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威海好玩的景点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又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其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Stettiner Vulcan AG)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Ironclad)。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及镇远,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舰队旗舰。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英寸至14英寸,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日本景点门票查询
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3月21日,属纪念遗址性博物馆,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以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特色鲜明的陈列挺秀于中国博物馆之林。
威海公园是海滨南路环境绿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威海公园于2000年2月动工,2001年5月31日完工,6月1日正式开园。公园位于海滨南路威海市中心区南部,北起四方路、南至平度路,面向威海湾。公园总长3218.6米,平均宽度144.3米,占地面积46.5万平方米。
圣水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威海市荣成崖西镇,因观内有圣泉而得名。七真之一王玉阳于公元1164年在此定观建庙传教,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公元1901年因战乱被毁。1993年以吴道国同志为首的朱埠企业联合总公司的决策者们开发重修,1994年5月28日开光,再现圣水观辉煌。
二、连云港老街的主要景点
这里,诞生了连云港历史上第一个市政府办公楼——原上海大旅社。解放后,被改为了连云港第三招待所这里,诞生了连云港国民党陆军司令部。这个颇具西式私人别墅,曾于1976年7月25日接待过来连考察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这里,保存了日军摧残中国劳工的血证——十三道房。这是一座人间炼狱,十三排房子,最多的时候拥挤了四五千人,大量的劳工在这里被折磨死。这里,有蜿蜒绵延的盘山公路;这里,有古老斑驳的青石板路;这里,还有你在别处遍访不到的法国梧桐。为了让游客对老街的历史与规划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老街历史文化馆将成为“城市记忆体”,展示连云港老街的“前世今生”。
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馆作为全方位展示老街的重要场馆,反映老街百年的风采,拟集中展示老街印象、老街文化、今昔对比、阳光公示四个专题内容。
老街历史文化馆于2013年9月底完成。老街历史文化馆建设双管齐下,统筹安排时间进度,一方面加大老街历史文化馆外部改造,一方面加快展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外部工程于9月完工;老街历史文化馆内部展厅主体布局工程基本完成。为进一步丰富老街历史文化馆的展品,展馆组带着方案走访老街现有居民、港口老建设者,并通过媒体发布征集信息。热心市民向老街赠送了部分反映老街变迁的历史物品。同时,收集相关历史老照片,访问地方知名文人,进一步收集资料和相关实物。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位于老连云火车站的博物馆,投资超过1000万元,2013年9月20日基本建成,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分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室内展区共有三层,一、二层为史料展示部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并配以实物,展示陇海铁路历经满清、民国,蹒跚起步、分段修筑、艰难延伸,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全线贯通的历程。三层为科普和体验区,介绍火车诞生、发展的历史。室外展区位于博物馆东部,将以公园景点的形式呈现,主要是在老连云火车站站前广场展示三个实物火车头,这三个火车头分别代表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三个火车发展的不同时代。新建BRT站台、过街天桥等设施,汇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设置火车餐厅用餐,身穿铁路制服留影,在怀旧的乐曲中眺望繁忙的港口,回想老车站近一个世纪的往事。日本景点门票年龄
博物馆的展品征集工作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及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陆续接收社会各界的大量捐赠展品,有蒸汽火车头1个、火车货车厢2节、守车(挂在货物列车尾部运转车长乘座的工作车)1节,以及涉及铁路电务、机务、工务、通信等展品100多件,另有一批珍贵的照片和陇海铁路债券、大许家车站奠基石、陇海铁路局长云台山洞题字、沿途车站速写等实物。
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还将兼具科普功能。其中将考虑设置一个4D影院,用现代化的手段模拟乘坐火车的实际感受,开展科普教育。 2013年,连云港港迎来开港80周年,为此,连云港市投入6000万元,建设一座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计布展面积1400平方米的特色鲜明的港口博物馆。日本景点门票预订
港口博物馆选址确定为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在展示内容规划上,以时间为主线、重大事件史实和史料实物展陈为内容,反映世界港口、中国港口的发展历史及从秦汉时期到现在的连云港港口的历史由来。还将运用现代科技,复原历史场景和模型制作,将港口博物馆打造成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科技、旅游、学术研究于一体,传承港口历史、港口文化的馆藏基地,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国际国内领先的专题性现代博物馆。
港口面向社会通过捐赠、收购、代管、借用等方式征集与连云港港建设和发展历史有关的实物资料。范围涵盖反映连云港港历史的重要文献、文件、手稿、信函、照片、音像、书刊、标语、布告、传单、勋章、徽章、纪念章、印章、奖状、证章、证书、证件、牌匾、旗帜等实物资料。反映连云港港建设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实物及图片、音像资料。连云港港建设初期,参与港口建设的创业者珍藏或保留的有纪念意义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票证等实物。反映连云港开港80年来港口发展变化的实物及照片等以及反映连云港港历史沿革、人文历史及地理变化状况的实物及照片等。
