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在19世纪中后期掀起的一场规模宏大的近代化运动。它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使日本结束了26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维护了国家独立(“完全独立更绝无仅有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国家,成为东方一颗耀眼的“慧星”。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为什么名字微信可以成功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1、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方兴未艾,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美国当时忙于国内的南北战争,德、意处于统一的高潮,俄国也在进行农奴制改革,同时,他们对日本的政策各怀鬼胎,没有达成一致;另外,西方列强同日本封建势力的勾结尚不深。所有这些,使明治维新发生之时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2、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维新成功的步伐。早在幕府末期,日本西南地区就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保持贸易关系,一些知识分子通过荷兰人的介绍,学习西方科技,了解世界的政治局势,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思想,并提出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这些兰学家的改革主张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了很大影响。日本景点门票免费
1、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独特的日本文化(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性格)
环海隔绝,给日本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岛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孤独感。岛国都有孤独感,欧洲的英国也是如此,只是英国自古以来就与欧洲大陆保持密切的关系,也被欧洲大陆各国所认同,以此其孤独感要弱得多。而“日本则孤立与亚洲大陆远甚于英国孤立于欧洲大陆”,因而孤独感更加深重。
环海封闭与孤独感使日本民族不仅具有内向心理特征,而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而中国则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相差甚巨,除沿海沿江部分地区外,其他地方交通一般比较困难,所以,即使列强发动侵略战争乃至攻陷京城,各省的内陆仍然至为安全,绝少激起普遍的同仇敌忾的意念。
整个中国由于地理上的隔阂,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发展,都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现象。两国相比,显然,在中国进行全国性的自强运动,其所将遭到的困难,较之在日本推动同样的运动要棘手得多。)岛国的日本对海洋彼岸的一切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这时的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一种冒险、探险精神,一种因孤独封闭得太久太深而总想打破这种封闭和孤独的意向和向外看的倾向。
岛国的相对狭小,自然局限(多灾多难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的短暂性和外发性深深震撼着日本人的心灵,影响着日本民族。使日本民族心态中首先蕴藏着对自然威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以及幻灭感压抑感和危机感。但是压抑感和危机感使日本民族孕育了极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与选择应变能力;幻灭感和孤独感培育了他们注重现实,及时行乐的特点以及扩展视野的要求,努力。总之,日本民族既承认命运的存在,又竭力去与命运抗争。
日本要感谢大海,是大海给与了日本现代化的机遇(大海使日本彻底独立于中国的华夷秩序之外。历史上中国已经数度成功构建了跨越整个东亚乃至周边区域的天朝礼治体系,但日本始终未能被完全纳入其内,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海洋在近代之前的巨大障碍功能,使中国的力量未能投射到日本。)假设中国和日本之间没有大海的阻隔,日本也难逃华夷体系和封贡体系。也就不会存在日本独特而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关于日本文化:日本对于传统的负担却至轻微。日本在历史上一向是一个文化的输入国,具有模仿其他文化的悠久传统。“大化改新”时,它从中国大量输入文字、制度、宗教、礼仪和商工技艺等,近代它再由中国转向西方,向各方面显居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学习,实在是顺理成章之事。日本在文化上的“自卑感”与中国在文化上的“优越感”实恰成强烈的对比。(再看一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负担太重了。
因为中国文化自成一完美的体系,几千年来,向为东亚文明唯一的中心。由于历史悠久的关系,我国对于过去传统的负担,极为沉重,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弦更张,顺利地适应新的近代欧洲式的环境。儒家思想向为中国文化的正统,结构精严,意境高超,所以中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了根深蒂固自尊自大的优越感,不易发现或警觉于自己文化体系中的缺失。而且,几千年来,我国一直居于文化输出者的地位,实不易于承认近代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上优越性的事实。)
西欧各国在社会变革和革命之前都会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日本也与之相近,在明治维新前也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兰学运动。
所谓兰学,是指日本人在与荷兰人贸易或接触后,煞费苦心地从荷兰文书籍和百科全书中挖掘出来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学问,其涉及医学、军事、冶金、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兰学始于16世纪与西方文明接触,19世纪下半叶逐渐步入高峰。兰学的发展为明治维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具体表现:首先,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其次,日本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日本人开始认识到传统东方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价值观开始发生朝向西方和近代化的转变,其突出表现在医学上的转变。其最终结果是“和魂洋才”取代“和魂汉才”并且这一思想逐渐普及。第三,统一的民族和国家意识上的觉醒。由于西方的冲击及其导致的以洋学为主体的启蒙运动的影响,日本人想要建立像大英帝国那样国家的体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许多武士、知识分子甘愿为此付出一切,这是同时代的中国士大夫所不能比拟的。
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即时人所谓的“志士”,“志士”就是狂热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具有很大抱负的政治活动家,并且他们接受或部分接受资产阶级思想。他们主要出自下级武士或武士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具有忠诚、尽职、勇敢、荣誉感等武士的传统价值观,同时在洋学和西方近代文明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已具有一定的近代西方思想萌芽。他们宣传变革主张,培养维新力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田松阴及其老师佐久间象山,他们通晓国学、洋学。他们的学生有明治时代的领导人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明治维新三设计师之一的木户孝允,长州藩极端主义者领导高杉晋作、草坂玄瑞。他们在明治维新及其以后的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日本在幕府统治末期能涌现出一群能文能武,既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世界视野和近代政治思想的志士,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之一。(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维新三杰”,近代日本会走向哪里呢?)
