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陆游和杜甫的资料
1、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2、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3、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4、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5、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6、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7、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8、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9、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10、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11、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12、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13、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14、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15、的地方。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16、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17、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18、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19、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20、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21、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22、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23、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24、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25、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26、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7、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於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28、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29、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30、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於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31、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32、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表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钗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33、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二、上虞景点游玩攻略上虞旅游景点
上虞儿童中华孝德园滨江湿地公园。
舜耕公园,曹的主要景点之一e景区,位于上虞市西南侧。舜耕公园以舜耕群雕、大顺寺、顺桥、景顺为主要景点,反映了舜帝的历史上虞因避丹朱而得名。渲染舜帝孝顺为主,勤政为民的光辉一生。花园里的舜耕群雕是由中国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的。主要由花岗岩制成的大象群雕塑长68米,高27米,总重量约800吨。气势恢宏,体积庞大,堪称亚洲之最。
位于曹西岸的小女庙村;鄂河,距市区3公里。它是为了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投江寻父而建的。曹鄂寺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民国二十三年重建的。曹峨嵋寺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尤其是它的雕塑、壁画、楹联和书法。它闻名中外,被誉为江南第一寺。有一个曹e平板在寺庙里,也就是中国最早的填字游戏。
祝家庄,英台的故乡,是经典爱情故事中祝英台的故乡朱良。位于上虞市东南部,距市区7.3公里。朱家庄位于半山区,南、西、北三面环山。还有就是玉水河村前是一条南北长条形,贯穿西晋开凿的四十里河。还有朱的祠堂、鱼水河、孔敬泉、雅库茨基等与瀛台文化有关的古迹。
芒特山位于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处,距上虞市区17公里。它是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面积2.4平方公里。它以陡峭的山脉和深谷、急流和瀑布、青翠的山脉和小桥流水的自然美景而闻名。其中,两个景点悬岩瀑布和千年古藤堪称奇观。
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嵩山,是道教第九洞所在地,有东汉道教创始人魏伯阳的炼丹遗址。魏伯阳一生在泰山炼丹,留下著作《周易参同契》,后被尊为《丹经王。这本书对养生古化学的研究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国外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科技书籍。景区内凤鸣真人寺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学者如谢东晋的安、宋代的朱、明代的潘馥和都来过。
