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日本街头那些迎风轻动的迷人灯笼
1、日本文化与中华文化虽然息息相关,但对于某些传统,他们好像更坚持将它保存下来,像是在表扬什么似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在日本商店里见到的灯笼,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2、日本人热爱灯笼的程度似乎比中国人更甚,东北青森县每到盛夏八月就会举行「大灯笼节」,用竹子、木头和纸,制作各种武士模样的大灯,游行的人边打鼓边跳舞日本景点门票制作。当地还有一座灯笼村,在这里看得到各种非圆筒状的灯笼造型,虽然台湾在庆祝传统节日时也会张灯结彩,但对于灯笼的热爱跟日本人比起来仍有差距。
3、除了神社和商店经常可见各式灯笼,商业头脑发达的日本人,当然懂得利用老传统变成新商品。位于神奈川县西南部的小田原,因曾是古代东海道的驿站城镇,行经此地的旅者众多,当地做灯笼的人也跟着多;为了让旅人方便携带,他们甚至还发展出可以折迭收纳的新灯笼款式。
4、这项技艺可没失传,小田原灯笼还是神奈川百大名产之一,对于商业趋势掌握的能力,日本人真可说是世界翘楚。
5、十年前第一次去日本旅行时,发现知名商店街上都会贩卖印有当地城市或景点名称的小灯笼,像大阪城、东京雷门、京都清水寺…等,那是标准做给观光客的灯笼商品。当然实际上的用途也有,点了蜡烛挂起来就能照明。
6、最近几年再去日本旅行时,发现这样的小灯笼少了许多,而吊挂在各店家里里外外作为招牌的灯笼,十年来依旧处处可见。寿司店会挂「鮨」的灯笼,居酒屋会挂「焼酎」和「焼鸟」的灯笼,看到印有「ラーメン」灯笼的拉面店,我会感到十分开心,马上就冲进去点一碗来吃!
7、清水寺旁名产店大多会挂「八ツ桥」(京都特制甜点,三角形)的灯笼,有次在京都街头散步,还能发现路边挂著一个印上「风流」的白色灯笼,让人看了真是脸红心跳(其实只是旅馆的名字)。
8、这些形形色色的灯笼对商店来说,就是另一种别于压克力板的招牌。用书法体写上的字,看起来比计算机割字处理的压克力招牌来得亲切许多,风一吹起,灯笼也会跟着轻轻晃动,夜晚点亮后,迷蒙的色调看起来便更加迷人了。
二、日本挂的鱼灯笼叫什么
1、男孩节(端午节):5月5日。在这一天,有儿子的家庭门前均悬挂着祝男孩子健康成长的“鲤鱼旗”。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
2、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三、日本浅草寺的灯笼上写雷门是什么意思日本关系景点的门票
这个地方,几乎必定会出现在东京的宣传片中,每年迎接游客数千万;
这个地方,是圣观音宗总本山,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
这个地方就是坐落于东京台东区的浅草寺,堪称日本的代表形象之一,也是游客们去东京必看的景点。它的标志性照片就是上面这张“雷门”照。凡是去过浅草寺的人所津津乐道的也是这个“雷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浅草寺门口会挂着一个如此巨大的“雷门”呢?“雷门”二字又代表什么含义呢?
雷门所在的这个门其实是浅草寺的正门,也就是日语里所说的「山门(さんもん)」。浅草寺正门的全名应该叫“风神雷神门”,让我们来看下这两位浅草寺的
身绑六尺裈,手击连环鼓,红皮鬼面,镇守雷门左侧的便是雷神▲。
而镇守雷门右侧的则是雷神的好搭档,手执风袋,青皮鬼面的风神▲。
他们两位共同镇守着浅草寺的山门,保护着寺内的观音菩萨。可不知何时,风神雷神门直接被简化称作了雷门,以至于在江户时代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
“雷门雷门,风神吃闲饭的雷门。”
有人说可能是江户人性子太急,才把风神雷神门省略成了两个字。虽说缘由已不可考,但不管怎样,风神雷神共同守护着浅草寺,预示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自古以来就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浅草寺的主干道,最繁华的仲见世通街)
镇守雷门的其实不只有风神雷神。进入雷门后的一条长街被称作“仲见世通”,如果站在仲见世通方向往雷门方向看的话,会发现雷门里面还有两位善神在守护,他们分别是天龙和金龙:
天龙的形象为男性,金龙则为女性。双方都是司掌水的龙神。尽管浅草寺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两位龙神来浅草寺的历史却不长。1978年为了纪念浅草观音显身1350周年,两位当代雕刻家制作了两尊龙神像并放置在了雷门里侧。