4、日本社会系统的独特框架结构
与土地制度相对应的幕藩体制,使日本的大名有半独立于德川幕府的传统,以至于长州、萨摩等藩能违背幕府旨意,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和军事技术,从而成为反对幕府的根据地。
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社会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的机制。而日本则不然,同中国相比,日本封建制度的发展显然是不充分的。在封建幕藩制国家的日本由于存在着同幕府处于对立地位的藩国,使“志士有所凭藉”,这是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独特现代化之路的日本明治维新,其成功是复杂的内部、外部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4个原因外,还有历史传统、政治经济结构、幕府的腐败统治、人民群众的作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等。
(补充一个问题)这里讲的明治维新成功,指的是说它对日本而言实现了富国强兵。明治维新的确是使日本强大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说成功是指的现代化转型,指的是使日本变成一个现代社会,经济上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那么就这点而言,明治维新显然是不成功的。明治维新以后,虽然曾经有过几年的比较民主的时代,就是所谓的大政民主了,就是昭和以前明治以后的那几年,是日本这个社会相对而言最开放最开明的时代,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很快日本就出现了那种专制化、法西斯化、军国主义化,以至于走向了后来那种军部独裁、那种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道路。所以成功不成功只是相对而言,或者说从不同方面分析得出的结果。但是我们要肯定这么一点就是一场改革只要能使国家走向富强之路,它就是一场成功的改革。
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政府通过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教育方面,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筑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由于过重的财政负担曾经引起财政危机,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与政府勾结因而拥有特权的资本家(即所谓政商),以优厚的保护政策鼓励华族、地主、商人及上层士族投资经营银行、铁路及其他企业,培植了一批财阀。80年代中期起,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出现产业革命的高潮。
二、从地理角度分析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站的原因
从地理角度来看,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能源需求量大:日本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工业和民生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由于国土面积狭小,常规能源资源匮乏,因此需要寻找替代能源来满足其能源需求。
2.核能优势:核能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可大规模使用的能源,而且具有地区适应性强、发电效率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等优点。
3.科技力量雄厚:日本在科技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尤其是在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这为其发展核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核电站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与建设同等容量的燃煤电站相比,核电站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由于日本经济发达,工业体系完善,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进一步降低了核电站的建设成本。
5.便于取用冷却水和排放废热水:日本是个岛国,四周环海,这使得核电站可以方便地取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和排放废热水,从而降低了核电站的建设成本和难度。
综上所述,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地理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三、日本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日本知名景点门票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气候日本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毫米至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四、迪斯尼在巴黎失败而在日本成功的原因分析
1、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和定位,迪斯尼总部忽视了像法国这样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和普遍高姿态的国民,为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抵触态度。而且在风俗习惯上,不是以欧洲人为服务的出发点,而是以美国人的心理去揣摩欧洲人,忽视了不同国度的不同习惯,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在管理上,美国人也犯了大忌,面对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傲慢的美国人没有任何收敛。法国人敏感的心灵被迪斯尼管理者们的直接、急躁、高傲给伤害了。迪斯尼管理者们好争斗的态度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疏远,使计划和管理变得越来越糟糕日本景点要门票嘛。他们对于当地人疑问和建议的回答总是一成不变的,“按照我们说的去做,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就此引发了法国本土和前来旅游的欧洲人抵制迪斯尼的心态。
2、而日本与欧洲情况完全相反,二战后一直到八十年代日本都处在美国经济政治的最大影响下,这种影响带来了美国文化的渗透。而且迪斯尼在日本建设时期刚好是日本经济发展最辉煌的年代,无论是和迪斯尼相关的房地产还是国民消费都是如火如荼。
3、而在定价策略上,迪斯尼公司在法国以自己的垄断地位实施了高价策略。这种策略的优点十分明显,就是能很快取得高收益。但前提是顾客们愿意并能够支付较高的价格,而且没有其他低价格的选择。事实上欧洲的游客与那些来自美国本土和国外的游客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似乎对价格更加关心。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钱白白花在迪斯尼的高档酒店,甚至宁愿自己携带食物。这表明那些驾车2小时至4小时就可以到达欧洲迪斯尼乐园的游客与那些远涉重洋的游客至少在消费能力和意愿上是不同的日本最贵的景点门票。所以,当顾客们不能够或者不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并且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消费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时,这种策略就是失败的。
4、此外,从迪斯尼自身经济状况来看,迪斯尼总部高度负债建设法国迪斯尼。大量负债抬高了盈亏平衡点,尤其是在宏观环境不佳和经营没有达到计划目标日本景点门票费。更会引起失误和外界的猜测。经营状况也会陷入泥潭