白马湖和春晖名人园位于——春晖中学,省级文保单位,距市区4公里。三面环山,湖泊众多,幽静雅致,自然风光十分宜人。夏_尊、朱自清、丰子恺、刘勋璧、刘淑琴等。前来任教的,还有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陶、李叔同、胡愈之等。前来讲学,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学习。他们闻名于世,赢得了南开在北方和春晖在南方。春晖名人园是一群名人的家庭办公室,包括夏_尊平宅,丰子恺李叔同的小柳屋弘毅大师的逸仙山居和昌松山居,多年来吸引了无数名人前来参观和瞻仰。
东山,又名谢鞍山。本来不怎么出名。东晋著名学者安隐居于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上虞桃花源生态旅游区位于上虞市西南部,长塘镇桃源村,距关白市区约13公里,距绍兴市区25公里,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目前,景区已建成以桃源湖为核心、以龙潭为精华的综合旅游景区,具有水上健身娱乐、沙滩浴场、龙潭休闲垂钓、野餐烧烤等多种休闲娱乐功能。并从2005年初开始积极申报国家AA级景区。
上虞堆山风景区位于浙东黄金旅游带。秀峰寺建于明朝中叶,历史悠久。传说修道院里的梵香颇有灵气,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前来。现在已经扩展到秀峰寺少林僧人石大师。建筑群相交38000平方米,2.8米高的缅甸玉佛是镇山之宝。山区风景区内山峦青翠,溪流翻滚,瀑布纵横,其中玉娘瀑布高达60米,水势雄伟。小龙瀑布横锁古藤,老藤冬雪挂,颇有古风。圣龙瀑布树木参天,青藤垂壁,洞穴幽深。一条鱼峰河蜿蜒3800米,石阶顺流而下,依山起伏。小溪边有樱花、柿子树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树村,有紫冬青等。而且一路上的山、水、林都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是都市人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天性。
上虞卧龙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市蒿坝镇。卧龙山起伏不平,东西绵延数十里。它像一个长朋友蹲伏一样曲折。主峰金刚峰海拔320米。山岙内有一座普京庙(初名普京莲花社),建于南宋。它在清、甘、贾时期多次被废弃和恢复。上世纪80年代,修复了大悲殿、地藏王殿三座寺庙。寺庙中的主要建筑包括圣雄宝殿和念佛殿,以及特别图书馆和珈蓝神殿殿。各种建筑,环境幽静,成为宗教活动对外发展的场所。站在庙里的高处,俯瞰着山下,曹鄂河蜿蜒在山体右侧,像一条银带蜿蜒向东,属于钱塘江入海口。它这真是一个避暑胜地和清洁的圣地。
据考证,日本宗教界的创始人醉澄法师于唐初来华学法。最后在虞山讲法,后回国建立日本最大教派天台宗,年。因此,凤山道场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和日本宗教崇拜的圣地。
曹e景区-舜耕公园舜耕公园是曹的主要景点之一e景区,位于上虞市西南部。舜耕公园以舜耕群雕、大顺寺、顺桥、景顺等主要景点闻名,反映了舜帝生于上虞,因避丹朱而得名的历史。渲染舜帝孝顺为主,勤政为民的光辉一生。花园里的舜耕群雕是由中国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的。主要由花岗岩制成的大象群雕塑长68米,高27米,总重量约800吨。气势恢宏,体积庞大,堪称亚洲之最。曹娥风景区-曹娥寺位于曹娥西岸的小女寺村,距市区3公里。它是为了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投江寻父而建的。曹鄂寺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几经重修。现在的建筑是民国二十三年重建的。曹峨嵋寺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雅的艺术品位,尤其是它的雕塑、壁画、楹联和书法。它闻名中外,被誉为江南第一寺。有一个曹e平板在寺庙里,也就是中国最早的填字游戏。英台故里——朱家庄朱家庄是经典爱情故事中祝英台的故乡朱良位于上虞市东南部,距市区7.3公里。朱家庄位于半山区,南、西、北三面环山。还有就是玉水河村前是一条南北长条形,贯穿西晋开凿的四十里河。还有朱的祠堂、鱼水河、孔敬泉、雅库茨基等与瀛台文化有关的古迹日本景点门票收集。崂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处,距上虞市区17公里。它是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面积2.4平方公里,以山高谷深、急流瀑布、青山小桥流水的自然美景而闻名,其中悬岩和瀑布和千年古藤堪称奇观。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积淀的嵩山,是道教第九洞所在地,有东汉道教创始人魏伯阳的炼丹遗址。魏伯阳一生在泰山炼丹,留下著作《周易参同契》,后被尊为《丹经王。这本书对养生古化学的研究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国外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科技书籍。景区内凤鸣真人寺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学者如谢东晋的安、宋代的朱、明代的潘馥和都来过。白马湖和春晖名人园白马湖和春晖名人园位于——春晖中学,距市区4公里的省级文保单位。湖泊众多,幽静雅致,自然风光十分宜人。夏_尊、朱自清、丰子恺、刘勋璧、刘淑琴等。前来任教的,还有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陶、李叔同、胡愈之等。前来讲学,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学习。他们闻名于世,赢得了南开在北方和春晖在南方。春晖名人园是一群名人的家庭办公室,包括夏_尊平宅,丰子恺李叔同的小柳屋s逸仙山居(大师弘毅)与敬恒毅昌松山别墅,多年来吸引了无数名人前来参观和瞻仰。东山风景区东山,又名谢一座山。本来不怎么出名。东晋著名学者安隐居于此,留下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一座名山。李白、何、刘长卿、苏东坡、陆游等。都在其间徘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山岳风景区
