这个车间。50经。教民500人,共1500人,都是回族,属于伊合瓦尼。清康熙、雍正年间两次重修日本必去景点门票。1990年,具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的圆顶建筑在原址重建。它宏伟庄严,是中国最壮观的清真寺之一。吐鲁番沟国家森林公园吐鲁番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永登县连城林区腹地,距省会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160公里。
属于祁连山东麓,总面积5848.4公顷,海拔1998-3165米。土沟又因奇峰怪石、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而被称为土驴沟。这里地貌奇特,景色优美,植被垂直分布极其明显,山顶是富饶的草原,辽阔的牧场,山腰树木挺立,山脚下农田覆盖。园内地貌起伏剧烈,山峦崎岖,可以充分领略自然风光,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谷。图鲁是古代蒙古语,意为大、好或美丽的果园。卢沟曾是多民族聚居区。受山地气候影响,雨量充沛,沟中山川峡谷,树木葱茏,曲径通幽,景色秀丽,成为未经人工雕琢的原始自然景观。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海拔1550-1750米,黄土脊沟壑地貌。总面积5.06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97.4公顷。
徐家山曾多次出土马家窑彩陶,已知原是先民聚居地。1942年夏,蒋介石视察兰州,把这座城市的南北两山都绿化了。当局将山的北部命名为中正山,并选定徐家山作为实验地点,整地植树,并在这座山的山顶上竖立碑文。这座纪念碑今天仍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徐家山林场,进行绿化和果园建设。1992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整个公园中心的森林景区融入了自然景观
梁红亮下是由鹿儿岛、日本和兰州市民的绿色驻唐大使共同建设的中日友好纪念林。此外,这一带还有三八纪念林、兰生楼、香柳亭、香柳野趣等景点。徐家河山是绿色科研区,是黄土高原干旱区重要的径流、集水和造林实验基地。石佛沟风景区石佛沟风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七里河区兰阿公路16公里处的仙口子山。它是以汉白玉佛像命名的。1949年后佛沟景区封山育林,1986年夏成为新的旅游区,1992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由石佛沟、天都山和大沟三个主要景点组成。石沟有美丽的森林植被景观,金秋可以赏红叶。沟底古井有七星泉。据说在月夜,北斗七星可以倒映在深泉水中。
石沟里的悬崖上有一个石制的布赫达洞窟,上面刻着石佛的形象。佛洞遗迹发现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石佛旁建有佛寺,名为石佛寺,石佛沟因此得名。目前,灵岩寺和馆陶阁建于清代诗佛寺的原址上。它是天都山马咸山的支脉。山自西向东靠近阿干河,河水自南向东流,蜿蜒绕山,远远望去像是海中的仙山。因三峰高耸,凉如笔杆,又名笔架山。山上有很多油松林,也有很多灌木林,绿意盎然。山上有天然洞穴,佛像如石而坐,清代光年间的佛寺、祠堂、菩萨庙、吕祖庙、财神庙、鹤亭等依山而建,映衬着青山绿水。这座寺庙于1967年被毁,近年来部分重建。最初是佛教胜地,现在是一个天然的郊区公园。上山,走盘山路,过牌楼,来到观涛阁,可以听到阵阵松涛和海浪。
亭底有七星泉,沿蚌霉泉小径而上,山势险峻,草木茂盛。山腰上有石布赫达洞和灵岩寺,旅游旺季香火鼎盛。远远仰望关山,只见葱郁苍茫,远山如黛,近山如碧,树木零落,令人心旷神怡。官滩沟官滩沟,位于兰州城东10公里的榆中县,属于马衔山系。古为甘肃官府养马基地,有王牧马观滩界碑。沟内现建有度假别墅,五座蒙、藏、裕固族风格的接待帐篷,周边自然风光秀丽,是重要的避暑胜地。官滩沟的景色幽深,青翠幽静,一路上你欣赏到的景色错落有致,纵横交错,柴飞里的小院,细细的影子,斜斜的角度,是一派古朴幽静的田园风光。日本景点门票收集
到了谷底,眼前豁然开朗,但见远山白雪皑皑,近山碧绿,山泉清澈,林与浪重叠,心旷神怡。官滩沟有数不清的山泉流淌,从白雪覆盖的南山吹来的山风会让你感觉更舒服。官滩沟气候湿润,随时有山珍海味、野味等你品尝。这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山珍,酸甜涩口,让人神清气爽,警醒明亮。躺在树下的长椅上,泡一壶泉水浸泡的香茶,听着鸟鸣,看着迷人的群山,你要端上几盘当地新鲜的松花、蕨类、木耳、蘑菇、老水龙头、嫩荨麻、紫花苜蓿、百合,再来两杯饮料。那种奇妙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是在天堂。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位于小纪石山大寺沟