港口历史博物馆共有港口源起(秦汉—1905年)、大港初建(1905年—1948年)、港通天下(1933年—2013年)、跨越未来四个展区,分布于一层、二层、三层。它主要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和史料实物展陈为内容,反应世界港口、中国港口历史脉络史以及连云港地区港口的历史由来,特别是连云港港开港80年以来的发展道路和历程。除了上述四个展区之外,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还将配套游客商品服务中心、文化创意展示区以及相关的办公设施(位于展馆一层东侧)。
原市第三招待所(又称上海大旅社),位于胜利社区胜利路。民国22年由上海人马某建,为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面积861平方米,中式起脊屋顶,红瓦铺顶。内有回廊,正门额上装饰有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三星浮雕(“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前门两侧为龙盘主。民国34年,连云市政府曾驻此。市长为张振汉,中将军衔,是唯一一位跟随红军长征的国民党中将。1949年初,陈毅同志曾派人在此社办华东青年干校。2010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胜利路中部,为原市政厅遗址,保存有原市政厅建筑。现状为闲置华东石油宾馆。由于占地规模和建筑体量相对较大,标志性地位显著,对市政厅进行文物保护修缮,整体地块规划整治为港口文化博鳌论坛综合体,包括商务会议、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复合功能,为连云港城的重要地标。
创建于1878年的中兴煤矿公司,到1936年已成长为拥有3座大型近代化矿井和台枣、台赵、临枣3条运煤铁路,兼营中兴轮船公司等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大型综合型企业。这块香气四溢的“肥肉”,引来日本入侵者垂涎欲滴,并于1938年占领了中兴公司。直到1945年10月25日,铁道游击队受我鲁南军区委派,在津浦路微山湖畔举行受降仪式,枣庄一带700余名日军低头缴械投降,枣庄矿区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日军入侵之前,公司办事机构已迁往武汉,矿井全部停产。1938年4月,中兴公司董事会在汉口作出决议;“绝不与日人合作!”并责令连云港分厂经理浦禹峤炸毁码头、装煤机等设备,用中兴轮船公司“中兴号”、“大宝号”、“盖荪号”三艘巨轮沉船封港,以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1949年10月,周总理亲切接见了朱启钤和黎绍基,详细询问了中兴煤矿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的情况后说:“中兴公司的资本家是爱国的。”1956年9月28日,中兴煤矿公司实现公私合营,改称为公私合营枣庄煤矿;1958年8月16日改为国营枣庄煤矿。如今,在百年中兴这方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已成为跨国界、跨行业的现代综合性大型业,2012年,产煤达2617万吨,企业收入达512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全国十大商品煤出口基地。国民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约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石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中部开间约4.5米,两侧两开间约3.3米,左右对称。入口朝南,北立面临海,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披屋,每间宽约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跨度为12.9米,东西长24.2米,门廊廊柱直径53公分,有圆形柱础与柱帽。屋盖两坡落水,机制青平瓦,挑檐约50公分。整体建筑石墙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浆勾凸缝。南、北石墙砌筑方式为立砌,每层有过墙石,不超过三层高度找平一次,平砌石较少,原则上每一至二层找平一次,为典型的连云地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筑方式。东、西山墙石墙砌筑方式具有东、西洋风味。由于石墙面宽大,考虑石墙面砌筑美学组合图案效果,增加了平砌石、立砌石、方条石、过墙石的组合,既为构造牢固的需要,又增强了图案的效果,较为美观。
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驻连部队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来连视察时曾在此居住。在连云港老街胜利路边上,离原国民党连云市市政厅,后又叫“上海大旅社”、连云港市第三招待所不远,有一幢二层旧楼和部分民房,它就是原国民党连云市港口小学旧址(现连云邮电局东民房),该校址部分还在,它的前身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市临海路小学,该小学从1932年创办,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民国时期(1932-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8-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从3名教师开始,先后经历了十九任校长,培养了七十二届学子,1945-1948年的港口小学校歌,它的词作者就是当时的校长朱俊林先生,歌词为“云台苍苍,黄海茫茫,我们的学校,偎依其旁,环境秀丽,港口美风光,在此读书乐无疆,愿各勉励探讨学业莫怠荒,锻炼身体品行端正,向上向上,莫愧父母和师长,前程万里浩荡”。据原市八届政协委员、港口小学二届毕业生,我的老师朱泗林回忆,解放前的连云港,有铁路、公路、码头,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历来为海防军事要塞。当时原连云市又是国民党江苏省的模范区,统治当局者重视,而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也重视。仅在连云港口小学为数不多的教师中(9名在职教师)就有三位来自山东的丁亚华老师、湖南的刘秋贤老师和江苏的章家乐老师。他们都是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当时不知,事后方明)。他们利用课堂内授课的形式,字里行间向学生宣讲祖国疆土的辽阔,幅员之广大、物产之丰富,人民应团结起来捍卫她;利用音乐课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歌”、“毕业歌”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几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当时和学生的关系,特别是五、六年级学生的关系密切,至今记忆犹新(章家乐老师曾任江苏淮阴中学校长、书记,丁亚华老师曾任山东省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