目前,景区已建成以桃源湖为核心、以龙潭为精华的综合旅游景区,具有水上健身娱乐、沙滩浴场、龙潭休闲垂钓、野餐烧烤等多种休闲娱乐功能。并从2005年初开始积极申报国家AA级景区。上虞堆山风景区位于浙东黄金旅游带。秀峰寺建于明朝中叶,历史悠久。传说修道院里的梵香颇有灵气,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前来。现在已经扩展到秀峰寺少林僧人石大师。建筑群相交38000平方米,2.8米高的缅甸玉佛是镇山之宝。山区风景区内山峦青翠,溪流翻滚,瀑布纵横,其中玉娘瀑布高达60米,水势雄伟。小龙瀑布横锁古藤,老藤冬雪挂,颇有古风。圣龙瀑布树木参天,青藤垂壁,洞穴幽深。一条鱼峰河蜿蜒3800米,石阶顺流而下,依山起伏。小溪边有樱花、柿子树等野生群落,有百年榆树村,有紫冬青等。而且一路上的山、水、林都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是都市人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和天性。上虞卧龙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市蒿坝镇。卧龙山起伏不平,东西绵延数十里。它像一个长朋友蹲伏一样曲折。主峰金刚峰海拔320米。山岙内有一座普京庙(初名普京莲花社),建于南宋。它在清、甘、贾时期多次被废弃和恢复。上世纪80年代,修复了大悲殿、地藏王殿三座寺庙。寺庙中的主要建筑包括圣雄宝殿和念佛殿,以及特别图书馆和珈蓝神殿殿。各种建筑,环境幽静,成为宗教活动对外发展的场所。站在庙里的高处,俯瞰着山下,曹鄂河蜿蜒在山体右侧,像一条银带蜿蜒向东,属于钱塘江入海口。它这真是一个避暑胜地和清洁的圣地。据考证,日本宗教界的鼻祖醉澄法师于唐初来华学法,最后到虞山讲法。之后回国建立日本最大教派天台宗,年。因此,凤山道场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和日本宗教崇拜的圣地。浮士山冰川浮士山位于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处,上虞最南端,海拔861.3米。它是以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名字命名的。登此山饮酒作诗,饮后复盖。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甚至有一条巨大的石河顺坡而下,气势磅礴。关于覆盖巴山的世纪冰川,我国权威地质专家韩同林教授在著名专业杂志《地质论评》07第二期发表的重要文章《浙江上虞发现罕见第四纪石冰川群地貌及冰川遗迹》对此评论说:浙江上虞第四纪石冰川规模之大,古冰川类型之丰富,且位于低纬低海拔地区,国内外罕见,堪称世界奇观。我们的发现证明,约290~35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该地区确实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可为研究东亚乃至全球第四纪地质历史、气候和环境演化的变化提供重要的实际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由于岩石冰川和冰斗梯田的独特风光,它们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既神奇又神秘,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是发展旅游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难得自然景观
中华孝德园(原名曹娥风景区)位于上虞市西南的凤凰山脚下。以孝文化靠的是虞舜和孝顺的女儿曹娥。主要景点有大顺寺、虞舜宗祠、般若寺、中国孝德文化中心、舜耕群雕、神州顺济等。
浮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处的上虞区岭南乡。主峰海拔861.3米,为上虞区最高峰。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幽雅宁静;春天散步,夏天避暑,在秋来爬山,冬天烧烤已经成为世外桃源让都市人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美景。
上虞桃花源位于上虞市中西部,长塘镇桃园村,距上虞市区12公里,上三高速东关路口南6公里,104国道五里牌路口至景区。桃花源生态旅游区面积2.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0.8平方公里。这里森林茂密,植皮丰富,四季花香,笋果累累,满园青山桃花。
辰溪风情镇景区,位于浙东名山四明山脚下,位于上虞区南部,距中心区37公里。东连余姚山川,南接奉化风光。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享誉市内外。晨曦被称为云南山南的美景,辰溪是其精华,有双映石笋、象鼻洞、同泽古寺、四百古寺。
2012年6月,上虞盖北椰藤葡萄休闲观光园(盖北椰藤葡萄园)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整个公园是旅游元素和形式的全新组合,如农业生态园、葡萄文化欣赏、采摘休闲餐饮。
上虞杜尔杨梅生态园位于上虞市义亭镇,距上虞市区11公里,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它是上虞s四季童话水果之旅。景区主要由世外梅园休闲观光生态园、镇山杨梅生态示范园和漫山杨梅基地组成。
东山风景区位于绍兴市上虞区西南部的上浦镇,距上虞中心城区13公里。它是曹娥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山所在地,自古因位于古会稽县东部而得名,是越国名山,是古代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习语东山再起是派生的。
神山风景区(又称仙姑洞),整座山的方圆约5平方公里。在南方,耸立着许多山峰,看起来像建筑物的白楼山是四明山北麓的遗迹。东邻余姚市四明湖风景区,西邻《朱良故事》中祝英台的故乡朱家庄。
浙江石狮商贸城成立于1998年,位于沪杭甬高速公路上虞路口。经过四次扩建和改造,现占地面积近千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
同泽寺位于我市晨曦乡四明山南麓狮子山脚下。碧潭湖清澈的大溪绕过寺庙。另一侧有挺拔的双石笋和象鼻洞,悬崖峭壁,地势险峻,峰峦连绵,树木参天,竹海遮天,苍鹭鹰啼。
龙山生态园位于上虞市的一个自然生态公园内。为bu增添一抹绿意
园林的人工景观让龙山公园的美看起来有几分优雅。仿佛是众多乡村圣贤的皇家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雕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我相信很多文人学者一定都为此作过诗词歌赋。这里的空气也不错,吸引了很多晨练爱好者。生态活力与人的光环显示了公园与生俱来的快乐。
亭子旁边有一条小溪。潺潺的小溪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甘泉。相传这条小溪是女神补天石器时代采集的,留在山前。经过几百代的沉淀,它汇集了亿万年来太阳和月亮的精华。一年四季,它都在继续,有亭台楼阁,还有冉冉。相传此泉颇有灵性,年轻时饮之则灵。烈酒是勇敢和强壮;女人喝酒的时候,身体光滑顺滑;老了,健康长寿,那么多酒客陆续来,山上熙熙攘攘。
1.中国孝心花园:中国孝园(原名曹e景区)位于上虞市西南凤凰山脚下。以孝文化,它是建立在虞舜和孝顺女儿曹主要景点有大顺寺、虞舜宗祠、般若寺、中国孝道文化中心、舜耕群雕、神州顺济等。
2.上虞浮山风景区:浮山风景区位于上虞区岭南乡,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处。主峰海拔861.3米,为上虞区最高峰。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幽雅宁静;春天散步,夏天避暑,在秋来爬山,冬天烧烤已经成为世外桃源让都市人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美景。
3.长塘上虞桃花园:上虞桃花园位于上虞市中西部,长塘镇桃园村,距上虞市区12公里,南距上三高速东关路口、104国道五里牌路口6公里,直通景区。
4.辰溪风情镇景区:辰溪风情镇景区,位于浙东名山四明山脚下,位于上虞区南部,距中心区37公里。东连余姚山川,南接奉化风光。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享誉市内外。