其中,位于悬崖高处的唐树洞(第169窟)最为精美。这个洞穴雕刻在离地面60米的陡峭悬崖上,占地200平方米。在其北面的岩壁上,有一幅西秦蹇宏元年(公元420年)的雕刻铭文,这是中国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年代的铭文,是炳灵寺石窟的瑰宝。如其他125个龛中的释迦牟尼、多宝佛石雕,也是炳灵寺石窟的艺术杰作。这些石刻真实地反映了六朝时期西北地区的社会面貌、风俗习惯、音乐、舞蹈、装饰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炳思石窟开凿于西晋初期(约公元3世纪初),正式建于西秦,经历了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为破坏较少,炳灵寺石窟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现在,有183个石窟,776个雕像,900多平方米的壁画,6个墨书和石刻铭文。十六国西秦时期,由于当地鲜卑统治者信奉佛教,开洞造像活动十分活跃。这是炳灵寺石窟发掘的第一个高潮,一直延续到北朝北魏。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穴是169号洞穴,其余的172号和1号洞穴,126号,128号,132号洞穴,2号,124号,125号洞穴和16号洞穴也很有名。
这一时期雕刻的造像虽是以佛、菩萨为胡神,但除了体态、手印、衣饰等固有风格外,大多摒弃了犍陀罗佛像作为艺术原型的特点,融入了工匠们当地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将自己的感受和理想内容与中国信众的感受和理想内容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雕像和壁画人物的附近有著名的基金会墨书名单。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雕像栩栩如生,雍容华贵,服装线条流畅,整体技艺精良,技法细腻。到了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之风再次兴起,也就是炳灵寺石窟发掘的第二个大时期。
在此期间,有著名的46号、50号和51号等龛位。唐代洞穴、佛龛中的造像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其他则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天王。这一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与唐代造像的整体风格相似,都强调健康丰盈之美,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长脸、动态夸张、起伏中棱角分明、刀法更为粗犷有力。此后,到了元明时期,炳灵寺石窟有所修饰,但石窟的发掘却趋于衰落。炳思石窟是我国石窟发掘史上比较早的作品。虽然历经千年,但依然充满艺术生命力,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在刘家峡黄河上游,有许多峡谷与四川相间。
这条河穿过一个有成千上万岩壁的深峡谷。水势如千马奔腾,景色壮观,其中最著名的是刘家峡。刘家峡位于青海和甘肃交界处,在甘肃省会兰州西南约80公里处。刘家峡水库有大型水电站,可为陕西、甘肃、青海三省供电。去刘家峡,可以坐船逆流而上。河水清澈,浪花飞溅。进入峡谷后,可以看到两岸奇峰对峙,景色多变,堪比桂林山水和长江巫峡。出了峡谷,眼前就是一个山湖。湖水碧波荡漾,衬着蓝天白云,还有一些湖光山色。游览刘家峡,可以乘船溯流而上,进入峡谷,但看到两岸奇峰对峙,以为是桂林山水,起初
根据观测记录,兰州以上流域地区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泥沙约1000公吨。黄河来到这里,急转弯90度,然后向西流过峡谷。当你游览刘家峡时,你可以乘船溯流而上。进入峡谷,可以看到两岸山峰对峙,可以和桂林的山川相媲美。刘家峡的风景多种多样。出峡之后,可以看到一个山湖,那里湖水碧波荡漾,有独特的湖光山色。刘家峡水库蓄水量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30多平方公里,由西南向东北延伸,达54公里。大坝高147米,长840米。大坝右岸有一条长700米、宽80米的溢洪道。
