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鲁迅故居在绍兴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在鲁迅先生的诞生地探访他的童年轶事、去纪念馆了解他的生平。去看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等鲁迅作品中提到过的地方。逛古街、坐乌篷船、吃绍兴臭豆腐,品味水乡风情。
绍兴热门的爱情主题园林,适合情侣出游。夜游沈园,看绍兴特色的堂戏表演,非常精彩。在《钗头凤》碑前遥想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在三国采石场遗迹,看“天工大佛”、“奇石云骨”等奇石景观。走进鲁迅笔下的“鲁镇”,和街头镇人扮演的阿Q、祥林嫂聊聊天。去葫芦醉岛尝尝鉴湖水酿的正宗绍兴老酒。
王羲之当年写下《兰亭序》的地方,非常雅致。在御碑亭看康乾两代皇帝作品同刻一块“祖孙碑”上,全国仅有。
游西施殿了解美女西施的生平,登上苎萝亭俯瞰浣江景色。沿着浣江边的栈道走走,看江边的浣女雕塑和江南园林景致。
在葫芦醉岛品尝鉴湖水酿的地道绍兴黄酒。漫步白玉长堤上,感受鉴湖的湖光山色。
在马鞍峰顶俯瞰山下两江汇合,以及周边无比秀丽的乡村田园风光。在千丈幽谷回味《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武侠剧中的情节。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位于越子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府山东侧,是以古城风貌为特色。2003年9月,仓桥直街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被称为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仓桥直街主要有河道、民居、道路三部分组成,老街中环山河是越王城的重要历史遗迹,位于老街的中心线。北起胜利西路,南达鲁迅西路,全长1.5公里,自北而南,依次有仓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西观桥、凰仪桥7座古桥。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
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西端南面的踏跺下有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
大香林风景区位于绍兴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湖塘街道,总占地4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秀丽的自然景色,也有古寺、古民居之类的人文景观,是个适合休闲度假的景点。这里最著名的要数绵延数十里的千年桂花林,九十月千亩桂花盛开时,方圆几里都是香甜滋味。景区入口外面有许多农家餐馆可以用餐,桂花开的时候这里极为热闹。景区内可以步行,也可乘电瓶车(2元/人),上山一条主干道两旁全是高大的桂花树,其繁盛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其中一棵南桂王的树龄超过500年,中国桂王更是千岁以上,非常壮观。虽然是许多桂花一起开放,也并不会有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起风的时候香味阵阵扑来,感觉不错,许多人在树下赏桂、打牌。不过,此时租用桌椅不便宜,一套大约100元。你也可以自己带帐篷、毯子过去,有野餐的感觉。如果是平日来此,靠近景区大门这边有香林禅寺、寂静禅寺等佛教文化区可以逛,沿着步道往右会经过月老祠,对面可看香林花雨区域的桂花王,是景区最主要的部分。它背后的竹海天风则是一片竹林,可看茶树和竹海。
二、鲁迅故居知多少
鲁迅先生的一生居住的地方主要有四个:北京鲁迅故居,上海鲁迅故居,绍兴鲁迅故居,广州鲁迅故居。
1北京鲁迅故居: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是鲁迅1924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坟》、《野草》、《彷徨》等不朽作品,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1979年,鲁迅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上海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鲁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区横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鲁迅搬至现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这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
3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绍兴是鲁迅的故乡。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纪念馆西侧是鲁迅故居,纪念馆东侧是三味书屋、鲁迅曾在这里学习了五年。现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门的边门,由鲁迅一家于1913年前后经过修缮独家进出。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至1918年,周氏房族衰落,才经族人共议把这座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屋宇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家基本被保存了下来。还有目前门票是免费的。
4广州鲁迅故居:白云路西段的白云楼西侧的26号(现7号)二楼,在这里,他写下了在广州期间的大部分著作。 4月 6日,李大钊被害,鲁迅忧心如焚,他沉重地感觉到:革命的果实有可能被葬送。4月10日,当广州热烈庆祝北伐军攻占上海和南京的时候,他写下《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希望给革命的人们增加一点危机意识。
4月15日,广东方面的国民党反动军警到中大抓人,鲁迅出面劝说校方保护学生无效,于4月21日正式向中大提出辞职。此后一直到离开广州前,他每天闭门整理旧作。在这里,他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一气写了一个新的杂感系列:《辞大义》、《答有恒先生》、《反“漫谈”》、《忧“天乳”》、《革“首领”》、《谈“激烈”》等,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略谈香港》等30多篇富于战斗性的杂文、散文。
1927年9月27日,他与许广平一起乘船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进行另一场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整个一生来说,鲁迅只在广州作了短暂的停留,然而,他的革命思想却是在这儿形成、夯实的。
三、鲁迅故里景点简介
鲁迅故里景点简介如下: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绍兴鲁迅纪念馆。
周家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
截至2017年1月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德寿堂”系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绍兴鲁迅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建筑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日本买景点门票。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这里,百草园就在其中。鲁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百草园原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内的泥墙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等等。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私塾。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绍兴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日本景点需要门票么。
“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采用编年体形式,以时间为序,在全面反映鲁迅一生业绩,以及思想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反映鲁迅与故乡绍兴的渊源关系,具有鲜明的绍兴地域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绍兴鲁迅故里
四、鲁迅故居在哪里详细些
1、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93号,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此地;
2、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132弄8号,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3、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住在此地;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