并非浅草寺建成时雷门就存在。浅草寺创寺约300年后的公元942年,平安时期的武将平公雅才为浅草寺造了相当于现在雷门的“总门”。当时总门的位置是在离现今雷门约250米的驹形堂附近。
(距雷门约250米,浅草寺本堂约600米的驹形堂)
到了镰仓时代,总门才迁到当今雷门的位置,风神雷神也是在那之后才入驻雷门的。
但在镰仓时代后,雷门经历了至少三次火灾。1865年(庆应元年)雷门因田原町大火被烧毁,之后包括明治·大正时代的约100年间,雷门都未被重建。
直到二战结束15年后的1960年,才将雷门重建,恢复了原貌。
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长期以来都受关节痛困扰。当时的浅草寺住持——清水谷恭顺在得知此事后像浅草菩萨祈愿,不久松下幸之助的关节痛就开始慢慢好转了。
(雷门大提灯内侧下方标有松下电器产业的字样)
事后清水谷恭顺向松下幸之助传达了此事,并希望松下幸之助能够出资重建雷门。于是在1960年,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雷门。
风神雷神像的头部与身体并非同一时期的作品
因为前面提到的田原町大火,雷门消失殆尽,风神·雷神像也仅存头部。1874年,人们把头部安在新塑的身体上,还原了风神·雷神像。
到了1960年雷门重建的时候,又重新为两尊像上色,才有了现在的风神·雷神像。所以风神·雷神像头部的历史要比身体久得多。
如果没有这个大提灯,雷门就显得太过平淡,甚至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可以说雷门大提灯就是整个雷门形象的核心。尽管这个大提灯并非日本第一大,但其体形也是相当令人震撼的。
从重量上看,约有700kg!什么概念呢?日本相扑关取级别体重最高的力士——逸之城的体重也只有211kg,相当于三名以上重量级相扑力士的重量。
从体积上看,高3.9m、宽3.3m,腰围超过10米。还是拿逸之城当例子,需要五名逸之城手牵手才能勉强抱住这个提灯。站在雷门灯下的感觉确实是相当震撼的。
如果有机会从大提灯下面走过的话,可千万别忘了抬头向上看。
佛寺一般都会有个山号,浅草寺的山号就是非常霸气的“金龙山”。所以灯下刻有龙的浮雕。
至于这山号的来历,还有个奇妙的传说。浅草寺供奉的是浅草观音菩萨,传说在公元628年的时候,在江户隅田川上打渔的桧前浜成·竹成两兄弟得到菩萨感知,从海中捞出了圣观音菩萨像。菩萨像显身的时候,从海中也有金鳞之龙显现,所以浅草寺得到了金龙山的山号。
顺带一提,上面提到的圣观音菩萨像被尊为秘佛,上千年来从未向世人公开。据说是一尊高约5.5厘米的金色塑像。
(《浅草寺宽文缘起绘卷》描绘了发现观音菩萨像的场景)
尽管大提灯如此威严霸气,但因为太过巨大,反倒有时候会有点碍事。
好在日本的提灯都是可以折叠起来的,能够把体积收得很小。举办诸如三社祭等仪式的时候需要让神轿通过雷门,这时候把提灯折叠起来就可以。除此之外,碰到类似台风等恶劣天气的时候也会折起来,以免造成危险。
碰到大提灯收起来的机会可是非常难得的,但有一种更稀奇的情况,那就是换提灯!
提灯毕竟是纸糊的,风吹日晒久了总得更换。雷门的大提灯10年更换一次,每次都是大工程。最近一次发生在2013年,施工花了从9月到11月约两个月,期间雷门都处于没有提灯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假装是提灯的画……
但在换提灯之前,提灯的制作本身就是巨大的工程。提灯的制作由松下集团出资,京都的高桥提灯公司负责制作。和纸、竹片等材料需要约1年时间收集,之后匠人们手工制作提灯则要耗时3个月日本热门景点门票。
(2013年更换后的大提灯焕然一新)
雷门表面上看是一座木造建筑,其实不然。1960年重建雷门的时候决定将雷门复原为和古代一样的造型,但是改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外表的朱红涂漆很好地模仿了木造建筑的效果。重建后的雷门高11.7米,和一栋三层建筑差不多。
同时,浅草寺本堂也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屋顶更是用上了钛板作为建材。
浅草寺每年需要迎接大约3000万人次的游客。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会选择从雷门进入浅草寺。
大概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约等于整个福建省的人口排队从雷门下走过去一次,再走出来。如此惊人的人数,雷门下的石板路也难以承受。浅草寺官方也认为,石板路已经临近被踩坏的边缘,于是在2015年实施了更换石板路的工程。日本景点卖门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