大坝下方是厂房,地下大厅布置了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时。刘家峡水电站连接着陕西、甘肃和青海三省的电网。水库位于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大坝上有一个发电厂,刘家峡旅游公司提供各种游船。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水库西南端的炳灵寺石窟。一般游览时间大概两到三个小时,坐快艇大概一个半小时。
二、关西攻略新西关旅游
兰州西关有很多地方可以消磨时间。比如兰州西关张掖路附近的步行街。这里有许多购物中心、餐馆和娱乐中心。它可以供人们玩耍和旅行。
西关后面,是黄河北的滨河路。可以研究一下黄河北附近的滨河路的习惯好玩。
晚上西瓜附近的永昌路夜市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餐饮娱乐休闲的地方。
它没关系。可以逛逛西关附近的夜市。还可以在西关附近吃各种小吃。
让我断定丰臣秀吉的封地主要位于本州岛的关西地区。丰臣秀吉统一整个日本后,她被命名为关白,是日本的主导力量。丰层机修的基地在大阪、关西、丰臣吉修木府位于大阪市,他的主要基地在大阪。
兰州白塔山公园兰州炳灵寺石窟兰州雁滩公园
兰州刘家峡兰州五泉山公园兰州甘肃省博物馆
兰州黄河铁路桥兰州榆中兴隆山兰州滨河公园
兰州水车院兰州雕塑——兰州黄河之母西关清真寺
兰州白云寺兰州关山森林公园兰州石佛沟
天水伏羲寺拉绍寺石窟麦草沟自然保护区
街亭温泉度假村李嘉龙宫遗址威远巴陵桥
世界嘉峪关滑翔基地首座雄关山石雕人像
七一冰川世界雄关,世界第一码头
雷台汉墓海沧寺天柱三峡国家森林公园
李赣遗址金川公园荣盛寺塔金昌旅游
敦煌莫高窟敦煌鸣沙山敦煌月牙泉
玉门关、敦煌古城、敦煌民俗博物馆
敦煌汉长城敦煌西千佛洞敦煌玉门关丫蛋鬼城
敦煌和畅市,白马塔,敦煌雷音寺
敦煌吊泉遗址,敦煌三大险圣地,敦煌卧瓦池
龙首山自然保护区乌兰古城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东大山自然保护区四山桥张掖森林公园
千佛山森林公园华池双塔寺周祖岭森林公园
夏家沟森林公园南梁革命纪念馆北洞寺
明代的平凉塔、陈家东石窟和朝那丘景区
鼓岭台景区龙泉寺景区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云崖寺景区五龙山风景名胜区庄浪梯田
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太统森林公园龙隐寺
王牧宫石窟、石公庙石窟和刘虎湖
尖金山景泰黄河石林首鲁山自然保护区
佛教石窟靖远寺儿沟石窟白银旅游
马家口遗址、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秦长城遗址
龙威远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定西旅游
铁木山自然保护区会宁红军会址西峡松木崖石刻
武都万象洞象山自然保护区大堡子山遗址及墓葬
张喜安县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清山头三滩自然保护区
文县天池岭公峡自然保护区白水江生物圈保护区
礼县骊山包尖山自然保护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永靖炳灵寺石窟临夏红园
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万寿关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刘家峡水电站蝴蝶楼临夏南关清真寺
美丽的格桑花草原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阿依山
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果扎沟自然保护区玛曲草原
在古代,去关西就是出去旅游,去山海关就是去山海关。出了山海关,游牧民族就不是中原之地了,去西关就是出去旅游。
鸾对凤,狗对鸡。北对关西。长生与智老与幼对毛(瑶)倪(n)。
注:塞北指长城以北,又称长城之外。指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历史上,山海关以东的东北省份被称为关东,也叫关外。陕西省中部的渭水流域被称为管仲,也叫秦钟。
不朽指的是长生缕puzzle指的是益智饺子,都与端午节习俗有关。在古代,阴历的五月被认为是邪恶月。天气炎热,蚊子滋生,疾病容易传播。自汉代以来,在端午节前后,人们在手臂上缠绕彩色丝带,以祈求好运,辟邪避灾,避免军事灾难,这被称为长寿线,长寿线或者躲避士兵。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中药益智仁和大米混合在一起做粽子,这被称为益智粽子。有温脾胃、散寒止泻的功效。
童童老年指八九十岁的老人,迪埃指70或80岁的老人,以及老年泛指老年人。Ni的意思是孩子。
三、杭州西湖景点介绍