5.上虞盖北椰藤葡萄园景区:上虞区盖北椰藤葡萄园休闲观光园(盖北椰藤葡萄园园)于2012年6月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整个公园是旅游元素和形式的全新组合,如农业生态园、葡萄文化欣赏、采摘休闲餐饮。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它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东北部,钱塘江南岸。上虞有以下景点:上虞区桃花源生态旅游区、杭州湾海滨花田景区、上虞浮山景区、上虞中华孝德园、上虞杜尔杨梅生态园、上虞东山湖休闲旅游区等。
三、陆游的简介
1、陆游简介(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生平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 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 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浙江绍兴沈园故址一角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曾将历年所作诗,特别是早年的作品,严加删选,共得2500余首,刊刻为《剑南诗稿》20卷。此书行世后,深得当时文坛赞誉。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又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力图大计,宵旰勿怠”,并提出“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等政治主张。这时宋朝廷已耽于偏安享乐,无意进取,所以陆游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遭到□佞之徒的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风月轩”,以示讥讽。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像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质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间”,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农民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陆”字为名,以报“活我”之恩。在陆游乡居时,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庆元。外戚韩□胄当政。他斥理学为伪学,罢逐宗室大臣赵汝愚及理学家朱熹等,史称“庆元党禁”。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秦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开禧二年(1206),韩□胄对金宣战,因急于贪功,贸然出师,不久即以失败告终。韩亦被杀取首送金议和。由于陆游和韩曾有上述关系,在当时和后来都曾受到一些责难,认为“晚节”不终。其实,陆游在韩当政时退而复出,主要是为抗敌复国的夙愿所驱使,并无趋炎附势之意。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诗歌创作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约 30年),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约 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据其《跋诗稿》中所说,他曾将42岁以前的诗“又去十之九”,估计删去总在万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诗作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5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 2400余首。这一时期他从军南郑,深入国防前线,充满战斗气息的豪迈生活以及雄奇壮伟的山川形势,不仅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体验和激发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同时诗风也随之一变,正像他在诗中所说的“地胜顿惊诗律壮”。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删汰的缘故。这一时期他生活比较平静,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他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渐高,因此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如许多反映农村疾苦的诗即属此类。以上所分三期,仅是大致而言,并不能截然分割。其实每一时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语言韵律等方面,也显示了诗人艺术上的功力,从而为后来达到更高的成就准备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这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无怪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在他早年的诗中曾这样写着:“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到了82岁的老年,还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正是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一时代最高亢的歌声。他所写的许多感情激昂、气概宏肆的诗篇,像黄钟大吕一般地震荡人心。