一、南宋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画题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南宋后期人士所赋诗、词中,以西湖十景为题者甚多。十景各擅其胜,共同之点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但个别景目名称和排列次序有所不同。十景景目当时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宋亡入元,西湖十景一度冷落萧条,景目所指景点,或徒有虚名,或旧迹难觅。明代,十景有所恢复和建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题西湖十景,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西照”与“晓钟”虽只一字之改,却未被人们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关西湖著作中有这两处更改的景名,以后人们赋诗作词写文,仍沿用初名。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十景之名从过去只书上有所记载,成为十景所在景点标志。以后,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景碑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众多描绘吟咏十景之绘画、诗词、游记、照片,十景被公认为西湖山水的代表。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因雷峰塔于民国13年(1924年)倾圮,景观消失,余九景迭经整葺、恢复和扩建,不但面貌焕然一新,内容也更与景名相符。(一)三潭印月在西湖外湖西南部水域,大致范围包括小瀛洲及其南侧局部湖面暨三座瓶状石塔,以赏月和水上园林著称。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六:“西湖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左为一塔,第四桥之左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塔始建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小瀛洲前身为水心保宁寺,也称湖心寺,北宋时为湖上赏月佳处。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国朝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为诸生时,曾游入寺,廉得众僧之奸。及为秉宪,甚厉,时寺僧倚怙镇守中官,见任官长及卿士大夫以酒肴人游寺者,杜门不容,阴乃发其奸事,立毁之,并去其塔。”清《湖山便览》卷三:“万历三十五年,钱塘令聂心汤请于水利道王道显,用苏公法卷取葑泥,绕滩筑埂,成湖中之湖,以为放生之所,又于旧寺基建德生堂。三十九年,令杨万里继筑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规制尽善,遂以德生堂增葺为寺,复旧湖心寺额。池外造小石塔三座,谓之三潭。”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清《湖山便览》卷三:“国朝雍正五年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人,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清雍正《西湖志》卷三:“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人,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民国时期《西湖新志》卷一:“三潭印月在湖心亭之南,一圆堤也,四围皆水,所谓湖中之湖,西湖之宛然水中央者,惟湖心亭,阮公墩与此鼎足,旧为放生池。绕堤作埂,清圣祖御碑亭后,石桥曲曲护以朱栏,亘于渔沼之上,再进为精舍数楹,曰‘迎翠轩’,光绪六年庚辰建,浙江布政使德馨有记。又进为永明禅院,后则彭刚直之‘退省庵’在焉。庵为公生前亲手经营,尝以巡阅长江之隙来杭钓游于此,后即就地祀之。有‘闲放台’、‘一寄楼’。一寄楼旧供公遗像,芒鞋竹杖,貌甚清古。今改‘浙江先贤祠’,其像遂撤。”《西湖风景园林——1949至1989》:“三潭印月,解放初,东北面、东面和西南面都有游船埠头。一上东北角埠头,就有‘小瀛洲’石牌坊、浙江先贤祠等日本经景点门票。先贤祠前有九狮石立于桥旁水际。过小瀛洲牌坊顺桥前进,有‘开网亭’、‘亭亭亭’,再西有卍字亭。亭对面横着花墙,中开洞门,门额为康有为题字‘竹径通幽’。进圆洞门通‘闲放台’、‘一寄楼’。沿花墙前园路再西过桥,即人称岛中有岛的三潭印月中心点。这里有亭建在十字路口,石柱上刻有日伪时期杭州市长的题联,亭西原有关帝庙(即永明禅院)等。再西过桥即‘三潭印月’碑亭,过碑亭即‘我心相印’亭,亭前湖面上有三座石塔,取鼎足之势。”1953~1955年,采用竹笼灌石填基,拓宽湖岸,驳自然式湖坎,在关帝庙前辟建金鱼池。1958年,因台风侵袭,柱架倾颓,拆除已霉烂无法修理的卍字亭,并在亭基上改置花坛。1959年改建浙江先贤词,拆去三面砖墙,建成回廊,设置靠背坐凳。拆除关帝庙,新建“迎翠轩”、“花鸟厅”,开设商店、茶室和接待室,填平迎翠轩前金鱼池,扩大为草地。凿去十字路口亭柱上日伪市长的题字,改建“我心相印”亭。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小瀛洲石牌坊被砸毁,闲放台关闭,30多个观赏荷花的品种散失殆尽,杂草湮塞,景色凋零。1971年,改建九曲桥桥面,石柱改用钢筋混凝土,原有木栏杆改用钢管,并将桥面升高20厘米左右。1972年,在原浙江先贤祠北添建水泥平台,兼作游船埠头之用。1973~1977年,岛内、外湖岸,砌成自然式叠石,补植花木,改铺石板园路。东北角新建“皱月廊”,大修“闲放台”等园林建筑与生产用房。1979—1982年,翻造“竹径通幽”花墙,恢复拆去多年的“扇面亭”,改建“我心相印”亭,移去亭前游船埠头,迁至“扇面亭”近旁,亭前增铺石板平台,镂花栏杆。从岛外运进大量土方填高地面,全岛平均增高50厘米左右,改变原先低湿状况。1983—1984年,改建和添建岛上公共厕所等设施。1985年,开始整修花鸟厅、回廊、铺设电缆,添加园灯。现在全岛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据清初《湖土需杂记》载:明代所造之三塔久废,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间所建。三石塔顶为葫芦状,塔身呈球状,高出水面2米,中空,环塔身均匀分布5个小圆孔,塔基为扁圆石座。三塔呈等边三角形分布,每边长62米。(二)断桥残雪在白堤东端断桥。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出钱塘门,循湖而行,人白沙堤。第一桥曰断桥,界于前后湖之中。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屐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彻,不啻玉山上行。昔人称诗思在灞桥雪中,此较更胜。”清《湖山便览》卷二:“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民国18年(1929年)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一度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碑石、“云水光中”牌坊全毁。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三)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湖。考最初“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点的位置,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故宋、元、明年间赋咏此景的诗词,皆以湖上赏月抒情为主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平湖秋月,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宋时有龙王堂在苏堤三桥之南,明季移建孤山路口,据全湖之胜,后圮。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建亭其址,前为石台,三面临水,上悬御书‘平湖秋月’匾额,旁构水轩,曲栏画槛,蝉联金碧,睿藻辉煌,与波光掩映。每当秋气清爽,水痕初收,皓魄中天,千顷一碧,恍置身琼楼玉宇,不复知为人间世矣。”从此,景点固定。民国8年(1919年),英籍犹太富商哈同向当时浙江督军杨善德买下御书楼西侧0.4公顷土地,筑高墙修建私家花园“罗苑”。1959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改建“罗苑”,拆除沿马路高墙和园内部分建筑,不拆梁柱屋架完整搬移原有厅屋位置,铺设园路,增植花木,添置山石,辟建西侧临湖赏月平台,作为平湖秋月景点组成部分。“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湖秋月建筑物上刻有殷商、两周、两汉的钟鼎彝器以及甲骨文、花鸟图案的落地门窗,被用油漆填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园林管理局将平湖秋月“四面厅”、“湖天一碧”等建筑,换梁更柱,塑脊剔窗,重现精美图案。1977年又改造周围环境,拓宽临水平台,改建进口处小桥,修建碑亭,重刻“平湖秋月”碑石。