2、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象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发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另外,陆游还在《追感往事》、《客从城中来》、《北岩》、《关山月》等诗中痛斥那些不恤国难、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面对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在《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秋获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常年征科烦□楚,县家血湿庭前土”,“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以至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出现了这样光辉的思想:“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这种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文士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等等。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旬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诗,前人曾称“可直追唐音”。这类诗除前面提到的《示儿》、《剑门道中遇微雨》等篇外,其他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舟中一雨扫飞蝇”等等,都不愧是“视唐殆无愧色”的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集》)。不过,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如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抗战胜利的欢乐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其他如在《醉歌》、《出塞曲》、《神君歌》等诗中,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无怪他又有“小太白”之称。不过陆游的这类诗作仍然带着强烈的现实色彩;或者说是现实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反激。陆游诗稿墨迹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成章,气势有余而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这是由于他创作甚丰,因而“不暇剪除荡涤”的原故。此外,由于陆游毕竟是一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上难免有许多局限,特别是当他受到黑暗势力打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空虚、悲观的情绪,有时甚至在那些写得激昂慷慨的诗中也不能避免。如“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黄州》);“百年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寓馆晚兴》)等等。但陆诗的这些消极因素,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词的创作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写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 130首。他的词也是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在这首词中他对硬被封建势力拆散的前妻唐氏,倾吐了曲折而深挚的恋情:“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其他如〔鹧鸪天〕“南浦舟中两玉人”,〔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蝶恋花〕“陌上箫声寒食近”,〔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等,亦是情致深婉的作品。但是,陆游毕竟又和当时为他所推崇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不同,他在词中并不是一味剪红刻翠,而是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南乡子〕:“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又如〔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他如〔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双头莲〕“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等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又如〔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其他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等,都是饱含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又和辛弃疾比较接近。毋怪前人曾称陆游的词“纤绝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波”(杨慎《词品》);又有人说“超爽处更似稼轩”(毛晋《宋六十家词·放翁词跋》),这个评语是有道理的,他和辛弃疾确是一扫当时纤丽的词风,虽然从总体来说稍逊于辛词的成就。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此类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澹斋居士诗序》等文,则表现了陆游对文学的卓越见解:“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日本景点门票收纳。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这种视创作重在内在修养而不在于外在形式的观点,对他所说的“工夫在诗外”可算是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资助。至于他的《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其中论诗诸条(如批评时人“解杜甫但寻出处”等),亦堪称卓见。总之,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们公认他高于当时与他并称的尤袤、范成大、杨万里,清代人赵翼还认为他胜似苏轼。他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瓯北诗话》)。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陆游确不愧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作品集陆游的著作,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