1981年开始,重新制作和悬挂与平湖秋月有关的匾联。现在平湖秋月供游览的面积,从原有的0.15公顷扩大为0.55公顷。(四)曲院风荷在西湖西北隅,濒岳湖、西里湖,与苏堤遥遥相望。曲(曲)院,原系南宋年间设在行春(即洪春桥)酿制官酒的作坊,坊置约在金沙涧汇人西湖处。明《西湖游览志》卷十:“曲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麴,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宋亡,曲院荒湮,景也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国朝康熙三十八年,构亭于跨虹桥之北,引流叠石为盘曲之势。圣祖仁皇帝亲洒宸翰,改‘曲院’为‘曲院’。“荷风”为“风荷”恭制匾额,奉悬亭楣。东建敞堂三楹,又东建‘迎薰阁’,绮窗洞达,四面皆可登眺。又东为‘望春楼’,前临大堤,游人系马垂杨,辄登楼送目,顿豁烦襟。西则复道重廊,云窗月户,皆恭摹南巡所赐诸臣御笔。花时香风徐来,水波不兴,绿盖红衣,照灼云日。”咸丰末年楼阁毁于兵燹。1949年杭州解放时景点仅剩一亭、一碑、一墙及半亩地,少许荷花。1963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进行扩建,范围东起苏堤跨虹、东浦两桥,西至环湖西路,北起岳坟街,南至卧龙桥,面积28.4公顷,水面67公顷。公园共分3个景区:岳湖景区、曲院风荷景区、密林区。同年开始挖掘流金桥东北角水池,挖出的泥土填高环湖西路路口至流金桥一段低洼地,补栽枫香、广玉兰、香樟、乌桕、合欢、桂花等观赏花木。1965年春,沿岳坟街路南斜坡,营造雪松林带。1977年结合西湖驳坎,修改原总体规划,将景区重新划分为5个:岳湖景区,竹素园景区,曲院风荷主景区,滨湖密林区,郭庄古园保护区。1978年底结合西湖治理工程,整理曲院风荷环境。1980年完成风荷区水体治理,开挖北起环碧桥、南至郭庄,宽3米、深1.5米的隔离沟。疏浚金沙港流金桥以东至岳湖段水域,引水流沟通密林区林中小溪。建成“风荷”、“密林”两景区游步道。修砌61座自然型荷花种植台池,栽种42种荷花和6种睡莲品种。完成公园北段外围栏杆,铺设3处大草坪,整理小岛,理水叠石,增植紫楠、银杏、合欢、湿地松、桂花、紫薇、芙蓉、红枫、水生鸢尾等花木。至此,园地雏形初现。1981年,曲院风荷在原规划基础上又作出景区详细规划,并将曲院风荷建筑设计方案公开竞选,选出优秀设计方案。1982年,曲院风荷总体规划再度修改,调整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5个景区(郭庄古园林保护区另列项)。同年全面始建风荷区,修园路,架桥梁,建“迎薰阁”、“红绡翠盖廊”、“波香亭”、“风徽亭”。整理小岛,增植花木,掇石叠山,修建玉带桥,重建“玉带晴虹”桥亭。新建公园东、西、西北出口。1983年10月1日,风荷景区首先开放。1985年劳动节,滨湖密林景区相继开放,内有新建的“湛碧楼”茶室,4座平拱桥。为便利游人,增辟公园面向杭州花圃的出口处。(五)双峰插云在洪春桥堍。“双峰”指南高峰、北高峰,峰顶南宋时各有古塔一座,每逢云雾低横之日,峰形隐晦而塔尖分明,因以名景。宋杨万里有诗描述:“南北高峰巧避人,旋生云雾半腰横。纵然遮得青苍面,玉塔双尖分外明。”清代,南北高峰古塔都毁圮。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高、北高两峰相去十余里,中间层峦叠嶂,蜿蜒盘结,列峙争雄,而两峰独以高名,为会城之巨镇。山势既峻,能兴云雨,故其上多奇云。山峰高出云表,时露双尖,望之如插,宋人称‘两峰插云’,为十景之一。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临幸西湖,御题十景,改‘两峰’为‘双峰’,构亭于行春桥之侧,适当两峰正中,崇奉奎章,并恭摹勒石,建御书碑亭于后,缭以周垣,丹革翠飞,与双峰对峙,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瑷王+建(jian音箭),随风卷舒。”《说杭州》第四章:“本为湖中遥望之景,清初必欲求其地以立碑,乃置之行春桥畔。”“文化大革命”期间碑毁,1982年重建。碑亭位置因灵隐路拓宽,改向北移位,已非清代建亭原址。(六)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涌金门与清波门濒湖地带。南宋孝宗皇帝于吴越王钱氏故苑及灵芝寺建“聚景园”,园中多柳树,有柳浪港、柳浪桥等。明《西湖游览志》卷三:“聚景园,今惟柳桥尚存,世称柳浪闻莺者是也。”清《杭州府志》:“有柳浪港,亏在学士港西,旧多垂柳,风摆成浪,故名。”宋亡,聚景园荒芜,“柳浪闻莺”一景亦随之不存。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柳浪闻莺’匾额,恭奉于涌金门之南,创建亭榭,恭勒御碑。”《西湖新志》卷二《清波小志》:“康熙三十八年,翠华南幸,十景俱有宸翰。地方官访查旧迹,创建亭榭以供御碑。因柳浪所在逼侧,欲开拓之,左右皆番回冢墓,时中丞张公敏侧然日:‘圣王之政,掩骼埋胔,吾岂忍发掘久埋之骨乎!’相度灵芝寺前有隙也,鸠工构造,复开浚池沼,环植柽柳。每岁暮春,裙屐毕至,黄鸟鸣于其间,坐憩久之,不减双柑斗酒之乐也。今存废址。”清末,柳浪闻莺一景再次不存。民国期间,柳浪闻莺荒草遍地;仅钱王祠于民国12年(1923年)冬曾作修建。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日军在此驻扎部队,砍去全部柳树。1949年杭州解放时,旧有的柳浪闻莺景区只剩一座牌坊,一块景名碑石,一座石亭子和一株沙朴对。1951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在钱王祠北侧“柳浪闻莺”碑石空地,辟建1公顷绿地,修建碑亭,放置康熙御书“柳浪闻莺”景名碑石,补植花木,扩大园地至钱王祠。绿草坪间新建八角形琉璃瓦亭,整理祠前原有的二口池塘,改栽荷花,蓄养金鱼。1955年在钱王祠南侧,兴建占地1.66公顷儿童公园,同年又征用11.3公顷土地,拆迁草舍,迁移回回坟,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填平园中低洼水塘。1956年儿童公园扩大为2.6公顷,并在涌金门外建占地2.8公顷的涌金公园。1957年3月至1959年,杭州市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组织人员在园中义务劳动,整理地形,植树绿化,二年半时间共挖土方3万立方米,栽种乔灌木2万多株,宿根花草5千多丛,草坪6万多平方米。1959年兴建“闻莺馆”和花架园门,利用旧石板铺筑园路1260平方米。设置园灯、坐椅。1963年友谊园内竖立“日中不再战”纪念碑。1975年钱王祠遗址所在的动物展览场所,迁至杭州动物园,其地于1978年改建成具有江南私家庭园特色的园林,仍沿用“聚景园”园名。1978—1979年,“日中不再战”纪念碑旁建古色古香的外宾接待室。现在柳浪闻莺由友谊、闻莺、聚景园三部分组成,总共面积为17.6公顷。(七)雷峰夕照在西湖南岸夕照山雷峰上,景目最早见于《方舆胜览》卷一。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净慈寺北,有山自九曜峰来,逶迤起伏,为南屏之支脉。吴越王妃建塔于峰顶。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此景最佳。林逋《雷峰》诗云:‘夕照前村见’,故十景有‘雷峰夕照’之目。”清《湖山便览》卷七:“宋陈清波有《雷峰夕照图》,又或称‘雷峰落照’。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十景,改定为‘雷峰西照’,筑亭摹石,恭迎于西峰之西。”(民国时雷峰塔倒塌,此碑不知去向)。雷峰塔因地处吴越国杭城西关外雷峰上,故又有西关砖塔之称,而历史上又有黄妃塔、王妃塔之名,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八面七层。《西湖梦寻·雷峰塔》“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塔为吴越国王钱椒之妃黄氏为奉藏佛螺髻发及佛经而建。塔以砖石为芯,外有木构檐廊,重檐飞栋,洞窗豁达。内壁八面镶嵌《华严经》石刻,相传塔下供有16尊金铜罗汉像。此塔于北宋宣和年间遭战乱受损,南宋重修为八面五层。元代,雷峰塔为一处游览景点。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入侵,疑塔中有伏兵,纵火焚塔,仅存塔芯。赭色砖塔,颓然苍老形象,别具风情。民国13年(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倒塌,此景名存实亡,现只存塔的遗址供人凭吊。(八)南屏晚钟指南屏山北麓净慈寺钟声响澈湖上的意境。“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明洪武年间重铸一口大钟。《净慈寺志》卷一:“《净慈寺旧志》载,钟楼高十余丈,住持夷简复建。以旧钟小,乃聚铜二万余斤铸钟,悬其上撞之,声闻远壑”。清雍正《西湖志》卷三:“南屏山在净慈寺右,兴教寺之后,正对苏堤,寺钟初动,山谷皆应,逾时乃息。盖兹山隆起,内多空穴,故传声独远,响人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清康熙皇帝改景名为“南屏晓钟”。《湖山便览》卷七:“南屏晚钟亭,在寺门,面临万工池。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御书四字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钟楼毁于火,四十六年募捐重建。清末民初,净慈寺屡遭兵燹,楼毁钟失。1984年日本佛教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捐款,由杭州市佛教协会重铸一座大钟。(九)苏堤春晓苏堤筑于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苏轼疏浚西湖时用疏浚挖出的西湖泥堆筑成堤,堤上架6桥通舟楫,堤两旁遍植杨柳,夹植桃花等花木,春日景色如画。南宋年间,沿堤先后辟建亭台楼阁,湖上游览喧盛为最。明《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自元迄清,堤、桥、花木几经兴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题西湖十景景名,以“苏堤春晓”为首,地方官吏建御书景名碑亭于望山桥南堍。雍正年间堤上建筑及花木又经修葺、补植。清末,堤半为桑地,景观减色。民国23年(1934年)夏,杭州大旱,湖干涸,杭州市政府以疏浚西湖的葑泥扩增堤身,种植花木,辟为苏堤公园,御碑亭重建一新。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苏堤极少整修。抗日战争胜利后,除补植桃柳、芙蓉等花木外,堤桥修葺都属小修小补,至1949年底,堤路高低不平,堤面宽窄不一,堤岸缺陷坎坷,六座桥和御碑亭多处破损。195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开始整修苏堤。1953年,抛块石固定堤岸,新建茅杉木紫藤廊架,美化堤景。1954年,采用浙江新昌县绿石作为六桥栏杆,浇铺沥青堤路,沿堤增建花架,建“夕佳”、“仁风”两亭。试种耐阴地被植物,增加六座桥畔的灌木。1963~1964年间,“锁澜”桥与“望山”桥间建钢筋混凝土六角亭一座。1966年,因堤上原栽植的重阳木长势不好,改植七叶树。1972年,在“花港观鱼”东门濒湖堤岸边,建水泥平台作为游船埠头。1977年,堤岸所砌石墈年久松散,重作深基凝结,起砌自然墈,并以大量泥土平整两旁堤面,增种花木。1978年重修御碑亭,并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断的“苏堤春晓”碑,补修重立亭中。(十)花港观鱼在苏堤南端以西,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前身系南宋卢园,以赏花、观鱼称胜。南宋《武林旧事》卷五:“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宋亡,卢园荒芜日本景点门票费。清康熙年间重建时,改园址于“映波”与“锁澜”两桥间。清雍正《西湖志》卷三:“今卢园久废,建亭于花港之南,当三台山出入之径,去定香寺故址数十步。飞甍倒水,重檐逼霄,珠网绮疏,辉映云日,旁浚方池,清可鉴底,扬鬐鼓鬣之状,鳞萃毕陈。或潜深渊,或跳清波,以泳以游,咸若其胜。至花事日增,落红千片,飞坠水面,与朱蕴碧藻,点缀映带,游鯈唼喋,转与人相忘,虽濠濮间无以逾此。”“楼北建御书碑亭,后有高轩,环以曲廊,叠石为山,重门洞启,花径逶迤,洵湖南绝胜也。”咸丰末年毁于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鱼池、碑亭。光绪年间,近旁先后建小万柳堂、陈庄、红栎山庄等私家园墅,花港观鱼景观再度衰败。至1949年,只剩一口鱼池,一座残损碑亭。195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分二期重建花港观鱼景点。第一期将定香桥故址的花港观鱼原地西南面民房、水塘,西侧的红栎山庄遗址,农地菜园,松林湾以西山路边为界的14.6公顷土地,全部划归花港观鱼景区。1953年,拆除农舍及破旧民房,整理地形,深挖红鱼池,南北湖岸砌墈,局部绿化种植和园路铺筑等工程。1954年,建成面积为1.1公顷的牡丹园,以纡回小径将牡丹园划分成18个小区,拱环制高点上新建的牡丹亭。栽种牡丹的小区上方,结合地形辟设一处平台,以黑白鹅卵石铺成梅树形状图案,台边植梅椿一株,图案犹如梅楠之倒影,著名学者马一浮题名“梅影坡”。鱼池以山石驳岸,低接水面、园路和小桥。1955年建成茅亭、花廊、园内照明设施和公共卫生设备,继续绿化种植,开挖花港,筑路建桥。第一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面积扩大为14.6公顷。1963年开始二期工程,继续将公园南部5.5公顷堆积疏浚西湖泥的土地划为园地,辟为疏林草坪区和芍药圃,栽种大片芍药。开挖延伸花港港道,整理港墈,新建茶室一座,继续完成路、桥、亭、花架等建筑。1964年二期工程结束后花港观鱼景区的总面积增加到21.3公顷。1978年后,先后扩建牡丹园,完善芍药圃,整修蒋庄建筑,改建东大门,调整树木,增添地被植物种类。1979年,在大草坪树丛间新栽一批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的红杉树自繁苗。1984年,在鱼池东岸临水建竹结构观鱼廊,延伸池中,供人游憩。现在花港观鱼景区范围:东接苏堤,北倚西山,东南临小南湖,东北濒西里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